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啊,我跟你分析一下水波的形成。
外力作用下,水面上某一质点下降,水面下方的水被挤到周围去,形成一个凹陷。这时候周围的水由于重力作用和表面张力作用下,往凹陷出流动——结果导致凹陷处接受水太多,原本凹陷的地方反而凸起;周围给予水的地方给水太多,形成了新的凹陷。水波就这样扩散了。这个过程中,水质点既向下运动,又像波源方向运动,所以质点运动轨迹近似圆形(椭圆形)。
雨滴下落,对落点造成冲击,使落点处水质点下降,产生水波。风吹同理,风的摩擦力和压力,使一部分水面下凹,产生水波。
问题问海面的水质点。可将问题简化。水面微小扰动,水波振幅a很小,远远小于水深,也远远小于λ水波波长。
设整个流场的速度势φ(x,y,z,t),水质点速度v=φ。速度势满足拉普拉斯方程φ=0。
略去运算。(算式各种符号,我打不出来 )
φ(x,z,t)=ga/ω·ch[k(z+h)]/ch[kh]·sin(kx-ωt)
其中a是质点振幅,g是重力加速度,ω角频率,k=2π/λ为波数。
对x和z分别求偏导可以得到水平运动速度和竖直运动速度。
Vx=gak/ω·ch[k(z+h)]/ch[kh]·sin(kx-ωt)
Vz=gak/ω·sh[k(z+h)]/ch[kh]·sin(kx-ωt)
两式子联立消去时间参数t可以发现水质点运动轨迹为椭圆。
(式子好难打出来,我就不打了。)
雨的冲击使a(质点振幅)增大,所以水质点在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速度都变快。并且椭圆轨迹的长轴和短轴都变大。运动周期不变。(水质点跑一个更大的椭圆。)
水平有限,有错误请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