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 2022-12-16 08:03:17 河南| 发自安卓客户端

蘑菇效应

蘑菇效应(Mushrooms effect)
指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蘑菇效应"。

网际网络上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叫做蘑菇效应。它的理论是这样的:一旦有个市场被人发现,一大堆公司就会像蘑菇一样,突然之间冒出地面。交友网站也不例外。

在超高的利润率诱惑之下,更别提达康公司的花花世界中,许多网站纷纷败下阵来之际,眼前摆着的白花花银子,自然而然吸引无数创业家摩肩接踵而至。

于是新的婚恋网站像雨后春笋般,开遍网络世界。它们使出浑身解数,争奇斗巧,抢食一望无垠的新兴单身男女爱情市场大饼。

在职场中,我们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刚入职的年轻人,工作一段时间后,开始抱怨,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只是做些重复性的、服务他人的所谓“低端工作”,被忽略或无视,没有被领导赏识的机会。慢慢地,他们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在自甘平庸的路上开始自我放逐。这种情况就如同那些没有长出头就开始霉变的蘑菇。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成长的历程,这个过程中注定会有坎坷和艰辛,就像生长在阴暗潮湿环境中的蘑菇一样,钻出大地,享受阳光。
蘑菇生长必须经历一个过程,人的成长也肯定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蘑菇管理是大多数组织对待初入门者、初学者的一种管理方法。从传统的观念上讲,"蘑菇经历"是一件好事,它是人才蜕壳羽化前的一种磨练,对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惠普公司前CEO卡莉.费奥瑞娜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然而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在某地产公司里做勤杂工,每天的工作都是打字、复印、收发文件、整理文件等杂活。家人和朋友都对此感到不满和惋惜,他们觉得:难道一个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就是为了做这些的吗?但是卡莉竟没有一句怨言,继续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学习。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的确如此。一天,公司的经纪人问她能否帮忙写点儿文稿,卡莉点点头。而正是这次撰写文稿的机会,改变了她的一生,在后来的努力下,她最终发展成为惠普公司的CEO。

在职场中,我们就像一只只小蘑菇。新人经常被无视,做着基础的工作,公司任其自生自灭,给大家“前途茫然”的感觉。老人兢兢业业,业绩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差,但是领导的指导和提携,似乎总是落不到自己头上。一面是年龄压力,一面是工作碌碌无为,中年工作者的尴尬尽在其中。

刚刚开始工作的一些年轻人,总觉得自己不受重视,打杂跑腿,端茶送水,同时还会受到很多的指责、批评,甚至代人受过,或者干脆被无视,任其自生自灭。这种失落和碰壁感,如同被放置在阴暗角落里的蘑菇一样。而“蘑菇定律”说的就是如此:蘑菇生长必须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人的成长也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达尔文曾经说过:要想改变环境,必须先适应环境。也就是说,要想不被社会大环境所淘汰,就必须去适应社会这个大环境。

蘑菇效应告诉我们:
1、如果工作的性质与内容与枯燥的,不受重视的,我们可以先从心态开始调整,先观察自己的情绪体验,明白情绪产生的原因,这样,我们可以提高自己耐受焦虑与愤怒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以后的工作与生活非常重要。

2、我们先尝试从这种工作中找到不那么乏味和受挫的细节,同时,从中找到自己有所提高的细节,从小处开始,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成长,这是实现更大成长的心理资源与能力基础。

3、我们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尽量去发现团体工作中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或者需要提高的地方,向人请教与自学都是好的办法,先完成自我充电,才能应对以后可能碰到的机会。

4、如果遇到职场霸凌,我们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手段去反抗,不能默默忍受。如果工作引发了的长久负性情绪,我们可以寻找社会支持,也可以去专业的心理服务机构寻找帮助。

当我们还处于蘑菇期的时候,只有脚踏实地积累经验,当机遇来临的时候我们才能抓住机会。黄渤、赵丽颖、岳云鹏等都曾经是小人物,不断磨练演技,不放弃梦想,才是成功。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何况,大部分人不一定是千里马。我们一定要明白,机会不是常有的,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在平凡的工作中,慢悠悠地跟着时光的步伐,到达一个非已所愿的目的地。升职与加薪是职场中人人期盼的,但是它们总是留给那些默默长时间准备好的人。蘑菇在没有长得足够高之前,它也无法享受阳光与雨露。自我心态的调整与人生目标的规划就显得特别重要,越早完成,效果就越好。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所以啊,你要悄悄努力,争取有一天惊艳所有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2-12-16 08:20:44 甘肃| 发自安卓客户端
什么什么
啊不是我
嗯?又好像是我
我看看
先评论再看吧
感谢分享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2-12-16 08:26:56 山东| 发自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2-12-16 09:35:24 上海| 发自安卓客户端
希望蘑菇不要那么多
发表于 2022-12-16 09:36:06 上海| 发自安卓客户端
是这样的,是这样的,所以让我多吃点安慰剂吧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2-12-16 09:43:52 上海| 发自安卓客户端
高中化学第一课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6 10:59:54 河南| 2022-12-16 13:32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Bandwagon Effect)
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现象一:在小镇的十字路口,红灯亮起,人群依然在穿越马路。

现象二:在股市泡沫阶段,很多人蜂拥地涌进股市,想要在股市中也捞一杯羹。最后,却输得后悔不已。

现象三:集市上,有很多人在抢购红色的脸盆和雨伞。只因为听说可以辟邪。

现象四:学院中,有很多人想要炖神兽祭天,只因为听说神兽可以带来小红鸡。实则不然。
因此我们不要迷信传言。

生活中的从众现象,太多太多。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不自觉地陷入其中。

定义:什么是从众心理?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说到“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采取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
搜狗百科:
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

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 心理现象。

解读:
每一个自由的或不自由的个体,都身处在多个群体之中。个体无法避免被归入群体。
群体有很多种。有些群体是先天就加入的。个体无法自由地选择,比如国家、民族、家族、地域等。有些群体则是后天加入的。个体可以自由的选择加入与否。比如:财经圈、基金圈、大数据圈、XX粉丝群等等。
加入的原因也有很多,有些是兴趣触发,有些是工作原因。甚至加入某些群体完全是无意识的行为,只因一个动作就加入了。比如说开了一个股票账户,我们就无意识地进入了炒股人的群体。
个体有自己的独立思想;群体也有自己的思想。群体的思想由某些个体触发,其他个体响应,而形成的一种思想浪潮。在这个浪潮中,除非个体本身有强烈的独立思想意识,否则往往会被裹挟,无意识的接受这种浪潮,做出缺乏思考的行动或行为。
为什么会产生从众心理
1.人类的思考是在大脑中进行的。人类的大脑大概只有1.3kg。大概只占人体内重量的2%。但是大脑思考时消耗的能量却占到人体消耗能量的20%。大脑就像是人类身体的CPU,思考时进行大量的运算处理,消耗大量的能量。
2.人类的思考是需要信息输入的。而寻找到相关问题的有用信息,本身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叠加各种各样的限制因素,往往更难获取到有用的信息。
3.思考是需要逻辑的。人类的大脑设计问题的解题逻辑,同时伴随着获取到的信息量的增加,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逻辑,通过各种归纳总结的方法,才能得出有一定可信度的答案。之所以说是有一点可信度的答案,是因为这个“答案”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所以,从上面可以看出,个体如果选择思考,则需要1)能量;2)信息;3)逻辑。

同时,即使个体努力的保持独立地思考,也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还要劳神费力。如果这个时候,个体所处在的群体中,有一个人振臂高呼说,我们应该怎样怎样。多数人便不会再费心地思考,简单地判断这个人的可信度,便相信了他说的话或结论。如果个体也要基于判断采取行动,便多半会在同一个方向上,采用类似的行动了。行动一旦形成,又会带动群体中更多的人采用相同的策略。于是,在社会上就形成了广泛地迷信众人的看法。

面对从众效应
1.保持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人类思想史上难得的大智慧。任何事物都有两面甚至多面。在面对各种跟风时,时刻提醒自己多从几个面去观察,形成自己的主见。一般可以从:【正面/反面】、【优点/缺点】、【主观\客观】、【机会\风险】、【获得\损失】、【事前\事中\事后】等多种角度来观察。批判性的分析完之后,我们往往会对事务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容易保持思想的独立。
2.增加思维训练,巩固自信。善于思考的人,往往是自信的人。盲目跟风的人往往缺乏自信。多多锻炼自己的思维,锤炼自己的逻辑。思考的多了,变成一种习惯。遇到新事物时,自然而然就会思考,就会独立。
3.找到自己做某件事的根本出发点。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在做某件事情时,并没有想清楚自己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在某个事情中,究竟想获得什么?表面上,我们为了做某事而做某事,而忘记了根本目的。既要做到,有的放矢,又要做到即使出发再久,也知道自己的目的地。
4.保持勇敢。有时候,我们从众,只是不想让自己变得特里独行。为了迎合这个群体,我们改变了自己。保持勇敢,也许会受到伤害,也许不被理解,也许被当成异类。但是在人的一生中,需要那么几次的清醒,需要那么几次的潇洒。

最后,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独立形成自己的思考见解,永远比从众跟风艰难。遇事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过度迷信他人的看法,才找到事物的本质。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2-12-16 11:29:23 江苏| 发自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2-12-16 11:30:44 西班牙| 发自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2-12-16 13:26:45 广东
感谢分享,是事物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