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万|回复: 480

[知识科普] 各类生活中常见的效应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2-11-22 11:16:51 河南| 2022-11-22 11:19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丁达尔效应(Tyndall effect),也叫丁达尔现象、丁铎尔现象、丁泽尔效应、廷得耳效应,是指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溶液粒子直径一般不超过1 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直径在1~100 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00 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注意:当有光线通过悬浊液时有时也会出现光路,但是由于悬浊液中的颗粒对光线的阻碍过大,使得产生的光路很短。可见光的波长约在400~700 nm之间,当光线射入分散体系时,一部分自由地通过,一部分被吸收、反射或散射,可能发生以下三种情况:

(1)当光束通过粗分散体系,由于主要发生反射或折射现象,使体系呈现混浊。

(2)当光线通过胶体溶液,由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小于入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散射,可以看见乳白色的光柱,出现丁达尔现象。

(3)当光束通过分子溶液,由于溶液十分均匀,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见散射光。
           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
            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注意:当有光线通过悬浊液时有时也会出现光路,但是由于悬浊液中的颗粒对光线的阻碍过大,使得产生的光路很短。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3 06:06:52 河南| 发自安卓客户端

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是指在紧急情况下,现场旁观者数量越多,他们当中任何一人援助的可能性就越低,形成一种“路人冷漠”的现象,又名责任分散效应。
所谓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责任。
   旁观者效应产生的原因
1.责任分散 因为当责任落到单独个体的头上时,那么身上背负的就是全部的责任感,但是当责任落在集体头上时,这个责任感就会被分散成很多份,这样分到每个人头上的责任就会被削弱,这也就是为什么旁观者数量越多,受伤者被帮助的可能性越小。
2.从众心理
就像寝室效应提到的一样,就连小小的寝室都会发生从众心理,那么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出现的从众心理就会更加严重,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种模仿他人的倾向,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更是明显,所以当发生了事故时,大家都会心照不宣的保持“不介入”的态度。
3. 比较心理
只要有他人在场,人们就会开始评估自己的行为,并将自身与他人作比较,通过其他人的行为和反应来判断情况,当一个人因为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情况下选择围观或者走开,那么其他人也会参照这个人的行为,这种参照会形成一个行为模板,最终导致所有人不作为。
    减少旁观者效应的措施
1.当你作为受伤者时:在旁观者居多的情况下,首先要让周围的人明确知道这是危急状况,其次要选定单独的一个人求救,因为这时就是将情况变化成了单独个人的责任了,那么这个人责任感就会更强烈,就会带动其他人一起帮忙,被帮助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2.当你作为旁观者时:发现情况模棱两可,一定要忍住观望别人的本能冲动。如果你认为他可能需要帮助,就应该果断采取行动;如果现场还有其他人,需要他们一起帮忙,你就要指定具体的人,具体的指定会打消他们推卸责任的心理。
鲁迅曾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希望大家了解旁观者效应形成的原因后能有所思考,每个人伸出一只手,所有人踏出一小步,不再只是看客,行动将会化为文明进步的一大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5 19:00:43 河南| 发自安卓客户端
没人吗?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2-11-26 09:26:52 黑龙江| 发自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7 13:28:19 河南| 发自安卓客户端
有人吗?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2-11-27 13:45:29 四川| 发自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2-11-27 16:43:10 江苏 发帖际遇
这好像是高中化学吧,记得高中老师提到过,记不太清了
发表于 2022-11-27 18:43:55 河南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2-11-29 09:42:48 甘肃| 发自安卓客户端
是知识!!!!!
发表于 2022-11-29 22:28:29 江苏| 来自小霸王手机 发帖际遇
“当丁达尔效应出现的时候,光就有了形状”
是这句罢)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