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8-26 18: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图书馆偶然翻到横沟正史的《蝴蝶杀人事件》,看看封面,若隐若现的乐谱,加上提琴,一下便把同时也是古典乐迷的我吸引了过去。文章的一开篇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
引用
    有计划犯罪的发生,本身就是社会秩序得到保障的证据。

        想想似乎很有道理,在草菅人命的年代,哪有人有心思精心策划犯罪呢,策划犯罪像是一种布局,并不是随手可得,毕竟不仅是在与人斗,也是与天斗。

引用
   生命越是受尊重,对谋杀的惩罚就越严厉。正是因为要逃脱这种惩罚,凶手才会制定阴险而又复杂的计划,不是吗?


        我们常常读到那些精心谋划的大案,侦探们常常更多的流露处欣喜的姿态,就像是棋逢对手般的较量。

        虽然这个故事被译为蝴蝶杀人事件,但故事的本身和蝴蝶并无太大的关联,只是女主角被人誉为蝴蝶夫人。故事发生在艺术家们中间,彩排时间一到,歌剧主角却并未出现在现场,同时低音提琴手找不到自己心爱的大提琴,而就在众人争执之际,低音提琴悄然登场,意想不到的是歌剧主角樱女士伴随着提琴盒的打开而现身,只是,身上盖着花瓣,已是气息全无。随着调查的展开,案件的独特之处让人一步步地陷入迷惑,在乐团由东京到大阪这几天里,在这两座城市间,发生了什么,第一现场又究竟在哪座城市。随着尸体一起出现的那一小段乐谱又是什么含义,是不是某种暗号呢,而更为巧合的是,几个月前也有一位艺人身亡,现场同时发现了一段乐谱,两起案件又有何种关联。不得不说横沟正史在整个故事里不断地埋下一个又一个小线索,一个又一个包袱,逼得读者以紧迫的阅读节奏跟随着凶案的调查进程了解着案情。
       
        整个案件的谜团让人觉得好像是整个凶案就像是凶手策划好的剧本,每个人都是戏中人,一点点的按照着剧本演戏,一步步安排缜密而让人心生敬畏。但读到结局,却有一种案子不知因何而起的困惑,用书里的话来说:

   
引用
这就是艺术家的悲剧。凶手和被害人都是艺术家。凶手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得失,沉浸在除掉憎恶对象的过程中。

        人们常常把有预谋的杀人归结为,为情所杀,为财所杀,为仇所杀,可是在这个费尽心机的犯罪里,你似乎并不能完完整整地说出这些动机:
   
引用
世上还真是经常会有这种莫名其妙的动机。人未必总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句话竟还有些莫名的感动。
        案件的所有关系人几乎都是艺人,不知道是不是把生活也活成了演戏,无时不在做着戏中人。而文中的诡计其实并不是横沟正史所独有,在英国A.A.米尔恩的作品《红屋之谜》里也有相似的诡计,不过横沟正史把这个故事,这出戏,演绎得更为精确更为精巧,简直像是凶手在导演,参演同时目睹一个谋杀案的剧本,但无论是凶手,受害者,还是相关当事人,戏中人各自的故事都让人唏嘘不已。

        本书同时还收录了另外两篇短篇,《蜘蛛与百合》,《玫瑰与郁金香》,当然了,相比起这两篇,我还是更喜欢《蝴蝶杀人事件》~
=======
        感觉似乎被横沟正史圈粉了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发表于 2018-8-26 18:23:01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emmm,所以楼主,开本贴是推荐+感慨?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