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1|回复: 12

[日常闲聊] 推理比赛经验总结(米斯个人向)

简洁模式
发表于 前天 21:49 宁夏| 3 小时前编辑
前情提要:本人参赛经验匮乏,贝克街推理大赛只参加过三届,每周谜题只参加过173-188期,因本人正在不断学习中,并未成佬,故本贴所述经验相当片面,看看便可
一、解题准备
1.卷面分。虽然得分占比我估计不高,但一个好的解答,首先要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所以答案要逻辑清晰,详略得当,重点推论用加粗、划线或用不同颜色等你喜欢的方式与推理过程加以区分。这样才能在众多答案中脱颖而出(虽然现在大家写答案越来越卷了这都是基操)放论坛排版教学贴: [论排版]从入门到跑路:学院代码使用教学
2.好的脑子。大家脑子都不孬,这点略过。
3.纸笔或电子笔记。如果你是绝世天才过目不忘,那么这点不需要。
4.了解你的对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处附艺术菌的研究报告: 第八届贝克街杯推理大赛参赛情况研究报告
5.了解一篇推理谜题是如何写成的。正如上学时学霸所说,都知道题是怎么出的了,答题不就更有思路了。此处附转载的 推理谜题写作教程谜题设计的基本思路
6.电脑或手机。你总得把答案通过这些工具放到答案提交贴里,哪怕你是手写答案,也得拍照上传图片。
7.如果之前参加过比赛,将自己的答案与其他高分答案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别人的思路来补全自己的逻辑,俗称偷师。别人的高分答案中,我比较习惯看禹桐大佬的答案,可能是因为禹桐大佬的思路对于我个人来说比较容易看得进去也容易理解(惭愧,只是偷偷观看答案从没和大佬说过一句话,在这里谢谢大佬,通过答案提点了我不少东西,不知道为什么大佬的回帖隐藏了,想看大佬的回答还得翻答案提交贴,还好app有筛选机制)

二、如何看题
这块儿纯属个人经验,仅供参考,学到了的话打赏点儿英镑助力楼主成为贝壳梦大师
第一步:搜集线索整理归纳
无线索不推理。本人是通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大要素来判断整理和归纳一篇推理谜题的线索的,多读几遍线索尽量收集全,许多作者会通过诸如:放出大量不相关线索、真线索和假线索掺杂、把真线索埋得很深等方式在这一步刁难我们,这里就各凭本事啦。
有的同学要问了,怎么确定哪个是线索?如何找寻线索?这里引用猴王的一句话:“事出反常必有妖”
有的同学要问了,我收集不全线索怎么办?不全也没关系,不就是得出错误答案嘛
第二步:根据线索获得思路
这点没什么好的办法,线索有了自然而然地就出现思路了,就像瓜子皮剥掉之后露出瓜子仁一样自然。通常情况下,推理谜题都需要你推理出凶手,那么你得出凶手是谁的这个思考过程,就是你的思路。思路是个抽象概念,且因人而异,每个人思考方式不同,思路都是不同的。只能打个比方:线索就像拼图碎片,思路就是拼图的画框,把拼图拼完,就是答案。而且就算是同一个人,不一样的题就有不一样的思路,就像解数学大题,你能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办法证明AD平行于BC吗?至于快速获得思路的办法,并无捷径,平时多看多练即可。
有的同学要问了,我没有思路怎么办?没有思路没关系,回到第一步,你线索没收集全,把题再去读两遍吧。

三、如何写答
按照你的思路,把你的推论罗列出来即可。多看看推理大赛答案评分贴中的推荐回答,会对你有帮助的。有的回答甚至是像写故事一样的解答,非常有意思。

四、注意事项
答题时限 2
从Word文档复制时可能会导致格式出错,请尽量直接使用论坛编辑器进行排版
勿在回帖中透露自己的队伍名、参赛帐号、侦探编号、QQ等等任何个人、队伍信息,否则以0分计

最后,引用山本耀司的一句话:“‘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厉害的东西,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希望大家踊跃报名参赛,且祝大家在即将到来的大赛中都有不错的表现!
2人评分
英镑 +10
发表于 前天 22:10 广东
答题最关键的就是产生思路的过程,结果直接带过这不就是全看造化吗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前天 22:20 江苏| 发自安卓客户端
甚么,原来赛委是看不到答题者的吗
发表于 前天 22:24 上海
祝大家都能识破作者的诡计
7
发表于 前天 22:25 福建| 来自小霸王手机
答题时限是2天啊!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前天 22:40 河南
我觉得另外总结几句。
第一,比赛的过程本质仍然不是竞赛而是游戏,很多题实际上并不一定是唯一解,只是给分的时候要看评委会的选择和倾向性。包括作者给出的解答都不一定会是最好的。
这一点很多时候,你在解答过程中的收获要远比答对一道题要重要的多,特别是在答题过程中得到新解答,有了新的推理思路,或者是一题多解,这个相信我,你会觉得对于未来更重要。
第二,任何的题目中间也总是会容易有空白和隐藏点的问题,这个争议是一定会存在的,例如某些东西题目里不一定会直接写出来,但是会潜在存在,这类型问题的争议性也会是最大的。例如在逻辑流里面就很容易考某项东西是否缺失。这个问题参考上一项。
第三,组队讨论是一个考验友谊和信任度的过程。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朗,请珍惜每一个愿意陪你认真讨论的队友。每一种坚持和信任最后总是会有收获的。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