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发表于 2018-8-3 17:04:32
概括:
凶手:小二骆餘,贾老板是帮凶。

  那天下午16:30久不露面的近藤再次出现,但是再见到他父亲也许并不开心,因为他知道近藤对战争的重要性,也知道戏院里的人对近藤的不满。父亲那天时刻盯着他,也许不是为了害他,是想保护他。
  从诸葛的那句唱词到《空城计》结束还要20分钟,10分钟的换场,一个小时的《百花亭》。我想,真正的凶手就是在上演百花亭的时候偷偷到二楼左侧包房的。虽然证词说过没有藏身的地方,但是仍然有从小门看不到的墙角,只要父亲进去后不会张扬,自然不会被人发现,父亲看到那人的瞬间必定想到的是声张后那人的结果,所以选择沉默。
父亲不是不记得相声内容,而是根本没听。当然他和凶手共处一室,凶手告诉父亲自己准备杀人,父亲虽然心有不忍,但是国难当头,他与近藤的友谊终究是走不到底。父亲在相声期间拉开了门,近藤无论醒没醒都不会生疑(近藤死时保持睡状),真正的凶手顺手拿起桌上的水杯砸晕了近藤,在拿出随身携带的一米长绳,将近藤勒死。
  至于凶手是谁,从几张名单上也可推知一二。凶手在《百花亭》期间进入左包房由此可排除相声演员及《百花亭》《赵氏孤儿》演员。考虑凶手加入戏院就是为了借此机会除掉近藤,嫌疑人便只剩下三个,姜曼玉,罗近三,骆餘。正巧前两位都是《百花亭》的演员,嫌疑人便只剩骆。(《百花亭》和《赵氏孤儿》涉及所有演员,相声演员也已排除,扫地的陈和班主秦是和老板建立戏院的五位元老之二故也可排除,小二阮也是建立第二天加入,故排除。)
至于贾老板,他应该是帮凶,在案发后他是第一个反应过来出事的人,也是第一个想起叫人报案的,也正是借着现场混乱和让人报案的借口,顺利让骆离开案发现场。(贾老板认定警察找不到真凶,还一直劝我放下。骆只是个16岁的少年,很可能是有幕后主事之人。)后来贾老板到狱中看望父亲,也许也不是单纯看望,也许是怕他说出真相。
还有父亲,为了国家他选择面对知己死在自己面前,为了报答贾老板的收留之恩他选择了对真相沉默。虽然他仍然是舍不得我和母亲,虽然他也不想就此离开,但这是他选择的路,已经不能回头了。
匿名
发表于 2018-8-3 17:10:01 | 2018-8-3 17:24编辑
凶手秦汉,帮凶王安

秦汉是一名军人,接受了刺杀近藤的任务。王安发现了这一点,决定协助秦汉,替他背锅。于是他接近死者,但过程中又发现自己和他非常聊得来,于是试着说服死者不要再攻打,但是失败。应该就是日记里的那次争执。
秦汉当天在死者还没有来的时候就进入左包间,王安也进入左包间后秦把钝器交给王安。为了不引起土方的注意,两人决定让不会令死者起疑的王安先打晕死者。王安首先从小门进入右包间使用钝器打晕死者便回到左包间,秦汉用麻绳勒死死者,到左包间内拿钝器。王安出门叫土方吉开门发现死者引起骚动,秦汉趁这个时候溜走。王安早就在身上藏了匕首,希望能达到背锅的目的。
现场没有出现带血的钝器,所以被秦汉带走。秦汉在演出时没有出现,有充分时间作案。因为不确定死者到来时间,所以提早进入包间。
匿名
发表于 2018-8-3 17:12:16 | 2018-8-3 18:56编辑
蓝色字体弓|用原文,黑色字体推理阐述,红色字体重要推论,字体加粗为决定性证据
父亲博闻广识空有一身学问却一直无人赏识,在辽阳时仅是一个教书先生,到北平后又成了“戏子”一般的人,靠逗乐他人为生。近藤虽是日本人却也是第一个欣赏他的人,甚至还提出要邀请他去日本,所以父亲一直心存感激,将近藤看作自己的知音;近藤在读书时因为非常仰慕中国文化而自学汉语,对中国的古籍也如数家珍,年轻时本励志要做一名汉文化研究学者。他的家世显赫,在日本是有名的士官家族,出于这种家庭原因他不得不参军。从这可以看出,近藤很仰慕中国文化,而且是被迫参军,也是唯一一个赏识父亲的人,所以才被父亲视为知己;但是毕竟两个人是来自侵略国和被侵略国,所以在战争这方面的问题上,两个人一定会发生分歧;
在争执最后恼羞成怒的近藤掏出手枪抵住父亲的额头,两人僵持和沉默了数分钟后,近藤收起枪离开戏院,从这可以看出,这次父亲和近藤的争执非常激烈,甚至到了大打出手的地步,在这次争执以后,可能就让父亲看清了:近藤不单单是一个仰慕中国文化,被迫参加战争的日本人而是一个残忍的侵略者。
以往近藤与王安在观看表演时有很多话,不知为何案发那天却很少,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两个人的关系因为上次的争执而出现了隔阂,而且上次的争执已经让父亲起了杀心,并且已经想好了怎样杀了他就是先用钝器敲晕近藤,再用绳子把他勒死。
且不说包间里根本没有能藏人的地方,包间之间的小门在打开时无论手脚多轻都会发出门轴转动的尖锐声音,从这可以看出,如果等到一会儿在推门去杀近藤的时候,他一定会发觉,所以要想不被他发觉,这扇门就先不能关上。所以在父亲离开近藤的包间时,没有关上那扇门,且由于两人之间的关系,使得近藤没有察觉。
开两个包间之间的小门时,两个包间内的人都能听到,包间外的人听不到;毕竟隔音效果还不错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知道,房子的隔音效果很好,当开包间内的小门的时候,土方吉听不到,又因为包间内的小门没关,父亲才可以不被发现而打昏近藤。由于近藤坐的是躺椅,而且房子的隔音效果又很好,所以近藤被打昏时,土方吉听不到。
近藤对相声不太喜欢,所以每当此时他都会关上包间的窗户进行小憩。从这我们可以知道,近藤的这个习惯,让父亲有了下手的机会。父亲将近藤勒死后,又关上了包间内的小门,回去看戏。
在近藤小憩时土方在门外看守,其他人无论进入哪个包间他必然会看到。两个包间中间是有一扇小门的,只有父亲可以在土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到右包间杀人再回到左包间。至于说有人事先躲进左包间,趁着我父亲不注意去右包间杀人也根本是不可能的,且不说包间里根本没有能藏人的地方;在近藤小憩时土方在门外看守,其他人无论进入哪个包间他必然会看到。两个包间中间是有一扇小门的,只有父亲可以在土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到右包间杀人再回到左包间。至于说有人事先躲进左包间,趁着我父亲不注意去右包间杀人也根本是不可能的,且不说包间里根本没有能藏人的地方这说明,凶手不可能躲在近藤的包间里,也不是在后来进入的包间,如果这样的话会被土方吉看到。所以凶手如果躲得话,只能躲到父亲的包间。
土方吉探出身子朝着贾老板的方向大喊。虽然没有听懂土方喊的是什么,但是看那个表情他察觉应该有什么大事,于是马上冲上二楼。当时我父亲正愣愣地站在右包间门口,贾老板一边问着“发生什么事”一边跑了过去;其他的证词包括贾老板、观众、戏院的工人和十来名演员都说自己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人或事,从这些可以看到凶手如果是趁着土方吉喊人时趁乱逃跑,一定会被演员或观众看到,毕竟舞台比观众席要高,而且发生了紧急的事,观众们一定会站起来或离开座位,这样一定会看到凶手下来的,即使从包间的窗户里翻下来也会被看到,既然没有人看到,那么也就没有了其他作案人员。只剩下了嫌疑最大的父亲
匿名
发表于 2018-8-3 17:13:48 | 2018-8-3 17:24编辑
5:40近藤关上窗准备休息,此时王平已来到右包厢,他心里一直对上个月的争吵耿耿于怀。摸了摸怀里的刀,心中又闪现一抹犹豫。
到底杀不杀?想他堂堂一代文人,竟干起这种杀人的勾当!可那日本鬼子实在可恶……就在这纠结的当,二十分钟过去了,大厅里热闹的相声他一句也没听进去,王平纠结的头都疼了。罢了罢了,休息一会儿再去想。想罢,就微闭上眼休息去了。可是不到一分钟,他猛地睁开眼,呲着牙咧着嘴,将怀里的刀拿出来看了又看,又走到厢房的角落里拿出上次放在这儿的麻绳。一语不发的忘另一个包厢走去。“嘎吱——”,小门发出刺耳的叫声,像是濒死的人最后的惨叫。近藤睁开眼,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被匕首的柄给砸晕了,眼睛缓缓的闭上了。王平将麻绳绕在他的脖子上一圈、两圈……他的嘴角挂着狰狞的笑,突然一发力,近藤便断了气。听着大厅里快尾声的相声,王平回到了自己的包厢,将匕首放在怀里原来的位置,闭上了眼睛。不过几分钟,王平似大梦初醒般睁开了眼睛,看着结束的相声,心想:怎么时间过得怎么快?罢了,近藤虽是日本人,但好歹也算是我的知音了,我怎可杀他?!想罢便去敲门了……
凶手是王平的第二人格
原来,在几个月前,自从和近藤走的近,周围的人便时不时的风言风语“你看那王平,表面上清高得很呐,其实早就在背地里当了汉奸了!”“听说他在戏院里帮日本鬼子办事呢!”
亲戚朋友也疏远了。
他躺在床上时常的想:若是我杀了那近藤,是不是就一切都会变好了?也没人再骂我了。也算帮了军队一个大忙。哎!想些什么呢!
自那时起,另一个“王平”便出现了,只是他还不知道呢!
匿名
发表于 2018-8-3 17:15:19
案件时间段可分为: 空城计、百花亭、相声、赵氏孤儿。  关于案发时间: 0.其中百花亭结束前死者与父亲和土方一起看戏、加之贾老板证词佐证,可确定死者仍然存活无异常。 1.赵氏孤儿刚刚开始已确定死者死亡。 结论:也即案发时间段只能是相声表演。  关于父亲与土方的证词: 0.假设两人证词皆无问题,则现场成为无解的密室。 1.死者的伤情显然不是自杀。 结论:一定有证词有问题。 另,父亲和土方合谋过于荒诞不予考虑。   可能1,父亲的证词有误?: 0.假设土方证词没有问题,则凶手必定经由父亲包间进入死者包间。 1.土方从相声开始时一直守在门外,且空城计百花亭时在包间内。 2.死者来戏院没有规律,无法事先进行埋伏。 3.此时只剩两种可能:死者土方父亲看戏时凶手上楼埋伏;父亲就是凶手。 4.埋伏说: 假如是上楼埋伏,那么凶手即戏班工作人员。凶手埋伏于父亲包间内,父亲包庇了凶手。 班主和小二首先排除:都是需要陪着客人的工作;前者陪说笑,后者随时待命端茶送水。根据客人证词无人察觉有异常,则他们无时间作案。 扫地大爷排除:70岁的老人应当无体力一击用小型钝器砸晕死者。 相声演员排除:案发时间段完美不在场证明。 还剩演员。 线索中曾提到,演员着妆非常费时间。 由于百花亭一结束土方就守在门外了,因而演员必须既不出演百花亭(来不及下妆)也不出演赵氏孤儿(来不及上妆)。 根据常识就知道不可能是不上妆就演出。 也不可能不卸妆,因为带着妆容的演员通过走廊实在太显眼了。没道理没有观众发现异常。 但所有演员都参加了后两场戏的演出,因而排除。 结论:这样无人能够作案。因而这个可能性不存在。 5.父亲是凶手说: 疑点众多。 父亲带着匕首不使用,事后不藏匿销毁; 父亲没有做任何有利于脱罪的证词:如不说看到过谁进包间,记不住相声内容等。 另,一般父亲需要敲门才能进死者房间,很难不引起死者注意就杀死死者。 如果父亲就是凶手,唯一的解释是父亲是个抗日英雄。 但如此一来为什么父亲在审判时一直喊冤? 说不通的地方太多,父亲应该不是凶手。  可能2,土方的证词有问题。 0.既然排除可能1,那土方的证词一定有问题。 1.土方为什么没说真话?可能性有三种。 土方是凶手。土方是帮凶。土方有其他原因。 2.土方是凶手说: 可能性极低。深受死者信任的贴身保镖杀死死者的理由在哪里?死者死掉他几乎一定丢掉饭碗。从案件描述来看土方也不像一个反对战争的人。 3.土方是帮凶说: 同样缺乏动机。此外土方中文水平极低,基本只可能和父亲合谋。但父亲却没有在审判时把土方拉下水,这说不通。 4.土方有其他原因: 可能性最大的情况。未知土方是出于什么原因离开了岗位,或许是抽烟,或许是想看表演;总之如此一来,凶手潜入二楼行凶成为可能。 另:死者没什么防备也能得到解释,毕竟土方是他的亲信。当然,也有可能死者真的睡着了。  凶手是谁? 0.根据上文曾经推断过的理由,小二、班主、扫地大爷和说相声的演员都无法作案。 1.同样,参加赵氏孤儿演出的演员需要上妆,来不及谋杀。 2.演员中只剩下程蝶如、姜曼玉和罗进三三人。 3.姜曼玉首先排除。线索中提到1937.11月中旬死者第一次来戏院,来了几次以后装束就和常人无异,还会说中文;1938年才入职的姜曼玉意识不到死者的身份,也就缺乏动机。 4.程蝶如是花旦,下妆时间远超作为丑的罗进三。 结论:凶手应该是罗进三。  另:父亲也许察觉到了凶手,至少应该知道是戏班子干的,但选择了不去提出这个可能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也是个英雄。
匿名
发表于 2018-8-3 17:17:42
看完这个案件,我认为主要有三大嫌疑人,最大嫌疑人王安,其次是土方和贾仁。如果土方在 ‘没有隐瞒’或 ‘没有说谎’的情况下,那么能够杀害近藤的就只有王安一人,因为除了在左包间的王安能够通过小门进入,所以其他任何人想要进入右包间都会被土方发现,更别提想要行凶。但是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和疑惑的地方让我觉得王安并不是真正的凶手。

矛盾:后来发现王安身上有一把干净的匕首,如果王安是真正的凶手为何不使用匕首为凶器呢,这样可以迅速的完成行凶过程,又何需先使用物品砸晕近藤,再花近三分钟的时间去勒死他,这样不仅让作案时间增加,而且被人发现或干扰的概率也增大。也有人会认为之所以花费近三分钟的时间勒死近藤,是因为不想让近藤死得那么痛快,如果这样的话,又何必将近藤砸晕呢?这样岂不是很矛盾。

疑惑:“ 近藤死时面容安详,口微张,左手朝下放在右手掌上,双手放在腹部偏下位置。如果不是脖子上的勒痕,看起来就像是睡着了一样 ”,也就是说近藤是睡梦中被砸晕的,否则至少有点反抗的迹象,而让我觉得疑惑的是当凶手开门进入右包间的时候,必定会吵醒近藤,那么凶手是如何在不吵醒近藤的情况下实施行凶的呢?

凶手:在案件里通过贾仁话可以知道他非常痛恨日军,虽然动机是有了,但“当时坐在贾老板旁边的观众也证明贾老板一直都在第一排左侧观看表演”,即使贾仁能够收买观众,也收买不了土方(因为日军一旦被发现国人怀有不好念头,估计就会马上把国人杀害),因此不觉得贾仁会是凶手(即使是假仁假义),还有通过上面所提出的矛盾,我也不认为王安是凶手,那么如果说王安不是凶手,那就说明土方在说谎或者在隐瞒着些什么,所以我认为凶手就是土方,又或者说是收买了土方的其他日本高官。

动机:杀害近藤究竟有什么好处呢?“近藤在读书时因为非常仰慕中国文化而自学汉语,对中国的古籍也如数家珍,年轻时本励志要做一名汉文化研究学者”,但出于种种原因只能作为一名侵略者来到中国,由此可以看出近藤并不像其他日军那样冷酷无情。而且近藤在武汉会战开始时被调到第2军第29师团担任参谋长参与武汉会战。也许是因为像近藤这样是喜欢中国文化的人都能当上参谋长,引起了其他日军高官的极大不满,从而狠下毒手。

案发过程:土方与王安一起离开后,等王安登台表演相声时,又回到右包间,此时应该会吵醒近藤,土方应该找了一些借口解释,并呆在右包间内,等待近藤入睡,然后使用物品将他砸晕,然后又回到门外,等待王安回到左包间后,再次进入右包间将近藤勒死,因为隔音效果不错所以土方出入右包间时,王安根本不知道,最后回到外面等待王安来找自己一起去开门,再完成这场演出,并理所当然的嫁祸给王安
匿名
发表于 2018-8-3 17:24:06
第一题:现场分析:死者左手朝下按在右手上,双手放在腹部偏下的位置,口微张,面容安详,结合死者右脑偏上有小型钝器击打,力度大的直接打晕,得出死者没有反抗,是在被打晕的状况下被杀害的。死者脖子上缠着两圈3尺直径5分的相交于颈后的绳子,脖子上有勒痕,死因为机械性窒息。说明凶器是这条绳子,如果是其他凶器,则没必要。死者的糕点和茶水都是普通的自备的,所以不存在事先下毒的可能性。死者死于下午6点到6点25分之间
综上所述:死者是他杀,如果是自杀,那么不可能在自己晕倒的时候用绳子杀死自己。

重要线索:1包间门轴转动有声音
2包间走廊不能藏人
3左右包间有小门连接

嫌疑人排除:
   1贾仁:案发时间段都在看表演,有观众证明,排除
   2根据近藤的死时的表现,说明凶手并未引起死者的注意,因为推开包间的门时会发出声音,而且土方吉也会看见。如果是从左包间小门到右边的包间,那么两个房间的人都会听见,这样也会引起近藤的注意,窗户也不可能站人,所以能杀害死者的必定是不会引起死者注意的人。
如果是表演的演员,那么必然会引起死者和土方吉的注意,虽然如此,也可以根据当日的情况排除某些演员的嫌疑。6点25开始赵氏孤儿,之前是相声,刚好在死者死亡的时间段内,所以先排除表演相声的两个人,文武场是固定的班子,肯定在场,所以也排除他们的嫌疑。演员之间也可以相互作证,如果有人离开的话会被注意到,所以排除他们犯案的可能性。
    扫地工:70岁想要打晕一个成年人并在3分钟左右就勒死近藤,不太可能,所以排除。
    王安:因为近藤是被小型的钝器击打,所以排除王安单独作案的嫌疑,因为他身上只有一把干净的匕首,虽然很可疑,但是匕首是不能用来敲晕死者的,他也不可能通过窗户把小型钝器扔出去,这样会被观众发现,现场也应该找到。先排除他单独作案这种可能,合谋继续看下面。
如果是小二之类帮凶的话,道理相同,即便和王安合谋,推开小门也会引起近藤的注意,所以不可能是帮凶去杀人。那么只剩下了王去杀人,而帮凶帮忙带凶器和把凶器带走,如果他在之前的表演中藏在王安的房间,但是土方吉此时已经在门外把守,根据死亡时间,出去无路可逃,按照这种可能,那么可以认为王安是故意敲门把土方吉引进近藤的房间来拖延,趁机让帮凶把凶器带走,但这种情况也有很多矛盾点,那就会和戏剧老板碰到,况且此时所有人的注意都在包厢上,如果有人走动就很有可能被看到,当时在场的人也被搜过身,没有查出凶器,而且,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不带走王安的那把小刀呢,如果王安是故意顶罪,但是联系王安之后的行为,他不停的喊冤及时被严刑拷打,这又与合谋相驳论。所以排除这种可能。
关于王安的反常行为;文中提到王安对相声的内容没有记忆,而且还随身带着一把刀,联系之前的他和近藤的争吵,就可以解释了,王安本来想用这把匕首杀掉近藤,但是可能一时又觉得下不了手,纠结之中自然会遗忘相声的内容,无心观看。但是到最后仍然没有下手。这时候可以猜测他当时敲门可能是想要去动手了,但是还是被凶手快了一步。
      所以嫌疑犯只剩下了土吉方一个人,只有他能够不引起近藤的注意下敲晕他,虽然当时他应该在门外把守,但是找个理由近藤也不会不让他进来,而且都是保卫自己很长的人了,自然也会放下戒备心。他进来后敲晕近藤,然后勒杀,因为之前近藤和王安的争吵土吉方知道,到时候就可以把罪名按到王安的头上。而且处理凶器对他来说也不难,此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舞台上,他出去扔凶器也不会被发觉。
动机:按理来说,近藤那么一位重要的军官被杀,土吉方也是罪重难逃,但是他并没有被处死之类,况且处死他也是十分简单的事情,这说明,近藤可能已经被日本军官因为某件事盯上了,关于近藤犯了什么事,我觉得和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可能有关,如果不是因为战争,他会成为一名汉文化的研究者,二来他是武汉方面的一名重要军官,这次却被秘密调度,可能出了什么事情。他和王安对战争的看法的争执十分严重这一点也引人瞩目,综上所述,日本军方本来就对近藤已经有某种敌意之类,所以他死了土吉方也没有被杀,而土吉方出于多年的主仆之情,不想让他受日本人有名的严刑拷打,准备亲自杀害他。当然还有可能就是,土方吉是由日本官方下达指令要杀他,那个日本军官拔出刀想要杀他应该只是做做样子罢了。
PS:我的逻辑有点混乱,因为后来经过多次修改删减加入,还望耐心阅读,谅解。
匿名
发表于 2018-8-3 17:24:29
整个案件的开头便是6月五号的那次争吵,王安的日记里是说“失望”,应该是对近藤失望,而失望的原因就是王安想让近藤回日本,而近藤因为武士精神肯定不同意,导致近藤拔枪指向王安。
而在七月七日那天,近藤关门之后,王安从左包厢进来了,手伸入怀里,拿着刀子。他想要杀近藤,近藤知道他的目的,所以他是同意王安动手的,因为他死时的表情像是解放,结果王安下不去手,只是用刀柄打晕了近藤。
近藤早就知道王安不会杀死自己,所以和在外面的土方吉嘱咐,叫他勒死自己。也就是说,人不是王安杀的,这从王安知道近藤死去的消息之后的表情可以推断出来。
本应是土方吉死的,但因为他怕死,就把罪名推到了王安身上。
至于为什么肯定王安进过近藤房间是因为王安在后面被询问是是不记得当时的相声内容,不记得的原因便是他那时正在和近藤说话。
匿名
发表于 2018-8-3 17:27:58 | 2018-8-3 17:54编辑
早在1937年11月中旬,地下交通站成员罗进三便接受了混入贾家戏班的谍报任务,重点监视对象就是当时任日本华北方面军第6师团参谋长的近藤俊一。
1938年6月初,近藤被调至第2军第29师团担任参谋长参与武汉会战。1938年7月初,接到上级红色指令,近藤俊一将秘密调回北平进行临时任务,按其习惯极有可能再次去贾家戏院看戏,命令罗进三同志必须利用此次机会刺杀近藤,为武汉会战扫除障碍。
经长期的观察,土方吉十分喜欢吃戏院旁巷子口的烧饼,因司令部距离戏院较远,所以趁每次近藤观戏小憩时,土方便会偷偷溜出去买烧饼吃。
7月7日,下午18:10左右近藤小憩,土方则照惯例溜出去买饼,进三同志决定出手。他以京剧探讨为由敲门进入了二楼近藤所在右边包间,进门后他拿出事先准备的《西厢记》和《桃花扇》的京剧剧本给近藤参阅,趁近藤看的入迷之际,用随身携带的小榔头将其敲昏,接着用事先准备的麻绳将其勒死。
正准备离开之际发现土方已经上楼,进三苦思冥想只能打开左右包间的小门,本来正再听相声的王安很吃惊的望着他,也看到了躺在摇椅上一动不动的近藤,王安飞速的关上了自己包间的窗户一把把进三拉到了左包间,并关上了联通包间的小门,他早就预想到了近藤的死,却没想到来的如此突然。
此时王安做出了一个有生以来最MAN的决定,由他带土方从右侧包房发现遗体,让进三在之后的混乱环境下乘机混入人群遁逃。王安的计划进行的非常顺利,从土方大叫到直至警察出现,进三早已成功的回到后台,并且将小榔头放回工具箱。
审讯过程中,土方为了掩盖其失职的罪责,谎称自己从未离开过岗位,这样杀人的罪名就只能由王安来承担,但是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民族大义,王安不能将土方中途离开的消息告诉警察,因为这样做会暴露进三,在各种严刑拷问下,王安拒不招认,最后终于被强行定罪,与8月中旬被枪决。
生命的陨落,伴随着别人的秘密也夹藏着自己的秘密,其实自从上次从近藤口中得知他要参加武汉会战开始,王安身边就一直带着一把锋利的小匕首,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祖国,必须除掉近藤这个敌人。
罚场边,进三默默用目光为其送行,口中默念:王安同志,你是人民的骄傲!
匿名
发表于 2018-8-3 17:30:55
绝对号队答案:是清洁工。因为只有他才能在光明正大之下先进入右包间。他进入后,由于是一名清洁工,有许多能帮助他作案的工具。所以先打开窗户,放几根绳子之类的东西。他是清洁工,每回进来清扫时都能了解近藤的习惯。所以等近藤熟睡后,来到窗户外面,爬绳子。随后打开右包间的窗,砸晕近藤,然后用绳子勒死近藤。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