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5-10-10 13:15:39 | 来自小霸王手机
《原创推理的出路在“伪解答”!》

0
你觉得推理小说的可能性快被穷尽了,你觉得再也没有一个诡计能让你眼前一亮虎躯一震了,你觉得现在的侦探无非傲娇和万能但是没有个性不能让你一见倾心一眼万年了,你觉得“案发、家访、再案发、解答、回马枪”这样的推理小说流程真的无聊毙了——
请注意,这时候,你需要来几个伪解答了!

1
伪解答,不是你在以前推理小说里常常能看到的“错误解答”。那些传统伪解答,作用无外乎四点:
一、 通过伪解答来检视各种可能性
二、 通过伪解答来衬托真相的靠谱
三、 通过伪解答来延长稿件的长度
四、 通过伪解答来为多重逆转铺路
从“传统伪解答的作用”不难看出,伪解答是为真相服务,作为陪衬角色而出现的。所以往往作者在编织伪解答的时候不够用心,只是草率地列出一些一看就是伪解答的伪解答。
在推理读者根深蒂固的印象中,伪解答似乎从来不会是精彩的、有想法的、作为主要卖点的,甚至是,超越真相存在的。

2
为什么说伪解答才是原创推理的出路?
不妨来看一下推理史的演变。
推理小说诞生于美国(爱伦坡,1841年《莫格街凶案》),但不管是在推理小说最美好的短篇黄金时代,还是长篇黄金时代,我们能想起来最多的还是英国作品。
前者如切斯特顿、柯南道尔、奥斯丁弗里曼、奥希兹女男爵……后者如阿加莎、安东尼伯莱克、EC本特利、多萝西赛耶斯,卡尔虽然是美国人但是作品非常英伦化,这与他娶了英国老婆定居英国也有关系,算是新英国人了。
当然美国也有如杰克福翠儿、范达因、奎因、克雷顿劳森等高手,但在数量上完全处于下风。美国人直接、干练、简单的风格,在当时的古典推理小说中完全不能发挥出来,相反,英国人优雅、睿智、绅士等气质与侦探的风格完全匹配,先天条件就限制两国推理发展。
那么美国推理怎么办,出路在哪儿?
有一种说法,推理史上有三位宗匠级人物,直接改变推理史进程。第一位是爱伦坡,他是“创造者”,一个人开创了一种类型文学。第二位是柯南道尔,他是“完成者”,将侦探小说带到第一个巅峰。第三位是达希尔哈米特,他是“破坏者”。
将原来的智力游戏破坏、将神探的形象破坏、将整个推理小说流程破坏、将快要难以为继的“后古典时期”推理文坛破坏!
虽然美国革命不止他一人功劳,但作为硬汉派的开山祖,哈米特告诉大家,真相不重要,真实才重要!
他把推理文学还给了文学。

3
我擦,不小心又啰嗦了。
【上面那句已设置为仅作者和不会吐槽者可见】
日本推理也经历过两次尴尬的局面。
第一次打破尴尬的是松本清张,心路历程和美国革命类似。在古典解谜小说的可能性被挖掘到一定程度后,社会派出来把推理文学重新带上路。
那么社会派的老生常谈也差不多之后呢?
岛田庄司带着他的《占星术杀人魔法》跳出来了,说要回归本格,但是超越本格,那就是新本格。
其结果我们都知道,新本格道路如今越走越宽,诞生已有二三十年,依然未见颓势。
——从美国和日本两国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当本国推理发展遇到困难和瓶颈时:
A、 试图在真相类型上有所突破
B、 试图在小说诉求上有所突破
C、 试图在侦探形象上有所突破
D、 试图在指导意义上有所突破
E、 试图在文学素养上有所突破
F、 试图在谜面包装上有所突破
G、 试图在书本长度上有所突破
H、 试图在坑爹程度上有所突破
与此同时,这两国的例子还告诉我们:
这些突破他们都做过了,其他国家不用抄了。【喂那你说这么多!

4
这两个例子还告诉我们,要找出路,看看前人的作品是不错的选择。
于是我们来看看原创推理的先驱。
程小青《霍桑探案》,仿福尔摩斯之作,本格与本土相结合的很好,时代背景、人文关怀、笔触素养都已经是上乘,但是在世界推理史上留不下深刻的一笔,为什么?因为没有突破。
孙了红《侠盗鲁平》,仿亚森罗宾之作,意态潇洒、情节曲折、一波三折、险象环生、扣人心弦,但是在世界推理史上留不下深刻的一笔,为什么?因为没有突破。
俞天愤、陆澹安、张碧梧等辈都不能在世界推理史上留下深刻的一笔,为什么?因为虽然写的早,但是没突破。
那么,突破口在哪里,才能写出深刻得一B的作品,在世界推理史上留下深刻的一笔?
这时候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作家,他叫赵苕狂,写了几部《胡闲探案》,虽然案件质量不高,作品数量很少,但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另一种风情。
胡闲虽然为主人公侦探,但是很呆,线索就在眼前也不能发现,往往将案情往错误的地方考虑,最重要的是,他还若无其事毫不羞赧。当然,由于他每次的错进错出,最终案件都能告破。(每次都能真相大白,这个落伍的思想也是限制这个系列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一个“伪解答侦探”的雏形,作者着力描写侦探的糗态,把错误线索和伪解答作为主要卖点。
光这个亮点,就算作品质量再不好,也足以让中国的推理史记住赵苕狂这个人。

5
国外也有写伪解答出名的,EC本特利的《特伦特最后一案》,长篇黄金时代的启蒙作。这个绝对的一书作家,昙花一现,毕竟不是每一个侦探都叫特伦特。
记得在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也说起过,江户川乱步也很会写伪解答,至少《D坂杀人事件》对我来说亮点就在伪解答,真相非常虚弱平庸。
那为什么他们没把伪解答发扬光大?
很简单,因为太早了,当时连推理小说都还在启蒙阶段。这些先驱,把精力都集中在为推理小说发展铺路上。而这中间,偶尔有昙花一现的想法和点子,都被遗落了,直到今天,也没有人捡起来。
“伪解答卖点”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想法。

6
私家侦探、官方警察、记者、律师、魔术师、神父、书店老板……各种职业、高矮胖瘦、男女基直、盲人断腿等侦探都出现过了。现在,只要你专注伪解答,就会创造一种新的侦探类型:傻逼侦探。
被骂坑爹、被喷地下室、被验证不可行、被说太简单、被批没想法、被黑抄袭……现在,只要你专注伪解答,没有人再会跟你较真。
如何有效推动剧情发展、如何让人物性格立刻鲜明生动起来、如何在严肃科学严谨与搞笑卖萌武打之间把握好分寸……现在,只要你专注伪解答,这一切都不再是困扰。
“伪解答玩出新花样”,这个课题在笔者所知的推理文坛上,还是空白,诸位跃跃欲试的推理写手们,不来一发吗?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发表于 2015-10-10 20:30:33
虽然作为观点无所谓对错,但是伪解答这种降低难度的设定会让读者认为主角不过是靠着别人的提示来破案的,降低了主角的实力和光辉形象啊。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