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893|回复: 53

[刑侦法医] 《唐人街探案》中的刑侦理论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2-1-12 19:04:29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点进来了,就点个赞吧!

1. 洛卡德交换原理
国内又称之为物质交换原理,这一理论最早是20世纪初由法国著名侦查学家埃德蒙·洛卡德在其编著的六卷本巨著《犯罪侦查学教程》提出来的,从刑事侦查的角度看,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将自身存在或携带的某些物质遗留在犯罪现场,同时又会从犯罪现场带走某些物质而形成一定的表现形态,这实际上是犯罪人的行为导致的一种物质交换结果。因此,在犯罪案件中物质交换是广泛存在的,是伴随着犯罪行为发生而发生的,这种客观存在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段话我是从知网的论文上摘抄的,大家简单看看就好)。
从广义上说,该理论涉及的物质交换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痕迹性物质交换,即人体与物体接触后发生的表面形态的交换。举例来说比如犯罪现场留下的嫌疑人的指纹,就属于痕迹性物质交换。第二种是实物性物质交换,具体地说是宏观实物之间的相互转换。在《唐人街探案2》中,纽约市警察局从三起案件中都提取出的糖分,最终锁定了糖厂,就属于实物性物质交换。虽然深究下去,逻辑上仍有漏洞,但是基本实现了编剧掉书袋的目的。大家平日看刑侦剧里从指纹脚印到现场的烟头线头都可以用洛卡德交换原理来归纳,虽然首次听到会觉得很新奇,但对于真正的刑侦人员来说,洛卡德交换原理属于刑侦理论基础中的基础。
2. 麦当劳三要素
麦克唐纳症状三要素,就是我们常说的可乐汉堡加薯条,虐杀动物、纵火、尿床,更准确的说不合年龄的尿床。这种说法主要来自于1963年精神病学家J.M. Macdonald,他在“The Threat to Kill”的论文中统计了100名有暴力行为病人的行为,几乎大部分的在押的连环杀人犯和连环纵火犯在童年期都至少有这三个因素当中的两项,所以这三个早期的经验与后来的暴力犯罪行为存在相关。但后来的研究驳斥了这一说法,认为麦克唐纳的研究设计不够合理,且样本太少,上述童年表现不足以预示长大后会有暴力行为。虽然童年期的虐待会产生杀人倾向,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会使这个倾向表现出来。说的更准确些,,麦当劳三要素也许可以解释部分连环杀手人格形成的原因,但是它既不是产生连环杀手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同洛卡德交换原理一样,只是编剧掉书袋而已。认真你就输了。真想看看类似的影片,可以参考一下《沉默的羔羊》和《犯罪心理》第七季第22集。
3. 曼哈顿计量法
曼哈顿距离,或者说出租车距离。曼哈顿距离的命名原因是以曼哈顿为例,规划为方型建筑区块的城市最短的行车距离。曼哈顿距离和直线距离(或者说欧式几何距离)的区别,可以简单理解为,直线距离就是开发商解释自家楼盘到地铁的距离,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曼哈顿距离指的是开出租车从楼盘到地铁的距离,只能沿着街道行驶,所以大多数时候曼哈顿距离要大于直线距离。说白了在电影中就是秦风认定案发地点和凶手的生活起居地点相差不远,以案发地点为圆心,以曼哈顿距离为半径,框定凶手的生活和工作地点。
11 | 发表于 2022-1-16 12:30:10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结论,曼哈顿计量法在中国根本用不了。

如果对地理画像感兴趣的话,有本书叫《地理学的犯罪心理画像》,作者是迪•金•罗斯姆,有中文版本,里面提到了很多类似曼哈顿距离的数学模型,比如中心图解法,最小相邻分析等等,不过这些模型预测的结果可信度并不高,不信的话你可以去找几个案件验证一下,40%都不到。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发表于 2022-1-12 21:13:13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 发表于 2022-1-12 21:42:06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棒诶
1 | 发表于 2022-1-12 23:36:32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兄弟是不是也玩cr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发表于 2022-1-14 09:27:54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 发表于 2022-1-14 11:16:09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谢谢分享
| 发表于 2022-1-18 03:28:59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 发表于 2022-1-24 21:01:50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 发表于 2022-1-26 20:36:42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收藏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返回版块
12345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