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发现场
【原创】晚宴毒杀案
楼主:
272136
[推理谜题]
【原创】晚宴毒杀案
原创
简洁模式
188395
发表于 2025-5-1 18:17:28
湖北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怎么这么熟悉呢,感觉之前见过类似的,这个富豪晚宴毒杀案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272136
楼主
|
发表于 2025-5-2 00:17:49
北京
|
2025-5-2 00:25编辑
发帖际遇
公布正确答案
凶手是陈凯,作案手法是,8:20陈凯携带两份遗嘱到达书房,一份是保险柜当中伪造签名的遗嘱,一份是林振东的真遗嘱,在真遗嘱上沾有氰化物毒剂,林振东在查看真遗嘱时手指沾上,后食用药片时将氰化物一齐食用。关于为什么没有给林振东手指上的毒剂,是因为在停电结束后,林振东食用了女佣准备的餐点,洗过手,但在文中并未提及。
陈凯在将伪造签名的遗嘱锁入保险柜时,声称“我当着他的面锁进保险箱”,这是一个谎言,他所说的供词,除了这句都是真的,原因是其他证词都有其他人可以交叉验证,唯独这句遗嘱锁入保险柜时的状况周明的供词中没有提及。
随后陈凯离开书房后,遇到了来修电的管家,他没有选择留下陪同修电,而是一人前往客厅,遇到了从洗手间出来的赵芸,实际上这句话可以判断,他在赵芸走后可以进入卫生间进行证据的销毁,点燃有毒的真遗嘱,将灰烬冲入马桶。
关于伪造的遗嘱中的利安慈善只是律师在海外的洗钱团队。
关于林振东的眼角处其实他揉揉眼也是合情合理。
关于那本《世界上的迷路者》,是今年3月中旬出版,但是页边却已经有些色差,作者的初衷是为了提示死者有舔手指的习惯(这个也挺常规的),进而提示是氰化物转移大法,但是误导了很多uu,确实是我出题不严谨,十分抱歉!
凶手为什么不是别人
第一点,氰化物作案一定是蓄意作案,而非冲动作案。
第二点,从停电后,也就是8:35分开始,周明和管家就在书房外的走廊修电,全程10分钟,并且书房内的林振东此时的身体状态良好。实际上这期间即便嫌疑人蹑手蹑脚进入书房,至少需要开门关门两次,并且在十分钟内诱导林振东食用毒剂,几乎是不可能不被走廊的二人发现。因此嫌疑人直接锁定在了周明或律师作案,其他人是可以早期下毒,但是无法控制其中毒时间以及销毁证据的机会(有uu说,在林振东死后去销毁呢?林振东是众目睽睽之下毒发身亡,然后凶手离开现场去销毁不是自爆吗)。
接下来我们对每名嫌疑人进行解释。
继子林浩,有杀人动机,但从时间上来说只能是冲动作案,普通人想要取得氰化物本身就很难。另外他抽烟的事实是有园丁进行验证,这里验证声称只是看到有人抽烟,但是没看清是谁,但从证词得知,没有第二个人声称去了花园吸烟,这里已经证明林浩是无法下毒的,但有uu指出,园丁不可能一直看着吸烟人,这点是作者的疏忽,十分抱歉ouo。
商业对手赵芸,纯烟雾弹,身上的味道可以是香水味也可以是律师撒谎,只能从第二点排除。
女佣王芳,管家和赵芸的供词中都可以判断其行动时间线,排除。
侄子张锐,无作案动机,并从第二点排除。
管家老王,从时间线上来说,多方验证其行动时间线,排除。
私人医生周明,这位是表面上看最大的嫌疑人,首先他没有犯罪动机,第二,从证物线索中可以得知,药片的包装没有被拆开重新塑封,其他的药片也没有氰化物残留,只有在包装外部有一定的残留,因此他并没有作案空间,尤其是在律师的眼皮底下。
作者的心路历程
这道题是经典的晚宴毒杀框架,作案手法也是非常经典的氰化物转移大法(我指的常见是很多小说、谜题中都有用到),其实这种手法并不符合现实,本身氰化物就有非常大的味道,律师拿出一本有刺激性味道的遗嘱本身就有逻辑漏洞,但是因为很多小说、谜题中都有用到,我将其塞入到了这道题目,但是我的重心其实是放在口供与证物的交叉验证,以及最基本的逻辑性上,也就是说其实各位uu只要能提出一种
于情于理都说得通
的案件还原我都会标记为正确答案。
我为什么想要写这样一道谜题呢,最近经常刷抖音看到“国宝帮”的视频,拿着价值上亿的瓷器藏品鉴定,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评论:“你先别管微波炉专用,你就说我这个釉色没有几百年能出得来吗?”来讽刺国宝帮,因为在古董鉴定中,是只要有一处不对就会否定全局,而“国宝帮”只关注古董的正确特征。这其实在推理中也是一样的,我们在推理过程中,只要有一点不对,就应该否定全局,例如无论赵芸身上味道多大,多么的有杀人动机,但是只要他没有在那个时间段接触书房,是不可能作案的。
我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帽子叔叔朋友,我和他们聊天中得知,真实的破案过程是先锁定嫌疑人的范围,然后一顿拷打,本身也没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作案手法,所以更多重心在于“察言观色”“经验主义”,在于供词和物证的交叉验证。其实谜题本身就和现实情况有很大的区别,谜题需要把一些证据隐藏在字里行间,出题人只会放出出题人希望你知道的证据,很像是数学题,例如在继子林浩的口供中“为什么?前两天每天中午他们都会在书房协商遗嘱。”这里其实提出了,律师其实之前是中午来,为什么今天是晚上来呢,也许是得知了私人医生固定每天晚上来,想要栽赃嫁祸,但是没想到林振东没有碰水,一旦林振东碰了水杯,有了氰化物的残留,嫌疑人的范围就会大很多,需要出题人提供更多的线索来进行锁定。
总之,我之后还会设计一些口供物证为核心推理的谜题,这是我时隔多年第一次写题,写的很一般希望大家多包涵,我清楚做一些逻辑不同的谜题本身也是一种折磨,因为你也不知道作者是如何天马行空。之后的手法估计也是常规的用点干冰、氰化物这种经典手法,反正已经是大多数推理迷的共同认知了。鱼线我是不会用,确实是太扯。
最后,感谢以下uu们的作答:
@钟渝屿`挚缘迟
@Serika
@杨子龙
@安乐椅司辰
@sleuth/csl
272136
此回答被楼主选定为谜题答案,正在等待管理人员确认
楼主
|
发表于 2025-5-2 00:29:43
北京
发帖际遇
公布正确答案
凶手是陈凯,作案手法是,8:20陈凯携带两份遗嘱到达书房,一份是保险柜当中伪造签名的遗嘱,一份是林振东的真遗嘱,在真遗嘱上沾有氰化物毒剂,林振东在查看真遗嘱时手指沾上,后食用药片时将氰化物一齐食用。关于为什么没有给林振东手指上的毒剂,是因为在停电结束后,林振东食用了女佣准备的餐点,洗过手,但在文中并未提及。
陈凯在将伪造签名的遗嘱锁入保险柜时,声称“我当着他的面锁进保险箱”,这是一个谎言,他所说的供词,除了这句都是真的,原因是其他证词都有其他人可以交叉验证,唯独这句遗嘱锁入保险柜时的状况周明的供词中没有提及。
随后陈凯离开书房后,遇到了来修电的管家,他没有选择留下陪同修电,而是一人前往客厅,遇到了从洗手间出来的赵芸,实际上这句话可以判断,他在赵芸走后可以进入卫生间进行证据的销毁,点燃有毒的真遗嘱,将灰烬冲入马桶。
关于伪造的遗嘱中的利安慈善只是律师在海外的洗钱团队。
关于《世界上的迷路者》这本书是今年三月中出版,而页边的色差是为了提示其有舔手指的习惯,进而提示“氰化物转移大法”,但是误导了许多uu,确实这里有些问题,十分抱歉!
其余线索需要说明我再补充。
凶手为什么不是别人
第一点,氰化物作案一定是蓄意作案,而非冲动作案。
第二点,从停电后,也就是8:35分开始,周明和管家就在书房外的走廊修电,全程10分钟,并且书房内的林振东此时的身体状态良好。实际上这期间即便嫌疑人蹑手蹑脚进入书房,至少需要开门关门两次,并且在十分钟内诱导林振东食用毒剂,几乎是不可能不被走廊的二人发现。因此嫌疑人直接锁定在了周明或律师作案,其他人是可以早期下毒,但是无法控制其中毒时间以及销毁证据的机会(有uu说,在林振东死后去销毁呢?林振东是众目睽睽之下毒发身亡,然后凶手离开现场去销毁不是自爆吗)。
接下来我们对每名嫌疑人进行解释。
继子林浩,有杀人动机,但从时间上来说只能是冲动作案,普通人想要取得氰化物本身就很难。另外他抽烟的事实是有园丁进行验证,这里验证声称只是看到有人抽烟,但是没看清是谁,但从证词得知,没有第二个人声称去了花园吸烟,这里已经证明林浩是无法下毒的,但有uu指出,园丁不可能一直看着吸烟人,这点是作者的疏忽,十分抱歉ouo。
商业对手赵芸,纯烟雾弹,身上的味道可以是香水味也可以是律师撒谎,只能从第二点排除。
女佣王芳,管家和赵芸的供词中都可以判断其行动时间线,排除。
侄子张锐,无作案动机,并从第二点排除。
管家老王,从时间线上来说,多方验证其行动时间线,排除。
私人医生周明,这位是表面上看最大的嫌疑人,首先他没有犯罪动机,第二,从证物线索中可以得知,药片的包装没有被拆开重新塑封,其他的药片也没有氰化物残留,只有在包装外部有一定的残留,因此他并没有作案空间,尤其是在律师的眼皮底下。
作者的心路历程
这道题是经典的晚宴毒杀框架,作案手法也是非常经典的氰化物转移大法(我指的常见是很多小说、谜题中都有用到),其实这种手法并不符合现实,本身氰化物就有非常大的味道,律师拿出一本有刺激性味道的遗嘱本身就有逻辑漏洞,但是因为很多小说、谜题中都有用到,我将其塞入到了这道题目,但是我的重心其实是放在口供与证物的交叉验证,以及最基本的逻辑性上,也就是说其实各位uu只要能提出一种于情于理都说得通的案件还原我都会标记为正确答案。
我为什么想要写这样一道谜题呢,最近经常刷抖音看到“国宝帮”的视频,拿着价值上亿的瓷器藏品鉴定,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评论:“你先别管微波炉专用,你就说我这个釉色没有几百年能出得来吗?”来讽刺国宝帮,因为在古董鉴定中,是只要有一处不对就会否定全局,而“国宝帮”只关注古董的正确特征。这其实在推理中也是一样的,我们在推理过程中,只要有一点不对,就应该否定全局,例如无论赵芸身上味道多大,多么的有杀人动机,但是只要他没有在那个时间段接触书房,是不可能作案的。
我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帽子叔叔朋友,我和他们聊天中得知,真实的破案过程是先锁定嫌疑人的范围,然后一顿拷打,本身也没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作案手法,所以更多重心在于“察言观色”“经验主义”,在于供词和物证的交叉验证。其实谜题本身就和现实情况有很大的区别,谜题需要把一些证据隐藏在字里行间,出题人只会放出出题人希望你知道的证据,很像是数学题,例如在继子林浩的口供中“为什么?前两天每天中午他们都会在书房协商遗嘱。”这里其实提出了,律师其实之前是中午来,为什么今天是晚上来呢,也许是得知了私人医生固定每天晚上来,想要栽赃嫁祸,但是没想到林振东没有碰水,一旦林振东碰了水杯,有了氰化物的残留,嫌疑人的范围就会大很多,需要出题人提供更多的线索来进行锁定。
总之,我之后还会设计一些口供物证为核心推理的谜题,这是我时隔多年第一次写题,写的很一般希望大家多包涵,我清楚做一些逻辑不同的谜题本身也是一种折磨,因为你也不知道作者是如何天马行空。之后的手法估计也是常规的用点干冰、氰化物这种经典手法,反正已经是大多数推理迷的共同认知了。鱼线我是不会用,确实是太扯。
最后,感谢以下uu的解答!@钟渝屿`挚缘迟 @Serika @安乐椅司辰 @杨子龙 @sleuth/csl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272333
发表于 2025-5-3 12:14:59
浙江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就只有药板上和焚烧物里有氰化物吗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259545
发表于 2025-5-3 16:19:10
黑龙江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赵绘
252923
发表于 2025-5-3 23:36:00
陕西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凶手是女佣
我对时间线进行了推理,发现赵芸的言语带来了很多疑点。
1.为什么镜子上会有雾。
2.为什么他身上有苦味儿。
3.洗手间的马桶里有氰化物的残留,而这期间只有刘芸在洗手间,管家在储物间,女佣却在储物间收拾东西(8.35--9.00)符合中毒时间。
所以在(8.35--9.00)的时间段内,女仆有大片的时间空白,且这段时间无人为她作证。
如此我有了一个犯罪嫌疑人,接下来是动机和手法。
动机:慈善机构,着很匪夷所思,一个爱着自己侄子的人,却把大批钱给了慈善机构,这不合理。所以我想,女佣也许是谋财所以害命。
(注:写到这里,我想我有必要把其他人,所以不是凶手的原因解释一番。
1.周明从头到尾都有不在场证明,所以他没有作案时间。排除。
2.如果是继子做案应该把遗产的大部分给自己而不至于如今的遗产上连他的名字都没有。排除。
3.律师同样有不在场证明。排除。
4.赵芸作案,应该把钱财转移到他的账户上,或者以更精明的办法。并且流云没有作案时间。当她从洗手间出来的时候身上已经有一股苦味,这变相证明的苦味并不是毒药,因为她出来的时间是8:35而推断的中毒时间是8:40~8:50既可证明这个味道不是毒药而是别的什么东西。排除。
5.管家没有作案时间。排除。
6.张锐是最大受益人,林振东的死对他毫无好处。排除。
综上当我将所有的人都排除之后只剩下唯一一个可疑的人——女佣。她有足够的作案时间可以完成这场投毒。)
手法:1.洗手间所以有雾气是因为热水,女佣接了热水,这刚好和周明送药的时间相符,与起雾时间相符,也就是说热水的房间和洗手间的玻璃是相连的。那么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女佣非常了解别墅的房间布局所以也许有一种可能,她可以从储物间直接去往林振东的房间。
2.时间太长了,一个女佣收拾东西的时间太长了,这的确匪夷所思。
3. 上面我已经判断出了苦味不是毒药的味道,那么问题在于毒药到底是什么味道,毒药到底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个东西被点燃之后是黑色的?究竟有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案之后把作案工具扔到厕所呢?那么我们只能想到两个人一个是赵芸一个是女佣可是赵芸身上的苦味和她脸上的惊慌已经证明了她并没有那么大的胆量进行作案,她是一个连黑暗都害怕的人那么答案只有一个女佣,女佣在这段时间里在洗手间,她有足够的作案时间和作案方式那么我想结果已经呼之欲出了。
返回版块
1
2
/ 2 页
尚未登录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回复
分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