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15|回复: 11

[推理资料] 连环杀手的关键词。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13-6-24 09: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1。冷却期

这里的“冷却期”可以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在连环杀手的定义中也就是指两起谋杀间间隔的那段时间。连环杀手这段喘息的时间长短不一,短的有一两天甚至是几个小时的,长的有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但我们要着重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短的一般不应短过6个小时,否则就有屠杀型谋杀犯或者疯狂谋杀犯的嫌疑了;长的不应超过3个月,否则其连环谋杀行为就应当分段定义了。那么他们在冷却期会做些什么呢?通常连环杀手通过一次谋杀体验使自己兴奋的情绪达到了一个峰值后,就如同性行为发生后的“不应期”一样,他们也需要一段时间来休息、平静、回味这段亢奋的经历;同时,许多连环杀手还会利用这段时间去评价自己的前一次或前几次犯罪,“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下一次实施犯罪进行某种程度的策划。“冷却期”从理论上来讲,是划分连环杀手的重要标志之一,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它为刑侦人员争取到了破案缉凶的时间,追捕连环杀手的司法人员必须把握好冷却期这一“黄金时段”,在下一次谋杀发生前将这些疯子缉捕归案,即便做不到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对一个连环杀手冷却期的估算来预计其下一次实施犯罪行为的大概时间,再通过对犯罪地点进行地理分析的比对进行地域布控,最大限度地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2。谋杀签名


“谋杀签名”也被称做连环杀手的“谋杀标记”,是指连环杀手为满足其犯罪动机而采取的比较独特的犯罪手法。在这里,我们要着重区别于“为实现犯罪目的而采取的犯罪手法”来看待上述概念。举例来讲:一名连环杀手在实施谋杀时都会蒙面----这是为了有利于他实现犯罪(或再犯罪)目的而采取的措施,就不属于“谋杀签名”;而一名连环杀手在实施谋杀的时候都要给被害人涂个大花脸----这就是为了满足其犯罪动机而采取的犯罪手段了,属于典型的“谋杀签名”。再说个简化版的:拿刀杀人很正常,次次都拿刀砍头就不正常了。谋杀签名可以让刑侦人员在众多谋杀案件中归纳出哪几起案件是由同一犯罪人所实施的,通过对谋杀签名的分析还有可能洞悉连环杀手的一些心理特征,从而协助案件的侦破。

3。舒适区域

大家可以先自问一下:“如果我要实施连环犯罪,我会在什么地方作案呢?”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挑自己熟悉的环境:家、工作单位、常去的公园或娱乐场所等等。这不是兔子吃不吃窝边草的问题,而且一种人类心理的本能,确切地说,是一种行为本能。试想,你为了杀人……当然,是为了杀人而且不被抓到然后再继续杀下去,你至少要找一个令自己“安心”的地带来下手,最不济,失手或者被发现的话也能知道该从哪个方向逃跑,不至于象郭德刚说的那样:“下午5点钟抢了银行之后开车就上了东二环……”“舒适区域”不光是针对领域型或固定场所型的连环杀手而言的,一名游荡型的连环杀手在某一特定区域实施犯罪2起以上的时候同样会存在某个范围的“舒适区域”,也就是说,一个舒适安心的心理支撑点对所有的犯罪人来讲都是必须的。舒适区域的划分(具体的划分比较复杂,我们在其他文章里面有详尽的叙述)是刑侦人员对犯罪区域进行布控或者“蹲点”的重要参照。

4。被害人

我们在这里提到的“被害人”其实更多地是指“被害人的共同特征”以及“被害人的风险参数”。前者可以用以划分同一连环杀手的侵害目标类型,并以此为基础实施一些主动性的缉捕方案,比如说让警员乔装成具备被害人共同特征的路人甲引诱犯罪人出现等等;后者则是英国著名犯罪心理学家保罗•布里顿一直大力提倡的研究观点,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相貌、穿着、言谈举止、出入场所、家庭背景、经济能力等综合指标决定了他/她成为被侵害目标的可能性,如果大家在了解到自己的风险参数后对自己的外观要件进行一些刻意的改变,就会降低自己成为被害人的可能性,这种旨在预防犯罪的论点也是我们一直大力推崇的。不是很了解自己的风险参数?不要紧,不是说大家为保一世平安就都得去研究犯罪学,多听听长辈的话:财不露白,少行夜路,衣着得体……父母用生命体验来的粗浅道理其实绝不比那些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小。
截止到2006年,据不完全预计,仍有至少700名连环杀手在世界各国的土地上游荡徘徊……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