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741|回复: 28

[知识科普] 冷门的100条心理学知识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4-11-22 17:40:49 上海| 发自安卓客户端
记忆与学习

- 记忆扭曲:人的记忆并非是对过去事件的精确记录,而是会随着时间以及新信息的加入而发生扭曲和改变 。
- 间隔效应:将学习内容分成间隔时间的多次学习,比集中一次学习的效果更好,更有利于长期记忆。
- 记忆线索:气味、音乐等特定的线索可以触发与之相关的记忆,例如某种香水味能让你想起曾经的一段经历。
- 舌尖现象:话到嘴边却突然想不起来,明明感觉自己知道,但就是无法准确表达,这是因为大脑暂时无法提取相关记忆。
- 学习迁移:学习新知识或技能时,会受到已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影响,如果之前的经验有相似性,可能促进学习,反之则可能干扰学习。

人格与性格

- 性格的可塑性:虽然性格有一定的遗传基础,但后天环境和经历也能使其发生改变,例如长期的训练和自我反思可以塑造更积极的性格特质。
- 人格面具:人们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会展现出不同的人格面具,这是一种适应社会的心理机制,但过度依赖可能导致自我认知的混乱。
- A型人格与健康:A型人格的人通常更有竞争性、急躁和时间紧迫感,他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 内向与外向的生理基础: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脑对刺激的反应不同,内向者对刺激更敏感,容易被过度刺激而感到疲惫,外向者则需要更多刺激来满足其心理需求。
- 自尊的稳定性:自尊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受到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他人的评价等因素的影响,但稳定的自尊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情绪与压力

- 情绪的传染性:不仅负面情绪会传染,积极情绪也具有传染性,和快乐的人在一起更容易感到快乐。
- 压力的累积效应:长期处于低水平的压力下,即使压力本身并不强烈,也可能会对身心健康产生累积性的负面影响。
- 情绪的具身认知:身体的姿势和动作可以影响情绪,比如微笑这个简单的动作,可能会让人心情稍微变好。
- 心理韧性: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挫折和逆境时的适应和恢复能力,心理韧性强的人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 情绪劳动:在工作或社交场合中,需要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以符合特定的要求,这可能会消耗心理能量,长期的情绪劳动可能导致职业倦怠。

睡眠与梦境

- 睡眠周期:人的睡眠由多个周期组成,包括浅睡眠、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每个阶段对身体和大脑都有不同的作用,如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与梦境的产生密切相关。
- 梦境的遗忘:大多数人醒来后很快会忘记自己做的梦,这是因为大脑在睡眠和清醒状态下的神经递质活动不同,导致梦境记忆难以巩固。
- 睡眠对记忆的巩固: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缺乏睡眠可能会损害记忆功能和学习能力。
- 梦游现象:梦游通常发生在深睡眠阶段,患者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复杂的行为,如行走,但醒来后对自己的行为毫无记忆。
- 睡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与多种心理健康问题有关,如焦虑、抑郁等,改善睡眠可能有助于缓解这些问题。

社交与文化心理学

- 文化对人格的塑造: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人,其人格特点和价值观会有所不同,例如集体主义文化强调个人对集体的忠诚和依赖,个人主义文化则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我实现。
- 社交焦虑的普遍性:很多人在社交场合中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焦虑,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适度的社交焦虑可以促使人们更好地准备社交活动,但过度焦虑则会影响社交功能。
- 群体极化:在群体讨论中,人们的观点往往会向更极端的方向偏移,原本温和的意见可能会变得更加激进。
- 社会比较理论:人们常常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估自己的能力、地位和价值,这种比较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的情绪和自我认知。
- 刻板印象威胁:当个体意识到自己所属的群体存在负面刻板印象时,可能会在相关情境中表现不佳,担心自己的行为会印证这种刻板印象 。

情感与人际关系

- 情感表达:人们在情绪低落时,对语调特别敏感,“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
- 信任重建:原谅一个人相对容易,但再次信任却很难,所谓的百毒不侵,很多时候只是麻木的表现。
- 两性差异:男人通常不能原谅女人身体出轨,女人往往不能原谅男人精神出轨。男人更注重对女人身体的独占欲,女人更看重对男人心灵的占有。
- 感情洁癖:真正爱上一个人时,会患上感情洁癖,难以忍受对方在感情上的不洁,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上。
- 恋爱时长:据心理学测试,迷恋上某人最长只有4个月的时间,如果超过4个月还是迷恋着同一个人,那么可能是真正爱上他/她了。

行为与决策

- 配套效应: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会想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
- 拖延心理:拖延很多时候并非是因为懒,而是源于对失败的恐惧、对任务的厌恶或对完美的过度追求等。
- 选择困难:当面临过多选择时,人们往往会感到焦虑和困惑,难以做出决策,有时甚至会放弃选择。
- 从众心理: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会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与群体保持一致。
- 损失厌恶:人们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于等量获得的快乐感,所以在决策时更倾向于避免损失。

认知与思维

- 海马效应:从未经历过的事情或者场景,在某一瞬间会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好像以前在某时某刻某地真实经历过一样。
- 晕轮效应: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 首因效应: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有重要影响,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 近因效应:在有多个意义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现的场合,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是后来新出现的刺激物。
- 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是指对某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是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交往就对某一类人产生了一种不易改变的笼统而简单的评价。

心理效应与现象

- 踢猫效应: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描绘了坏情绪的传染。
- 内卷化效应: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层面、没有发展增长、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水平稳定、不断重复,对即将到来的变化缺乏应变能力的自我懈怠、自我消耗行为。
- 罗森塔尔效应: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
- 拆屋效应: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人们更容易接受后者。
- 马太效应: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两极分化现象 。

其他

- 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增强人的自信心和动力,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可能导致自我怀疑和焦虑。
- 梦境解析:梦境可能是潜意识的表达,通过对梦境的分析可以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想法,但目前并没有科学定论。
- 身体语言:身体语言能传达出很多信息,比如姿势、手势、眼神等,有时比言语更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和态度。
- 心理防御机制:人们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会不自觉地启动心理防御机制,如否认、压抑、投射等,以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 颜色心理:不同的颜色会对人的情绪和心理产生影响,例如红色代表热情、活力,蓝色代表冷静、沉稳等。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5 01:40:10 上海| 发自安卓客户端
上新上新
发表于 2024-11-25 20:11:06 四川
感谢分享。。
熬夜学习事倍功半。。
发表于 2024-11-26 02:35:45 新疆| 发自安卓客户端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4-11-26 20:06:52 福建| 发自安卓客户端
对于新手来说挺好的
发表于 2024-11-28 17:22:49 广东| 发自安卓客户端
有没有解困的心理学小技巧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4-11-29 01:22:10 安徽| 发自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我今天做了一个神奇的梦中梦,第一层梦境是我用了别人推荐的牙膏刷牙,结果牙齿全掉了;第二次梦境是我醒来后和我的室友分享这个事,我室友安慰我说梦都是反的,还说她也做了个梦;最后我终于醒了和我室友分享这个梦中梦,结果她跟我说她中午睡特别好,什么也没梦见。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4-11-30 10:24:43 江西| 发自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4-12-1 22:18:30 广东| 发自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4-12-2 17:13:42 吉林| 发自安卓客户端
学到了
返回版块
123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