发表于 2019-12-4 08:56:47 | 2020-1-23 09:42编辑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链接《博物馆杀人夜》
作者:风枫疯
一、

这篇文章开头的内容中角色对话使读者会觉得有些趣味,不过相对于观感来讲,第二节的前两句更加适合开场。

整篇文章总体印象则是与技巧相关方面处理的稍为稚嫩。

角色的数量导致作者无法正确把控,在任何没有给出介绍便冒出名字的角色是无法成为角色的,那只是一个名字,他没有形状。如果说整体算是一个角色的话,作者挺适合写一个轻松又掺杂严肃剧情的故事,这个设定同样适合角色。

这个故事的框架是比较完整的,内容排列有序,只是作者没有正确或是没有足够的技巧来表达。

排版能力需要学习一下,对观感很有影响。对话与描述尽量分开,一些出版的翻译书籍里虽然不是分开的,那大部分原因只是翻译者的怠惰。

这是一个有计划的复仇故事,可是作者题材运用的不够恰当。需要设置简单的少许角色,以及足够的铺垫。这样,才能够让人理解这个复仇故事。

最后关于写作技巧上,比一般初学者的情况良好许多,对话方面处理不好这个问题不碍事,因为所有人都有过这个毛病。为了更好的进步,建议作者使用无对话的故事来练习自己的文笔。

此评审只适用本篇文章,并不代表作者所有的能力。

感谢参与本次大赛。——作品《博物馆杀人夜》评委【大早黑叶】

二、

第一感觉是常规,虽然这么说很不客气……但是各种意义上都不出彩。

作者显然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所有角色都是工具人,只是因谋杀案而被迫存在的符号而已。

没有前因后果的故事,故事就是死人,老套的结构也没有发挥新的效用。

题材是推理吧,就从推理的角度而言,没有丝毫新意,甚至有非常破格的设计,以及颇多漏洞。

行文方面很平庸,和流水账几无二致,作者应该是很少写作,可以多多提升。——作品《博物馆杀人夜》评委【王诩】

三、

语句叙述不通顺,人物性格僵硬,导致剧情显得无聊。

除了主角冷漠以外其他全是功能性人物,建议给一两个配角加戏份。

冷漠的性格也很简单,只是单薄而套路的反差性格。建议多在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上下功夫。

还有主角的心理描写太少,配角的心理描写则几乎没有。这导致代入感单薄,人物性格塑造也单薄。

没啥框架的描写,完全的平铺直叙。真相与前面的谜面之间完全没有过渡段,感觉更像谜题。但是又没有伏笔与线索可言,就像最后传信的鸽子完全是突然出现的,建议前面可言埋伏笔。

题材是悬疑推理。首先是悬疑,但是文中完全没有悬疑的气氛,写得像流水账。建议写更多的环境描写以渲染气氛。然后是推理,推理的话就是线索然后真相。但是线索描写地太不详细,逻辑薄弱。

所以建议写更多的线索,还有磨练一下推理。

你有写作技巧吗。

没有。

所以让我咋说?文笔不用说了,先不谈风格,你首先要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对吧,前因后果,起承转折。但是文章像是火烧屁股一样着急。还有其他的就是真相出来之前你可以压一下氛围,渲染一下众人的绝望。

这样才是标题“博物馆的黎明”——作品《博物馆杀人夜》评委【胡言】

四、

第一眼看到这个文章标题,就觉得应该是一个充满了悬念的诡异氛围故事。可能有关于博物馆藏品的恐怖传说,还是离奇的连环杀人?

这个题材虽然不算很新颖,但无法否认有很多创意和发展的空间。我觉得作者可能由于篇幅的问题,没能写出错综复杂的剧情、没有建立起充满张力的悬疑,有点可惜了。比如说博物馆有分天堂人间地狱,却只用到了其中一部分,要是故事充分利用这些有趣的设定,可以设计这些人当中有不少人都有某些罪过。凶手恶趣味地将他们的罪分等,最轻的死在“天堂”,最重的死在“地狱”……这是我个人的想法,觉得会更有趣。

角色塑造方面,主人公就是“冷漠”侦探,其实我觉得作者给的设定是很有趣的,虽然名字叫做冷漠,但其实是个热情外向的人。这个戏剧性的反差很有喜感,也有别于一般大家想要塑造的冷静帅气的名侦探形象。但可惜这个人物的形象在接下来的文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持或者运用,建议不要因为剧情而忽略人物,而对于人物的描写也可以多样化,比如说话的方式语气、人物的动作和外表。文中比较多直接的陈述和描述,而缺乏运用细节描写让读者直接感悟感觉出人物的性格。

比如文中直接说,冷漠是个很热情的人,就有点生硬。每个富商和嫌疑人感觉性格都差不多,就是因为作者写不同角色的对话时用同一种语气和说话风格的原因。

毕竟凶杀案可能死者算是鸡肋人物吧,我觉得问题不算是很严重,但如果每个角色都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较为丰满的形象,或者就是个杀人成痴的变态,都会很有趣。

故事的框架和剧情发展方面,我觉得挺水到渠成的,就是有点单一。寻常的案件发生、侦探破案,似乎侦探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所以一切看起来有些太容易。不过作者尝试植入一些小的转折,比如众人都在厕所外等人上厕所,可他还是死了。这就是个不错的悬念,但可惜这个悬念没有保持就被作者自己捅破了:是有人在马桶里放毒,一揭盖人就完了。我自身感觉可能是作者在文章下半段急于给一切收场了,所以有些比较好的剧情点或刚建立起的氛围,就草草收场,有点可惜。但其实只要作者多加注意,以后就一定会写出引人入胜的故事。

文字叙述也有点偏流水账,只是一个劲的陈述。前面我也提到了,最好是让读者自己引申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或传达的、或让读者有自己想象和理解的空间。这样才会有一种所谓的互动性和生动性,你的文字是活的,是有灵性的。比如想要制造气氛,可以考虑借景抒情、多了解一些典型的古今文学意象。

最后一个小点:注意逗号的使用,其实作者和我以前一样,有一直用逗号的坏习惯,导致很冗长的句子,甚至整个段都是一个句子。如文章中的:

“大家好,我是本博物馆的首席设计师洋溢,整个博物馆的设计图都是出自我之手,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整个地狱展览区,地狱区主要分布在地下一层,地下二层也有一个展区,但是主要还是在地下一层,藏品主要是和地狱有关的名画,雕塑,铠甲等,被分为四个展区,分别是人,鬼,器,转变区,如果你被吓得想上厕所,我们在地下一层的正北,正南,正东,正西都设有一个厕所,可以供大量人去厕所。”

以上。期待作者更精彩的文章,望你创作热情不灭。——作品《博物馆杀人夜》评委【Vt超新星】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09: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银路

一、

这篇文章整体略显稚嫩,却又有着让人深思的话题,不如说是全文充满了质问。但是,小说还是要有小说的样子。

本文的角色说有,它有,说没有,它也没有。以父亲作为第一人称来自述,其余的角色除了收购肉的男子和突然冒出来的工厂员工有着细微描述,本该是重要角色的儿子与女儿,他们的形象完全只靠对话来体现。如果作者是有意而为之,我在此给出建议,这是一个不成熟的方法。

女儿和儿子隐隐约约中有着细微差别,但作者并没有实际点出来,很失败。

另外,父亲身份的转变比起惊讶,更多的是不可理喻,让人感觉很奇怪,可能是缺少铺垫的原因。

这个故事内容说简单又简单,说复杂又复杂。主人公杀死并替代掉单亲家庭里的父亲,算是一条直线的剧情。复杂的地方便是在一篇极短的文章中挤进多个理论以及质问,很有可能导致读者无法完全正确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故事发展的比较快,看起来写的也比较仓促,建议作者先耐心思考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再适当地让文字以缓慢地节奏表达一些晦涩的事情。慢不要紧,写作不一定要快,耐心也是很重要的。

说起题材,这篇文章的题材还算不错吧。

主人公杀死两个孩子的坏父亲成为假父亲,而文中提及的主人公也打算成为一个好父亲,才会在全文中进行各种质问,他像是一个抱着充分觉悟去做某件事的人。

不过也仅仅只是这样了。

题材运用的并不好,增加篇幅而不是如此短篇会好一些,甚至能写的比较完整。

突入一个调查命案的【侦探】角色,主人公一边隐藏真相与侦探进行较量一边爱护着子女,这样更能体现出主人公到底是否单纯杀人犯,或是真的想要爱护夺来的子女。

当然还有更多剧情能够充实这个题材,不过作者只是单纯抛下一堆问题以及父亲的身份转变便结束了这篇文章。

如果还对这篇题材有所留恋,建议回炉重造。

关于写作技巧上,作者有一定的基础,也有着某种技巧。可是文笔略显稚嫩无法正确体现这类技巧的好处,长篇中更适合抛下各种各样比较高深沉重的话题,作为短篇还是根据自己的技能而量力而行比较好。

此评审只适用本篇文章,并不代表作者所有的能力。

感谢参与本次大赛。——作品《平凡又幸福的一天》评委【大早黑叶】

二、

这类文章的亮点就是在于“一开始看似在描写温馨或正常的事物,但在靠近结局处突然剧情黑化狰狞化,但却也要在情理之中。达到震撼读者的强大效果。”

虽然这类故事我看了很多,但仍不改变这是个很有潜力、很有趣味的风格的事实。虽然我看到标题《平凡又幸福的一天》就已经料到了是这类的故事,但因此也让我感到很期待,希望能够被作者的巧妙构思震撼。

故事的剧情相对简单,就是通过一个杀人犯的视角自述了他杀死一对兄妹的父亲后的一天。一开始以为是一位父亲带着子女在努力地养家糊口,父亲视角下,年级尚小的子女“儿子在我身旁,女儿则是走在箱子的侧面。他们以微小,丝毫帮不上忙的力气支撑着箱子,又或者他们装作帮我支撑着箱子而实际上只是将手放在上面而已。”

这样的描述虽然说不上温馨,在体现出了一位父亲对子女默默的观察,一方面似乎是亲切地注意到小孩子假装在帮忙时的小聪明和俏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一种无奈和真实感,小孩子就算懂事,他们面对现实的窘境也没什么帮助。我个人觉得这一小段是整个文章写得最好的一段,无论是作者有意还是无意,都让我觉得有些许真情实感。

可惜到了后面行文就有些随意有些乱了,有些叙述感觉没有必要,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如“大鱼则是用卖肉赚来的钱买的,买之前它还是活的,在我买下它之后,便被我用菜刀杀死了。”以及一整段杀人犯和工厂外遇到的工人的互动剧情。虽然也可以看作是偏意识流的一种处理,正因为其杂乱性,制造了悬念和张力,但我更觉得是生硬地填充内容,整体还是弊大于利的。

一开始说了,这类文章的成功在于能不能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但我只能遗憾地说,这个故事过早地让读者看出端倪,以至于结尾的揭露真相只有隔靴搔痒般的效果。在该文工厂一幕,想象力丰富的读者就能看出来了,而后面“是一种美丽又丑陋的动物的肉”、“说出来是什么肉就没法吃了”就更加明显了。所以最后的结尾根本没有任何惊吓或惊喜,个人建议,如果已经要暗示的如此明显,干脆结尾就完全不点破,还能保留点供人想象的余味,有点细思极恐的意思。

唯一没能猜测到的是其实这位“父亲”和“子女”并无血缘关系,但可惜这种真相有些无关痛痒,而且没能猜测到是因为文章本身的误导,如一开始说“既然让他们诞生”就要负责。

人物塑造方面,我觉得一开始还是不错的,一个虽然不怎么表达温情。但却勤恳努力的父亲。小儿子的活泼与小任性,大女儿的傲娇脾气,自以为聪明所以常常喜欢反驳质疑的口吻,虽然典型,但用在这里也很合适,毕竟作者原意是制造“平凡”的假象。人物塑造我觉得是相对合适与成功的,但有缺陷也不必过多苛责,因为这种故事和这个篇幅对于人物也不是过于依赖。可惜因为全文是杀人犯的视角,后半段文笔的松懈也让我觉得这个人物的刻画,没能贯穿全文,有些虎头蛇尾。

以上。期待作者更精彩的文章,望你创作热情不灭。

其它:

“各取所需,被害人没有怪罪我,法律到底能不能惩罚我呢。”被害人是他杀的真正父亲,所以逻辑上有点奇怪。

建议可以看一看大枣黑叶的《常先生的教诲》,影子の手法的《奥根书店》,应该有很多优点可以学习。在学院里搜搜作品名字就可以找到。

三、

平淡如水,技巧不足。

和第一篇一样,在这个篇幅中作者大概也不明白怎么塑造角色,即便是第一人称的主角【我】也并没有一个明显的轮廓,普普通通的说话,如同题目一样平凡,看完后细想,无法给里面的任何人贴上标签。

平凡的反转,在设计上相当普通,或者说,作为一个故事,它并不够完整,是有部分残缺的。

结尾的立意探讨是突如其来的,前文并没有铺垫,导致咱无法严肃起来思考,只能认为这是三流的,并不惊悚的惊悚短篇。

大概作者有过塑造气氛的想法,一些叨絮的言语时常出现,明显是通过细写一些没必要的细节来铺垫,但又过于刻意,让人一眼就注意到【这其实是没必要的】而结尾无缝切入自言自语,甚至一路直到嘎然的结尾,也令人感到突兀。——作品《平凡又幸福的一天》评委【王诩】

四、

简单来说就是令人感觉无机质的描写,干瘪的,但偏偏用的是第一人称。

稍微有点不伦不类。

配角什么的几乎没有塑造,孩子的亲生父亲也只作为符号式人物出现,由此除了主角外几乎没啥好说的人物。

主角的话,感觉也是符号式人物。人物的行动,心理描写,看起来都是为了主旨服务的。

当然我没有资格说你好还是不好。

建议的话,孩子给多点描写吧。简单来说,你是从“收养者与杀人者”的角度叙述。但是孩子呢?事件不止有加害者,还有被害者。不只有强大的一方,还有弱小的一方。

故事是从开头前就开始了,故事是在过程中开始的。也就是说直接略去前因,直接写后果。

这样很不错,保留了淡淡的悬念。

但是俺完全没有动力看下去。要说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悬念是“淡淡”的。而真相也是完全符合“文章整体氛围的”。

如果结尾能出乎我的意料就好了。即,全文塑造了真相就是那样的氛围,但你却反其道而行之。

题材应该算是推理小说中的社会派吧。故事太简短了,而且主旨是直接由作者提出的。没有什么读者思考的余地——如果结尾的反问也算的话。

文笔啥的嘛,俺不喜欢。

为什么不喜欢,就是主观上的不喜欢。

写作技巧我是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好讲的,因为在我看来你的故事是这样的:“我”杀孩子的生父→领养孩子→……没了

所以根本就没有结局,也木有什么手法。非要说,我还觉得你根本没有写完。

不过怎么说呢,文笔我虽不喜欢,但文章的【氛围】写得还行、

所以。建议把故事写完。——作品《平凡又幸福的一天》评委【胡言】

|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0:40:24 | 2019-12-10 19:49编辑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链接 《幽灵庄园》

作者: 畸形SI

一、

故事开始前提供人物名单,莫名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读《基督山伯爵》的恐惧,那时候真的记不住名字。但后来发现作者写的这篇似乎也就六名角色,可能更多是为了形式而不是作用吧。

这篇的幅度较短,其实不建议用“序幕”这种分段。而且除了开头有“序幕”,我也没看到其他的章节,比如“一”、“二”之类的?所以感觉就是没必要了,而且文章直接分出了解答篇,更像是谜题吧,断开的部分也比较生硬,破坏了文势和阅读体验。

表情符号用得很乱,要么是不会用要么是没用心写,比如这段:

我们穿过一条条柏油马路来到了一个硕大的白色庄园前。woc这绝对有6个足球场,哦不对是一艘航母那么大。我兴奋的冲迈克尔大喊,多亏了你我才能来这种仙境,算了吧据说这可是有幽灵出没的庄园哦迈克尔俩手一摆下了车,什么有幽灵,我擦你吓小孩呢。

感觉作者应该学一下写对话要用什么标点符号,对话要另起一段等。而且明明从形式上看起来像是模仿欧美小说的故事突然出现了“我擦”这样的字眼,和甚至连汉语外语都算不上的“woc”,阅读起来人很不快,不仅没有任何文学上的美感,也不是特地为了达到什么文学效果。这一段只是例子,文章很多处都有类似的造句和标点符号问题。

剧情和作者的思路也是很杂乱,似乎很随意很流水账,就没有什么描写和文笔可言了。故事本身也没有什么起承转合,诡计和谜团的设计也不只是差强人意。结尾更是直接就烂尾,最后一句话连句号都没有,真的让读者看得很难受。

我宁愿相信这是能力问题而不是态度问题,因为如果有态度,就是可言进步的。建议从基础学起,就能写出让自己满意、让别人喜欢的好故事。

——作品《幽灵庄园》评委【Vt超新星】

二、

一团浆糊。

杂乱混沌的行文中有为数不多的,用于突出人物性格的词句,但作用几乎为零。

极其普通的故事框架,如果在一篇尚可的文章中只能算是无法锦上添花,但配以作者的文风,就是无法雪中送炭的问题了。

糟糕谜团,或许很难称之为小说,即便作为谜题,其没头没脑的发展,和自说自话的解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十分拙劣的。

本文没有写作技巧可言——作品《幽灵庄园》评委【王诩】

三、

救命你究竟在说什么你为什么人物说话没有标点符号你写的是文章还是大纲所以你的排版和你的节奏感自己体会一下吧。

Emmmmmmm

没有角色塑造。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认真写,我觉得你没有。就算你的文笔再菜,人物的性格总能yy得好一点吧?你真的有认真对待这篇文章吗?

其实线索挺详尽的,看得出来作者认真去想了。但是你想要读者看懂你表达什么,作为载体即文章一定是要让人能看下去的。

所以,先好好学习怎么写一件事。

寻常的故事框架,没啥好说的。还是那句话学习描写。

首先把人物说的话加上标点符号。然后行文的节奏感也不行,导致你写的像流水账。

所谓节奏感就是【对你在这个段落里想表达的东西相关的文字写多点,不相关的写少点】做好上面这个磨练一下你的描写。先学好怎么描写一件事。即事件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

这就是所谓的故事框架。等你熟练了可以将顺序随机打乱。还有双线叙事什么的,到时候再说。

[/size]

[size=2]以上这个图片所表达的是文章的【微观节奏】在全文的重要性。

如图中提起的,它的句子由七个字组成。那么这将导致文章节奏很平,令人昏昏欲睡。

长句,短句,中句结合在一起。这使得文章节奏更活泼。

如果一篇文章全部都是长句【即都是逗号】则使得读者喘不过气来。

如果都是短句,则使得文章凌乱。

而如果长短句穿插得当,如:遇上紧张刺激的描写远用长句。而后使用短句则可以令读者松一口气。

运用好长短句,便能掌握文章的微观节奏。——作品《幽灵庄园》评委【胡言】

四、

这篇文章完全看不见故事,作者可能无法使用对话,或者不会使用,千万不要告诉我,你不想使用对话来写作。

实际上没有对话的故事是有,但作者文中有对话,但写的跟没有对话一样。

读者想要的是故事,而不是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的字。

文中的角色彻彻底底只提供了名字,只有名字。

把一个名字写在纸上,它只是字而已,它不是角色。

故事之所以成为故事,那是有人将他讲出来。

如果讲故事的人无法表达出故事,那么故事便不是故事,而作者则是无法正确表达出自己所写的故事。

没有故事,所以没有框架。

如果作者喜欢写作,建议去学习下基础知识。

此评审只适用本篇文章,并不代表作者所有的能力。

感谢参与本次大赛。——作品《幽灵庄园》评委【大早黑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2 20: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天空蓝

一、

这篇文章是社会派吧,其实却又不像。

很可惜,作者缺乏环境描写,不然这将是一篇成功的作品。

虽然这么说,这样的剧本拿去拍电影实际也是可以的,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并不成功。

国内这类型的电影大致都是不入流的产品,剧情与这篇文章也几乎一致。

探案篇里,警察师徒这两位角色塑造的不错。

师傅老成,理性又不刻板,不固执。徒弟算是典型的学了点东西就出来卖弄学问那种,但是不闯祸,认真受教,又有自己的想法。

可惜作者没有保持住,虽然探案篇里角色塑造不错,但由于缺乏环境描写,导致师徒两人过程中宛如在一张白纸上对话。

前往询问法医时,法医这个角色也只是出现了名字。

在之后……在之后出现的角色才是社会派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能够牵动读者内心的角色。

那便是守护他人,自我奉献的角色。

很遗憾,作者没有做到。

故事框架,其实没有缺点,作者思路清晰,能够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

只是内容顺序差强人意。

在此猜测作者的本意,可能是想用警察视角来表现出案件人物的渺小,但你也不能够如此轻描淡写。

王仁山是谁?他是承担罪行却清白的人。

阿雅是谁?她是意外性的杀人犯。

王仁山除了背景介绍,他出场的地方是审讯室,读者没有一点机会事先来了解,判断这个角色。

阿雅……社会派的真正的杀人犯是极为重要的,但是,作者你做了什么?

你连一个形象都没有给她,就让她跟王仁山相互依偎的剧情,读者并不会体会到什么。

这个题材,我算是比较熟悉,也经常会写的类型吧。

所爱的人犯下杀人罪,主人公或是某个角色代替主人公承担罪行。作者运用的并不好,除了基本操作上的失误导致阅读时的观感断层,即是视角切换过于粗鲁。

没有进行缓冲梳理,钉上【探案篇】【结案篇】【人物篇】【后记篇】就强行让读者跟随你的脚步。

讲故事,是要引导读者跟随作者的脚步,甚至渴求作者引导,而不是指着说这是什么,就让读者看什么,理解什么。

题材是贯穿文章的宝物,而不是拿来随意使用的工具,请适合的去使用它。

作者有一定的写作技巧,阅读下来至少没有障碍,也能够理解其中想要讲的故事。

缺点便是缺乏环境描写以及体现文中角色的特色。

就算是俗套的角色,用心去描绘他,也将发出光芒,而不是像套模板一样去书写,从而失去角色的灵魂。

此评审只适用本篇文章,并不代表作者所有的能力。

感谢参与本次大赛。——作品《迷城——尘埃》评委【大早黑叶】

二、

平庸。

很难说,作者的故事框架把所有的角色塑造在结尾,单说感觉的话,王仁山的角色初见雏形,但其他的角色依旧是很单薄的工具人,作者用局外人总结一样的文字来写后半段的故事,但这其实并不适合作为主要故事的讲述笔调。

案发→结案→原因→结束,很清晰的脉络,换个角度看,也就是毫无新意,甚至有些拙劣,因为作者的写作技巧同样是有些拙劣的,没有丝毫的过渡感,极其生硬如同boki的变换,简单的说就是节奏过快,还没有铺垫。

题材太过于大众,大众没问题,但在别的方面就需要一定补救,作者没有做到,谈不上是推理,因为并没有完整的推理过程【我们有证据了,快认罪吧】于是就认罪了,既没有说什么证据,也没有丝毫的锁定真凶过程,刑侦,也不至于,作者连嫌疑人都没给出,也丝毫没有找线索的过程,其实与故事框架结构是相像的问题,毫无转场过渡,并不自然而然。

作者在开头就开始长篇大论,结案前的所有内容,大概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在对话之中渡过的,所以第一眼就觉得本文节奏实在有问题,对话→招供→讲故事→对话,结束,几乎没有故事发展可言。

作者是可以把这篇写得不错的,既然没有推理方面的考量。

如果用时间不同的警察与凶手双线进行是否会好些?

如果事先增加与凶手的接触铺垫是否会好些?

作者在7k字内反而把更多篇幅放在了无谓的地方,比如开头的解答,于全文核心有什么作用?

平添bug。

而结尾的与凶手对话,又有何作用?

何不更多的描写核心凶手与阿雅?

作者大概也没有理明白自己该如何写好,立意上的尘埃二字可惜了。——作品《迷城——尘埃》评委【王诩】

三、

太令人感动了,是一位很有潜力的作者。抛开故事情节,作者已经有了基本构造角色的能力,有意识地构建故事结构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掌握文章节奏的能力。

两位主角都塑造得较为立体,林崇是一位智慧,经验丰富,同时具有人文关怀的老刑警。王仁山则是一个善良,聪明,被阶级压迫的人物。

助手君则是典型的助手配置,其绿叶效果未免太刻意。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主要人物外,短篇还需要构建一到两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而助手本应是合适人选。

由此,建议配角性格方面饱满一点,立体一点。

两位主角则已经基本立起来了。

我觉得算是推理小说的社会派吧,中规中矩。

有关探案方面的描写太过粗略,不够专业。建议多查资料,再了解一下更好。

这是我很想大书特书的一点。

首先,可以看出作者有构建框架的意识,这点很重要,也非常好。

同时,虽然想法是好,但你的叙事结构却也是失败的。

首先,你将小说分成了【探案篇】和【人物篇】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这种做法从本质上将一篇小说割裂开来,变成了两篇小说。

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将这两个部分以逻辑合理地连接在一起。

那么,这就变成了标准的双线叙事了。

关于双线叙事,推荐阅读李海鹏的《举重冠军之死》里体现出的便是标准双线叙事。

而如何通过逻辑将两件事连接在一起呢,推荐一个好用的方法:通过这两件事共有的某样东西作为线索。在我看来,人物王仁山可以承担此任。

作者的节奏感不错,比我好多了。

略写的部分写得不错,但是需要详写的部分还不够详细。

如需要环境描写渲染氛围时你没有等等。

当然,你也可以将这当做你的文风。

因为你的文章是很干脆利落的,动词与名词较多,副词和形容词则较少。这类文章的优势是不拖泥带水,信息量大且密集。对于向读者传递信息来说是很不错的一种文风。

缺点则是环境渲染,情感传递相对较弱。(我是你的相反面,我正在向干脆利落迈进)

平衡好这两面,或者说侧重某一面。找到你自己的风格同时尽可能改进传递情感,环境渲染较弱的缺点你将更加牛逼。

——作品《迷城——尘埃》评委【胡言】

四、

这篇文章看完后的整体感觉是有些复杂的,因为我也不知道作何感受。整体来说有一些违和感,因为我觉得文章的标题与实际内容和文风不是很搭。我觉得如果只起名《尘埃》或许会好一些,但可能是比较主观的看法了。

开头似乎有两个“题记”,题记可以让文章看起来很有格调,并且重在于精简地呼应或点出后文的中心主题、中心思想,并引起读者的兴趣。看完整个故事后,我会再回去看看题记。

“有的时候,我会想,如果这个世界有真相,那么我希望它们通通都是假的。”——余时

这个故事偏社会派一些,我能看出作者想要表达一些社会底层的卑微小人物所遭受的苦难与不公,可法律和正义并不可能永远保护他们。但同时上面这第二个题记得似乎让文章看起来在探讨刑事人员身为法律的执行者,在遇到可怜的恶人、灰色的道德区域时内心的挣扎。

而无论哪个是本文的主题,都因此有些顾此失彼,导致任意一个都没有很好的发展与深入探讨,很可能也是篇幅和构思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作者选一个主题,并只保留“谁也不会在意一颗尘埃,谁也不会”为题记,也能够让文章行文之初就思路清晰、思维锋利。

文章大部分都是对话,但作者的对话写得挺不错,可以看得出有些写作经验。对话能够带动剧情和体现些许不同角色的特性,但也只能做到这么多。因为大部分都是对话,所以很多办案的进展和过程都是让角色口语叙述出来,就很可惜地丢失了精彩刑侦氛围,读者看到后面会比较吃力与乏味。还是建议作者使用多元化的写作手法,更好的塑造人物、氛围与发展剧情。

文章被分为了案件,破案,人物等很多片段,我觉得也是很扰乱文势与节奏的。可能读者刚开始进入氛围,突然就被打断,要适应一个全新的视角或环境。破案部分缺少了嫌疑人的介绍与调查,突然间就锁定了唯一一个嫌疑人,然后就直接开始招供和背景故事,有些让人难以产生什么情绪上的共鸣。比如对于凶手的怜悯,对于死者压榨穷人老实人的憎恨等。这可能是节奏处理的问题。

这其实是推理元素比较多的文章,所以我在兴奋之余也肯定会多注意一些逻辑,然后一开头就让我比较难受的是余时说的话。

“我们先假设死者为他杀,并且知道死者死于窒息。那么我们就来设想死者被凶手带到食堂,那么死者怎么可能不大声呼救?那么我们再来推翻一下这个推理,假设死者是在昏迷的状态下带入这里的,那么在死者待在冷藏柜期间,就会以为寒冷和缺氧逐渐清醒,那么死者怎么可能不呼救?

这里真的是让我摸不着头脑,因为我看不出逻辑性,为什么昏迷的死者就会因为寒冷和缺氧逐渐清醒?要是重度昏迷、药物昏迷,那么也可能就这么死了。而余时是个类似于傻徒弟、傻助手的角色,还情有可原,但后面的侦探和警方没一个人反驳余时这个蹩脚的逻辑推理。

作者对于线索的安排也没合乎逻辑顺序,文中是他们假设死者一定会清醒挣扎,其它可能就压根不考虑,然后才发现尸体关节处有淤青,这么巧证实了他们的猜想。但正确的思维应该是通过尸体的蛛丝马迹,判断出死者必然有挣扎,所以死者在死前是清醒的。

一个作者既然有设计安排剧情的能力,就应该好好利用这个能力来让文章逻辑更顺,也让读者读起来觉得舒服并信服。

以上。期待作者更好的作品。——作品《迷城——尘埃》评委【Vt超新星】

|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6 11: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链接 《墓》
作者:风枫疯
一、

这篇文章有点可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作者要是把内容方面和描述节奏保持在冷漠出场之前那个形状写完全文,称之为佳作也不过分,可惜在冷漠出场后就乱套了,不仅是故事还是描述节奏。

关于角色塑造,很不巧也很遗憾,同样是冷漠这个角色出场后,作者好像就压根不想塑造角色一样,明明开场古墓中的两人以及咖啡厅里的少年交谈,虽说不能说很好,但角色塑造起来读者能够明白他在做什么,他是谁。而冷漠出场后,和之后出场的角色,也许是作者后面写的比较急,只是抛下一个名字就想让读者理解那个角色是谁,为什么会这样?明明作者应该是能够做到,却没有保持住。

值得提起的是作者故事框架上构思方面都还算良好,只是没能够以简洁的方法表现复杂的内容,导致读者可能在阅读时极像的望着不断处于转动中的旋涡,没有能够让人停下脚步的情节内容。要有这般的情节才能够让读者慢慢地阅读,细细地观赏这个故事。

题材方面,作者选择的题材比较复杂,要讲清一件复杂的事情大致上都需要长篇大论才能让别人理解。作者在此文章中提供的信息并没有与读者共通,不能你说我是这样的题材,我这里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信息是这样的,几乎有多处信息都是没有事先缓冲,让读者理解这个信息是什么用的,为什么在这里会出现这个信息,然后再慢慢揭开这个信息。

举个例子:你不能说他是这样死的,也不能在角色形象还未出来前生硬的讲他是谁,他是怎么样的人,他的名字叫什么。而当你毫无铺垫与缓冲就想让读者跟着你的脚步说原来是这样的,是不可能的。

总的来说便是,冷漠出场之前的内容虽然不算很好,但各方面的情节,描述,以及角色塑造,信息提供等等之类的东西都保持的不错,而在冷漠出场后全都崩盘了。

作者自己创造的角色是谁,读者并不知道,作者明白自己的剧情走向,读者也并不知道。

哪怕多写几句废话,也要借此让读者理解文中的内容,而不是以作者的节奏拽着读者前进,这样,读者并不能看清什么,更别说是理解,欣赏作者的故事了。

此评审只适用本篇文章,并不代表作者所有的能力。

感谢参与本次大赛。——作品《墓》评委【大早黑叶】

二、

怎么说呢,虽然很微妙,但角色塑造还算是勉强在线,明明是个粗狂的角色却取了冷漠这种高贵中二的名字,虽然奇怪但冲突感莫名让人记住了,但实话实说,这样的主角确实是惹人厌的,印象分自然跟着下降,而冰霜冷清什么的其实作用实在不大,连工具人都不大算得上,涉及真相的几人也因为铺垫问题,形象设立的相当突兀。

超脱现实,但并非魔幻的荒诞这样褒义的形容,而是为了剧情而强行安排了不现实的东西,无比牵强的设计,就比如,冰霜莫名其妙的邀请冷漠去考古……为啥,明知道人家是不良少年,也没有任何前情提要,为什么偏偏就找他?再比如结尾的天使恶魔啊啥的比喻,原意顶罪……为啥?

因为他很可怜吗,张又凭什么相信呢?善良而正直,于是放任他杀人?或许确实是死有余辜吧,但到底如何罪大恶极,作者其实也并没有凸显出来……不过,毕竟作者算是提供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框架,有头有尾,相比于其他的作品,这也算加分项了。

总的来说是推理吧,一团糟,想当然、自我陶醉式的推理,让人尴尬症狂犯的桥段使人扶额,有点像是这样——

一个小学生高傲的说出【2X5=9!】而旁边的初中生大吃一惊,心想【他果然有成为数学家的潜力】

……真的很像反讽呢。

而结尾的立意依旧是常规问题,毫无铺垫,任何发展立意都要铺垫,作者下笔还是太不均匀了。

很普通,很平凡,但起码把一个短篇的过渡发展安排好了,对话或各种描写虽然明显有些幼稚,但,还行。

——作品《墓》评委【王诩】

三、

又臭又长。

没有一个角色塑造起来了。

导致我都不知道该说啥了。

就是主角【冷漠】与警方人物,所有文中的人物都有一种很幼稚的感觉。

说是爽文又不爽,导致很奇怪。

从根本来说,我觉得你具备讲故事的基本能力。但是想法幼稚,自然想不出好的角色。

推理部分我相信星君会说的,所以就说说个人感觉。

感觉你写的像是爽文,结尾的升华也是莫名其妙的。本文并没有围绕这一主题去写什么。

感觉就是小学生想讨论社会问题的感觉。

建议作者多看,不仅是多看书,而是多注意四周的社会现象,多了解、

有阅历的人写出的小说怎么都不会差的。

依旧是极其寻常的故事框架,因此没啥好说。

节奏感还行,对话也还行。但是你不会环境描写。

再次建议多学多看,你一定会写出更好的文章。加油。——作品《墓》评委【胡言】

四、

这一篇文章的题材我很喜欢,盗墓、考古和诅咒,还是那熟悉的配方,但如果写得好,在我看来还是趣味横生。整体而言,我觉得作者写故事对于这个题材的利用还是不错的,如果围绕着古墓诅咒制造更多的悬疑,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可惜最终真相揭晓后仔细推敲,就会发现真正的主题是复仇和贪欲,可这个贪欲与古墓里价值连城文物无关。这么一来,选择古墓作为贪欲和尘封秘密的意象,失去了不少必要性和意义,因为真正的剧情和人物的行为,并不是围绕文物或古墓。

文章开头的两段“影子”很带感,以为会是解开故事谜团的主要线索,没想到后来作用并没有太大。

是有点令人失望的。

剧情上我觉得做到了丰富,起承转合都有,而且我觉得难能可贵地终于看到了剧情上的一个反转。虽然作者还是比较直接地暗示了剧情会有反转,少了很多惊喜,但构思本身还是值得肯定的。故事本身节奏也挺好,觉得比较流畅,剧情也没有过于拖沓,但个人觉得其实大可扩大篇幅,这样就可以多营造氛围,并且避开到了破案阶段开始进行流水账叙述和加快节奏的趋势,后来感觉就是突然一堆假设和猜测,然后侦探都猜对了。

所谓的拖沓,就是因为侦探形象刻画得有些生硬,其实也没什么实质上的推理,所有的推理部分我觉得都是不够精彩、甚至算不上环环相扣令人信服的。

人物的形象我觉得还算生动,能够看出冷漠玩世不恭、大大咧咧表面下的思维缜密,一个接地气却又有实力的侦探,是个大家会喜欢的设定,可惜餐厅里的形象和后面的画风有些违和,感觉就是变了个人。少年冰霜的性格也和冷漠形成了反差,可惜靠近后面这个这个角色就没什么戏份了,本来还期待他和冷漠有趣的互动。姚警官的成熟稳重,对于有实力的苗子的关注于栽培,是新晋名侦探的好助手、好前辈。

这些形象我觉得都是很成功的,得益于对话、行为与心理描写,希望作者精益求精。

如果没有太多错别字,整体阅读体验会好很多,结尾处对于凶手的身世和心理的描述不足,结尾尝试做的点题也有些无力。本文的遗憾就来自于题材发挥不够,有些虎头蛇尾。

还有,音频的意思可能作者理解错误,音频不是“有声音的视频”因此不可能看到什么黑影或任何画面的。

几天后,侦查组传来消息,在高黎的电脑中发现一段音频,音频一开始很黑,很模糊,但是还能看出一个黑影在搬东西,突然,灯亮了,一个苍老的面孔出现在屏幕上,手里拿着文物,他背上的背包里已经有好几个文物了。

以上。期待作者更好的作品。——作品《墓》评委【Vt超新星】

2 |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15:15:14 | 2019-12-19 15:24编辑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链接 《浴室之谜》

作者:鎢熓塢

一、

这篇文章刚开始阅读感觉十分有趣,但渐渐地发现有点不对劲的地方,极有可能因为使用的名字原因,导致作者并没有塑造好角色。

关于角色塑造,相信这并不是作者原来的能力,如果使用的并不是学院中某些人的名字,而是创造出来的角色,人名,作者应该会做得更好。好处当然是有,比如出现熟悉的名字会觉得有趣,要是下次作者还喜欢这样写作,好好利用这个优势也是不错的。

故事框架算是完整,但不太好,能看出作者思考过,但力所不能及。阅读没有障碍,不过……大概是异能吧,故事里总共出现过【寂静】【泣杀】【隐】【护】【透过】【性转】【忽悠】【代声】【代身】【笑】【复制】【切割】这个是可以是文章的制胜点也能是失败点,本篇文章则运用失常,成为了失败点。

这种系统如作者从一开始便让读者了解透彻而不是半路出现,将会是一篇有趣的文章。

题材使用的并不好,有些混乱,以上点出来的异能也算是题材,然后文章里本身已经有了另外一种题材,作者没有正确结合它们,所以显得混乱,也无法清晰表达出题材含义。【题材运用】3分

关于写作技巧上,作者处于特殊状态下,表现失常不奇怪。但毕竟是要谈谈这一篇的感觉,整体感觉下来,所有角色都近似乎在一张白纸上互相较量,相信作者平时应该能够处理好这个问题。这里值得提及的是大部分人都忽视的一点,除了写作能力,其实有一点是最重要的。

那便是【写作体力】可能作者看到这个会有点疑惑,在此说明,写作体力并不是平时讲的体力,而是更加让人忽视的地方,类似于精神方面以及不可抗力的情况。

精神方面——最典型的是作者写着写着发现自己写不下去了,这其实并不是作者能力不足,也不是突然灵感失准。

实际上是写作体力耗尽了,不过关于这种无法具体形容的体力,只能靠作者自己领悟。

不可抗力——产生意外情况无法进行写作,身体不适,以及无法触碰写作工具。但是,身体不适依旧写作的人,无法触碰写作工具依旧写作的人,都是存在的,作者便是其中之一。

可惜的是作者【写作体力】不足,无法将这篇引向成功的道路。

此评审只适用本篇文章,并不代表作者所有的能力。

感谢参与本次大赛。

——作品《浴室之谜》评委【大早黑叶】

二、

如作者所说,乱。

几乎没有角色塑造,全靠几个定格场景提到的几句话是拙劣的仿群像。

从老爷死,也就是从头到尾,都处于一种无序的混乱,作者的分段之频繁有如古龙(贬义)

为了作者所感受到的,似乎是小说中应有的戏剧性转折而频频用短句,但其实前文铺垫又少之又少,于是只能忍受着超快节奏、混乱转场、奇妙分段一路看下去。

而其中的设定是故弄玄虚的,作者没有完整的揭示所有能力,也没有完整揭示每个人的动机,在作者心中大概是有规划好的,但为了高深莫测感而隐下不言,不论作为推理,或别的什么题材都变得无厘头,不合格了。

【泣杀】等等等,或许是作者的中二魂产物吧。

而其写作技巧又显然难以驾驭这个设定与故事框架,于是只能草率的处理,使得三者互为败笔。

——作品《浴室之谜》评委【王诩】

三、

想法不错,文笔可以,乱七八糟。

还行。通过【某人做什么事】将人物性格自然而然地搞了出来。

但是如你所说,工具人太多。可以记得住的人物只有一两个。

而且,开头的人物介绍莫名其妙。

如果不是推理小说,就建议不要搞这玩意儿。因为这种人物介绍是扁平的,远没有将人物融入文中那么地令读者印象深刻。

因为你写得乱七八糟,所以导致你这个题材写得也不好。

设定类的杀人事件,我看过挺多。而你这篇,介绍太少。使读者会看的云里雾里。

极其寻常的故事框架。没啥好说。

如果有好的故事,则不功不过。如果没有,而你的框架还不行,那就令人感到无趣了。

画面感营造地可以,氛围也还行。但是情况说明地不够清楚,空有氛围,空壳一个。

而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是,你不会写上帝视角。

以我自己的理解,上帝视角就是:上帝在局外观看某件事的发展,并且说与某人听。而他总将视线主要放到事件参与者的其中一到几人身上,这便是主角。

与此同时,上帝的视野并不受这几人的约束,而是可以以俯瞰的形式了解全局。

你的问题是你的视角是游动的,并没有一个主要人物。

就算你写的是群像,在某个时间段你还是要将视角放到某个人的身上去写的。

——作品《浴室之谜》评委【胡言】

四、

很可惜,我觉得这是一篇比较乏味的文章,几乎整篇都只是对话撑起来的,而作者利用对话凸显人物性格、推动剧情的功力也不是很足,所以整个文章就是比较凌乱且无趣的。如果不擅长对话,可以考虑多元化的写作方式,多一些描述,叙述,或者为了刻画人物多一些某些角色的主观视角。

就算是擅长写对话的作者,想要在同一个场景里光用对话塑造8、9个角色,也是很吃力不讨好的,更别说整篇文章都用对话了。

所以写的最好的是序和结尾一段,我觉得可以制造悬疑和勾起读者的兴趣,把整个故事或案件当成一幕戏、一出戏来展开的手法不是很新颖,但还是有效的。相关戏剧上演的意象用得都适当。最后的一幕有荒谬喜剧感,像是戛然而止的闹剧,我很喜欢这个效果。

不知道是否也是作者的原意。

这篇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杂乱,而且就很莫名其妙地就加入了各种超能力,几乎没有解释,让读者莫名地莫名其妙。这只会造成读者的不快,因为读下去开始变得艰难,因为无法理解,随意变得生涩,感觉就是在看着作者一个人边笑边说着只有自己懂的笑话。

最后说个问题,就是过度修饰和文学处理,就是很多东西明明可以简单地说出来,可偏偏作者选择要更“巧妙”地各种暗示或者拐弯抹角,就是不要直接说。

可却也看不出这种修饰和咬文嚼字的必要或者令人称奇的妙处。

例:

忽然,无征兆的,有什么粘稠的东西从胡言嘴里吐了出来。

它钻入众人的脑中,“嘣”地炸了开来。

那玩意分明是“老爷死了”。

以上。期待作者更优秀的作品。

——作品《浴室之谜》评委【Vt超新星】

2 |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1 16: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链接 《湮灭》
作者:辻因~竹史
一、

真正的英雄,不是动不动一拍桌子就上梁山的好汉,那叫做莽夫。真正的英雄也会胆怯,也会怕死、也有私欲、也有亲人、也要面对现实的残酷。纵使害怕颤抖,还是挣扎着克服自己的懦弱,只为心中的理想、最初的良知。

这才是真正的伟大和勇气。

先不谈写作技巧,我觉得这篇文章诠释了一个英雄。对于艺术有着一种顽固的坚持,却也不得不面对生活的窘境、对妻子的愧疚、对儿子的操心。在文章最后,金稞忍气吞声接受了团长那几乎是侮辱的演出条件,只为了再一次把荆轲刺秦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不是退缩,而是隐忍。

“风消去,天下定!易水壮士不辱命!”金稞噙着泪,一头栽倒下去。

金稞似乎并没有按着剧本来演,他到底在想些什么?覃望匍匐在地,配合着金稞,脸上流出疑惑的神情。

金稞最终没有按着剧本演下去,在我看来是点睛之笔,体现了艺术的升华,更是深化了主题。

艺术高于生活,却终究源于生活,金稞演的是刺秦勇士荆轲,却更是在演自己,易水壮士不辱命,是他作为艺术传承者的绝唱。他坚持过、奋斗过,他是问心无愧的。

这结局终是遗憾的悲剧,因为再精彩的最后一场演出,打脸团长和皋涧黎也只是暂时的大快人心。戏中的荆轲虽然突然改了剧本,却改写不了历史,也终究只有死于乱刀之下的下场。

太妙了不是么。完美象征了多么大快人心的精神胜利背后,还是传统艺术终将落寞的残酷现实。

但我喜欢这样的真实,这样的真实才会令人痛心,令人痛心地美丽。悲剧也让英雄的背影更加高耸。

可能评这篇比较感性,但我觉得文章的题材和某些场景触动了我,我觉得作者的选材和角度很好,上面提到的一些场景,在我看来有十分强烈有力的象征意义和反讽。是很成功的。

回到技术性方面的评价,我觉得作者写的过于半文半白,戏里的台词和描写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遣词用句,望斟酌。如:

秦武阳则手捧燕之地图,跪在荆轲旁边,沉默不语,面露愠色,荆轲先言:“大王如此强盛,像我这种小国全都将依附于君,今送樊於期之头,以表诚意,愿君答之!”

重点说一下面露愠色,愠色是愤怒或哀怨的神色,感觉用得不恰当。

作者也有喜欢用一些生僻词组的习惯,我觉得要改善,过于堆砌是不好的、让人看不懂也是不好的。写得再好也叫做曲高和寡。毕竟作者不是什么资深艺术家或文学家,曲高和寡在这个阶段不是什么好事情。

例如:

金稞两人蹜蹜并行

可金稞却迍邅途次

不仅不必要地炫耀了一下词汇,而且用得有些不对,迍邅有迟疑不前的意思,但途次的意思是途中或中途停宿的地方,这里搭配错误。但我知道你的意思是突然迟疑。而且原本就是蹜蹜并行,也就是走得很不安局促,为什么迟疑要用“可”?

还有很多不必要的描述,导致句子过于破碎和冗长,如:

霓虹灯如蝴蝶般翩跹,覃望手捧瓷杯,茶香酽酽,一饮而尽,清香四溢,却觉如坐针毡,如芒在背。

茶香酽酽,一饮而尽,清香四溢,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天哪。

如坐针毡和如芒在背意思相近、一饮而尽用得没头没尾、酽酽形容浓郁芬馥,和清香似乎有点矛盾。

还有剧情上的不合理:

戏已经演到这里了,台下观众已经走了不少,但仍有较多人未离开座位。

赵团长在观众席旁默默关注着,他本以为这部戏没有看头,便在皋涧黎演完后开放了剧院,时间渐渐淌过,被台上金稞卖力且精湛的演技吸引至此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比皋涧黎的那部戏看的人更多!

不少说走了不少,怎么突然又越来越多了?

人物刻画我觉得很好,特别是对于金稞的心理描写,其他的角色也都鲜明生动,尖酸刻薄的团长、没太多艺术造诣和想法,却全力支持金稞的覃望。

唯一可惜的是皋涧黎这个角色,唯一的妙处是他的形象和与金稞的关系是历史人物荆轲与高渐离的相反。更象征了艺术追求和现实虽然看似可以融合贯通,却终究存在着矛盾的反讽。

但他一开始并没有对主角冷嘲热讽,突然在剧院重逢就变成了令人讨厌的反派角色,有点突兀。

而且其实我觉得现代戏剧、小品和漫画等艺术也不是更低贱,金稞对这些艺术很敌视也是有点蛮不讲理。但其实仔细想想,毕竟金稞坚持热爱的传统艺术是因为商业原因被看不起,这种愤慨也是可以理解的。人无完人,有自身的缺陷和矛盾,也是一种真实。我觉得问题不大,但可以考虑让故事中的精神病人这个小品或戏剧多加描述,让其看起来更像廉价低俗的艺术。

有的意象一开始还是蛮好的,后来就过于繁重,一直不停的刻意强调,怎么都要扯回某类意象,就味同嚼蜡了。如把金稞和他的命运用落叶秋天来比喻,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无论如何是很破坏文章流畅度和阅读体验的。

总体而言,立意和感情上你完全打动了我,技术上是有些用力过猛、粗糙的,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但这仍是一个会让我深思并动容的好故事。

期待作者未来的佳作。

——作品《湮灭》评委【Vt超新星】

二、

很棒。

主角基本上只是金一人,他的情绪变化、心态转变的过程,铺垫,读者都能感受到,就算是配角也并不是纯粹的工具人,在本次赛事作品中算是鹤立鸡群的塑造。

故事张弛有度,从开头到结尾,几乎没有莫名其妙的部分,除了拒绝团长的邀请没说清楚,其余部分都是有迹可循的,但除了故事发展外,情节安排还是刻意,从无人看戏忽然转变到满堂喝彩,不免让人发现这是为了主题而不得不设立,却又无法很好处理的正面结局。

题材的话,我不懂戏,单纯拿本文当做一个人在绝望中发掘希望的故事,轻易撒手不干的点我并不理解,同样也不明白为什么又忽然选择不惜一切的要再演一场戏。儿子这部分的突兀是为了塑造金,但他人的阻扰这点咱觉得并无必要,尤其在团长邀请的点并没有讲清楚的情况下。

行文很通畅,很好读,虽然算不上令人十分舒服,但也达到了普通小说该有的程度,唯一的缺点是景色描述之类,刻意优美的句子实在太多,以至于有些厌烦。

——作品《湮灭》评委【王诩】

三、

确实,古风写法可以大大减轻描写功力的使用度,不知道作者明不明白这一点以及有没有察觉到。

但如果想要自身写作能力进步,建议还是写些其他风格的作品。

然后,本篇文章的故事是一个好故事。

众所周知,荆轲是刺杀秦王失败而死的历史人物,虽说这类角色不需要多言来塑造,但作者以【风吼马鸣】【飞沙扬砾】这类的形容词来描写环境充斥着整篇文章——不是说不行,处理恰当时会让整篇文章质量提升。

为什么不行呢?

那是因为作者讲的是故事,得先告诉读者这篇故事是讲什么的,再来发挥增加文章质量的操作。

而主要角色金稞,这里能看出扮演荆轲的角色名字拥有谐音,作者想要表达的事情一目了然。

以戏台作为手段将古风和现代相结合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本篇文章从荆轲视角转换到金稞别说是突兀了,连半点处理都没有。

而接下来的问题也是很常见,关于角色出场的描写,不论是哪种水平的作者都会苦于如何正确描写,但尽量告诉读者将要出场的是谁,提及一些关于出场角色的事情。

要不然就将描写集中在已经出场的角色中,然后利用这个已有角色对他人的感想,对他人形象的直观印象,以及与他人交谈来进行缓冲,借此来让读者理解文中的角色。

故事较为完整,能够明白作者想要讲的故事,以及意图传达的含义,不过仅仅是如此了。

题材运用的不算好,也不算坏,至少能够让读者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如一开始讲的,荆轲是刺杀秦王失败而死的历史人物,而本文主要角色是戏台上扮演荆轲的金稞,一个坚持理念而演戏的老师傅。

以历史正剧和偶像爱情剧,还有漫画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画,这几处对比能够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那么为什么运用的不算好,首先提及文中角色的思想不代表作者的思想,然后再继续往下讲。

关于电视节目的对比并没有差错,两者节目的水平差距也很容易看出来,但作者有没有思考过以这两者来对比欠缺考虑。

不论如何,这两者的出发点同样是娱乐作品,可能会觉得定为娱乐作品太过肤浅。

只要需要观众,它就是娱乐作品。再怎么拥有自身理念的金稞老师傅,他在最初时踏上戏台表演时肯定是需要观众的鼓掌,没有人不喜欢被表扬,被关注,而在最终阶段不过是对于某种理念的执着罢了。

所以同样是娱乐作品,要怪罪的并不是观众而需要注意的是作品本身,以及传达这个作品的场所。

就像文中开场戏台上努力的演员与台下冷静的情况,结尾时以金稞老师傅的精湛演技作为吸引观众的要素。看似没什么问题,实际上却有一些不对劲。

难道金稞只有现在才以如此水平表演?

如果是这样,一开始的没有观众,以及后来不允许他上台演戏有什么错误?要是说每次在同样戏台上的水平都是一致的,没有观众与突然受欢迎的质变只是以【卖力】【精湛演技】这两方面的要素过于肤浅了。

就像在说金稞一开始并没有认真表演,所以没有观众,当他认真表演之后,观众自然而然就来了。

太过一厢情愿了,这方面处理的并不好。

还有【画】的对比,在不明白作者都接触过什么漫画的前提下,作为评委来讲讲自身看见过的景象。

有些老漫画描绘出来的背景,包括风景,场景之类的,说是媲美大师级也不为过,故事内容也相当不错,趣味以及内涵共存的作品。当然从画技上考量并不包括手冢治虫那种独特画风,但故事中也不缺乏内涵,比如《火之鸟》内容贯穿人类起源至遥远的未来。

虽说此类的老漫画作品非常多,但目前只单单举这篇《火之鸟》来谈,因为具有代表性。

要是说探究人类意义的漫画作品比起某个名家的山水画与西方画,明白人都知道哪个方面层次更高一些吧。

然后以这篇文章内容来看,类似于批判类,与某篇文章中【老手艺人随着时代变换无法将技艺传给年轻人所表达出来的故事异曲同工,最终那个老手艺人犯下了杀人罪】如此看来,要是作者明白金稞认知是错误的,最好在批判某件事情之后来指出文中角色是对还是错,就像老手艺人那般,杀人肯定是错误的,导致读者感受到了这份偏执是不怎么正常的。

虽说如此,但也并不是说必须要犯罪,而是要点出为什么要批判,批判的理由,批判的正确性。

作者则是缺少了批判正确性的验证。

最后来谈谈荆轲刺秦与金稞戏台的对比是否恰当。

刺客是什么,古时候杀人的职业——关于这句话,不再说明。

金稞角色的故事剧情大致是随着时代变换,内涵作品不受人欢迎,而肤浅作品受人欢迎。

那么想一想,这种情况到底跟荆轲为了大义刺杀秦王失败而死的故事到底有什么可比性。至于这篇文章到底是否以此为目标。单从主要人物金稞的名字来谈,作者很明显想要借此将两者进行对比。

关于写作技巧方面在一开始提及过了,作者以【风吼马鸣】【飞沙扬砾】这类的形容词来描写环境充斥着整篇文章。总而言之就是作者太过着重于想要利用华美绚丽的词语来塑造文章,而忽视了朴素,简单的句子与华丽词语互相结合能够让读者更好理解文章内展现的故事。

此评审只适用本篇文章,并不代表作者所有的能力。

感谢参与本次大赛。

——作品《湮灭》评委【大早黑叶】

四、

混乱,过度运用修辞。

没有角色塑造,一个人的名字都记不住。

就知知道全部人都喜欢拍戏,所有人都追逐梦想。

其实就是追逐梦想的题材。其重心应该放在实现他们梦想的现实中的挫折,现实中的残酷等。

作者有这样做的意识,但是不够深入,太过浅显。

关于故事框架没啥好说。

形容词和副词太多,看得出来作者想渲染环境营造氛围,但是氛围不是靠形容词的堆砌得来的。

环境渲染和氛围营造还勉强算是我的强项,说说我的心得。

氛围的营造取决于叙述的方式。

举个例子,假设还是第三人称。那么你要思考,究竟是谁在叙述这个故事?是谁把这个文章写出来?

同一件事,如果是事件的亲历者后来讲述,与事件的旁观者后来讲述,是截然不同的。

而第三人称的好处在于,在确定了主叙述者以后,还可以代入故事里的任何一个人物去认识故事。

再说说第一人称。

举个例子,村上春树的文字所独有的疏离感。

经过我的研究,我发现村上春树叙述事件的距离感是与众不同的。他同时带有旁观者的冷静克制,与亲历者深陷其中的迷惘。

总的来说,确定文章的叙述者是谁,决定了看待同一事件不同的角度。与营造氛围很重要的东西:叙述者与事件本身的距离感。

说得比较玄,慢慢理解吧。

——作品《湮灭》评委【胡言】

2 |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14: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陈明

一、

这篇文章很容易就能看出是利用三生石之类系统的故事,亦或者是彼岸花,奈何桥。

除此之外还能看出作者至少不是第一次写作,开头至过程的内容虽不说能让人轻松阅读,但恰到好处。毕竟这种类型的小说实际并不具备让读者轻松阅读的功能,而是以其中曲折,使人不甘心的剧情从而博出位。

其实对于这篇文章,我还有些怀念之情,意指风格以及采用的系统。身为评委不知道该不该说以下这句话:那就是我本以为这篇可能是本次大赛的黑马,但却并不是如此。要说为什么,那便是在剧情表达上充满了一厢情愿。

角色塑造方面,一半成功,一半失败吧。

这篇是男孩与女孩的故事,所以一半成功,一半失败。

那是因为,文中提及的只有男孩守护的过程,和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用处的设定,这归功于作者没有将用处体现出来。

不过,这个角色塑造的算成功,但是,痴情守护女孩的男孩这种经典形象,在如今早就定位在所有读者内心中了,作者不过也只是宛如复刻角色般的行为。

然后,女孩这个角色为什么塑造失败呢?

她是谁?

男孩为什么要守护她?

她为什么需要被男孩守护?

如果是文字提及的,男孩所寻找的力量在女孩身上,亦或者是结尾处与前文相呼应,因为同病相怜,所以男孩要守护女孩,亦或者这一切只是恶魔虚假的幻象。

男孩守护女孩,这样的故事一般能牵动读者内心反而不是男孩的故事,却是女孩的故事,如果作者能够体会这一点,这篇将会是成功的作品。

故事框架完整,但在结尾时差强人意。

整篇文章的形式大致上没有缺点,输在剧情以及晦涩的表达,还有突兀的结尾。

偏古风,高谈大论般形式的描述贯穿全文,却在最后毫无铺垫与处理之下转变成现代文风,让人觉得仿佛走错片场。

除了个别读者,这样突兀的表现实际上并无大碍,但如果要跟他人一决高下,有些许的缺点便会成为致命伤。

如果作者喜欢写作,建议学习正确的文风,养成阅读出版书籍的习惯。

另外,题外话:认清自身的能力是最主要的。

题材的话,很常见的轮回转世,很可惜作者没有利用男孩的能力,导致本篇文章只是寻常的三生石类型的故事。

总而言之便是题材运用的还行,却忽视了自己所加入的设定。

看似老成的写作技巧,仔细观察后能发现行文之间透露着一丝稚嫩,主要体现在晦涩的表达,女孩形象塑造失败,剧情把控上。

轮回转世的剧情故事,比起故事,更像是剧情概况,甚至如大纲般的东西。

这是一种没有错误的写法,但我为什么要提及呢?

因为,这类的故事,大多数都是某个转世里的故事牵动读者的内心,而不是仅仅靠概括剧情能够做到的感动。

希望作者虚心接受任何夸奖和批判,从而使自己能够正确的进步。

此评审只适用本篇文章,并不代表作者所有的能力。

感谢参与本次大赛。

——作品《源于一个恶魔的自述》评委【大早黑叶】

二、

第一感觉就是看不懂。

然后,的确有种独特的美感。但是你文笔不行,创造不出符合故事的氛围感,于是就很违和。

鬼知道我看了多少遍才看懂。

我觉得这篇文章的人物没有性格

说一说我这样说的原因。

可以看出,文章的主题是:感情是否就是力量,而主角在寻求答案的过程里,最终发现是恶魔的局……balabalabala所以,极其明显的一点是:作者在一开始便明确了讨论的主题的故事的结局。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物就直说一个载体了。

人物的行为是为剧情(主题)服务的,人物的情感也是为剧情(主题)服务的……

所以,你的人物是没有性格的。

有两种理论来着,其中一种是:人物自然推动剧情发展,而这篇显然不是这种,我个人觉得这种是最真实的。

题材是奇幻爱情,加入了神话元素。

但是这三点的分布太过均匀,即:三个元素都写了一点,但又不多。

而且很重要的一环是爱情这个元素,而由于你的人物没有性格所以对读者产生不了共情。

所以,笔墨的轻重要搞清楚。

极其寻常的故事框架。

事件开始前→事件过程中→事件结束。

但是事件开始前这一环节被弱化了,太短太短。基本一上来就进入【事件过程中】了。结果就是故事的【刻意感】很重。

文笔的话,我实在觉得不够美。

具体表现在很多地方,就举一个例子。

关于笔墨的轻重问题。

在结尾处男孩儿与女孩儿相约自杀的场景里本应是详写的部分,但写的太粗糙,而最后恶魔的微笑也不够有画面感。

怎么写画面感?有一个小技巧:多写动词。

——作品《源于一个恶魔的自述》评委【胡言】

三、

莫名其妙。

并没有角色塑造,一个人爱着另一个人,没了。

故事方面,人物的行为是没有逻辑的,或许作者在心里有给他们编织好,但作为一个掺入了奇幻,神魔之类元素的架空背景作品,作者并没有把其中的缘由交代清楚,比如神灵审判男孩,恶魔交还灵魂,再比如,开头提到的书,又是为什么?

读者或许可以隐约脑补出什么,但实际上这其中并没有清楚的逻辑,如果作品无法让一件事的存在有理由,读者的阅读显然也会不明不白。

作者的题目也让人奇怪,源于一个恶魔的自述,如果恶魔指的确实是文章的恶魔,那文中的内容应该围绕恶魔的经历来写,然后题目是自述,但内容却一直写的是男孩,如果男孩是题目所指的恶魔的话,依旧逻辑不通。

作者设计了一个有许许多多元素交互的世界,但很多的点却并没有存在的必要。

有一个传说,传说里有个男孩爱一个女孩,其中各种的意象都是无厘头的,是作者故弄玄虚,为了自我感动而刻意拼凑的。

【伤痕累累的冥找到了同样伤痕累累的少女】

冥的伤痕累累可以说是为了表示他的艰苦,那女孩又是为什么伤痕累累?

【只知道在山的另一头,一个手握曼陀沙华的少年死在了一匹孤狼的口中】如何知道?

【在漫长的岁月中,男孩变成了嗜血的恶魔,他挣脱了神的束缚,踏碎了整个地狱,冲向了神界,不惧神光的他屠杀了所有活着的神,早已忘记曾经许下的誓言】

为什么时间一长就变成了恶魔?

为什么他不惧神光?

为什么他被囚禁了还能变得这么强?

【此时,伴随着一缕尘埃,恶魔走了过来】为什么恶魔的登场要刻意的添上伴随着尘埃?

这样无厘头的地方太多,没有解答,或者说,有解答,但作者没有写出,这样莫名其妙的感觉伴随着整个阅读过程,看完后并没有陶醉于作者所刻画的凄美中,只能冷眼旁观作者的自我陶醉。

——作品《源于一个恶魔的自述》评委【王诩】

四、

这篇短文标题就很成功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这种感叹一种凄美唯美的爱情、横跨时间空间的因缘、轮回却终究只能留憾的海誓山盟的小文章,我以前写了很多,也看得很多。但我总还是期待着有能让我亮眼的地方。

其实这篇确实在文笔上没有太多要挑的问题或想给的建议,我觉得这种比较叙述式的写法,这个篇幅也刚刚好,也有适当的场景切换,不会冗长或者无味。

写这种题材运用的一些意象和场景也都很好,成功地制造了氛围,迎合了主题。

但文章的问题就在于,写这种比较空比较缥缈的概念和情仇,往往就会丢失了文字前后的逻辑。

比如:

男孩明明这对许下女孩永远的誓言,却在无数个轮回中的其中一生里,因为成全了她合一个死囚的爱情而惭愧终生?那感觉他对于女孩的誓言也没看得太重嘛。

而且男孩已经没了感情,怎么还有恐惧、愧疚等情绪?

如果女孩在奈何桥“最终没有喝下孟婆汤”,那后面她还能一直轮回转世?

另一个问题就是某些桥段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可能作者自己写的时候觉得很感人,但有些读者不一定也可以瞬间理解。比如女孩为什么疯笑把白骨推下奈何桥、男孩对女孩到底是爱还是不爱。

这些问题我相信作者都可以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但问题就在于,我必须问才能知道答案。

后面快结束的时候突然多添了个神明的角色和神界,感觉有点突兀,这个多增添的元素也没有了发展和下文。

最后说下角色塑造,感觉角色本身在这个故事里本来就不太重要,更是一种象征吧,某个男孩和女孩的故事,也可以从小看大,看到很多爱情的无奈,或者错爱的伤痛。

所以也没什么太多的角色塑造。

我感觉整体还是挺好的,属于技巧没什么问题,内容有问题。

说句题外话,我个人觉得这类文章不适合多写,因为要感人,最好还是有些真情实感,有些个人经历。

一直写这种缥缈的空大的概念化爱情,什么缘分啊,几生几世啊,上辈子谁负了谁,对于自己在写作里加入感情是个很可怕的枷锁。

但我作为评委只是看你这篇作品,既然你选择这种主题和写法,我觉得你完成的还是很好的。

——作品《源于一个恶魔的自述》评委【Vt超新星】

1 |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4:36:32 | 2019-12-25 14:40编辑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0119

一、

这是篇有趣的文章,没有任何阻挡趣味的内容以及风格,甚至一些错误的操作,比如出现过几次作者的心声也都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人,指作者】

另外,作者充分理解了怎么写才能够让文章简单易读,非常不错。

爱人被杀死,遭遇事故后将自己包装成女人开始复仇,主人公背负着复仇执念,顺便在过程还继续自己的偷盗本职,简直是一个有趣的女人,原为男人。

太有趣了……有趣到不怎么适合这个故事。

因为角色数量比较少,所以塑造的比较成功,如果有所差错,那不过是风格问题罢了。

只是男人这个角色过于虚无缥缈了,看完整篇文章后,虽然男人出场率很高,但觉得根本就没有出场一样。问题出在男人没有进行过实际行动,读者所了解的男人全是主人公的单方面说明,并且也不够深入。

所以有一种男人的身影被铺上一层雾,而雾中又不存在读者不知道的神秘。

王妈,典型希望永驻青春美丽的女人,哪怕是不择手段也无所谓,在于信息时代开启以来,这类角色早就众所周知,定位在所有读者内心中了,只要描写清晰,此类角色也自然塑造出来,所以也算成功。

这篇故事不宜直接下判断说好还是坏,因为从技巧层面上来谈,别说是构建框架了,说是作者完全在控制着所有的流向也不奇怪,也就是说并没有停留在构建故事框架这个阶段,而是在自由控制已经成形的框架。

但是控制过度,为了反转而忽略了自己其实是在讲故事。

然后回到原点,既然是故事框架,如果读者体验不到实质上的故事,那便也没有框架可言了。

现在谈谈题材,主人公真实身份为神偷,他的爱人被拥有长生驻颜之术的男人所杀,而同时他遭遇事故,失去了作为男人的资格。改变形象,成为女人去寻找机会杀死那个男人,他也成功杀死了男人。

也许只是偷取了秘术,不过按照文中内容,应该无法不杀死男人就能获得秘术。

最后,主人公成功复仇,也得到了男人的秘术,他仿佛感到了一阵空虚。

而在这个时候,读者也感到了一阵空虚,从而引发出疑问,这个故事到底在讲什么……

非常明白而清晰的知道故事内容,却无法知道这个故事到底在讲什么。

缺少觉悟,不论是文中的角色,还是创作者。作为评委从中感觉到的便是这个,这篇文章包括创作者都没有执着于某件事的觉悟。

主人公失去爱人,又失去性别,走上复仇道路,如果这份遭遇设定不够沉重可以忽略以下所讲的。

全篇以轻松甚至有些愉快的语调讲完整个故事,有趣是很有趣,但这并不是遭遇苦难后坚持下来从而获得的开朗,阳光。

只是有趣罢了。

不过故事只要有趣就成功一半了,另外一半则是要不同的东西来衬托有趣,希望作者在以后的作品里能够做到。

单从简单易读这一点,写作技巧上面就足够博人好感了。

以点出模特身份时切换主人公性别事实这里处理的不错,在读者想到女模特时转换成其实是男模特也不会感到任何奇怪,因为这本来就是男女皆可的特殊职业。

现在来讲讲缺点,三千字的文字,有八个分节,按平均来算四百字算一节,但文中甚至有一百字算为一节的地方。

絮叨的话就不讲了,作者可以想想一本长篇小说四百字算一节来做处理,那它便不算小说。

换成短篇虽说不怎么严重,那也需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不论是其他事情,还是写作,最好还是进行规范性的操作比较好。

即便是当年在日本比较受欢迎的手机小说,实际也并没有进行这么短的分节。

写作时文章内容之间衔接困难,场景或视角切换艰难也不建议直接贴上一个分节继续写下去,而是努力,想象,思考,自己到底要怎么样才能让这个地方衔接起来,融合起来,场景和视角切换顺序不会造成突兀情况。

此评审只适用本篇文章,并不代表作者所有的能力。

感谢参与本次大赛。

——作品《虱子、魔法石、爱》评委【大早黑叶】

二、

好恐怖。

没有角色塑造。

作者好像觉得这是个爱情故事?我倒觉得是个悬疑恐怖故事……如果爱情故事来说,欠缺考虑。恐怖故事来说,颇有感觉。

既然作者想写爱情故事,那么角色塑造是很关键的一环。基本上,如果你令读者喜欢上了你的人物,你的爱情故事就成功了一半,但是作者的角色完全没有塑造。

“我”的爱人经纪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整个复仇故事在读者看来自然就无关轻重了。

故事框架还行,真相通过人称的转换自然地揭露,令我看了稍微有点吃惊。

作者可以讲清楚一件事情,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精进一下文笔与描写,尽量不要出现【作者吐槽】这种东西。

——作品《虱子、魔法石、爱》评委【胡言】

三、

奇妙。

并没有角色塑造,我恨他,他爱她。

复仇之旅,没有波澜,开头到结尾从大脉络上是完整的,但其中有些显而易见的残缺,是写作技巧与故事没有配合好的缘故,比如,光靠照片的背景,【我】就确认了这是从民国一直到现代的照片?

男人诱引【我】爱人的部分,既然需要面皮,何须纵火,如果是意外变故,这部分就含蓄不清起来,无法让读者体会到角色的情感。以及一些貌似多余的内容,第二节的打情骂俏,过快的结束,结尾突如其来的切入解说模式,故事在结尾忽然加速完结了。

复仇归复仇,但结尾穿插的东西实在突兀,不仅指快节奏的结束,还有长生不老的设定,突如其来的爱情,恐怕作者是想到这就写下了吧,最后长生不老也很像突发奇想式的结束,但读者其实是很难感觉到其中的立意,情感的。

不过,中间穿插的小叙诡和悬疑反转加分。

全篇都是有一种回忆式流水账的感觉,这是文风的问题,挖坑头,过渡中,悬疑后,平淡尾,空有仇恨爱情却没有具体的展现,空有悬疑反转的躯壳却没有适当的氛围,空有完整的结构却没有细节的填充。

另外标题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作品《虱子、魔法石、爱》评委【王诩】

四、

确实觉得标题和文章内容没有什么关系,第一眼看到有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与魔衣橱》之类的魔幻感,以为会是个奇妙的故事。

文章一开始还是有些悬念的,比如为什么“我”要杀死这个仪表堂堂的男子,起码是个有趣的故事开端。但后来剧情的发展和悬念的揭晓过于平铺直叙,一股脑地就说出来了,没有惊喜。

而且前面没有任何暗示提示,突然就用魔幻的设定解释人物关系和行为,让故事少了跌宕起伏和深度,也不会让读者有“原来是这样啊”这样的恍然大悟,只会感觉“好吧作者说啥就是啥吧”。

平铺直叙这个问题是在后半部凸显出来的,突然感觉作者就急着要交代很多东西并结尾,所以也变成了比较流水账式的叙述,很多东西为了剧情需要而比较理想,比如“我”假装被击晕,自己解开线索,还有为什么男子和王妈都没注意到“我”那熟悉的长相。

“我”明明可以和王妈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先下手为强杀死王妈,然后埋伏突袭之后回来的男子。

另外一个奇怪的地方是,我明显早就知道“王妈”是谁,那为什么以“我”的观察的内心想法的剧情里,一开始还好像“我”不知道她是谁似的。

所以剧情并没有水到渠成,而是有很多可以设计的痕迹。

我也不太理解为什么“我”得到了长生驻颜的秘术,就一定要让自己长生驻颜,让自己沦落为永生的行尸走肉,不喜不悲。

既然已经报仇,不如和爱人一样死在火里。

章节有时间线的跳跃,但并不明显,反而会让读者未能察觉到是另一个时间线或视角,而感到困惑。

只有看了结局再回头看,才明白。

建议可以换个章节样式(如回忆章节为壹、贰、叁)或者在叙事上更明显。

作者做的很好的地方是对于人物细节的描写,各种肢体动作、神情、语气,就算不是绝佳,也是合适恰当的。

情节上有尝试多个反转,虽然不是很成功。

以上。期待作者更好的作品。

——作品《虱子、魔法石、爱》评委【Vt超新星】

1 |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8 10: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当侦探的牛^_^

一、

有两个第一感觉。

第一次看,是在我拜读原作之前。怒我直言,无聊极了。

在我看来就是一堆我完全不认识的人在自行其是地吵吵闹闹,而且,还好像(画重点)很有趣的样子。

第一次,我完全看不下去,要问为什么,因为我来了——不对不对,我可不是欧叔。

要问为什么,自然是因为你的前情太长,铺垫太长。

直到学姐进来社团部,告诉大家【我的女仆装不见啦!】开始,问题才出现。

而在这个问题出现之前,你必须用其他东西抓住读者的视线,你没有,非但没有,还自以为是地出现与原作相关的吐槽。

无!聊!透!顶!

直到我第二次看你的小说,那是在我拜读完原作之后。

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哦哦哦哦哦哦噢噢噢噢噢噢噢!

Profect!(是不是这样拼?随便了,只可意会只可意会……)

所有关于原作的吐槽由看不懂变成了感动。

【噢!凉宫又活过来啦!】就是这种感觉。

于是我设身处地的思考,我能否写出来?

答案是不能,差的远了。

所以,我的第二次第一感觉是……

完!美!

(话说我打那么多字真的好吗)

(话说我是不是被阿虚化了!)

嗯,乍一看很像。

但是实际上,还有那么一点不一样。

首先,原文中阿虚虽然喜欢吐槽,但是他其实很有责任心,正义感的。

即,当朝比奈学姐的衣服不见了以后他的第一反应是:心疼学姐,然后帮学姐找回衣服。

但是在你的文中,阿虚似乎就只顾着吐槽了。

凉宫呢?凉宫怎么样?

凉宫则用力过猛了。

时间线在睡美人事件以后,凉宫已经趋向于稳定,怎么会由于想不出来衣服去了哪里就产生封闭空间呢?

我知道,这样做是为了剧情服务。即,你想着要让封闭空间出现一次对不对?但是这样违背了凉宫的性格。

还有,当古泉说出真相【是风啊!】的时候,阿虚还没有知道真相,反而吐槽。

有一点为了吐槽而吐槽的意思了——阿虚没那么傻。

其他的就没有大碍,古泉我觉得很完美。

长门嘛,也没说几句话对吧?学姐……emmmmm

感觉也不错。

所以,角色塑造很!《(不)》错!

算是推理吧这个题材,日常之谜吧。

嗯,线索来说,开头就作出布局,结尾收线。

虽然对读者来说信息不对称略有不公平,不过也不是埃勒里奎因对吧?

真相来说,情理之中,但也没多令人惊讶,是一个中规偏上矩的真相。

故事框架很寻常。

即,事件开始前→事件开始→事件解决。

通常来说,事件开始前要为事件开始做铺垫,你做了。

虽然略显不够,例如可以在事件开始前就埋下【没人可以在上课时出去】的线索之类的。

而且,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作为故事的开头,如果没有看过原作的话,毫无吸引力可言。

凉宫的原作是很特别的,即:以阿虚的心理描写直接推动剧情发展,具体表现在人物可以听到阿虚的心理活动等等方面。

就这点而言,你做的不够好。

但另一方面来说,阿虚的吐槽非常低自然,非常地,没有丝毫凝滞之感。

不过有一点:感叹句太多。

其他的,没什么好说的,凉宫的原作的特点是【吐槽体】你大概继承了六成功力吧。

——作品《凉宫春日的异议》评委【胡言】

二、

可以,但没有必要。

由于没有看过凉宫,咱以一个纯路人的角度不把这篇文当做同人看待,作者并没有塑造好角色,可能作者在心里【默认】了一些东西,比如人设,关系之类的,但实际上路人(咱)的阅读体验还是偏向云里雾里,甚至觉得一些角色的存在是无必要的,只有第一人称中的【我】能让咱想象出平日的形象。

作为一个故事来说,冗余的水分太多了,大概问题依旧是作者默认的原因,从开篇到结尾,咱不觉得这个故事足以让作者特意下笔成文,角色的介绍,与日常中无意义的打闹占了很多篇幅,真正的故事其实简单得可以用几句话说清,在咱看来是不足以支撑这个长度的,所以还是,可以,但没必要。

日常中的小谜团,就是日常之谜吧,如果去掉这个核心的【女仆装消失之谜】也就没剩下什么了。

但从日常之谜的角度看,谜团的表象,思考的过程,还有解答都称不上好,至少丝毫没有吸引到咱,谜面的可能性太多,而作者偏偏通过并不公平的推理锁定了最为无趣的一个,导致咱在揭露时十分失望。

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没有阻塞的地方,舒缓轻重的拿捏也尚可,就这点而言可以稍微弥补其余部分的不足,至少会让读者觉得【看了也不亏】但在用词上可以再注意一下,比如在同一段中接连出现两次【真是的,明明】这样的句式,体验会挺怪的。

——作品《凉宫春日的异议》评委【王诩】


三、

这篇文章是最无法判断与平衡作者能力的一篇。

司空见惯甚至有些怀念,以及俗套的开头基本敲定了本文的类型。

不差的描述与写作感觉却被突如其来并不成熟的仿日轻小说的词语而打乱。日轻作者由于是产地优势,不论是水平如何的写手,语句上大致上都会带着一股轻小说风。

像空之境界那本小说的开头,仅仅是几个简单句子组成,却自然生成绚丽的开场。

而我们也同样拥有产地优势,所以不论作者有意还是无意,也会自然生成无法察觉的弊端。

可能是同人的原因,也可能是角色过多掌控不好的原因。极具魅力的凉宫春日作者却没有好好的去描绘,阿虚这个角色功能确实有一定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凉宫春日这个角色的存在,即便其余的少女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成为闪光点,例如长门有希后期的魅力上升,如果没有凉宫春日的衬托,也无法达成这个成绩。

如果撇除存在原作的因素,单单仅看本篇文章,各个角色的特点还算都有体现出来,只是不够饱满,不算失败,也不算太成功。在此给出建议,外形描写并不是唯一的角色塑造。

众所周知,比起阿虚,凉宫春日才是主角。不过本篇文章却也不一定设定凉宫春日的主角,但是我看不出实质的中心人物。

在角色众多的短篇里,我觉得单纯描绘一个角色,让其余角色当做绿叶也不是一个坏方法。在一个小空间里你需要足够的能力让多角色在里面平衡,但如果平衡过度却也失去了主角。

故事框架是相当完整的,日常生活与世界崩塌相互交织非常不错,但作者可明白,这个体系并不是自身所创造的。模仿他人的剑技始终会略逊一筹,自创技法只要有足够实力便会超越他人。

不过整篇故事剧情顺序发展也相当完整,只是在日常中体现出趣味这一点,还欠缺许多。

如同有黑暗就有光明,有光明就有黑暗。阿虚看似一个搞笑的吐槽角色,其实他自身散发的其实更多是忧郁,正因为是那一股忧郁才使得他的吐槽显得趣味。

典型的词语,反差萌。这大概也是篇幅不够的原因,无法兼顾忧郁的气氛。原作故事整体框架其实也弥漫着细微的忧郁气氛,总体上除了阿虚,其余的每一位角色都像拥有足够改变世界环境却没有进行符合的行为。

在这种设定下,让人明白了,不一定有超能力或异能的人就必须让少女成为最终兵器与世界战斗,生存在无限的战斗中。

日常生活中的小打小闹就很不错了,让人如此感觉,但同时也自然而然散发出一丝忧郁气息。

题材运用实际上不好,首先这是借用题材,另外创作者内心如何理解这个题材,他人是无法彻底明白的,即便写的好在出发点已经输一半了。

虽说是他人的题材,设定,角色,也不一定非要使用原本的描述手法。

永远要抱着他人并不一定比自己要优秀,而自己也并不一定比他人要优秀的矛盾心理。

也许不适应所有人,但是不能或不想突破眼前的墙壁,以及努力跨越矮小坡道后却没有更加尽力跨越更高更厚的墙壁是无法继续进步,增强自身能力的。

作者有一定的写作技巧,但在本篇文章中表现不佳。

在这里判定为彻彻底底拿取他人的东西来使用,自然不会使用得当。

除了题材故事,其实以中文模仿写日轻小说,也相当于拿取他人的东西来使用,与其他风格小说不同,此类型中永远有着非日本人难以获取的特性,就像国外无法彻底理解中国文化一样。

但是也并不是做不到,只是很难,也无法完整。

另外,日轻写法有时候会成为弊端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它在那个形状是翻译过来的产品,难免会有些地方有所差错,引发了某些方面的误导。

虽然这么说,但只要作者认为自己写的是轻小说,那它就是轻小说,但比起一味模仿还是摸索出自己的风格更好。

此评审只适用本篇文章,并不代表作者所有的能力。

感谢参与本次大赛。

——作品《凉宫春日的异议》评委【大早黑叶】

四、

看得出这是致敬某原著的同人小说,但我没读过原著,就当做独立的作品来看待了。

日常、轻小说文风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这个文风几乎能够贯穿全文,做得挺好。整体上读起来很有趣味,有想要一直看下去的欲望,情节安排也不错,起承转合运用的很娴熟(但实际没有这个效果,后面会说到)

阅读体验还是很愉快和轻松的。

唯一的不足就是节奏有些慢,因为有大量的对话和主人公阿虚的内心吐槽。

虽然我觉得对话和吐槽还是做到了幽默,以至于不会让人看不下去,但还是让故事略显冗长了。毕竟也不是个复杂的谜团或巨大的悬念,所以拉长剧情并不会加强读者的好奇心或剧情张力,写得再幽默也是会慢慢耗尽读者的耐心和文章的“势”。

人物刻画是简单但有效的,这篇小说里人物没必要复杂或多面。

个人观感觉得文中霸气又傻气的凉宫,吐槽狂魔阿虚的形象还是很生动的,其他几个相对次要的角色也有一定的性格和设定,不至于分辨不清或索然无味,人物的互动和言行也很好地维持了人设。

而且结合整个外星人,未来人,超能力者;以及女主如果胡思乱想世界迟早会凉的设定,全文还是很有戏剧张力的。但这里也是不足之处,可能是同人文的关系,对于不了解背景的我有些不友好,在看似日常的校园背景下突然被塞了一大堆科幻设定,一时间无法消化。

文章开头的“序”和第一章节的前半段,有些过于精彩,以至于导致全篇有点虎头蛇尾,这么宏大的人物设定和背景,感觉无限的可能,也让我很期待。但可惜故事本身就是个女仆服被风吹走,但一屋子人都想不到这种可能的故事。

其实读者都能想到了,所以也没有什么悬疑和反转。

所以我前面说了,虽然结构上能看出安排的起承转合,技术上没问题,但实质内容有,所以没有“转”的效果。

我之前也说了全文几乎贯穿了轻小说的文风,为什么是几乎,就是因为这一段:

秋日的下午,无论何处都仿佛能清晰地看见两个大字“忧郁”。就连一向喜好为大地播撒活力的阳光,现在也无精打采地瘫在校园里,枕着由枯黄的落叶织成的枕头打起盹来。秋风如她平稳的鼻息,轻如鸿毛,只是拨弄几下树上的金黄;但有时候她可能会被掠过苍穹的飞鸟的叫声吵到,翻个身,呼吸变得稍急促一点儿,就会导致狂风呼啸着舞弄起地上那些曾是她枕头的落叶,在某些角落甚至还会形成“小型龙卷风”——也就是回旋气流,诉说着她的不满。

这段是优美的抒情写景,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但正因为如此和文章格格不入,也打乱了气氛和文风。这段文字感觉用力过猛,虽然后面主人公自己吐槽自己在“瞎比喻”缓和了这段的突兀,但整体来说还是不利于文章的。

很可惜,这一段也是有些小病句,句式过于累赘,如“就会导致狂风呼啸着舞弄起地上那些曾是她枕头的落叶”。

而且就算不是轻小说,这段也挺有问题,一开始说的是“忧郁”,但我个人觉得这段借景抒情,前半部分更像是在营造“慵懒”后半部分像是“烦躁”。

然后……

“讲台上做完总结的冈部可能也受了窗外那萧瑟的一幕影响,说话的语气很漫不经心。”

萧瑟就是很凄凉,我觉得对于秋日午后校园的描述,也没有达到凄凉的效果,和忧郁也不是一样的。

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这一段真的让文章大打折扣,要是没有这一段就会让文章好很多。

文章最大的问题还是内容。

以上。期待作者更精彩的文章。

——作品《凉宫春日的异议》评委【Vt超新星】

返回版块
12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