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发表于 2018-8-2 20:41:05
凶手在三人同处一房的时候来到二楼,打开左包间的门进入。此时右包间的三人听不见。接着王安与土方吉从右包间的门出去,王安去表演,土方吉在走廊,凶手在左包间。乘近藤在休息进去杀死。 “他再次敲门却依然没人应答,又从窗户看到右边包间的窗户还是关着,所以只好出门找土方让其代为开门。”   在王安出门时,凶手进入左包间,当他们进入右包间的时候,凶手从左包间离开。
凶手排除掉参演人员,和相声演员,再去掉70岁高龄的和16岁低龄  只有小二阮春生了。。。。。
匿名
发表于 2018-8-2 20:51:58 | 2018-8-3 19:59编辑
凶手是门明一羅進三,他在受害者来了之后才来,而且他年龄最合适
王安本准备用匕首行刺,但是失败了,被别人捷足先登
凶手在发王安与土方与遇害人在一起看戏时偷偷潜入左边房间,在父亲去表演,保镖出去时偷偷潜入遇害人房间把他杀害,在父亲与保镖一起开门时从另一个门逃走
匿名
发表于 2018-8-2 20:57:04
凶手:父亲(王安)
尸检结果: 近藤的尸体被日军方面领走由他们进行了尸检,得出的结论是死亡时间在当日下午六时至六时三十分(考虑发现尸体的时间可以再减少五分钟),死因是机械性窒息,凶器确定是现场发现的那条长约三尺直径五分的普通麻绳,在脖子上缠绕了两圈相交于颈后。
在后脑偏上处有一非致命伤痕,是小型钝器击打造成,除此之外没有近期造成的其他外伤。根据伤情程度判断当时近藤被打晕完全失去意识,随后在没有反抗的情况下被勒死,法医推测整个勒杀过程需要花费三分钟。近藤死前是在摇椅上坐着,

犯罪动机与证据推论:证据:1. 当时我父亲正愣愣地站在右包间门口,贾老板一边问着“发生什么事”一边跑了过去,一到门口他就看见近藤仰面靠在摇椅上闭着双眼,脖子上还缠绕着一条麻绳,身边的我父亲瞪着双眼念念有词好像在重复近藤的名字。
  土方吉作证他到戏院后没有见到其他人进过包间,因此只有在左包间的父亲可以犯案。
  
                   证据:2. 从小教导我仁义之道的父亲与一名日军军官走得如此近,令我                                          非常不满,父亲的朋友们也渐渐与他疏远。
                   证据:3. 在父亲的遗物中有一本日记,里面提到不少他与近藤的事,这 些事他不曾跟任何人说过。父亲博闻广识空有一身学问却一直无人赏识,在辽阳时仅是一个教书先生,到北平后又成了“戏子”一般的人,靠逗乐他人为生。近藤虽是日本人却也是第一个欣赏他的人,甚至还提出要邀请他去日本,所以父亲一直心存感激,将近藤看作自己的知音。不可避免的,他们之间也有过关于战争的争执,只是之前都无伤大雅。只有最后一次的争执不太一样,日记中未写明争执原因,只说在争执最后恼羞成怒的近藤掏出手枪抵住父亲的额头,两人僵持和沉默了数分钟后,近藤收起枪离开戏院。那天是6月5日,距离近藤被害还有一个月。父亲在日记最后写了两个字,失望。
                  证据: 4. 除此之外他还说了另一件事,以往近藤与王安在观看表演时有很多话,不知为何案发那天却很少。
                  证据: 5. 期间贾老板偶有转头与后方的一些观众交谈,曾瞥见包间里的近藤为表演鼓掌,父亲在一边目光却是集中在近藤身上。
                  证据:6. 期间贾老板偶有转头与后方的一些观众交谈,曾瞥见包间里的近藤为表演鼓掌,父亲在一边目光却是集中在近藤身上。
                  证据7: 1.搬到北平后父亲就在北平的一家戏院工作。父亲本就是个爱戏之人。
                          2.不知从何时开始,父亲成为了接待近藤的专职人员。近藤听得懂汉语,也能说,只是不太流利,正常交流还是没问题。我看到他常常被父亲说的话逗笑,有时更是他在说,父亲在听,两人像是有说不完的话。近藤确实喜爱京剧。
                          3. 父亲在家时起初也会提到他,每当说起此人,父亲总是带着一种钦佩而又惋惜的样子
              犯罪动机:1.父亲是中国人他博学多识知道近藤身居军事要职,如果将近藤杀掉可能对中国的抗战有利
                      2:近藤与父亲的关系特别好,有可能在近藤与父亲的交谈中无意间暴露鬼子一定作战计划,一开始父亲劝导他不要打了,但与近藤产生了争执父亲为了抗战只能杀了自己的知己。事实证明父亲的做法是正确的详见证据3     
                      3:在证据3中父亲与近藤发生了争执推测可能和抗战有关(详见证      据3)父亲为了抗战不得不杀掉近藤,父亲在国仇家恨之间父亲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重演犯罪现场:1.父亲为了让我们母子二人有时间逃生,故父亲没有用防身匕首去杀死他。
            2.(根据尸检结果推理出如下)王安在左包间准备好绳子,当戏台上上演近藤喜欢听戏曲《百花亭》王安动手。他打开两个包间之间的小门,在近藤全神贯注的看戏时,用板凳打晕近藤,之后把窗户关上把近藤用提前准备好的绳子将其勒死。
匿名
发表于 2018-8-2 21:05:21
凶手是土方吉。
1.从死者看,死者表情安详睡姿舒适,毫无挣扎起身的痕迹,说明死者认识来人且十分信任对方。土方跟随死者十几年,是死者衷心的下属,符合条件。嫌疑人王安之前跟死者有过激烈的争吵,关系可以说将至冰点,况且王安作为朋友,拥有极高素养的死者也不可能在朋友进房时不坐正身姿。
2. 案发现场不止两包间小门可进,包间大门也可进。且右包厢大门开门声只有包厢内的人可以听到,是以除了王安便只有守于门外的土方可进屋行凶。且土方的证词除了他自己无人证明。
3. 死者后脑勺的伤口,应该是凶手利用枪托或者自己的军用水瓶之类的随身物品造成。
4. 此次案件显然是一起谋杀案。死者来戏院的时间并无规律可寻,若是凶手是戏院中人,必须时刻准备着谋杀事宜,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凶手必定是熟知死者作息安排之人。
5. 死者此次来戏院距离前一次有一月之久。若凶手是戏院中人则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准备作案工具,并且实施完美犯罪。因此排除。
6. 死者的死亡时间在六时到六时二十五分之间,这段时间刚好是相声专场。
凶手知道死者是不愿意看相声的,而于此同时,王安会非常关注相声。这段时间就是凶手作案的最佳时间。
7. 我想至于犯罪动机应该跟死者生前与王安的那番争吵有关。死者十分痴迷中国文化,曾立志做一名汉文化研究学者,我想他内心其实并不愿发动战争,但身不由人。死者生前跟王安的争吵很有可能就是基于日后的那场武汉会战,我想死者秘密回北平临时调度应该是被自己的知己所说服或者自身后悔不愿,只可惜跟了自己多年的下属并不愿看到这种堪称叛国的行径。
匿名
发表于 2018-8-2 21:16:48 | 2018-8-2 22:40编辑
个人觉得应该是土方干的,但是他没有动机啊。
所以应该是罗进三或者那个16岁的小二,因为他们是在死者来之后才来的,很可能是得知死者会来看戏,所以来找机会乘机杀死者的,但是不知道手法。。。
匿名
发表于 2018-8-2 21:17:05 | 2018-8-2 21:54编辑
凶手是罗进三,凶器是高力士穿的朝方靴,一寸多厚。
以下是推理过程:
首先根据戏班子的人员时间表发现罗进三的时间最为突兀,1937.11.29–1938.8.25,前者是随着近藤到戏班子看戏的时间来的(1937年11月中旬),后者是目送王安行刑后(1938年八月初)。
其次,罗进三饰演的角色有百花亭的高力士,而百花亭讲述了杨贵妃的恋爱心思,这正是近藤喜欢的。
1938年六月,近藤被任派为参谋长,回到北京后来到戏班子,正是特意为了看百花亭。因为空城计正唱到最有名的段落时他才进来,显然是为百花亭而来的。
1938.6.5近藤和王安的争吵正是因为近藤被委派为参谋长的事情。王安发现近藤并不是自己以为的那种人(他甚至认为近藤可以感化,为此不惜和朋友疏远),这让向儿子教导仁义之道自己也信奉仁义的王安失望至极,因此他于7月7日近藤前来时身怀利刃,打算行刺,这也是他心神不宁,没有与近藤交流的原因。
百花亭落幕后,罗进三没有脱掉戏服,只是提着靴子趁着土方没有出门看守时一路跑进左包间。
王安回到左包间后发现了罗进三,两人之间必定有交流,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是相声演员的王安对相声表演没有印象的原因(警方因此认定他是凶手)。两人的交流由于隔间的原因近藤听不到。最后他们商量出的结果是罗进三动手。
罗趁近藤睡着时从小门进入右包间,用朝方靴敲击其后脑勺,再用携带的绳子勒死近藤,然后回到左包间。待相声表演结束时,王安吸引土方注意,罗再趁机从走廊逃跑。
王安行刑后罗便从戏班子离开了。他的真实身份应该是军方卧底。
王安也确实是英雄,他促成了近藤的死亡,之所以不是亲自动手,应该是以他手无缚鸡之力的水平无法与职业军人近藤对抗,杀人也不及真正的军人罗进三利落吧。
匿名
发表于 2018-8-2 21:24:54
从戏班人物可发现只有姜曼玉和罗进三是在近藤去听戏后才进入戏班的,从两人退团的时间我更倾向于姜曼玉是凶手。因为在杀死近藤后,罗进三等到了8月25号才离开,太晚了,此时王安已死20天左右,他继续留在戏团的意义不大;而姜曼玉则在事发后尽快离开了,能避免之后万一出现意外而遭到波及。
推理:姜曼玉作为一名国名党员,于1938年1月15日被派到北平的一家戏院当卧底并接到任务找机会刺杀近藤俊一。近藤俊一是一名日本参谋长,他经常光顾这家戏院,并且此时他身边的保镖只有一个人,加上戏院人来往频繁,这大大增加了刺杀近藤俊一的可能性。
可姜曼玉发现每次近藤来戏院的时候,负责招待的总是那个是叫王安的班主,并且这个王安似乎对近藤很是赏识友好。可是在抗战年间,中国人和日本人是绝不能和平共处的,姜曼玉知道近藤和王安也会因为战争的关系而发生争吵,于是一次集体休息的时候,故作神秘的说:“我刚在看戏的人那里听到了个消息,说是那个经常来咱们戏院的近藤军官啊,似乎被调到第2军第29师担任参谋长参与武汉会战了,那他以后可来不了咱这了吧,要说也是,一个日本人,每次来我都害怕呢。”
这话肯定被王安听到了,因为在6月5号,近藤离开戏院的时候,王安看近藤的眼神里充满了悲愤和失望。姜曼玉知道,近藤来戏院的机会已经不多了,自己需要抓紧时间。凭姜曼玉一个人很难杀掉近藤,所以她决定一定要拉王安下水,她相信王安是介意近藤是一名日本侵略者的身份的,于是她找到机会跟王安进行了一次深入交谈。姜曼玉是这么对王安说的:“王班主,我就跟您说实话吧,我来到戏院是来刺杀近藤俊一的,这天杀的日本人已经侵入华东三省了,现在武汉也成了他们的眼中肉,再这么下去,整个中国都在劫难逃,而近藤俊一作为武汉会战的参谋长必须死,无论他本身是个什么样的人,都改变不了他是个日本人,一个准备对中国同胞下手的貂郎。王班主,靠我自己的力量很难成功,您愿意伸出援手吗,为了身处水火的同胞啊。”姜曼玉不知道王安内心是怎么想的,只知道在她告诉王安7月7号近藤会来戏院的时候,王安叫她那天先躲到左边包间。
就在7月7号当天,姜曼玉说自己不舒服,让同演小生的朱秀先替自己演了裴力士。她自己则偷偷到右边包间的隐蔽位置粘上一根点好的迷魂香,这迷魂香只有到了一定浓度才发挥作用,当三人看戏时窗户是打开的,对他们没有影响,而当近藤自己一人待着时,形成了密室,迷魂香就会发生作用。等王安,近藤和土方吉一起上楼进入了右边包间看戏,到【百花亭】结束后,土方吉出门守着,王安则来到左边包间看着姜曼玉欲言又止,过了大约10分钟,姜曼玉打开小门散了散右边包间的气,再进入,她先用钝器重砸近藤防止他睡得不够死,再用麻绳勒死了近藤。等结束这一切再收拾完现场,姜曼玉退回到左边包间。之后,等【赵氏孤儿】开演,王安推开门去找土方吉,等土方吉将贾老板叫上来,再报警,姜曼玉就乘乱逃了出去。后来王安被抓,姜曼玉则随其他退出戏团的人一样,早早结束了卧底生涯。
至于为什么王安没有供出姜曼玉也没有承认自己杀了近藤,我想是因为他不想让日军入侵武汉,屠杀更多同胞,还因为他始终对帮助姜曼玉杀了近藤抱有歉疚和自责吧。至于那天在王安身上搜出的匕首,我想是王安在纠结到底要不要阻止姜曼玉的行动而预先准备的。后来姜曼玉将这次的行动报告了组织,因为牵扯到了无辜的人并将其之死,甚至在行动中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被组织惩罚。而王安的清白在真相揭示之时就明了了。
匿名
发表于 2018-8-2 21:40:10
近藤俊一在《百花亭》节目结束后便,关上窗子开始睡。相声节目快结束时土方便已打开右包间的门,趁着近藤还在睡,便早早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匕首。向近腾的颈后刺去,尽管近藤已经醒来,但已无抵抗之力。只能依着土方拿出麻绳在他脖子上环绕着。土方在麻利的昨晚这一切后,又赶紧出去。此时旁边包间的王安(父亲)已察觉到动静,便出门让土方去小门敲门看看发生了什么。此时父亲(王安)和土方很惊异。随后土方听到外面开始唱最后一场戏,便打开窗子。于是有了下文
匿名
发表于 2018-8-2 21:41:25 | 2018-8-3 13:32编辑
红色为原文引用,黑色为推理过程,加粗为重要结论



一:凶手是否为王安
1.首先王安就在近藤所在包厢的隔壁,两个包厢之间有个小门可以互通,但是小门开门会有声音,根据谜题补充所说,虽然门外的人听不到,但是门内的人可以听到的,如果王安是凶手,他这种杀人方式无疑是告诉别人自己就是凶手,这种方式显然不妥,除非他是真心想当一名英雄。但是这样的话矛盾就出来了。


那时父亲就已经遭到毒打,但比行刑时的样子好得多,他不肯认罪签字
在当时,中国人能杀掉日本人本来就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如果王安想当一名英雄,那么拒绝认罪显然不合常理,因此王安不是凶手

二:死者分析
土方吉说舞台表演时自己与近藤、王安是同处一室,之后近藤休息他一直都在门外,没有看到其他人进入过二楼的任何一个包间
上面已经确认王安不是凶手,而土方又说近藤休息后他一直在门外,如果有空闲演员上来杀人,那么必然要经过土方这一关,如果真的是其他演员或者贾班主所杀,那么土方的证词就不应该是没有其他人进入二楼任何一个包间。
因此其他人很难成为凶手。但不是不可能。

三:凶手是否为土方
土方一直守在近藤包厢外面,杀人非常自由,如果他是凶手,必然受到极大怀疑,虽然他可以嫁祸给王安,但是他跟随近藤多年,为什么偏偏现在才下手,动机不明确,排除。
四:凶手的确认
1.王安和土方都不是凶手,那么凶手只能上是三张纸或本子上的人,三张纸和本子上都为中国人,因此杀掉近藤的原因只能是武汉会战,近藤中间有一次临时调度到北平,可是那个时候并没有人进入戏院,近藤第一次来到戏院是2017的11月中旬,因此凶手可能是2017年11月中旬后潜入的人,目的是暗杀近藤。
这里得出人选:
罗进三,姜曼玉,骆某
  
后来不知何时他秘密回了北平进行临时调度
但是如果是谋杀的话,怎能保证近藤被调去武汉后又会回来呢?如果近藤不会北平了,那么谋杀就只能到此为止。更何况,如果是谋杀近藤的话,前面有这么多日子,偏偏选中近藤调走后又回来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这不是谋杀,而是临时起了杀意,目前为止,出现正在了本子上和纸上的都有嫌疑。
2.再看死者死亡,既然凶手是三张纸或者本子上的人,那么如何绕过土方?
土方吉作证他到戏院后没有见到其他人进过包间,因此只有在左包间的父亲可以犯案。
土方吉证词加上近藤包厢靠近楼梯,如果有人上楼必定被土方吉看到,那么凶手只能在近藤来之前潜入隔壁包厢,而王安趁着近藤休息来到了隔壁包厢。这个时候他看到了自己包厢也有一个人,于是跟他交谈。

警察还问了父亲是否记得当天相声表演的内容,父亲说自己记不清
父亲当天在看相声却不记得了内容,为什么不记得,因为他的包厢当时不止一个人。
案卷记载警察在父亲身上搜出了一把干净的匕首,证词里父亲说这是自己防身之用
从王安跟近藤有过争论来看,由于武汉会战,王安看错了近藤,王安想过杀掉近藤,为民除害,可是近藤是自己的知己,自己是一介书生,杀人这种事实在做不出来。直到在自己包厢看到一个等待已久的人,那个人要求进去找近藤,同样出于中国人,近藤实在是不好拒绝,于是让此人进去。此人就是凶手!
此人是谁?
凶手杀掉近藤后必须要待在王安包厢直到《赵氏孤儿》上演,因此凶手一定不是赵氏孤儿中的演员,会是《百花亭》中的罗进三或姜曼玉或者陈蝶如吗?这个可能性也可以排除,因为刚下完第二场就要退到后台换装,显然不可能一直潜伏在王安包厢,而《百花亭》结束后就是近藤的休息时间,出演《百花亭》三人都没有作案时间,排除。
《空城计》中的罗进三在《百花亭》中被排除了, 空城计剩下的人因为都出演了《赵氏孤儿》因此也排除。
贾仁因为有众多人证,排除。

扫地工70岁,年龄太大,不适合杀人,排除。
班主太引人注目了,排除
骆馀年龄太小,不适合杀人,排除。
唯一的凶手:阮春生

五:作案过程分析
上面已经得出凶手作案的重要结论:1.凶手要杀掉近藤必然要利用包厢之间的小门。2.凶手是中国人,利用爱国情怀让王安视而不见。

照片上的近藤俊一面容安详,口微张,左手朝下放在右手掌上,双手放在腹部偏下位置
包间的门在打开时(无论手脚多轻)都会发出门轴转动的尖锐声音
可是开门会有尖锐声音,这里必然会打扰到近藤,但是近藤却仍然继续休息,为什么,因为近藤看到开门的人是王安,放下戒心,于是继续休息,可不料进来的却是小二阮春生,阮春生用钝器从后面打晕近藤,然后便用绳子勒死近藤。事成之后躲在王安的包厢,等待尸体被人发现。这里王安是间接的做了帮凶,其实他不愿意做帮凶,但他不得不做,原因我在补充里面说明。
六:其他补充
1.阮春生是凶手合情合理,他是小二,行动比较自由,完全可以提前潜伏在王安包厢。
2.文章开头有4句诗。
湛湛青天不可欺,是非善恶人尽知。
血海冤仇终需报,且看来早与来迟。
经过百度查阅发现这是来自京剧《徐策跑城》,这个剧是薛刚反唐的一个片段,原因是薛家被陷害遭到满门被斩,然后薛刚为薛家平反。
因此本篇故事的主题也应是主角为父亲平反。
平心而论,王安不是凶手,王安也不想当帮凶,他自认为自己不是帮凶,因此他拒绝认罪,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不能举报真凶,也不能阻止真凶前去刺杀,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题中他有过想杀掉近藤的想法,但无奈自己一介书上,而且近藤是自己的知己,王安实在做不了杀人之事,因此,凶手这个锅,他必须要背,在种种矛盾下,他依然坚持自我,拒绝认罪。
  
七:总结
这是一场临时决定的大义行为

凶手:阮春生
帮凶:王安
案件还愿:阮春生趁着土方吉,王安,近藤在同一包厢内潜入了近藤的隔壁包厢,在近藤要休息的时候,王安来到了隔壁房间,由于房间内没有躲藏之处,因此王安发现了阮春生在包厢内,阮春生和王安在包厢内进行了一番交流,阮春生表明自己要为了国家大义杀掉近藤,并劝说王安,如果王安阻止的话,王安就是汉奸,在大义面前王安选择了妥协,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实际上王安也有想杀近藤的想法,可是王安他做不到杀人这种事。近藤听到了门的尖锐声,看了一眼,是王安,然后放下戒心,继续休息,王安的帮助下,阮春生顺利进入了近藤包厢,之后他就用钝器击晕近藤,然后用麻绳将他给勒死,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后,阮春生又藏在近藤隔壁包厢,等待近藤的尸体被发现,然后趁乱离开包厢。
  
动机:为了减缓武汉会战的压力,因此杀掉身为军官的近藤。
匿名
发表于 2018-8-2 21:46:42 | 2018-8-3 08:24编辑
答案:

   杀害近藤俊一的真正凶手肯定不是王安!
   首先从案发现场分析。
   近藤俊一死亡现场,可以看成是一个密室。通往这个房间途径只有与左包间的小门,右包间通往走廊的小门,以及右包间的窗户。
   近藤俊一死亡时间为六时至六时三十分。 包间藏不了人,凶手要进入包间杀害近藤俊一的话,只能是在王安和土方吉离开之后。
  王安离开后,到了左边包间,土方吉在门口站岗,两个进入房间的门都堵死了。
  只剩下窗户了,但窗户外完全没有立足之地,而且窗户下面就是一群看戏观众,贾班主还时不时的往窗户边瞅一瞅,要躲过这么多不利因素,从这窗户进来杀人,那也完全是不可能的。
  那么凶手进来杀害近藤俊一,只能从两扇门了,而能不让土方吉和王安发现凶手通过这扇门,那就只有自己进入杀人,而谎称没有看到有人进入了。

  所以说凶手就在王安和土方吉之间了!
  接下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谁有可能是凶手了。

  案卷记载警察在父亲身上搜出一把干净的匕首。
  在看戏的时候贾老板发现王安的目光集中在近藤的身上。
  母亲在听到王安被抓很平静,眼角泛着些许泪光,说小鬼子,该杀,你爹是个英雄。
  母亲一听到消息就认定王安是杀害近藤俊一的,没有怀疑,还能如此平静。说明在这之前母亲就知道王安有啥近藤俊一的心了,毕竟之前在所有人眼里王安和近藤俊一的关系都特别好,知己一般,   如果王安没有告诉过母亲,母亲在听到这个消息就不该这么平静了,而是应该有着疑惑,不解,惊讶诸如此类的情绪。后面死之前做梦说是清白,估计也是觉得王安最后到头来把日本人杀了,大家都明白王安不是汉奸走狗亲日之类的人了,清白了。
  再结合警察在父亲身上的刀,以及看戏的时候王安的目光都是集中在近藤俊一的身上。可以推断出,王安在母亲面前有表现过杀害近藤俊一的心,在俊藤近一在次来到戏院时,便身藏一把匕首,准备杀害他。

  但最终王安还是没有下手的,理由有二点。
  第一点,近藤俊一一死,楼上这种特殊环境可以锁定凶手就是王安,所以他要杀近藤俊一,也是得抱着必死的心。偷偷来到近藤俊一房间从休息中的近藤俊一后面用匕首刺死近藤俊一无疑是最好的办法。敲晕后在勒死这种复杂的方法在拥有匕首的情况下是毫无理由可取的。
  第二点,后来王安被抓,在监狱里被打的不要不要的,始终没有承认是他杀的,而且在得知自己的妻儿已经逃走了,还是坚持着说没有杀害近藤俊一。这在王安是凶手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这种所有矛头都指向他的情况下,他自己应当也明白,他是活着出不去了,既然出不去,妻儿也安全了,他就完全没有必要扛着不说了。

  照理说,明知道得死了,天天饱受酷刑的,屈打成招也是很有可能的啊。但就是不说是自己杀的,结合王安的日记,王安对近藤是第一个欣赏他的人,甚至邀请他去日本一直都是心存感激的,将俊藤看作是自己的知己。结合这些推断出王安在心里一直感激近藤,和近藤有着深厚的友谊,对于杀不杀近藤心里一直很是矛盾,在近藤看戏时,他的目光老是看着近藤可以看出,王安纠结的要死。最后王安还是放弃了杀近藤的想法,杀人都是要有理由的,最后的时刻,友谊战胜了这个理由。对于王安来说友谊大于一切了,所以即使被打的半死不活的,王安也不说是自己杀害近藤的。

  因为承认杀害近藤,就相当于承认放弃之间的友谊!

  王安杀人的理由是什么?结合这场武汉会战的可以推出很多东西。近藤在武汉会战开始时,也就是6月初,被调到2军29师担任参谋长,而发生最大一次争执也是在6月初,这天争执最后脑羞成怒的近藤掏出手枪抵住王安的额头,后来王安还在日记本上写了两个字失望。近藤是亲近中国的,他喜欢中国的文化,对中国人都友善,并不想作为一个侵略者。这场争执应该是因为近藤知道战争马上就要打起来了,因为跟王安的友谊,不愿看到王安沦陷于战火,所以想再次邀请王安去日本。可以王安就是不愿意,甚至想说服近藤放弃对中国的侵略。最后谁也没有说服谁,发生了枪指额头,日记失望的事情。这样在名族大义面前,友人也变仇人了。近藤是日军的高官对于武汉会战有一定的重要性,这点在争执中,王安应该明白了。也正是因为这个,王安觉得为了国家名族,自己都有义务杀了近藤。

  能够超越友谊的也就是国家大义了。

  后来近藤秘密的回到了北平进行临时调度,再次出现在戏院。这也给了王安杀他的机会。

  那么排除了王安是凶手的话。杀害近藤的就只有土方吉了。近藤自己动手杀自己是没办法的,给自己后脑勺上敲一下是没问题,但是要用根三尺的绳子绕脖子缠个两圈勒死自己后,手还得放在腹部偏下,还得一脸安详。这绝对是没法做到了。

  土方吉是近藤十几年的属下,随身保镖。可是说是对近藤忠心耿耿的人啊。要让土方吉杀近藤,那也就只有近藤才能让土方吉做到了。

  最后分析一下近藤为啥要自杀,还要让土方吉来杀自己。

  近藤要自杀根据上面的推理,很容易得出结论,近藤是热爱汉文化的,打心眼
是不愿意做一个侵略者的,而且跟王安这么深的友谊,王安他也说服不了,如果他加入战争,那么他和王安的友谊,对汉文化的热爱就都没了。
  所以,近藤打算逃避战争,作为军人,只有死亡才能永远的逃避战争,所以他决定死。
  但作为军人,特别他们国家崇尚的武士精神,而且他身后还有家族,这些都不让他不能自杀,不然他将会被国家认为懦夫,家族也会因为他蒙羞。
  所以他选择让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土方吉来杀了自己,让人觉得是刺杀而死。
  三尺绳子绕脖子两圈勒死,双手放与腹部,这样是绝对自己杀自己做不到的。先敲晕应该是为了少受点痛苦吧。
  土方吉在和王安一起退出后,在六点二十五之前,进入到房间里先用钝物可以是手枪之类的,敲晕近藤,然后用绳勒死,最后回到门口。
  武汉会战时期战事吃紧的时候,还大老远的跑来看戏,司令部离戏院可不远,这已经不正常了,而他过来看戏,估计也是有最后见一面王安,最后看一次自己喜欢的戏剧的意思吧。

  近藤的死,最后导致成王安成重大嫌疑人,最后也死了。这里猜测一下,近藤应该是让土方吉,在站岗期间去别的地方溜一圈,比如经常去的那个摊子买点吃的之类的,这样门没人看着,王安的嫌疑就能减轻很多,不至于搭上性命吧。但土方吉天天跟着近藤,对近藤这种做法的原因应该了解,所以最后因为觉得近藤的死和王安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没有听后面的吩咐,直接说没有任何人来过,把王安的嫌疑加到最大。算是对王安的一种报复吧。

  最后简单的总结一下事情的经过是,近藤打算用死亡来逃避这场战争,最后一次来戏院,最后一次来看王安。王安知道近藤在这场战争的重要性,意图杀害近藤为国家做点贡献。但最后对近藤的友谊,让他放弃了杀害近藤。而近藤为了不让自己的名誉,和家族的名誉受损,不选择自杀,而是让土方吉把自己杀了,让人觉得自己是被人刺杀的。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