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发表于 2020-8-6 19:53:44
死者于晚上8点15左右进入宿舍,8点58左右案发。而当晚石广生8点到9点在办公室,也有监控为证,所以石广生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因此排除嫌疑。王凤白和汪琨泉从7点半到9点时都在吃晚餐,有相亲对象为证,所以王凤白和王琨泉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因此排除嫌疑。
死者是被击晕的,为什么凶手非要让他坠楼,而不是直接用钝器打死,或者用其他方法更加轻松地杀害死者呢?很明显不是为了伪装成自杀,因为死者生前被击晕了,要自杀是不可能的。下面来看,死者的腰带上检测出了登山绳,而现场的阳台上也有一根绳子,可以认为是这根绳子穿过了死者的皮带,而这么做很明显是为了吊着死者,而为什么要这么做?很明显是为了控制死者的坠楼时间。要控制坠楼时间很明显就要确保自己在这一段时间内有不在场证明,但是很明显上面排除的三个人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因为他们案发时根本不在宿舍,那么剩下的就是利用上课作不在场证明的金老师了。所以凶手是金老师。
金老师在死者回家后去到了死者的家中,想用扳手打晕死者,不料这第一下没打晕(血还溅在了钱包里),死者反应过来后抓住手边的钢笔(在篮子里,而且因为散落物品里有笔记本,所以推测丢失的东西就是一支笔)向金老师反击,攻击到了金老师的手,所以这就是金老师的手上为什么会有污渍,但是金老师又抓住了机会,用扳手再次攻击,打晕了死者,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两次击打。金老师把登山绳穿过死者的皮带,一端绑在自己家的晾衣架上(因为有隔离墙,手摇式也是为了绳子能放过来),一端绑在现场阳台上。然后因为害怕警方检测钢笔,所以顺便带走了钢笔,他把夹子夹在反锁的旋钮上,再用几个衣架作出一个联动装置套在内门把手上,这样一来,外门把手一旦旋转,带动内门把手旋转,就会联动着关上旋钮,从而实现从外部反锁。
然后再把自己的钥匙丢在保安巡楼的路上,再回到家里帮小孩上课。然后等保安捡到钥匙敲门时,再利用这个时机离开,松开自己家里的绳子,使得死者坠落,再去开门完善自己的不在场证明,最后跟保安一起旋转现场的外门把手,旋钮关上,夹子和衣架掉落在地,完成密室。(金老师不去爬山也是为了掩饰自己有登山绳)
如下两图所示,一张是反锁门的图,一张是吊死者的图
1596714762164752.jpg
2b1358c27f18e0b5.jpg
匿名
发表于 2020-8-6 19:54:00 | 2020-8-6 19:59编辑
本题的题目是多余的密室,没错,这对我们解题人来说无疑是指明了一个方向。
多余的密室,顾名思义,就是这个密室的手法可有可无。翻过来讲,密室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掩盖凶手进入现场的条件。而多余的密室,就是说,最终的凶手根本就不用进入这个房间!于是死者的邻居金,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死者头部前后都有钝器伤痕,且都有生活反应,这就意味着当时的动静肯定也不小,要是说身为邻居的金毫不知情,也是说不过去的,而真正让我们肯定金是凶手的,就是他家的独特地理位置,他家阳台和死者掉落的阳台只有一墙之隔,就算手臂够不到,设置距离辅助工具也是轻而易举的。
然而我上面的推理都有着一个前提,就是本案就两个凶手,一个间接一个直接,一个计划周密一个行事鲁莽。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还是要从死者的伤口看起,伤口分别在死者头部一前一后,也就证明了这并不是两次连续的攻击,而攻击位置的转变也就意味着死者身体有很大幅度的动作,所以跪倒或者扑倒在地是非常可能的。可这样就又同时代表了死者当时已经失去了平衡能力,这时再去补刀显然很不理智且与后面计划矛盾。所以很明显有两个凶手,一先一后,一个激情杀人,一个预谋已久。然而大家都知道激情杀人的发生条件往往是在正常生活的状态下,但是现场并没有指纹,第一个凶手戴手套的可能性又是很小很小的。按照正常人的条件来讲,这无疑与警察的发现相矛盾,但是嫌疑人里面确实有个很特殊的人,曹,他没有指纹……

嫌疑人锁定后,我们接着便说说这起案件的手法,死者在被打晕后,被搬运到阳台,腰部被栏杆支撑着,皮带末端在栏杆柱上卷了几圈,然后用登山绳活结固定,并将活结的一端绑上石头,扔到隔壁的阳台。这样一来,王只要到在华保安走后返回阳台轻轻一拉,便可以让死者坠楼而死。至于密室的形成,他们在开门的时候曾经听到木头掉在地上的声音,其实门是在这个时候才被真正锁好的,在门后把衣服架子的钩子勾住夹子,让夹子夹住反锁旋钮,架子另一端套在门把手上,这样一旦给门施力,衣服架子就会印重力向下滑落,把架子往下带,顺便带动了反锁旋钮,后来向下的力大过了夹子在最低端给旋钮的摩擦力,所以一起掉在地上,至于原本应该放在衣柜上的篮子,在这里并未用到,所以可以看做是为了干扰警方侦查……而且这个手法同时也利用保安给自己制造了不在场证明.

新的推理再次结束,我们不禁又陷入了沉思,"一个人如果一直无限制的向他人释放恶意,那么他自己迟早会被这些恶意的归来所吞没"
愿人心向善,正气长春。
匿名
发表于 2020-8-6 19:54:17
凶手是金肖戋。
他先进入死者家中,借口与他商量事情,趁机用扳手打晕他。他用登山绳将死者绑在栏杆上,又回到家和学生上课制造不在场证明。等死者开始挣扎,绳子松掉,死者坠楼身亡。因为死者在栏杆上待了一段时间,所以会有血迹滴落。
密室的营造则是用夹子夹住旋钮,将衣架放在门把手上。两人转动把手时,衣架掉落,同时锁住旋钮,密室形成。
匿名
发表于 2020-8-6 19:54:18
凶手是金肖戋兄弟共两人,因为死者在学校多次与金肖戋不和,于是合谋杀害死者。
金肖戋进入死者屋子里,因为金肖戋用右手扶眼镜,所以他是左撇子,所以死者是右前额受伤。将死者敲晕后他将绳子绑在死者家的阳台,并用另一端绑在了死者的皮带上,然后将死者挂在了阳台上。
之后,金肖戋将夹子夹在平着的门栓上,将衣挂挂在夹子的上方,当有人敲门,衣挂就会掉落,砸在夹子上,将门反锁,造成凶手是从阳台逃脱的假象。
而到了家中他将死者顺着阳台弄到了家中,而在将新买的钥匙包故意扔到走廊,让保安看见,于是保安来敲门,跟着保安来到了死者的门前,而网课的金老师,就是金肖戋的哥哥假扮的。保安来了之后,他也不需要继续上网课了,于是将死者的绳子切断,并将绳子扔回死者的阳台。
因为未推测警察来的时间,金肖戋借洗手的功夫上演了一场大变活人,让自己的哥哥来录口供,自然是天衣无缝。
匿名
发表于 2020-8-6 19:54:42
石广生打晕
曹作案
匿名
发表于 2020-8-6 19:54:43 | 2020-8-6 19:58编辑
凶手是金肖栈。
教授真正的死因是自己坠楼,也就是说,他坠楼的时候,凶手可以不用在房子里。
不懂就问我真的不知道那个锁是怎么回事。要说离开的话,他住在602可以轻松逃脱。
证据一:他没有不在场证明。
上课从8:30开始,他回到家8点过一些,有足够的时间设计诡计。家里一个人居住,没有人可以为他作证在上课前的10分钟,他去了哪里。
另外他的课程每周两次,虽然在期间做不了手脚,但是时间上完全可以预谋。
证据二:他的钢笔。
从现场初步判断,他们在书房里发生过争执,他的手上留下了墨水的痕迹,这一点就非常可疑。
证据三:晾衣架
原文中提到他的晾衣架和曹一鸣家里的相同,但是不同的是,他是一个人居住。
同时他也利用了障眼法,让别人误以为人是从5楼离开的,尽管现场分析人员知道501并没有新产生的脚印,这便是障眼法。恐高的金先生不可能从阳台离开,所以这样可以摆脱嫌疑。
动机和证据四:黑白照片。
上边是他和他的哥哥。根据文章提示,死者应该是嘴上特别不积德的人,这会说乡巴佬的事情,这个寻死觅活的乡巴佬肯定是凶手,这也是我推测究竟谁会寻死觅活。
他的哥哥应该是死于失足,这就是为什么他恐高,缺席了所有的爬山活动。而死者也正是用这件事嘲讽了他,让他的恨意瞬时间引爆。
最后是作案手法,应该是先用扳手打晕死者,然后用绳子连接门口的衣帽架上的衣架穿过,可能还有塑料衣夹固定。通过阳台的栏杆,当时尸体应该是捆绑在阳台,死者醒来之后因为害怕在半空中挣扎最后自行掉落了下去,这是在效仿他哥哥死亡的过程。
最终死者死有余辜,凶手完成了替哥哥的复仇。
逃脱,应该是反锁了门之后将钥匙从门缝下方送入,然后将钥匙包丢到门口的地面。
我真不知道死者为啥还会把钥匙放进钱包里。就当这是个bug。
匿名
发表于 2020-8-6 19:54:49
首先,根据作案时间,有时间作案的只有金肖戋和曹一鸣。
金肖戋能掌握时机,却没有本案的重要工具登山绳,且造成密室的机关只能由曹一鸣制作(曹一鸣手指灵活,且在面对警察询问时心不在焉。)所以本案为金肖戋和曹一鸣和谋(临时)。
首先,曹一鸣在死者回来后,随死者一起进入房中并发生争执(钥匙沾满血,说明死者被钝器击打时手里拿着钥匙。),先用扳手击打了死者的右额头,然后击打死者后脑勺使其昏迷。这时金肖戋听到声响从隔壁过来看到这一幕,于是决定和曹一鸣联手(金肖戋的动机应该和他哥哥有关)。
金肖戋把盘子里的绳子(死者之前去过爬山,所以他应该有登山绳,也就是栏杆上的绳子。)绑在栏杆上,然后穿过死者的腰带后面,另一端穿过602屋里阳台里的晾衣架绑在手摇上。再由曹一鸣设置机关制造密室。
金肖戋把钥匙夹(可能也盘子里的)扔到楼道里等到巡楼的保安发现,以便于制造金肖戋的不在场证明。在保安敲他的门时,他就解开手摇上的绳子使死者坠落。
匿名
发表于 2020-8-6 19:55:10
《多余的密室》

一.凶手:金肖戋
二.动机:金肖戋冒名顶替顶替孪生哥哥上大学,被唐学博无意间发现了真相,金肖戋为了自保散布唐学博“冒名顶替”的谣言,向其泼脏水,唐学博在登山之际向大家暗讽金肖戋“泼了水就分不清谁是谁了”,让金肖戋动了杀心。
三.作案过程:
唐学博像往常一样吃完饭回家,将钥匙包放在了矮书柜上的编织篮里,打扫后就回了书房工作,听见门外的敲门声便去开了门。开门后金肖戋戴着手套用扳手敲晕了唐学博,倒下时编织篮也被弄在了地上。为了制造不不在场证明,金肖戋把钥匙包放在了6楼的电梯口,等待每天按时巡查的保安为他做一个完美的不在场证明。用衣夹夹住了反手旋钮,压下门把手,木衣架钩住衣夹中间的铁环,出门时把手上提,衣架带动衣架从内反锁了门。金肖戋将晕过去的唐学博背回了自己家,并在唐学博家阳台上系好了足够长的绳子,借助自己阳台的升降晾衣杆作为滑轮定点,绳子穿过唐腰间的皮带,暂时将其放在了自家阳台上,像往常一样给学生补课的时候等待保安的到来。果然保安先卡敲响了金肖戋的大门,在关门后两分钟的空隙里,金借助升降晾衣杆拉动绳子,唐从602滑向了601,金再松开手中的绳子,失去拉力的绳子瞬间回到601阳台,将阳台上的唐抛下了6楼。
匿名
发表于 2020-8-6 19:55:24
凶手是金肖戋

案发当晚,首先在电梯前扔钥匙包,金肖戋算好了巡楼的时间,去找隔壁的唐教授,当时唐教授应该在书房工作,并没有拿手机,出来开门时,被金肖戋用扳手袭击,唐教授并没有当场失去意识,并留下了死亡讯息:把钥匙夹在了钱包里,把“钱”字拆分开来就是金和戋,直指凶手的名字。在这后被金肖戋用扳手重击后脑勺打晕,接着用准备好的登山绳捆住裤腰带,把死者吊在阳台,一头在601602阳台两侧,楼下有从601垂直滴落的血迹可以证明这一点,并不是飞溅出去的血迹。

密室可以用夹子从侧面夹住门内的反锁旋钮,再用一根细线挂住夹子,把两头细线从门下缝隙拉拽,就可以反锁住门,在把松开一只手把线抽出来。为了掩饰手法,把准备了衣架和一些衬衫,杂乱的扔在地上,再把一个衣架勾在门内的把手上,在外面转动把手就会让衣架滑落,造成屋里有人的假象。

而金肖戋的不在场证明,照片里的兄弟二人长的很像,如果稍微便装一下就很难辨认。

死者右前额被钝器击打,说明凶手是个左撇子,只有用左手挥打才能打出这样的伤痕,金肖戋写字的墨水也粘在左手,是个左撇子。

金肖戋家的阳台为什么也是升降衣架呢,因为602房间有两个人住。

金肖戋的恐高一直都是其他人听说的,实际上并没有人知道他的恐高是真的假的。

死者之前吐槽汪琨泉和王凤白,原因是汉字的关系,汪的三点水偏旁去掉就是王,泉去掉水就是白,琨是鱼,凤是鸟,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所以一直再开,泼水或者缺少滋润的玩笑话。
匿名
发表于 2020-8-6 19:55:38
时间有点仓促,很多线索及手法都没来得及细想,那就开门见山吧。
认为凶手是曹一鸣。
并不是很笃定,能不能蒙对全凭运气。首先王老师和汪老师在案发期间始终在外面,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布置现场,因此可以排除。石老师的楼层离被害者太远,且依据其被审问时的表现,我们则和主人公抱有同样观点。那么嫌疑就集中到了曹和金身上。从故事中可知金恐高,那么从阳台爬回隔壁的概率就很小了。且金从八点半起就在给学生上课,直到保安开始敲隔壁的门才出来。当然金也不是没有嫌疑,但相比曹一个人在家的说辞,还是认为曹是凶手。
曹应该是在八点左右的时间去拜访唐,然后趁机用扳手把他敲晕。文章中提到死者的皮带上靠近尾椎的一节有被用力拉扯导致严重外翻变形的情况,上面还附着着一些疑似登山绳材质的纤维。因此曹应该是用登山绳把死者悬在阳台上,然后布置了一个装置。我只能猜到衣架的钩子一端应该是挂在门把上,登山绳的一段系在阳台的栏杆上,几个夹子应当是夹在衣架上固定登山绳但并不夹死,起到类似定滑轮的作用。总之登山绳从阳台到门口大致绕了两个来回,形成一个衣架一旦掉落死者就掉落的装置。至于绳子则会留在栏杆上,让人以为这是凶手用来逃离现场的工具。曹布置好就打开门,从外面关上门。当然这种锁在门外上锁也很容易做到,我猜是用细线绑住旋钮,从门缝把线引出来,再关上门,轻轻一拉门就上锁了。再用力一拉细线就会断掉被取出。当然用胶带也有可能,不过文中并没有提到旋钮上有粘痕,故我们还是偏向前者。故事中我们已知曹因为经常做化学实验导致指纹被腐蚀,犯案时甚至不用担心留下指纹。曹在做完这些便回到家,装作始终在家工作的样子了。
至于曹的动机,大约就是唐和自己助理吵架时他劝架反被骂的事情了。当然这并不能使曹起杀心,可能是骂得内容有什么触犯吧。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