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发表于 2012-7-4 21:35:51
李易之 《 关于高考:北京的孩子 你为什么不心虚》:   http://blog.renren.com/blog/291505344/852328409

颓废了两天,终于有力气来写点东西了。两天前我转了条状态,内容大概是我们北京人就是400来分上本科,500出头上武大,数学最后一题考勾股定理,你们怎么地吧(原状态已被删除,本人转的状态也莫名其妙的找不着了,400出头上武大肯定不可能,那是那北京孩子说着来炫耀下,刺激外地孩子的,楼主文章内容与此关系不大,只是个引子。高考分数毫无可比性,招生名额才是问题的关键,假如北大的名额在各省间分配的公正均衡,即使北京人真的400分上北大,外省人也不敢吐槽),我本以为是外地的孩子黑北京呢,出于新闻人一贯的谨慎原则,本人特意去状态发布者的主页上逛了下,显示是房山区,级别蛮高的,不是刚注册的,其不少好友标签都是北京市的某些高中,由上述信息本人可大致确认状态发布者确是北京的孩子,不是外省人黑北京。


话说本人转状态后,有三个北京的孩子跟我理论了起来,其中一个孩子还分享了另一个北京孩子对此事发布的日志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851977178&owner=268970099,我也看了。纵观这三个跟我理论的孩子和这篇日志,恰好代表了三种北京孩子对高考地域间制度性歧视的态度。


第一个北京孩子跟我说,我爸妈给北京市纳税了,所以我上北京的大学容易是理所当然的,你们别的省自己不投钱建自己的学校,还老想来北京占本地人的资源,还眼红北京人上大学容易,而她分享的那篇日志以告诫诸位认清现实为名,以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为理,观点就是我上大学容易是因为我爸妈努力,他们从外地人成功打入北京,为我创造了上大学的捷径,我凭什么不能理所当然的享受这一切,你们苦逼是因为你们的爸妈不努力。。。(此处省略一万字)。



对第一位北京孩子,来,我告诉你,你的理所当然的优越感是多么不道德,你为什么要心虚。


首先,要理清一个大前提,就是北京和首都的关系,宏观上首都这个政治地位给北京带来了什么。我们且先假设,假如北京不是首都,北京还能不能那么火?能不能有发达的经济?能不能让你爸妈挣高工资纳税,养活那么多好大学?这个问题可以用民国时期的北京与天津对比,那时的北京不是首都,从经济水准和城市发展水平而言,天津远胜于北京,这个很容易理解,北京的经济区位毫无优势,脱离了政治中心的支持,与廊坊何异?所以,凭政治优势建立起来的经济优势,是靠政治力量将全国的资源集于一身,一句话,北京就是条吸血的蚂蟥,花别处的资源、人才,建自己的城市,天津自建国后,经济地位远不如从前,与此关系绝大。既然是用全国人民的资源发展起来的成果,凭什么一下就变成了北京人的私家菜。那些顶级的教育、医疗、交通,那花几块钱就能享受的专家诊治,那几毛钱的公交,那占中国四分之一的211大学(25所)、五分之一强的的985(8所)大学能是北京这弹丸之地凭一己之力建的?比经济区位,它不如天津上海,比人口、资源不如江浙广东,可以说成为首都逆袭之前,它毫无优势,而今通过损人利己(资源是定量,通过国家权力参与资源分配,调配和占用别的地区的资源就是损人利己)发了横财之后,能把成果都算成是北京人的?既然如此,那你理所当然的享受这一切的底气从何而来?

    好吧,你可能说,北京现在不但不要外地的资源,还给钱支援贫困省份,我想说的是,你从别的拿的远多于你流向别处的资源。真正有底气说自己给国家的多于从国家得到的,上海算一个,改革开放前甚至开放后的一段时期,上海为整个国家贡献六分之一的财税,但它的市政设施、大学数量和投入都远不如北京,不能因为北京是首都,就合理合法的享受全国的供养。

    你还可能说,北京市政府给北京的大学大笔财政经费,作为对当地纳税人的回馈,在我们北京多招点人有什么不对?好,越过宏观问题,来谈谈具体的微观问题,北京的大学课分为部属和(省)市属两种,即使是部属大学也是与地方共建的,地方政府也得按照协议负责一部分教育经费,那么地方出了钱,钱是地方纳税人的,本地人当然要享受相应的服务,这当然没问题,但生源名额分配仅是这样决定的吗?首先,一般而言,本地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大部分是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的,也就是说,地方的前期投资已从人才带来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回报,甚至超额回报,其次所有公正的制度都应尊重历史,举个例子,先让国家出钱出力,给江西建个最顶级的大学,请最牛逼的教授,建成后,江西跟国家商量,这个大学以后的办学经费由我们江西负责,然后把生源名额的百分之四十给江西,你说这样能合理吗?(为何能推出是百分之四十,数据来源:2011年,北京地区高考人数7.65万,北大招生名额350左右,约占总名额的九分之一,而江西考生人数是29万,同比折算,如果北大在江西,那么它至少要将近百分之四十的名额给当地),是呀,江西地方政府用纳税人的钱给大学经费了,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因为这样的做法没有考虑历史成本,没有尊重历史,所以不公正。

    至于那篇日志里有新北京人叫嚣,因为我爸妈努力,他们成功的打进了北京城,所以我有权享受我爸妈给我挣来的这一切,我该怎么告诉你呢?对于你几乎动物性的崇尚弱肉强食,并肯定这样的自然法则,我不想告诉你现实事实与价值认同之间的区别,那太高尚了,估计你理解不了,我就跟你谈谈为什么你的想法图样图森破吧。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个人的努力可以换来更高品质的物质生活、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OK,这每错,教育资源在事实上的不均等性也没错,但是受教育权利是均等化的,你错在哪里呢?你把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存在作为受教育权利也应该不均等化的依据,你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搞清楚,知道这个对你来说,很难理解,来,我给你举例子,你要参加奥运的百米赛跑,因为你爸妈有钱,你可以享受最顶尖的营养师给你配备的最科学的营养搭配,能请最牛逼的教练来培训你,能使用最昂贵的训练设备,但你爸妈无论多么努力、混的多么成功、挣了多少钱,都不能给你挣来把你的赛道缩短的特权,不能在百米赛跑中,不管是非洲人还是欧洲人美洲人都得跑一百米,你说你爸妈是个很努力的新北京人,所以你有权只需跑五十米。个人努力能换来资源,但个人努力不能为你换来特权,假如有,那就是制度不公正,因为权利是均等化的,人人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特权的存在本身就是非法的,而你认为北京人享有合法的特权,并批判别人会别人的父母不够努力,所以无法享受这特权,这就等同于你认可高干子弟可以肆意的伤害你而不用承担责任,这也是特权,这是人家祖上出生入死努力挣来的特权,你不爽是吧,那只能怪你祖上怕死,怪你爸妈无能,怪你自己没血性不敢起义。这叫什么,这叫强盗逻辑和唯强权论,你在道德上跟非洲的狮子野猪没什么区别。



说完了第一个北京孩子,我来说说第二个北京孩子,她跟我说,其实北京人也是受害者,你们外省人只看见光鲜的特权,不见北京生存越来越大的压力,不见北京城埋葬了老北京人的故园梦,不见北京土著生活艰难,那些特努力向上的外省人,在挤压北京土著生存的空间,那些外省新贵来北京买房生活、生儿育女,抬高了北京的房价物价,推高了北京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费,人越挤越多,拆了旧房盖新楼,老北京人的北京城没了,现在的北京,已经不是北京人的北京,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国各省贵族精英的北京,你们所渴望的那些,老北京人未必想要。我只能感叹,多好的北京城,都让首都给毁了。那些老北京人可能随着新贵(包括第一代打进北京城并建国立政的第一代红色新贵)的到来,一体均沾了那些给新贵们的特权,特权的存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贵和精英的到来,第一代的政治贵族留下了庞大的红色贵族二代、三代们,并越滚越大,外省的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知识精英也在拼命的往里挤,成功了的就能自豪的让自己的子女发日志,嘲笑那些外省的穷丑搓,看吧,你爸妈无能,所以你享受不了这一切。北京城就这么大,再扩张也不好把天津变北京的外环吧,但北京人会越来越多,放心吧,只要在地域上设置了一个特权区域,那么它对全国有志青年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将最终引发内爆和内耗,除了当年打进城的那些人的子弟,别的精英们能在北京城挺多久?挺几代?(某王爷家的垮台证实了就是当朝权贵也不好混)外省精英不断逆袭,你确定能在北京城过好?所谓地域特权是对别的区域而言的,在区域内部,精英及精英后代对弱肉强食法则的运用绝对是惊天地泣鬼神,房子和幼儿园就这么多,总得有人上不起学住不起房吧?所以,在一个不公正的制度下,从长远来看,所有人都将是受害者,所有的优势和特权都是暂时的,北京人坑外省人,外省人怒了,努力逆袭成为新北京人,然后欺压老北京人。不公正的制度将人为的制造一个地域间和地域内的互害链条。


第三个跟我讨论的是个北京来的男生,很有责任感,也很有理想。他承认北京人享受了不该得到的东西,这确实需要改变,从这一点而言,我很佩服他,因为他目光不短视(短视是当前既得利益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可能有人说,这很容易呀,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现在的高考招生制度不好,我想说的是,你能看出来未必表示你会承认,你既能看出来,还肯承认,并且表示支持改变,那最大的可能就是:你不是北京人。我接着这位哥们的话说,说是制度的原因,其实还是人的原因,当所有的外省精英都在想着成为北京人、成为既得利益者集团中的一份子的时候,你就知道问题压根不在于制度,那么多的外省精英在改变现状上能有所作为,但为什么毫无动静呢?为什么明知不公正却一再让这个制度延续呢?因为他们的目标只在于成为不公正的制度中获益的一方,从未想过要去改变这个不公正的制度,即使想过,那也是他还是非北京户口时,当他有权力去做些改变时,他已经成为了获益的一方,他为什么要以现在的优势地位去冒险求来一个丧失未来继续获益的制度。



虽然前几段是批北京的某些孩子的,但我不想止于泛泛而谈,从某种程度而言,北京人对目前的状况是没有改变的责任的,至少从经济理性而言,是没有责任的,道义上就另当别论了。不公正的现状存在,并将延续,谁该为此负责?是那些外省人,那些在当前制度下处于劣势的人,难道将改变现状的责任寄希望于在现状中获益的人吗?太上皇会回答你,naive,too young, too simple.



最后将很久以前发的一段状态来作结:不公的体制得以存在,是因为人们允许它存在;比体制更根本的问题在于个人。你可能明确反对中石油中石化的垄断与低效,但当改革涉及包括中国电信在内的所有垄断企业时,你可能就沉默了,因为你或你的家人在中国电信上班,正从它获得的暴利中分得一杯羹。人们反对的很可能不是一种体制本身,而是体制中与你利益相冲突的某一个具体的个体。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在抱怨政府的腐败和垄断企业的暴利低效,但又都毅然决然的挤向这些行业和部门,甚至使用他们曾鄙夷的各种门路和手段,各地子弟都在骂北京人的高考很无耻,但又争前恐后的以成为北京人为荣。难道他们反对的真的是这个体制本身吗?他们反对的只是自己不是体制中的获益者而已,当他们有机会成为其中之一时,他们会很自然的成为他们曾经痛恨过的那种人。只要有权力的试探,任何人都可以堕落,纯粹功利性的反对毫无意义,但功利性是我们在身边和网上获知的绝大多数不满言论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一上微博,你觉得中国明天就有可能发生起义,但逛一圈菜市场,你就能判断这个国家十年也别想有大的改革浪潮。

    我现在在做的,就是网上彪悍的键盘革命党,其实现实中的我正在考研,未必想成为北京人,但也肯定不拒绝,你能指望我在某一天做出什么推动者一切的事情吗?naive,当我都能做到这个的时候,凭什么让你搭顺风车。



特此注明, 我对北京孩子的能力没有偏见,而且,就我个人的观感而言,我觉得北京孩子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还有对学习的努力程度等确实高于一些苦逼省份的学生,但是,这不能成为北京人就应该享受特权的原因,是特权导致了北京孩子有时间做别的事儿,而别的省份为了上大学只能一头扎进书堆里,然后十几年后,高下立见,这正是不公正制度的后果,而非证明不公正制度存在的合理性的依据。楼主对于同样的问题,不想多做回应。

    对于北京孩子说是靠自己实力考上大学的,问心无愧,我就问了,你们敢和全国其他省份的考生做同样的卷子,凭同样的分数线上大学吗?04之前,是一卷考天下,全国都用同一张卷子,但是,清北在不同的省份录取线确实不一样的,在北大里,同一个班,北大的孩子跟外省的孩子相差过七十分是很正常的。后来,这样明显的歧视招致社会的不满太大,就换汤不换药的实行各省自主命题,然后以卷子不同,各省分数不具有对比性为名掩盖矛盾,你们还有话说?你们说现在清北在北京录取分数也很高,那根本不重要,分数和卷子难易度不能证明制度的公正与否,问题核心在于招生名额,不管北京卷子难易,北京考生分数高低,也不管你们的填报制度多坑爹,但每年在7.5万考生中一定有350人进入北大,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至于填报制度只是在涉及究竟是哪个北京孩子进入北大时增加了风险性,可能未必是那个成绩好的人如愿考上北大,但他阴差阳错失去的名额一定会被另一个北京孩子得到。同理,别的省份即使有29万人参加高考,北大只给31个名额,无论其省的卷子难易,如何填报,进北大的也只有31个。故问题核心在于名额。



推荐文章,刘瑜《谁有特权上大学  “无知之幕”的正义》 ,做个广告,她的《民主的细节》和《送你一颗子弹》都极好,前者是很好的公民教育读本,后者是闲时放松的佳作。至于有人不断攻击楼主是因为自己高考受打击了,心理有阴影才发这篇文章,那我想说,你们低估楼主了。不是每次有人站出来说有个东西不对就一定别有用心、动机可疑,楼主只是觉得现实不对,然后说出来了而已,别给每种坦率都预设不堪的动机,楼主出身江西,现在在南开念新闻,本身已经一定程度上战胜了高考的不公正。还有,相对那些骂我的人说,即使要骂,也请先看完文章,别一看标题就操家伙,交流可以,也无所谓谁说服谁,楼主未必对,但请勿出恶语。



[发帖际遇]:  名偵探小品为了安慰小兰,装成新一的声音给小兰打电话。感动了小兰,用空手道逼着地瓜给了学分6分.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发表于 2012-7-4 21:38:48
勾股定理  啊!  八年级上册学的 十二年级 还考啊!
发表于 2012-7-4 21:50:02
好长啊~直接看粗体字了~
我觉得这个情况帝都魔都都存在~地方保护政策而已啦~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21:58:18
引用
好长啊~直接看粗体字了~
我觉得这个情况帝都魔都都存在~地方保护政策而已啦~
wclloveqq 发表于 2012-7-4 21:50  

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

为什么明知不公正却一再让这个制度延续呢?因为他们的目标只在于成为不公正的制度中获益的一方,从未想过要去改变这个不公正的制度,即使想过,那也是他还是非北京户口时,当他有权力去做些改变时,他已经成为了获益的一方,他为什么要以现在的优势地位去冒险求来一个丧失未来继续获益的制度。



这种现象在中国太普遍,文章最后所提到的无知之幕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引用

罗尔斯1971年的时候写了一本厚厚的书,叫《正义论》。因为这本书厚得让人望而却步,所以我斗胆把它庸俗成一句话:只有当你不知道自己可能是谁时,才能想清楚什么是正义。当然了,他有一个术语,叫 无知之幕 ,也就是一个人在对自己的社会处境暂时失明的情形。一个站在 无知之幕 后面的人,既可能是比尔盖茨,也可能是一个非洲饥民。如果你觉得正义就是杀光富人瓜分他的财产,万一 无知之幕 一拉开,发现自己就是比尔盖茨,恐怕你会后悔得一头撞死。如果你觉得正义就是WINDOWS2000卖5000美元一套,万一 无知之幕 一拉开,发现自己其实是非洲饥民,估计也要捶胸顿足。



------------------------------------------------------------------

引用
这就是为什么一上微博,你觉得中国明天就有可能发生起义,但逛一圈菜市场,你就能判断这个国家十年也别想有大的改革浪潮。


就像前段时间在高考吧的一个帖子,那个楼主举报了同考场的一个女生作弊,结果被群艹。人人都在说公平、公平,但面对不公平又放任自流。是人的私欲、对利益的追逐滋生了制度的不公,“不公的体制得以存在,是因为人们允许它存在;”。对利益的追逐无错,错在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但是现在有多少人在乎手段?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在抱怨政府的腐败和垄断企业的暴利低效,但又都毅然决然的挤向这些行业和部门,甚至使用他们曾鄙夷的各种门路和手段,各地子弟都在骂北京人的高考很无耻,但又争前恐后的以成为北京人为荣。难道他们反对的真的是这个体制本身吗?他们反对的只是自己不是体制中的获益者而已,当他们有机会成为其中之一时,他们会很自然的成为他们曾经痛恨过的那种人。”




[发帖际遇]:  名偵探小品请所有男学员看《那些年》未删减版,被抓住罚款英镑4镑.
发表于 2012-7-4 22:33:24
我觉得这个作者也是一个反对与自己利益冲突的体制的人。。。
当我都能做到这个的时候,凭什么让你搭顺风车。
这不就是说如果作者自己也得到了好处,那他就不会写这种文章了。。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2-7-4 22:40:08
本帖最后由 wclloveqq 于 2012-7-4 22:42 编辑
引用
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为什么明知不公正却一再让这个制度延续呢?因为他们的目标只在于成为不公正的制 ...
名偵探小品 发表于 2012-7-4 21:58  


既然您那么认真的回复了~那我也小小的点评下吧~
为什么制度那么不公平~却还是有人拼命的想要钻制度的空子~
那是因为人都是有贪欲~都是有惰性的~每个人都想成功~或者说~成功的更轻松些~当他们发现制度的漏洞时~一边鄙夷的骂着那些投机取巧的人~一边自己心里不平衡~不折手段地去投机取巧~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以上是从人性方面~那么制度本身呢~
当然~政府制定这样的政策~是有很明显的地方保护意图~尤其是因为直辖市有着自身的经济优势和地理优势~
于是现在很多人选择逃避这个制度~投入国外的怀抱~今年上海的高考人数只有5.5万人~比上海巅峰时候的人数活活减少了一半有余~不仅仅是因为生育高峰已过~真正的原因是~许多人才的流失~大家都考去国外了~
好了~这样国内的知名高校就不干了~于是各类自主招生就出来了~纷纷在高考前抢占人才~
从曾几何时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华山天险一条路~再到现在的抢滩登陆~到底是高校更值钱~还是人才更抢手~如今的高考缘何成了鸡肋~如今的教育体制缘何只能看到一个字~
乱~
178
发表于 2012-7-4 22:42:26
本帖最后由 黑羽 于 2012-7-4 22:53 编辑

作者是个气量很小的人,何以知之?看他写文章的方式:先数个靶子,然后驳斥.
随着"民主""公平"之类的概念逐步扩大影响,很多人都认为"人们生而平等"是不证自明的真理.借作者一句话,这是图样图森破,奶一无.
在我看来,"人们生而平等"只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愿望,上位者可以因此而展现自己的美德,下层的人也可以因此获得实际利益,这是双赢的,所以能这样当然不错.但实际上,有权力提出"人们生而平等"的只有上位者,下层人扮演的只是被施舍的角色.被施舍的角色,在请求被拒绝的时候,是没有资格强求别人的施舍的.因此,抓住"人们生而平等"的宣言不放,遇见什么事都想往里面套一套,根本就是无知.
人们真的生而平等吗?在一切事物一切机遇面前,真的应该人人平等吗?我认为,每个人生来本来就是不平等的.当然,正是因为如此,有时候我们才会努力去追求"平等".这种愿望无疑是好的,但如果对于每一件事都盲目地要求"平等",是无知的表现.譬如作者说"教育资源在事实上的不均等性也没错,但是受教育权利是均等化的",请问究竟哪位伟人证明了"受教育权利是均等化的",自然界的什么表明了这是真理?我们希望受教育的权力均等化,是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幸福,这本身当然是不容置疑的,但"不容置疑"绝对不等同于"理所当然".
再针对文中这件事来说吧.作者无非是认为,全国考生没有站在一样的起跑线上,在一样的赛道上竞争.但推而广之,为什么我们从来不去质疑哈佛没有给全世界的学生一样的机会?作者可能会说哈佛是私立的,那我们就说加州大学系列吧.作者又可能会说,那是美国的大学,至少它们给了本国国民一样的机会,而北清是中国的大学,自然也应该给本国国民一样的机会.然而,为什么美国的大学就不该给全世界人民一样的机会呢?因为那是他们自己建设的大学?这不是回到了文中讨论过的话题吗?北清是北京建设的大学啊.不过作者说,北清并不是北京自己建设的大学,就连帝都本身也是靠全国各地养大的.可是美国就不是靠世界其他国家养大的吗?虽然我不敢说完全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积累财富的方式,但很显,然美国的富有绝对不是单靠她本国国民供养起来的.而且话说到这里,难道就不能用作者前面的逻辑来反驳这个观点吗?就算美国的大学是他们自己建设的,但作者不是说不能"把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存在作为受教育权利也应该不均等化的依据"吗?所以我们默认美国人应该享有更好的教育,不也成了"强盗逻辑和唯强权论"么?
作者很痛快地批判了图样图森破或者维护体制的一些人,实际上自己却没有提出靠谱的说法.作者的大部分观点是建立在把一些听起来像真理的话想当然地当做真理使用的基础上,然后剩下的一切就不证自明不战而胜了.作者威武.

其实大家也不需要对我这段话太当真.实际上我谈论的都是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东西.就像哲学家一样,在政治家开会之前插进来:"别急别急,我们得先弄清楚'自由'和'平等'的定义才行.你们这些人根本就不懂这两个词汇的真实含义.不信的话,你想想....blahblahblah...."还没说完就被一脚踢出去了.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2-7-4 23:21:59
额,文章包括最后一段通篇都是转载的是吗?
关于无知之幕这个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当每个人成为利益获得方时就会自然的改变自己的立场和认知,保护自己的现有利益,绝对的公平与秩序的确是社会生存最好的方法,但是人是思维动物,不会一成不变的完全按照某个思维定式思考,崇尚利益是很正常的事情,只不过根据教育,经历,认知,思维等等的不同会使人们对何为利益的判断存在差异,虽然大多数人的近似的认为享受是利益,进而将可以换来享受的方法作为追求的目标但实际上只是在认识中认为那些事享受应该最求,举个例子,大家都想做有钱人,有些人认为有钱后可以买华丽的家具,名贵的跑车什么的,还有普遍最求的名牌衣物饰品什么的,但是实际上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远超越其他垃圾货色的价值,不过因为很多人都认同这是好东西为了得到认同便去最求直白点说就是显摆,但对于这些人来说显摆就是利益。关于认同就不多说了太麻烦,直接举第二个例子,现实中的确存在某些异类即使拿到了特权与远超越常人所得到的利益,也会放弃,有些人是因为并不在意这些东西,比如钱,本身只是一张纸而已,不缺钱的人不会在意,不需要钱的人不会在意,另一种情况就是为了利益而放弃,虽然不信佛不过用佛家的说法可以叫做执着吧,或许是这么叫~ 希望得到名声或者地位而放弃特权与某些在别人眼里无比诱惑的利益,以利益换利益,当然这样举例可能感觉有些局限,换个例子 有些人会认为公平,公正是最崇高的,为了自己认同的公平而放弃自己的多于常人的利益,但实际上他也得到了利益,这就是自己所执着的‘公平’,这样的人或许会被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品格高尚什么的,但实际上只不过是所执着的事物不同,所希望的不同而已,而这种不同则来自于不同的教育,经历等等,所以正确的教育可以改变人们的认知,提高素质。当然不仅仅只有这几种,不过说白了对公平的最求与对特权的追求都只是对利益的最求,这一点从没有改变过。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可以认为是在追求利益,当我们睁开双眼看到光亮是我们就在追求光明,不然我们又为什么要睁开眼睛呢。而社会的公平与特权的矛盾其实就是在最适合生存的规则与人类受到制约的本性之间的较量,虽然通过教育可以改变认知,但最求利益的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人类通过长期的群居找出了最适合的群居方式而这种方式却制约了自己的发展与强大,所以当人们不在弱小不在需要条件的保护时就会毅然抛弃制约强大自己,而制约并不只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弱小的人会团结起来对抗强大的人,人类不只是团结起来对抗外敌,在社会结构下弱小的人通过团结以数量来对抗强大的势力,而规则的职能就是调节两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平衡,异议,摩擦与调节同样是磨合两者关系的形式。一但平衡被打破就会迎来反抗,由于人多房无法做到利益完全同一所以一般都是特权方打破平衡,形成独裁,而因反抗爆发的战争要么弱者变成奴隶,地位更加低下,要么曾经的特权者被推翻迎来新的洗牌,当人们忘记曾经的执着时再次出现分化 额 越扯越远了 ,以上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
虽然跳的有点远,不过我想说的是追逐特权没有错,安然享受特权没有错,追逐公平没有错,就算是恶意重伤也没有错,无论多么安逸的世外高人也会有些追逐,其实楼主在文字中接触过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当你够强,可以改变规则,可以愚弄规则,这也是一种追逐,怎样都好,可以执着的最求公平也可以追求懒惰或是简单什么的。感觉我就是说了一大堆的废话……而且每回发言都有这种感觉,太失败了……
最后我的论调可能不太正常,可能是因为我本身就不正常,也可能是最近实在太累了,反正谁要是看得不顺眼就无视好了,当然,欢迎讨论
发表于 2012-7-4 23:26:40
呵呵,在我看来,楼主只是说了一个,很多外省孩子家长都想说的话。
记得,当年高考的时候,几个家长试图把户口迁到青海去,当时似乎可以加分。
从现状来看,帝都孩子上大学,分数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完全没有异议。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这个“不公平”。

在我看来,这种“不公平”,原本就是这个社会“根深蒂固”,或者说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被打下的一种烙印。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我们认为XX岛是我们的,实际上XX岛离我们十万八千里,离人家不过数十海里。这公平吗?但是,我们还是要义正言辞,依旧说这些是我们的,因为占据了这个“不公平”的“天时”,让我们有这种强加给他人“不公平”的能力。
帝都的孩子也一样,他们占着“天时”,就可以享受这种“不公平”的“权力”。

我觉得,批判这种“不公平”,并非错误,但是参悟到这种“不公平”就是世道的“潜规则”,反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我们都要讨论原因,那是惘然,知道原因又如何呢?
人,仅仅靠一己之力,是永远无法改变社会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23:45:12
引用
作者是个气量很小的人,何以知之?看他写文章的方式:先数个靶子,然后驳斥.
随着"民主""公平"之类的概念逐步扩 ...
黑羽 发表于 2012-7-4 22:42  

但文章作者所说的是权利。
任何权利都是人与生俱来的,但是因为社会的存在,这种权利有时候会被剥夺,会缺少,会无法实现。每一个人刚来到这个世界,受教育的权利当然是均等的,难道非洲人就没资格读书?但因为社会中各种因素制约,有的人没法实现这个权利。穷人可能上不起学,弱智只能上特殊学校抑或者没有学校肯收。但他们确实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能否受到高等教育,能否受到好的高等教育,这些要靠个人去争取。
我不认为作者的意思是要绝对公平,让所有人不分高低的就全摆在同一道起跑线。而是当大家付出了同样的努力去争取受到优秀教育的情况下,凭什么北京人因为名额多就可以那么多人上北大清华?举个例子,有100个人,每个人付出的努力是均等的都达到上北大清华的水准,可是他们全都是外省,他们中就只有20多个人能上北大清华;但如果他们都是北京人,情况就不同了。没有努力的人就想上牛B的大学获得顶级的教育,无论是哪个地方,都是不可能。

美国大学的录取肯定也不是100%的公平,但你也说了人家对于国内相对公平,中国大学对于国内都不公平还有什么好说╮(╯_╰)╭
返回版块
12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