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 2025-2-1 20:33:55 北京
奥斯汀·弗里曼《桑代克的王牌》

2017年至2019年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世界经典推理文库”,共包括十四部上世纪初的欧美泛悬疑小说,其中的五部于2024年再版,加上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辑为一套新的推理丛书。但再版后很多作品的标题进行了大幅改动,例如著名的《利文沃兹案》改译为《消失的目击证人》。而本作亦由初版的《红拇指印》改为《桑代克的王牌》,新标题可能来自小说倒数第二章的章节标题“Thorndyke Plays His Card”。实际上,本作的英文标题即“The Red Thumb Mark”,故初版的直译似无不可,群众出版社2008年引进时即译为《一枚红色的拇指纹》。后来2011年陕西师大出版社和2012年新世界出版社的版本分别译为《上帝的指纹》和《血色谜情》,令人感觉每一个译本都是一部完全不同的小说。

本作的故事情节其实非常简单:一名珠宝商的钻石失窃,现场留下的唯一线索是其侄子鲁宾的一枚血指纹,与本人的指纹完全吻合。在此等不利局面下,桑代克试图寻找线索助其脱罪。如同福尔摩斯一般,桑代克对蛛丝马迹进行细致勘察、在午夜伦敦的暗巷以身涉险——对自己的发现也讳莫如深。到全书二分之一处,桑代克对胜诉已经表露出很强的信心,但丝毫不向助手和读者透露他究竟掌握了什么证据,于是他暗藏的“王牌”就成为后半本书最主要的悬念,或许这就是标题改动的理由。

倒数第三、第二章的法庭辩论是全书的精华所在。控方的质询清楚地梳理了案件全貌,而辩方亮出王牌,对指纹证据进行了正面回击,非常写实和详细地提供了科学论证,并对以指纹为核心的证据制度进行了合理性讨论。但作为本格侦探小说,本作在信息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有很多重要证人到了法庭辩论才初次登场,有很多重要证据直到最后三十页才出现,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可以直接锁凶的时间线证据。这样安排的初衷可能是使全文聚焦指纹这一个核心,但实际上,自第三章后桑代克的探案行动就完全没有展现给读者,杰维斯医生在调查中的罗曼史反倒占了极大篇幅,有的章节一半以上的内容都是他对心上人态度的揣测和忧虑。

在调查中,桑代克曾框定嫌疑人的范围,也曾逐条列出凶手的特征清单,一定程度上具备了逻辑推演的雏形;但作为辩护人,他的目的自始至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帮助嫌疑人脱罪。而要洗清鲁宾的嫌疑,只需要大幅削弱指纹作为证据的效力即可。而这也确实是他在法庭上所做的——他并没有试图解释所有矛盾或当庭揭示全部真相。说到底,本作的核心就是通过“走近科学”的方式破解指纹诡计。这一点固然契合桑代克作为辩护人的行为逻辑,但这并不能支撑起一个长篇。如果直接从倒数第三章开始,全程通过庭上辩论展开一个法庭推理中篇,可能会紧凑和精彩很多。

最后,我们会发现对冒险元素、人物塑造乃至感情线索的重视同样是福尔摩斯故事的主要特点,相比之下,除了篇幅的控制和剧情的裁剪,柯南道尔的作品更胜在两位主角无与伦比的人物魅力。在这方面,埋头实验的桑代克和谈情说爱的杰维斯要明显偏弱。此外,本作的人物对白中经常出现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混杂、不时混入莫名其妙的语气词和俏皮话,显得二位主角神神叨叨、一惊一乍,可见翻译要背一定的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5-2-2 11:19:25 北京
宇佐美真琴《愚者之毒》

第70届推协奖获奖作,精彩的社会派作品。以矿难幸存者救济缺失、高利贷猖獗、公害问题严重等日本社会问题作为背景,具有鲜明的社会派底色。本作不仅描绘了底层人民生活的悲惨境遇,而且通过对反派人物的塑造揭示了与环境无关的阴暗变态的恶意,令人不寒而栗。在第二章中清晰地看着对这种恶意的抗争以及对生活的绝望逐渐凝结成阴郁的杀意,久久不能平静。此外本作也具有很多本格元素,虽然案件的真相、叙述陷阱都是为故事服务,所以并不难看穿,但贯穿始终的伏线质量颇高,且第一章中的诡计简洁冷酷,体现了很纯粹的邪恶(因此我给本作的诡计打分明显高于典型社会派)。相比之下第三章中的诡计显得过于游戏化,确实并不契合全文厚重悲凉的基调。最后,每一章结尾的场面描写都有极强的冲击力,笔力非凡,摄人心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5-2-3 09:38:10 北京
卡尔《绿胶囊之谜》

悬念性和故事性极强,重要的伏线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又不显突兀违和,对故事节奏的把控炉火纯青。诡计的设计也符合我对卡尔的基本印象,细节处不失精巧。翻译流畅清晰加分,此外所谓毒杀讲义不如称之为对毒杀者犯罪心理的综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5-2-6 14:56:51 未知
杰弗里·迪弗《杰弗里迪弗的黑色礼物》

名不虚传的逆转短篇佳作集,多数不是本格推理但全部都是精彩的故事。尽管婚外恋的动机和身份转换的叙诡出现次数太多以至于有些麻木,但对情节走势和每一处转折的掌控仍然尽显功力。迪弗的转折往往使剧情急转直下,如同将读者的思绪逼入羊肠小道后再使出凶狠的刀片超车,惊险非常、扣人心弦。个人最喜欢《退而求其次》的法庭推理、《周休族》的意外结局以及《松溪镇的寡妇》的多重反转。此外,《没有强纳森的日子》、《三角关系》、《永远在一起》等作体现了与日式叙诡截然不同的叙诡思路,同时对伏线的隐藏也处理得极其自然。有林肯·莱姆登场的《圣诞礼物》反而因篇幅太长显得稍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5:02:29 未知
杰弗里·迪弗《杰弗里迪弗的惊奇剧场》

整体稍弱于《黑色礼物》但仍然佳作频出。本集中的故事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前面花大量笔墨朝向一个方向铺垫,然后在最后十分之一处急刹猛转颠覆全局;另一种是在全文过半的位置就开始连续反转,令人目不暇接。前者如《通勤族》、《坏胚子》、《侦讯》,后者如《华氏九十八点六度》、《跟监》,均展现出了大师级的伏线处理水平。带有反推理性质的福尔摩斯同人《西发里亚戒指》和法庭推理《重复追诉》也别有趣味,林肯莱姆登场的《洛卡德原理》仍然相形见绌,可能是莱姆的团队和高科技设备太过007既视感所致,此类斗智故事可能还是适合长篇。值得一提的是,本集中的《害怕》作为故事水平一般,但迪弗在后记中对此篇进行了详细拆解,示范了此类悬疑故事的经典套路,可谓度人金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4:49:11 未知
托马斯·汉肖《火焰冰封的迷宫》

以现在的眼光看,本作的故事主线相对简单,真相并不难猜,冒险成分远高于本格推理成分。从书名开始铺垫的最主要的噱头即“冰封火焰”的真相很早就被以走近科学的方式揭开,随后展开的就是按部就班的家访问讯、涉险搜证,直到最后侦探在法庭上的推理秀。主角克里克侦探做了许多福尔摩斯式的调查,但点满的只有易容技能,人物魅力较福尔摩斯相距甚远。此外,此版翻译存在一些疏漏,笔者对照原版作品进行了若干勘误,详见 关于《火焰冰封的迷宫》的一些考据与勘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5-2-14 13:54:29 未知
谜斗篷《密室推理杰作选:日本卷1》

本集包括五篇密室短篇,其中津岛诚思的佳作《来自宇宙的物体X》已在《A先生的名推理》中述及;芦边拓《疾驰的小丑》与天城一《朽木教授的幽灵》所使用的诡计比较陈旧和粗糙,前者的故事性稍好于后者;我孙子武丸的《推理要在帐篷中》设计了独特的帐篷密室,利用特殊的场景构造提出了一个意外而可行的诡计,腹语师侦探的设定和幽默的文风也很有趣;高木彬光的《妖妇之宿》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短篇,舞台的布置、人物的设定、伏线与误导都十分古典,虽然诡计中规中矩、并无太大的创新点,但整体上的完成度和严谨性都对得起挑战读者的设定,于短小的篇幅中显现出本格的气派。
值得一提的是,本卷末附有横井司撰写的《日本密室推理概论》,遍数岛田和绫辻之前的数十部经典密室作品,杂以对各家密室评论的引述,可谓洋洋大观。文末作者指出,现代的密室创作越发呈现“童话”与“思想实验”的倾向,在当代“创作和阅读本格小说,无非是写手和读者双方约定就真实性进行确认并创作的行为”,实乃真知灼见。

(注:本作为短篇集,雷达图代表其中《妖妇之宿》印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5-2-15 11:27:13 北京
谜斗篷《密室推理杰作选:日本卷2》

日本卷2的整体水平与卷1持平,不过最好的两篇之前已经分别在其他短篇集中读过了,分别是麻神的《乡愁》和大山老师的《佳也子之屋为雪所覆盖》。其余作品密室水平参差不齐,但亮点在于都能反映作者的创作风格:左右田谦的《山庄杀人事件》背景和诡计都比较老套,但将关键线索隐入闲笔的功力不凡;法月的《黑色圣母》文风沉闷忧郁,“天谜地解”的诡计也比较平淡;三云岳斗的《龙之遗迹》极具“理化”风范,其核诡思路堪称如今一大类不可能犯罪诡计的原型;霞流一的《骆驼杀人事件》从故事到密室都透着无厘头的恶搞风格,诡计虽然八嘎但也算发现了某个盲点,类似卷1中的“帐篷密室”。时至今日,如霞流一等高产作家仍无简中译作出版,本集使读者能够对他们的风格有所领略,可以说是为推理界置产业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15:57:34 未知
卡尔《女郎她死了》

依然是plot胜于trick的卡尔配方。剧情方面,简约的舞台布置、出色的氛围渲染和平稳的情节推进使得阅读体验十分丝滑,梅利维尔爵士两次登场分别带来了驯服轮椅和cos尼禄大帝的爆笑名场面,电影画面感和戏剧夸张感十足,二战的背景也为故事增添了斑驳的质感,结局在反转过后余韵悠长。诡计方面,无足迹密室的两重诡计都相对简单,但依托手记模式展开的某个诡计则十分前卫,真凶神隐于心理盲点之中非常难猜。卡尔将乍看是闲笔的只言片语点化为锁凶线索的功力固然令人叹服,但这也意味着线索与推理都相对薄弱和牵强。虽然卡尔更多被人记住的是密室诡计,但诡计或说诡计的破解只是结果,而达致这一结果的手段与途径仍然大有不同,也即“推理”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线索的强弱,也体现在对线索的加工与解读更多依靠的是逻辑演绎还是行为归纳。奎因、阿婆与卡尔都创造过精致的诡计,但他们的“推理”仍然大相径庭。于是突然理解了褚盟为什么在《谋杀的魅影》中将卡尔与阿婆并列为心证推理作家,本作中关键线索的设置确有《斯泰尔斯庄园奇案》的风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