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07|回复: 0

[推理资料] 福尔摩斯形象丰富化的过程

简洁模式
1
发表于 2007-12-23 11: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北欧海盗Eric出处:百度贴吧-福尔摩斯

“福尔摩斯早已超越了他的国籍、时代、甚至是他的作者”

这句话是梅绍武老师在他翻译的《福尔摩斯探案精选》一书中注上的一句话。事实上正是如此,可以说,柯南道尔创造出了比他本人更有气迫的角色。
时而会听到“这些是在书里没有的,它是错误的”这一类话,但这往往是死读书的典型表现,是违背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书本上的东西也不一定是最正确、最深得人心的。文字并不能代表一切,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能单靠文字来表达的,想像力好,也是基于眼见为实,才会有出色的想像和创造。个人认为与其把自己的思维束缚在一本书里,不如将其放开来,视野看得更广阔些,也许你会发现福尔摩斯因此而更有价值了。我在我的另一篇文章《沧桑十年》里说到,“福尔摩斯形象的完善并非柯南道尔一人的功劳,而是溶合了广大人士的智慧”。这当中既有小说的创作,也有图画的描绘、影视的宣传及演员的发挥、还有无数福迷的努力,从“标准装”到“Elementary”,从舞台剧到广播剧、电视剧,从小说中的人名到侦探的代名词……这些都映出了人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佩奇特插画中的猎鹿帽还引起柯南道尔本人的兴趣,并在后来的作品中正式让它闪亮登场。尽管《福尔摩斯》的作者名属上了柯南道尔的名字,但福尔摩斯并非道尔爵士所独有的,道尔爵士也不完全能代表福尔摩斯,他的许多观念也与他笔下的人物截然不同。我这样说,并非在否定道尔爵士,而是当一个角色成为“公众人物”、成为世人共同讨论的对象的时候,那么进一步地将其艺术化,就不再是作者一人的本分了。我这篇文章就我这一观点来粗略地作一下列举,看看哪些人物为丰富福尔摩斯的形象作出了有重大影响的贡献。

一:福尔摩斯的诞生

贡献者:阿瑟·柯南·道尔爵士(SirArthurConanDoyle,1859年5月22日-1930年7月7日)

相信第一条不用再多说了,任何一个稍有认识的福迷都会知道,福尔摩斯的初次登场是在1887年的一本侦探小说《血字的研究》当中,今年也是福尔摩斯120周年纪念的时刻。不过在当时这本小说并未引起多大的轰动,福尔摩斯真正一举成名,是在于1890年的另一部小说《四签名》。福尔摩斯“标准装”的第一件道具——放大镜,在《血字的研究》中首次登场,福尔摩斯用它来勘察墙壁上的“Rachel”字样,放大镜也成了日后许多侦探的代名词,甚至是现实中的侦探也会用它来标志自己的侦探身份,如李昌钰博士就经常把放大镜带在身边,用以分析犯罪现场的血迹。福尔摩斯能够出名是由于柯南道尔,但柯南道尔能够成名更由于福尔摩斯。

二:舞台剧的推广

贡献者:威廉·吉尔特(WilliamGillette,1855-1937)

吉尔特并非第一位主演福尔摩斯的演员,但却是里程碑式的一位,在电视媒体并非主流的年代,舞台剧是宣传的重要手段,吉尔特对扩大福尔摩斯影响力所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没。吉尔特还有另一个影响重大的贡献,这就是他完善了侦探“标准装”形象:猎鹿帽+弯柄欧石楠根烟斗+苏格兰呢斗篷+放大镜+银头手杖。吉尔特甚至还拿过放大镜观察了柯南道尔后说:“毫无疑问是个作家”。这个经典形象在日后众插画家们的努力下,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一些福迷作家写过福尔摩斯的同人小说来纪念吉尔特,让吉尔特与福尔摩斯在剧情中一齐登场,如威尔·安德鲁斯的《杰出的演员》,尽管这部作品有些漫画色彩,但颇有意思。

三:猎鹿帽

贡献者:西德尼·佩奇特(SidneyPaget,1860-1908)

佩奇特是最著名的福尔摩斯插画家,也是承前启后的一位。福尔摩斯的插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幅用来欣赏的图片,而是逐渐地形成了一股文化,且具有纪念意义,它进一步刻画了福尔摩斯的形象。佩奇特画出来的福尔摩斯相貌英俊,胜于之前的插画家们,据说画中福尔摩斯的原形正是他的弟弟沃尔特,以致后来沃尔特走在大街上经常引起民众的注意。在《博斯科姆溪谷之谜》中,佩奇特让福尔摩斯戴上了猎鹿帽,据说这是让猎鹿帽登场的最早的一个故事,柯南道尔本人也很喜欢这顶帽子,他决定将其引入自己的小说当中,这才有了《银色白额马》中的那段描述:“一顶带护耳的旅行帽……”。老百姓太热爱这顶帽子了,以致于《新探案》连载后的插图中它再次登场时,引起了人们的怀念。佩奇特的功绩当然不止献出了一顶帽子,他笔下的“煤气灯伦敦”同样成了雾都的形象代号,还被搬上了影视作品。

四:曲柄烟斗

贡献者:弗德里克·多尔·斯迪尔(FredericDorrSteele,1874-1944)

在佩奇特之前,有过几位福尔摩斯的插画家,但大多画得不是很理想,其中最糟糕的莫过于柯南道尔的父亲画的那几幅漫画(我看过图画后,真觉得不堪入目哈,汗~~~),后来斯迪尔的插画具有了转折性,尤其是那根影响巨大的烟斗。就像佩奇特贡献出了一顶鹿猎帽一样,斯迪尔贡献出了一根弯柄烟斗。最早为福尔摩斯增添一把随身烟斗的是吉尔特,斯迪尔因为敬佩他的演艺,于是决定以吉尔特为原形来刻画福尔摩斯,并对吉尔特手中的烟斗进行了“改造”,于是这把弯柄烟斗就这样被推广出来了,从此我们看到侦探们手中的烟斗大多是曲的而不是直的,JB主演的电视剧中也数次让这把曲烟斗闪亮登场。还有不少厂商和贝克街推理学院!最好的推理论坛!都使用了福尔摩斯叨烟斗的形象。斯迪尔可谓是“将HOLMES带入了20世纪”。

五:“Elementary”

贡献者:巴兹尔·雷斯博(BasilRathbone,1892-1967)

非原著但能够拥有重大影响的,除了“标准装”,还有一句著名的台词:“Elementary”。我们经常会听到福尔摩斯说“事情可不是那么简单,我亲爱的华生”、“这是常识,华生”,不过这句话其实在原著中并没有出现过。最早使用这句台词的是哪位演员,现在恐怕已经很难考证了,但将其推广发扬的,正是BR。BR不但是位出色的演员,他制作的福尔摩斯广播剧同样影响深远,据说他的福尔摩斯广播剧在当时没有同行竞争得过他。BR主演的作品大多为原创,而且不少故事的发生时间设定在一战之后,还与纳粹法西斯大打出手,这与原著的情节有所出入,但制作方认为福尔摩斯的精神是世界共同的财产,他不止属于某个时期,只要有坏人作恶的地方,就会有福尔摩斯挺身而出。BR的成功,说明福尔摩斯早已超越了他的时代。

五:起死回生

贡献者:那个时代的福迷

作者是一部作品的主宰,如果说就连作者也得屈服于自己笔下的人物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主角的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这就是读者。因此福尔摩斯不得不在经历《最后一案》死去后重新在《空屋》中复活过来。凭心而论,《归来记》以后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讨好观众的作品,大多缺乏创作热情,而且很唯心,仅仅是一些精彩的故事而已,不如之前的作品那般具有写实色彩。但毕竟这些作品可以进一步丰满福尔摩斯的人物性格,像《三个同姓人》,福尔摩斯露出了自己瞬间的情感,再如《显贵的主顾》,华生也有了出彩的机会。人们热爱福尔摩斯,舍不得他离去,而正因为热爱福尔摩斯的人如此之多,以致于作者本人也不能随便决定这个人物的命运,这就是民众的力量。柯南道尔为人迷信、还曾歌颂过战争,但福尔摩斯不会这样,他也不迷信。福尔摩斯早已超越了他的作者。

七:『一千与千万』

贡献者:尼古拉斯·迈耶等

《福尔摩斯》是拥有众多续作的世界名著之一,各方人士都以自己理解来续写福尔摩斯的传奇,其中尼·迈耶的《百分之七溶液》影响举足轻重,是至今最有份量的福尔摩斯同人小说之一,它甚至还被拍成电影。尼·迈耶正是电影《星舰迷航》的导演。一部作品有同人续作是因为她深得人们爱戴的缘故,如果没有同人和续作的话——尤其在我们这个撰写和出版很自由的时代,那只是说明了她没人关注——甚至是不值得关注,这才是一部作品最大的悲哀。不管续作写得是否合乎原意,都说明了这世上还有人喜欢、敬爱福尔摩斯,在这一点上我想作为福尔摩斯的FANS首先应该高兴才是:世上还有同仁之士。福尔摩斯是世人共同的朋友,他并不只属于柯南道尔,甚至那些续作、你自己内心的理解,都可以是真实的福尔摩斯,不是么?观赏远方之朋的看法,我想这也是一个铁杆福迷的一大享受。

八:挚友华生医生

贡献者:Granada(JeremyBrett、DavidBurke、EdwardHardwicke……)

红花需要绿叶来陪衬,而不是枯叶。一直以来,影视作品中的华生就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才,这一情况直到两位演员的出现才有了转变,他们是DavidBurke(大卫·布克)和EdwardHardwicke(爱德华·哈得维克)。他们俩扮演的华生不再是“随从”,而是“伙伴”,个性十分鲜活。饰演福尔摩斯的JB这样看待福尔摩斯和华生之间的友谊:“对我来说,歇洛克·福尔摩斯的故事是关于一场伟大的友谊。没有华生,福尔摩斯也许很多年前就在可卡因中烧尽了。我希望这个系列剧能够显示这种友谊的重要性。”Granada出品的福尔摩斯电视剧,不但让华生回归凡人,不再被妖魔化,也突出了福尔摩斯人性化的一面,甚至是雷斯垂德、哈德森太太这样在原著中容易让人看不上眼的角色,也变得富有个性,福尔摩斯的兄长迈克罗夫特更是老狐狸一只。也许未来Granada的作品会被取代、超越,但这部电视剧、这些演员所作出的努力、付出的汗水,是永远值得我们去敬佩的,至少这部作品是又一个转折。



九:世界化的精神

贡献者:所有相关演员、译员、插画家、研究者……

福尔摩斯早已超越了他的国籍,他不再是一个英籍人,而是一个世界人,他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能会受到爱戴。他的图画不止属于英国,西班牙、匈牙利、美国等地也有福尔摩斯的图画,斯杜·斯德曼甚至还画过一幅东方武士版的福尔摩斯和华生,墙壁上还挂着身穿和服的艾琳·艾德勒的照片,我国群众出版社画出来的插图也颇有中国风味。他的影视亦不止属于英国,美国、加拿大、甚至苏联、中国都拍摄过以福尔摩斯为主角的影视作品。他的舞台剧踏遍了丹麦、荷兰、瑞典、奥地利、德国等地,他的译文版本布满全球多个国家,至于同人小说就更不用多说了。福尔摩斯的名字不再仅仅代表一部小说作品的人名,他已经成了一种世界文化,在英国贝克街,人们为这个虚拟人物安置了一个家,在瑞士莱辛巴赫瀑布附近的小镇,人们为他塑造了一个雕像以作纪念,还有出色的侦探往往就会被称为“福尔摩斯”,无论他是哪国人,例如我国的涂尚国……这些不正印证了梅绍武老师所说的话么?

十:未来的道路

贡献者:?

如今福尔摩斯已走过了120年,未来的福尔摩斯之路还会如何走下去、朝哪个方向走,都是一个未知数。JB和Granada创造了一个辉煌,这个辉煌能够独领风骚多久,什么时候被刷新,同样是一个“?”。JB去世后,曾有演员挑战过他的成就,但都失败了,不必去责怪他们,他们已经尽力了。名著不需要用续作来验证它的影响力,但续作往往可以表述一个福迷的心声,同时也是历史的印记,如何写出有质量的续作亦是一大难题,自《百分之七溶液》后,鲜有福尔摩斯同人能够再达到这个顶端,只有上世纪90年代的那本“欺世不盗名”的《红魔》较有意思。还有就是对福尔摩斯的研究和探讨,我个人希望的是我们中国也能够成立起一家福尔摩斯研究会,据说我知,目前似乎没有这样的机构,至少是没有比较大规模的。好了,就此打住吧。

[参考文献]

《福尔摩斯探案集》
《从佩奇特到布雷特:福尔摩斯形象的艺术化》
《侦探福尔摩斯》
《银幕上的福尔摩斯》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