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2:31:35 未知| 2024-9-29 12:33编辑
杜撰《纯属杜撰》

早期本土化本格推理短篇集。侦探杜撰不修边幅、举止古怪、多智近妖,颇有金田一耕助和福尔摩斯的影子,但本集中的故事均以案件为核心,配角的表现也并不出彩,因而侦探角色的魅力与弧光无从展现。大部分故事是以诡计为核心的传统本格作品,在本土化的背景下构建了可圈可点的不可能犯罪谜团,如《摩天轮里的秘密》中嫌疑人在运转的摩天轮中消失、《古墓谋杀案》中近期被害的死者出现在数十年未开启的墓穴。相比之下解答显得朴素简洁、平平无奇,这也是这本集子留给我的最终印象。

(注:本作为短篇集,雷达图代表整体印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24-9-30 15:36:50 未知
麻耶雄嵩《萤》

最终的“反叙诡”相当震撼,阅读量越大越能感受到这一诡计的刁钻和绝妙,所谓“打相不打空”。无论故事质量如何,这种底层逻辑和视角的突破本身就值得激赏——但故事的阅读体验确实很一般,主要的问题在于节奏异常拖沓。情节方面,作为标准的暴风雪山庄模式,直到全书四分之三部分仍然只有一具尸体,并且众人仍然在纠结是不是外人作案、是否有密道这种基础性问题;从发现第一具尸体开始近一百页的内容中,几乎没有明显的戏剧冲突;叙事方面,唠叨的灌水式对白以及诡计造成的视角的不自然进一步分散了读者的精力。与拖沓的篇幅形成对照的,是核心的解谜逻辑又短又浅,六年前的案件几乎纯粹沦为噱头。或许如果精简篇幅和布局,这样一个突破性的诡计本能够撑起一个震古烁今的中篇。这样想来就有点可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09:28:48 北京
麻耶雄嵩《贵族侦探》

读过《萤》之后再读本作中久负盛名的《蝙蝠》,会有更多的乐趣和思考。本质上《蝙蝠》也是制造了读者视角与文本内角色视角之间的偏差,这一点与传统的叙诡一般无二,但操作的角度更加刁钻,完美利用了读者的盲点;操作的空间也极其狭窄,堪称在绝壁上硬生生开凿的栈道。可能是篇幅的关系,我认为铺垫的合理性、伏线的高难度等方面《蝙蝠》还要胜于《萤》。第一篇《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则像是一块精密的怀表,表面上看故事平淡解答中庸,但掀开表盘向内窥探,会发现凶手的每一个行为都经过了理性的计算、并几乎达到了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对“诡计失败如何补救”这一问题给出了精彩的回答。虽然其余三篇乏善可陈,但上述两篇已经从两个截然不同的角度展现了麻神多变的风格与惊人的创意。只是贵族侦探的人设真的太恶趣味了可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 11:26:30 北京
麻耶雄嵩《神的游戏》

依然是麻神对本格推理的解构与颠覆之作。主人公芳雄对铃木太郎一度深信不疑,随后又因信仰与现实的逻辑发生冲突而陷入崩坏,书中“我”与“神”的关系恰如书外读者与作者的关系,这种仿拟固然耐人寻味,但由于我先读到了《再见神明》,并且已经接受了大量设定系新本格的洗礼,几乎毫不怀疑也毫无障碍就接受了“神”全知全能的设定,从而也很难被拖入后一层的思考。

但即便质疑“神”的真实性,看似崩坏的结尾在我眼中也仅仅是留白的开放式结局,并且由于故事本身相对薄弱、密室诡计和不在场证明等本格要素停留在浅层,本作的冲击力尚不及《收束》等其他麻作。

芳雄对铃木的信仰、配角对侦探的信仰、读者对作者的信仰,可以层层递进地抽象为对“真相”的信仰。但事实上,哪怕是最严谨的逻辑流作品,其作者毕竟是主观的、文本毕竟是有限的,而读者来自真实世界的经验是无限的。要以有限的几条线索去排除真实世界中无限的假设和巧合,依靠的与其说是逻辑,倒不如说是读者与作者之间脆弱的默契和信任。
套用德尔图良的话:“正因荒谬,我才相信”。

小说的整个世界都是作者创造,面对我们不理解不喜欢的“真相”,我们要么接受它是最终的结局,对作者进行无情的吐槽;要么在文本内寻找各种蛛丝马迹进行解读,试图还原出不一样的结局。但这一切的前提和结果都是同一件事情:文本之外的、真实的“真相”是并不存在的。

从写下第一个字那一刻起,作者就无可置疑地走上了神坛。作者可以选择做善神,以本格的诡计与逻辑泽被众生,也可以选择做恶神,以混乱的崩坏和反转吞噬万物。但是,正如神无法选择褪去神格,作者也无法选择“不做作者”。

所以,麻神或许已经在众多麻作中完成了“不需要案件”“不需要凶手”“不需要侦探”直至“不需要真相”的多重解构,但在本作中或许终于触及了“不需要作者”这一块坚硬的礁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 09:43:01 北京
麻耶雄嵩《夏与冬的奏鸣曲》

配合大量书评和解读,算是初步理解了真相。然而真相的本质几乎可以概括为“反派出于完全抽象的目的、投入巨大资源寻找极小概率事件、以此构建一场专为了蒙蔽和玩弄几个人的阴谋论”。不可否认本作在文本结构方面的惊人创新,但我无法接受为了等这样一个真相阅读冗长枯燥而且语焉不详的三十万字。对麻神作品的祛魅之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19:35:18 北京
麻耶雄嵩《名侦探木更津悠也》

异常规矩的本格短篇集,期待落空的麻神水平尚不及爱丽丝老师。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是从案件的反常处入手(例如《超期归还》中的核心疑问就是受害人死亡后,她之前借的录像带为何被人归还),按部就班地勘察现场盘问证人,对反常处进行解释的同时根据少量证据简单地锁凶。大部分故事并无诡计可言,切入点和推理也乏善可陈,只有《交换杀人》对老梗进行了一定翻新,但整个故事也有些无聊。不仅没有标志性的崩坏,对最后一章串联前几个故事收束全书的期待也遗憾落空,唯一的亮点只剩下作为麦卡托和美袋镜像出现的木更津与香月了。但可能受限于篇幅的短小和“恶德助手”戏份与魅力的不足,这一对反常人设对本作薄弱的故事也未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注:本作为短篇集,雷达图代表整体印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20:15:56 北京
麻耶雄嵩《暗云A子与忧郁刑事(まほろ市の殺人 秋―闇雲A子と憂鬱刑事)》

很麻神的故事...连环杀人案件中死者身旁被放各种奇怪的小物件,悬念确实很强规律也确实很麻,最终的逆转还是出人意料的,总之百来页的篇幅读来倒是不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4-10-6 22:08:14 北京
麻耶雄嵩《朋友以上,侦探未满》
调低预期之后依然非常失望的作品。三个故事共同的问题是诡计幼稚、逻辑薄弱、证据链条非常草率,作为推理小说大失水准。然而视为包含微量推理元素的轻小说也很难让人读下去,因为主角的塑造并不讨喜,让人爱不起来也嗑不起来,修辞上也充斥着奇怪且无聊的冷笑话和文字游戏,居然还加了挑战读者更是令人无语。两个主角对彼此的情愫和心境的转变到第三篇才算有点意思,但第三篇的诡计和推理也是最敷衍的(并且剧情中第三篇时间顺序上才是最先,完全没有倒叙的必要)。总之,因麻神天外飞仙的诡计和脑洞顶礼膜拜的同时,我们也曾因麻神自说自话的文笔和灌水的情节备受煎熬——而本作中没有前者,只有后者。

(注:本作为短篇集,雷达图代表整体印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14:20:10 未知| 2024-10-28 14:13编辑
早坂吝《彩虹牙刷》

距离第一次读这本小说已经过去了六七年,因此当我凭借印象对其进行打分、结果发现它的雷达图总分居然是目前为止的最高分,我本能地产生了一些怀疑。但重读之后,我的打分并没有更改。除了工口推理的猎奇独特、六条伏线次第收束的优美华丽之外,我认为本作在我个人阅读推理小说的道路上是一块非常重要的路标。当时我的阅读范围主要是欧美古典推理和日系早期本格,相比之下,本作在内核依然忠于逻辑推理的同时,从题材、形式到推理都十分颠覆和前卫,将本格推理的游戏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我的阅读经验中,本作上承《十一张牌》等更加传统的伏线流作品,以极高的伏线重复利用率体现了作者在文本内绝对的掌控力与精细的设计感;下启麻耶雄嵩、白井智之等更加解构式的思考与更加夸张的玩法,隐约显示出推理小说尤其是日系推理小说在设定系领域的灿烂前程。简而言之,这本推理小说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好玩儿”,以及更重要的——“好玩儿就够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发表于 2024-10-9 16:40:47 江苏
楼主的评论好用心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