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4-12-27 04:24:36 上海
帖子内容很不错,收藏啦!顺便想问下楼主,所以要想购买社刊只能关注豆瓣相应账号是吗?有没有总结性质的账号,抑或是只有每个大学社团自己的账号呢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25-2-15 15:57:43 浙江| 2025-2-15 15:59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EX(H-A》篇
部门:有栖川有栖刊物制作组
装帧:纸张很好,封面二次元(但不是美少女,差评)
初步印象:免费的诶要什么自行车,而且还有电子版大放送,要什么自行车(话说学长以后发货可以用泡沫纸裹起来吗…书有点被撞坏了…免费的诶要什么自行车)对了,是染月叔叔疯狂催我看的,唉狠狠补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5-2-15 16:24:10 浙江| 2025-2-17 20:51编辑
1、赤死山杀人事件 y之悲剧'99 by 林明东
    哎我不李姐。我尽可能尝试叙述这篇小说的优缺点。
    首先因为是连作中的一篇,所以其有些故事背景设置太多而显得后续内容主次不分,当然可以视为因为没有看完全部连作而产生这样的问题,但是客观来说单看就是会这样,有点拽逼拽逼写了赤巫族精灵但是最后却沦为古朴的推理(但如果是爱丽丝的风格我认了,顺带一提我确实没有看过爱丽丝老师的作品,因此如果后续作品的叙述风格也出现这样被我瑞平的情况,但其实这些都是致敬爱丽丝老师,那我只能说抱歉了)。第二是出现了推批叙述口味的情况(比如“我”正要感到悲伤,然后忽然发现什么疑点,疑似悲伤寸止,这样的叙述情况出现了两次)。
    在核心案件上清晰明了是好事。结合作者后记可知作者并没有把核心放在逻辑推演上,更多的是致敬(虽然其实我觉得这两者不矛盾...)。但其实吧出场角色就这么几个,其实还是很好猜的。逻辑推演呢,如果放在以前我是能够接受的(但现在我阅读习惯有点变化,读书读得慢了,因此要求会高很多)。比如作案时间的分类(某某地到某某地的事件),这种事情的出现我还是觉得很奇怪,因为每个人跑步速度都是不一样的怎么能够这样很精准判断呢,而这一部分和排除村民的环节紧密联系,在挑战读者书之后,多少有点后置了。还有一些小伏线,虽然作者也说明这些是伏线而非线索,但是没有锁门是因为要借我书这个点看到我实在是难绷,到底谁家好孩子在朋友死后还拿人家书啊...嗯还有弗莱斯和江白的关系,我多少会觉得如果他们以前认识呢,亦或是弗莱斯是什么带着使命的人,而长头发这一叙述其实并不能论证太多。
    至于善良这点我其实是喜欢的,能看出人物的弧光,但是没咬死。如果在结尾一口咬定就是为了母亲那我观感会更好。
    但也弱弱吐槽一句,母亲都把俩孩子扔下来了,两人还为了母亲自杀这能对吗)而且即使是为了实现母亲的寓言,两人实现自杀还不够,还得完成第三个预言,第三个预言没完成也算是失败。而第二个预言完成之后却没有给第三个预言的实现埋下后手,其实是不太合理的。

    当然以上都是我钻牛角尖的部分,还请海涵。而值得叙述的是林明东学长在冷笑话上还是很有天赋的,比如之前的国名系列,比如这部的火村。或许他写的更偏向日常轻盈的校园推理更戳我审美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5-2-16 21:42:04 浙江| 2025-2-16 21:43编辑
2、蝉时雨 by 狼堡中的纳言
    结构清晰,剧情流畅,风格清新,和上一篇比流畅度高很多,甚至让我想要放下笔记认真看完,可见吸引人的程度。而且作者语言构造很好,看着很舒服。由三个日常小谜题组成,第一个谜题的论证和第二个谜题的第一条线索让我感觉都有点趋于心证,说服力较差,属于作者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情况,第二条线索蛮好,但是颇为直接,属于普通人都能猜到的常识水准。 第三个谜题作为主谜题还过得去,虽然逻辑也比较简单,但也可视为明快的代表。让我惊喜的反而是最后的真相揭露,在我以为结尾会导向尾生抱柱这样烂俗结尾时,竟然突如其来变成阴暗画风,虽然前期铺垫在我看来有些不足,但冲击力极强,看得我心跳急剧加快。
    最后是一些纯个人审美的吐槽环节,虽然这么说不太礼貌,但好奇作者性别,因为我总感觉裹腿社刊作者总喜欢把自己写成女孩子然后和美少女贴贴,但实际上现实中女孩子们的相处要爽朗很多,文中的美少女的多次贴贴大抵是男生的无聊幻想罢了(苦笑)——尽管我写小说也这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20:46:57 浙江| 2025-2-17 20:52编辑
3、瑞士腕表谜案 by 爱丽丝粉NO.10
    可以但是还不够(但考虑到作者说这样简单的风格就是爱丽丝的风格..嗯...)优点是逻辑清晰,环节流畅(但这有一部分是剧情过于简单的原因),案件被简化为不在场证明的判断,因此看着并不费力)然而这篇小说确实也存在让我觉得偷懒与犯规的地方。从开始的“正常情况”开始,虽然完全完全可以接受是开头小料,只是朋友的普通插科打诨但其实也存在着强烈的“理论上是这样但是你都这样了所以肯定不是理论上”的场外判断引入(但是必须说明我完全完全可以理解这是引入话题的手段,但是考虑到作者有进行简略的逻辑推演,因此我觉得自己也需要对这段进行一下评价,对于整篇小说来说,这决不能算是黑点,但是单拎出来确实可以有所优化),之后甲乙丙丁虽然有时代兜底,但是还是让我感受到有些草率——其实我以为甲乙丙会对应到什么历史的大人物因此用化名(这也是把文本和历史联系起来的很好的方式),但好吧没有。冷知识让我觉得其实是犯规的,根本不会有人猜到...(虽然我觉得中间有一段阐述还可以,但感觉确实是后置了),而吃饭时间的线索其实很反我心证:因为吃饭是自己生物钟决定的,作者这里的意思是:日本人原来是5点半吃饭的,但是到了中国因为时差缘故,为了在日本时间5点半吃饭因此改成在4点半吃饭...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吐血身亡了...实在是太不符合我的心证了...还有就是中间的插曲我没看出加上和没加上的区别,除了展现风土人情外没有太大的意思(而风土人情其实也完全可以在侦探助手对话中展开),类似于南京菜小狗之于白泽先生,戏剧外线之于3177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23:24:24 浙江| 2025-2-19 21:01编辑
4、穿墙猫 by 许言
    嗯和上一篇一样一样的,情节简单逻辑清晰,还是非常流畅的,但是低情商就是太简单了(还是那句话,如果这是爱丽丝风格那我仍然道歉...),看到一半猜到全貌,但这个猜到不是因为我厉害,而是各方面实在是太明显了,任何一个点都极其好猜,这是因为公平呢还是因为太简单呢)通过怪谈引入公司内部的事情日常之谜,我的审美来说日常之谜解答应该尽可能非日常,这样才能够使阅读感官逐步随着内容而上升,但这篇一切都在意料中了(补充一下有个点还可以,就是生病这个点,但对于整个故事其实有些无关紧要,而且我也注意到了),反而让我有些失望。最后余韵不错,但难以支撑起整个简单的故事。而且中间衔接部分生硬了些(尤其是我和美智子图书馆见面那段,不知道为什么美智子就开始自说自话阐述案件了,好消息是其实没人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21:28:08 浙江| 2025-2-20 21:50编辑
5、本格派的密室 by 黑船
    标准模版,每一口都是踏实的料。遗憾的是作者在最后传递了一个还算新的理念(这个理念虽然我之前看到过,但是每次看到还是非常喜欢)却被如此古朴的叙述方式拖了后腿,并且我严重觉得这个作者应该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会在后面补充说明),在作品里传达了自己想表达的之后觉得比较大逆不道,于是在其他方面异常符合过去的标准,这就导致了前后理念的不对应(类似于京剧的三堂会审伽利略,都是在用很古的东西呈现较新的观点,于是导致了颇为喜感的情况)。小反转还是可以的,但是我这边有个比较严重的心证:侦探在无其他特殊原因情况下不得在已知真相的情况下叙述伪解答,否则带有对读者的特殊欺骗,这篇的侦探莫名其妙像是拽比一样说了个伪解答,在我这边是需要扣分的(但凡在这里补一句侦探是为了捉弄自己的仇人、或者是把这个伪解答交给其他人说我都可以接受)
    为什么说这个作者是好学生呢,一是这篇小说里面明明是很古朴的剧情和叙述,但是偶尔会出现打破第四面墙说侦探也是先小说中的人物这样的话,如果把这篇视为古典风的话这样叙述又有些轻浮,感觉是想放开但没完全放开,二是这篇文章里面他想表述的是这些人都是可以为了本格献身、杀人的疯狂推批,并且行为逻辑都是疯狂推批,凶手也是疯狂推批行为。那其实就不应该在前面写推理作家、推理编剧、秘书、犯罪学副教授这些职业,也不应该在聊天的时候写什么诡计有没有用完啦,讲述本格荣光啦;而是应该把设定尽可能超现实化、轻小说化(比如什么超高校级推批、比如什么史上最强编剧什么的),因为凶手干的事情实在是太推批了,仅仅是资深推理爱好者我难以接受这个身份能干出这种事。因为我读的时候仅仅作为推理爱好者聚会的设定去读,因此当读到“凶手杀人就是用作家小说中的诡计”并且缺乏论证为什么的时候我就已经响警报了,而且后面那个确认窗户锁没锁更是让我大吃一惊,因为管你要不要确认窗户锁没锁,普通凶手只需要完成犯罪并确保自己不被抓到就可以了,竟然还要严格保证现场是密室实现自己信仰,在我看来这层逻辑推导极其荒谬。看了作者后记我能get到作者原意是想把这群人写成狂热分子,但是在文中的阅读感受中我只感觉他们就是普通推理爱好者,实在不会用这么逆天的思维去办事。因此在我看来,是作者没放开。而且尤其乐子的是文中的人物觉得死者生前的发言是亵渎卡尔,并且凶手动机也是因为亵渎卡尔所以要行凶,然而死者其实甚至在我看来都没说什么恶毒的话语,纯粹表达了自己这篇写的很好能够和卡尔的作品相提并论了——这算哪门子亵渎?这不是说明死者很崇拜卡尔,觉得他是自己偶像吗...看来是豆瓣恶评看的不过多..建议是文中所有人都不要看豆瓣里面推理小说评论区还有微信读书的推理小说..而且还有一个很有乐子的是凶手又不服气又用这个诡计来完成密室,最后还自杀嘲讽其他人都不知道这个密室的解法了,这不就是在用行动证明这个密室就是能够肩比卡尔非常牛逼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23:35:03 浙江| 2025-2-19 23:38编辑
6、英大游泳馆杀人事件 by 周朴园
    老生常谈的故事清晰简单明确(这么说来唯一不清晰的反而是第一篇...),这篇的描写感觉很诚恳到位,事无巨细都写了(然而其实大部分描写都没什么用),但是读起来也不费力,也是向作者学习这种认真讲故事(但颇有水字数嫌疑)的行为了(但有一说一,写这种并且很详细还是非常吃笔力的,反正我不行)。这篇的逻辑其实很简单,案件的本质我也不太喜欢,感觉各方面都没有展开,感觉很多地方都可以延展但是太仓促了,结尾定的也比较简单。坦诚来说我有些问题,一是男生知道女生在洗手间,并且不希望侦探他们前往洗手间,那然后呢...他为什么不希望侦探去?发现了似乎也不怎么样啊。二是女子实在是好神力,硬是握住男生的手并且用刀捅自己,从常识的男女力量对比判断,这很反我的心证,抱歉)
    话说这几篇看下来,感觉自己的审美也体现的很明显,我想我之后会在自己的小说判准里面加一段“希望尽可能看到让我感觉新颖的内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5-2-20 21:14:27 浙江
7、四月的猫不说谎 by 土田猫
    我摊牌了我就喜欢这种拽比拽比不知所云的校园风(但别太不知所云,以免被我以“怎么比我还中二”的名义睿频)。这篇读下来其实是和穿墙猫观感并列最好的一篇(我们猫猫就是腻害)(等等,想起蝉那篇也不错,嗯动物界都很棒),当然也是爱丽丝风最淡的一篇(乐)。尽管这篇出现了很多让我看得脚趾扣地的要素(吉他/事先说明我自己就学过吉他,因此对这种光明正大把自己喜好写进去的行为表示很厉害;那些花儿..听我的,除非情感到位否则不许在小说里把歌词写完整,任何小说都是这样,一旦引用歌词都会开始尴尬,放结尾也不行!憋回去!你以为给故事配BGM吗!),但是在琴行的故事还是非常让我动容的,也写出了那种青春的感觉。诚然逻辑链拂去表面,内核其实很简单,而且很鸡贼...尤其是作者在最后整的那一趴三重反转我其实在氛围上还是非常吃的,够青春,但是在逻辑上却出现了非常矛盾的地方(这边仅讨论最后一层真相)
    (以下内容鞋底)
    最后排除下来有两种情况:1、秦是作案者,柳聊天。2、柳是作案者,秦聊天。其实铺垫到这里按照故事情感的推进我更倾向于秦作案,因为他暗恋柳,希望能看到柳完整的个人演出(这段是我自己补的)。之所以不是柳作案,是因为第一重伪解答就是她做的案(并且她自己也表明了自己先认了就能让事情结束,听描述实在不像是自己真的干了),再把真相设计成她是作案者实在有点无聊了。但是如果这样的话,就意味着柳是聊天的人,这就太糟糕了,因为聊天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她不提前说并且指出的是逻辑链错误而非“姐们我和老师聊天呢,你推个批”这样的行为给人一种太莫名其妙而且显得颇为隐藏主角行为的写作手段了...但因为余韵很好所以这个逻辑很快就被糊弄过去了,配上青春初恋就这样没了,老师也走了,一切都在歌声里这样的手法还是很能让读者在场面上不较真的(但我再说一遍,不要写歌词了..)如果能在最后的这层逻辑上再打磨一点,我觉得这篇我会很喜欢。
    (但是确实秦是凶手确实很俗哈,尽管我看这种校园推理就喜欢这么俗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5-2-20 21:59:33 浙江| 2025-2-20 22:05编辑
8、钥匙被偷走了 by 聆和
    我!不!要!做!题!啊!
    诚然这篇逻辑推导感觉是非常硬核的,但其实感觉就未免有些失去小说的趣味性了,整件事的要素其实非常简单,我甚至有一种“作者你不妨把话说明白,从一开始就把这些线索的对应关系和人物摆出来,别搁开头写这么长时间的校园风”的感觉,因为看到最后真的和做题没区别啊...话说其实非要说的话从“有没有选修xx课”推导出“作案者不知道xx信息”其实是不妥当的,或许可以从别人那里听说,亦或是校园墙(绷),因此其实很篮的啦。(我记得扫鼠岭也有这样的缺环,虽然扫鼠岭那段问题更明显
    其实我觉得一般来说这边如果非要这么硬核,基本上得有足够的趣味性谜题/谜面支撑,亦或是有人物相互打趣适当削弱过于浓厚的推理氛围)
    这边吐槽一个比较私人的槽点,就是有点语言过于非日常。如开头第二段那句视线缺少落点我是真没绷住,其实我们一般都说“不知道往哪里看”这样的话啦...
    还有就是我看到一般就和主办方之一的月叔叔吐槽中国人不许写复杂日文名,结果他和我说是致敬。然后我看到聆和的后记发现还真是致敬..哎,错伤友军了,私密马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