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2-4 00:24:04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完结数日才来拜读,先跟羽大大道一声歉。
就像阅读所有推理小说,我关注的首先是人设。记得您说过师法《红楼梦》给人物取名别有深意,就留意了一下,此外细节的刻画确实可以让我们很快抓住人物特征,这是我应当学习的。比如卢伟强谐音“芦苇墙”,加上他用篝火点雪茄的动作,财大气粗暴发户的形象跃然纸上;阳三叠之名来自古曲阳关三叠,流浪弹琴,年老但目光凌厉沉稳淡定,让我想起莫大先生一类的世外高人;朱铁雄一听就是硬汉,穆紫鸢自然温柔娴静,“卿玺”不就是“清洗”么……笔墨寥寥但人物塑造很鲜活,这是羽大大的第一大优点。
随后是场面描写。读到这里我觉得姐妹二人出逃的桥段是非常精彩的场面描写,俨然美式公路大片,碎嘴子兼缺根弦的小飞和鲁莽暴躁的愣头青大壮都令人忍俊不禁——我总觉得,正是这样个性鲜明的龙套的存在才推动了情节发展,让读者沉浸其中——下水井修理工和章末的卖萌羊驼都是非常漂亮的蒙太奇手法,让我联想到《唐探》中王宝强刘昊然在市场跑路时人仰马的翻画面。这样出色的场面描写是羽大大的第二大优点。
接下来是法庭推理。我看过的法庭推理非常少,羽大大文中的法庭推理将视点分散开,我们可以从不同人的多个角度欣赏法庭论战。如第一场庭审从剑拔弩张的紧张微妙地转入各亮大牌的悬念,最后审判长小舅子的段子又添轻松气息,气氛把控是羽大大的第三大优点。
当我把三场庭审联系在一起时,又惊讶于羽大大的谋篇布局和逻辑推理——比如:陆检的新证据是密道,解决了穆紫鸢受监视下离开婚房的问题,却在丢弃匕首问题上自掘坟墓;同样的还有穆紫鸢的重病,在陆检手中推出动机,到了方律师那里却成了她无力贴胶带的铁证(我在《清明》的花絮里提过非常欣赏拿身体因素做证据,这里令我想起《X的悲剧》中的法庭推理)……陆检提出的贴胶带理由和杀新郎动机是神来之笔,因为它们延长了陆检理论的寿命,我们才得以继续享受白热化的论战。最后一次庭审方律师连爆大招,堪称高潮迭起。环环相扣的构思和精湛严谨的逻辑是羽大大的第四五大优点。
诡计就不多说了,思路经典,手法新颖。交换房间的trick很有新本格的意思,居然能融入胶带密室,耳目一新。最后的心证推理和逻辑流都很赞。凶手非常意外。
小峰哥提到“电影化”,确实有很多蒙太奇手法。不过我觉得有时候因为场景跳跃和视点分散过大,让读者不太适应,感觉跳了一下。比如众人开门见到尸体,尖叫呢?昏迷呢?您第一个描写的是乔冉“郑重其事地作势拿手机”,这个时候大惊失色显然比郑重其事形容得更恰当吧……即便乔冉是搜救队员见过世面,顾佩佩之流想必失声惊叫,不给个镜头感觉失真。此外卿玺被杀等情节是转述,感觉言辞模糊,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当然这都是小问题,回忆镜头都是很温馨的,真没想到咱朱警官想当年也是个文艺青年……最后吐槽一下长孙蒙面的生命力实在是顽强……另外,他这样冷静精明的人当时居然会失态得跑去挖坑,有点让人不相信;按照林枫最后的说法六个人应该是被乔冉救下兽王山,可“天近黄昏。六人趁着间隙、借着暮色,逃离了兽王山。”说他们自己逃离,似有龃龉。
最后试着解读一下案件背后的东西。这些人想要抹去污点逃离阴影,想“重生”的是他们,可真正“重生”的是长孙蒙面,在复仇欲望的支配下他成了冷酷的黑手。他们无非是想永远告别曾经的自己,但他们实际上永远留在了曾经。天理昭然,要概括这迷惘的未来,两字足矣——“活着”。
再次表达我的膜拜之情。祝羽大大和林枫大大工作顺利,再创佳作!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78
| 发表于 2017-2-14 17: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催完更文催花絮 男神的坑真是叫人好催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23: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絮2.关于本文的trick和plot

       首先给各位看官道个歉,由于最近一直在忙于工作上的事,花絮迟迟未更新,今天抽出一点时间,跟大家再叙叙。

       作者将这篇文章放在论坛以及一个圈内人的群里,得到的反馈中,没想到的是对本文的trick反响颇好。说句实在话,在构思之时,作者从没想过诡计会得到这么高的评价。作者一直觉得这篇小说是以情节取胜,是剧情的集大成者。但诸多读者,以及几位推理界的前辈都跟我说诡计很好,这让我很欣慰。

       这个trick能如此呈现出来,除了内核之外,还有很多辅助和结构上的技巧至关重要。就如同相声一样,一个包袱要抖得好,除了本身料要足外,还要捧得好。

       这个诡计中,密道的元素必不可少。但这也给作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为很多读者(包括我自己)看到密室中出现密道,会把书扔掉的。所以作者颇动了一番脑筋。在前面一多半的篇幅中,不提密道这件事,直到庭审的时候,才把密道抛出来。并且在抛出来的时候注意层层铺垫,先由辩方律师指出婚房也是密室环境,在此处才让读者知道原来案子里不止诊所一间密室;然后让控方调查,此时发现密道,破解这婚房密室。让读者在发现问题——破解问题的过程中,把密道这个梗尽可能地自然消化掉不显得突兀和难以接受。同时,利用读者的空间思维,潜移默化在读者脑中印下诊疗室——密道——婚房的连通空间,把诊疗室悄悄从诊所的空间割裂出来,把读者的注意力尽量从诊所一头移向别的地方,忽略诊所才是破解密室的关键。

       这里就不得不说plot了,整个诡计最薄弱的一环实际上就是妹妹来到诊所,打晕朱警官。读者如果格外关注这一段,整个诡计立马就露馅儿了。怎么办,怎么办?作者在第一部中花了较多篇幅来铺垫,看似是在介绍人物关系,但用意是为了让姐姐增加嫌疑,读者怀疑姐姐与否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读者看到妹妹怀疑姐姐时并不会觉得奇怪,这样,妹妹出现在诊所的情节就可以较为自然了。

       然后,朱警官和姐姐晕倒,作者让第一部在此处戛然而止。接下来是追捕和逃亡途中的斗智斗勇,作者除了想尝试好莱坞式公路片的情节外,还想把读者的注意力带得越远越好。作者在这里打乱了推理小说常见的结构,案发——调查,作者让案子的调查实际上在第三部时才以庭审的方式进行,这一部分,作者才开始抛出各种线索,甚至才正式告诉读者这个案子是密室。在抛线索时,伴随着法庭上的唇枪舌剑,一方面不希望线索的交代这些情节太过平淡,一方面用热闹的辩论转移读者对密室的思考。(好像作者行文到处都是假动作……)

       这篇文章的trick和plot配合很紧密,同时和情节几乎不可割裂。仔细想一想,作者的行文结构,既是为核心诡计服务,同时也满足了凶手布局动机的需要(为了嫁祸、转移警方注意力——取回储存卡——进监狱杀人),浑然一体。如此配合,才让诡计最终有了不错的效果吧。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00: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絮3.关于人物和一些小故事

       这篇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比较多,其中自认为写得比较好的,是几个配角。(作者似乎意识到自己经常会把配角写得比主角更出彩,这是怎么回事?只知道关于配角的塑造,王羽感触最深的就是读金庸老爷子的作品时,发现他总能寥寥几笔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于是有意无意地向其学习。)

       作者自认为写得最好的是穆紫鸢这个角色。作者对她的感情是很复杂的,既喜欢又讨厌,喜欢她的单纯善良,讨厌她骨子里的软弱和自我,既是红颜又是祸水,却与她的主观意愿无关,似乎一切都是注定如此。

       方了言,尖酸刻薄,牙尖嘴利,得理绝不饶人,极富势利气息的大师,是本篇作品的一个闪光人物。另外,陆焉语,方了言,两个名字,故意反其道而行,明明是靠语言吃饭的两个人,却起名为“焉语”“了言”,暗含大音希声之意。广东的方先生,律师世家,好像还没有看官猜测出他的身份。作者构思这个人物时,将他的人设定为清末广东恶讼师方唐镜之后。作者已经开始在脑中酝酿《状师方唐镜》的系列故事了,哈哈。

       作者行文到穆紫鸢和朱铁雄回忆相识相知相恋的部分时,着实抓耳挠腮了好久。究其原因,是发现自己无法沉入到那样一个既甜蜜又哀伤的感情情境中,而自己又希望每一处情节都能真实动人,若自己都进入不了状态,写出的东西又怎么可能显得真实呢?(唉,只能怪作者王羽经历了失败的感情后,很久没谈恋爱,写到爱情戏时才发现根本打不开心扉,好像这东西已经远离我的生活很久了,好陌生的样子)怎么办呢?在这里为初学写作的朋友分享一个方法,平时多记录生活,当写作时写到自己没有经历的或者自己找不到感觉的东西时,那些关于生活的记录就会帮上大忙了。

       穆与朱回忆中的好几件事都是真事,虽然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但是我在某论坛看到一个关于“初恋”“暗恋”“分手”的帖子里收藏的让我为之悸动的网友的真实故事。比如,一个哥们儿回忆前女友有一次在窗台上晒太阳,突然说:“我现在晒得好暖和,你快来抱抱我!”那哥们儿说当时觉得心都化了,这一幕永生难忘;比如,一个坛友说起自己的暗恋,在一个阳光刺眼的下午,同桌被太阳晒得焦躁难安,他一下子站起来为她遮住太阳,并对老师说自己困了想站起来听课,一直暗恋到毕业没有表白;比如,在餐桌对面放一只玩具熊,是现实生活中独自一个人去海底捞吃火锅会真实发生的,服务员真的会在你对面放一只熊并摆上碗筷,孤独之感一下子就表现了出来。生活是最后的编剧,它上演的故事才是最真实最感人的,任何作家的笔也编不出来。所以,多多关注生活并记录下它们吧。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发表于 2017-3-22 23: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歉,乌鸦叔的评论来迟了。
我不太懂写文的技巧,单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说,在我心中,这绝对是一篇完美的推理悬疑小说。超赞的故事背景,波折的情节发展,错综的人物关系,庞大的庭审现场,最后是缜密的逻辑推理,每一样都是那样的精彩,那样的扣人心弦。
不需要过多的夸赞,我还是那个观点,王羽的文绝对是够得上出版的好文!
当然,每每乌鸦叔总要挑些小瑕疵出来,这次就一个:
温是女,李是男,雪山事件中留下温一个女孩子来处理李的尸体,是不是有些不太符合常理,不是一般都会留下男人,或者两个人嘛。当然从温与卿搏斗后反杀卿这点来看,可能温被定位成会搏击的女性,那让她去处理尸体也就可以稍稍理解了。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发表于 2017-5-22 19:50:41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下应召唤前来。
| 发表于 2017-7-29 18: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忙于学业,很久没回学院看看大家了。刚才读完第一章,搜了一下《凤求凰》,原来拉这个曲是有含义的,难道预示结局?。明日会继续读,期待
| 发表于 2017-7-29 18:44:20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喜欢啊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楼主| 发表于 2017-7-30 10:51:44 | 来自小霸王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221B的亡灵 发表于 2017-7-29 18:11
忙于学业,很久没回学院看看大家了。刚才读完第一章,搜了一下《凤求凰》,原来拉这个曲是有含义的,难道预 ...

多谢关注~学院还是要常来哦~这篇文章希望不会让你失望~
| 发表于 2017-9-29 22: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距离花絮3的完结也过去半年之久,我这才读完老王这篇佳作
8个月前就看到老王的at,直到现在才看完实在是抱歉
这是一篇的典型的”王羽”的文章。如果单看小说不看发帖人,主角名字全部换去的话,我觉得我也一定能看出这是老王的作品。
“王羽”的风格尤为明显,《木乃伊归来》的情节处理,《拈花折煞世人狂》的巧妙诡计,《倾国倾城》的叙述手法,《修罗祭》中场景描写,同时新加入了法庭对决的因素,全篇文章将诸多因素浑然一体。
但我觉得不足之处也有所存在
比如有些暗示过于明显,虽然出现密道是应该多做铺垫,但我觉得似乎铺垫过多,使得读者在文章很早就能想到密道的存在,从而对于密室的手法不再令人神往,“密室”在读者眼中也不再是“密室”。(看评论感觉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在文章早期看出密道的存在了)不过这也确实可以体会到老王的纠结,铺垫多了:太明显;铺垫少了:摔书!想要适合每个读者的确挺困难的。
另一个点就是在看完长孙蒙面的出场,读者就很容易把最后的结局:他就是那个被众人砍“死”的人。猜到。
还有就是我觉得警方的刑侦水平科技水平不统一,这个怎么说呢?这个感觉是在看到鉴定地道门的转轴风化出了凸起的颗粒的时候非常强烈。第一次警方连密道都查不出来,且两个女人可以逃出并成功藏匿如此之久。我的感觉是警方的刑侦水平不统一,就是有的东西该查的没查,反而对于一些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总能在对应时刻查出。如果把警方一个大整体看成一个人设的话,我觉得这个人设还不够统一,此人有时显得笨拙,有时会突然聪明,有时是在拿菜刀当武器,有时又突然换成大炮上战场。至于是什么时机,完全是根据剧情需要。没看出推理小说的重要部分——“警方整体”这个人设,能有一条清晰的侦查线或者是一个一致连贯的逻辑,而只是在需要的时刻给出线索。
聊到这我发现我对老王作品的要求好高啊= =,可能这也是老王能力的一种肯定吧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老王的作品。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返回版块
1234567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