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学院
禁果效应
查看:
2295
|
回复:
4
[刑侦法医]
禁果效应
简洁模式
37156
发表于 2015-6-27 12:02:26
发帖际遇
禁果效应也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这与人们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有关。有一句谚语:“禁果格外甜”,就是这个道理。
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学依据在于,无法知晓的“神秘”的事物,比能接触到的事物对人们有更大的诱惑力,也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和了解的诉求。我们常说的“吊胃口”、“卖关子”,就是因为受传者对信息的完整传达有着一种期待心理,一旦关键信息的阙如在受传者心里形成了接受空白,这种空白就会对被遮蔽的信息产生了强烈的召唤。这种“期待-召唤”结构就是“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基础。特别在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人们恐惧的往往不是确定的事实,而是不确定的、难以知晓的事情,在无法知晓和渴望知晓的搏杀过程中,公众会因为恐惧心理而像饕餮一样渴望获得信息。
“禁果效应”在古往今来的传播实践中屡见不鲜,表现形式也是形形色色。我国历代统治者,经常把他们认为是“诲淫诲盗”的书列入“禁书”之列,如《金瓶梅》就以“禁书”而闻名。西方文化史上,萨德、王尔德、劳伦斯等人的著作也都“享受”过被禁的“待遇”。被禁并没有使这些书销声匿迹,相反让更多的人因此知道了它们。现代社会的传播手段和渠道多样化了,但“禁果效应”还依然存在。例如,我国的很多专家日益认识到,关于性的知识不应该对青少年讳莫如深,这样反而使他们对性充满了好奇心和神秘感,而不能正确地理解。在新闻传播中,很多新闻管理者和媒体还习惯于对公开发生的事情“捂盖子”、“报喜不报忧”,而他们忽视了这样的结果:当迫使公众无法自由选择信息时,人们对无法得到的信息将增进获取的动力。
总之,你越得不到的东西,你就越想得到。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33074
发表于 2015-6-27 21:23:51
越得不到的东西,你越想得到,这点我深有体会~不过后面应该还有一句...“得到之后就不那么在意了”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37156
楼主
|
发表于 2015-6-30 08:59:04
不是应该得到之后,会特别的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东西吗?就像米芾学字一样。
36954
发表于 2015-7-11 11:27:28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返回版块
尚未登录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回复
分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