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30|回复: 4

[推理资料] 中国的"推理作家"不知身在何处?

简洁模式
7
发表于 2011-10-26 09: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民网编辑)
  2009年我买了厚厚一摞推理小说,当然全是国外引进的中译本。在各家书店和网络购书的排行榜上经常看到《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八百万种死法》等推理小说的名字。好事的媒体不失时机地把2009年定义为“推理小说元年”,东野圭吾的阅读热潮也被当成一个社会现象来研究。从世界范围讲,2009年确是推理小说界有纪念意义的一年,推理小说之父美国作家爱伦坡诞辰200周年,同样也是“福尔摩斯之父”柯南道尔诞辰150周年。但这只是针对于有着悠久推理传统的欧美文坛,在中国的情况充其量不过是出版商拿着现成的“舶来品”来刺激读书市场的略有成效。这种假HIGH局面的根源显而易见,那就是中国的推理作家不知身在何处。

  推理小说顾名思义就是靠推断的方式发展故事,最后揭开谜底,大多伴有凶杀案与侦探的角色。设置谜团是最直接、有效地吸引读者的方式,对“谁是凶手”抱以疑问,随着书中侦探的破案逻辑,读者产生参与感,展开思维联想,智力的较量,无论是最后猜对或是猜错都能产生强烈的阅读快感。而我对中国推理小说的认知,说实话尚停留在年少时在火车站等地买到的地摊文学,标题都异常触目惊心,比如“女厕所的裸体男尸”,阅读时多少带点对色情、暴力的恶趣味。之后随着国外推理名家如阿加莎、柯南道尔的作品引进,那些地摊推理小说也逐渐没落了。

  中国人绝对不缺智商,尤其对算计人这件事,我们肯定能挖掘出东方特色来。那么我想,之所以推理小说在中国如此软肋,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缺乏群众基础,对西方推理小说的引进热潮只是近几年方才兴起,相信绝大多数国内年轻人说到推理只听说过一个福尔摩斯,一个名侦探柯南。二来,国内根本没有私家侦探这个职业,公安机关作为司法机构绝不允许胡编滥造。所以才催生出了公安小说这个奇怪的分支。第三,国内的出版商和作者都缺乏耐心,培养推理小说的市场以及摸索推理小说的写作技巧都需要时间和恒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最后一点很残酷,200年的推理小说史,多少高超的诡计都被人想光了,留给中国作家的逻辑空间已经所剩不多,于是产生了绞尽脑汁标新立异而闹出的笑话。有个推理作家投稿给出版社,他想出的诡计是凶手将冰投到水池中,冰沉入水底,把水池孔给堵住了(前提是冰能沉入水底的话)。还有那种为了出人意料而疯魔的,最近郭富城主演的香港电影《杀人犯》,最后的凶手是死者5岁大的养子,他虽然看上去5岁,但实际上得了不老症,犯罪动机是40年前曾与死者打了一架……

  其实完全可以参考日本的推理小说模式,人家自己研发出了“变格派”推理,着重于精神世界,带有幻想和精神分析的成分,以营造氛围作为作品的立足点。而东野圭吾、伊坂幸太郎、乙一等人的流行,其实则是“轻小说”的流行,读者感受到的更多是爱情、人性、青春等等通俗情感表达,只不过被套上了一个推理小说的外壳而已。

[发帖际遇]:  名偵探小品在学院后院专门曝光靓照,门票收入英镑5镑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