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34|回复: 32

[谜题创作经验] 写作杂谈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1-10-24 09:55:27 | 2021-10-24 21:25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下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作为个人创作历程的总结,仅供参考。
    首先要写在前面的是,虽然我喜欢推理,但是并不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真实的谋杀案,可能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相较于站在杀人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杀人,我更擅长的是为什么要杀人。
这也与我喜欢社会派有关,我认为凡事必有因,即便是随机杀人也会有诱因,如果参考现实中的案例的话,像是绿河杀手、泰德邦迪这样的典型,无论是儿时生活的压抑,还是情场失意的刺激,都为他们的杀戮埋下伏笔,这些都应该在文章中得到映射,而被害者也因与之特点相符,这样才能让文中杀手一角更为立体、真实,而不是毫无缘由的抛出具尸体后,罗列疑点,便草草开始,尽管大多数作品受篇幅影响只能如此,但这部分即便不通过文字描述,也应该通过角色互动或者心理活动得到映射,只有把角色当成真实存在的人,才能尽可能的把他塑造成型,当然,我自己也没能做到这一点,还在继续努力的路上。
在我之前的科普中也提到过,推理小说戒律的制定,唯一的核心就是为作者服务——并不是约束作者,而是更好的帮助作者保证小说读者的参与感,只有在保证公平性的前提下,读者参与小说的推理才会有趣味性,毕竟谁也不想在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后确定的凶手,竟然只是一个被幽灵附身的傀儡吧?
但是推理迷题与推理小说并不完全相同。
小说的本身是一个已经完美的故事,其在作者创作完成之后,就已经达成了“闭环”。
但与之相对的迷题,则是要充分保留答题者参与的空间,并且推理迷题本身并不需要依靠销量为作者获利,但着并不是说趣味性就不重要了,尤其是众多大赛里动辄万字的迷题,如果没有一定基础的趣味性在其中,对于答题者而言也是一种煎熬吧?
话说回来,只要明确推理小说和推理迷题的区别,就会清晰的认识到推理小说戒律对于推理迷题来说,其中绝大部分并不适用。
推理迷题的解答者从当的是与侦探角色相对等的“侦探”一角,而对于推理小说来说,我们很像一个旁观者,是一名可以随着侦探角色活动的路人,这两者的体验是完全不一致的。
但是这又与创作有何关系呢?
我认为推理迷题如果死板的依照推理小说的戒律进行创作的话,只会给自己套上不必要的枷锁,推理迷题唯一的基础规则应该只有一个——使答题者能够获得与“侦探”角色相对应的信息量。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简要的说明我对于推理的看法。
我认为推理实际上就是处理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总结信息→得出结论,这是一个推理的完整过程,就如同现实中的警察需要亲临现场进行勘察一样,对作者提供的信息进行真别筛选的首要条件,就是收集作者所提供的信息。就如同在做语文的阅读理解一般,筛选出“关键词”——也就是线索。
在现实之中,线索不会直接贴在犯罪现场的墙上,同样需要“侦探们”自己去发掘。
综上所述,这就是我进行创作的基础认知——我作为作者的首要目标,是把完整的案件故事,传达给作为“侦探”的答题者们,而破案则由答题者们自主进行。
那么接下来就是作为作者的我需要考量的事情。
如何把案件完整、生动的再现给答题者?
我选择了模仿新本格的创作特点——虚构世界。
如开篇所说,我并不希望现实中发生案件,而且涉及到现实因素的话,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顾虑的,不是吗?
但如果存在一个以现实为模板进行刻画的虚构世界的话,那它不正是一个完美的“案发现场”吗?在这里不需要担心人种问题、宗教问题、国别问题,也不需要在意时差的换算、时区之间季节、日出时间等等的“多余问题”——所有的一切都应该以故事本身为核心进行设计——这样既能方便答题者更好的理解,也可以简化自己的创作过程,避免过于复杂的背景产生逻辑上的漏洞。
就好比发生在“美国”的案件我可以用我国的时间进行描述:“早上的理查德在公寓顶层的套房中醒来,从熟悉的位置拿起闹钟,已然到了上午7:50,如果不赶紧出发的话,就会错过银行的报告会议。”
作为作者我不需要去考虑美国的早上是否从7:50开始,即便西海岸的洛杉矶与东海岸纽约之间时间不一致,只要与我的题目无关,就无需理会,除非我需要特意强调了查理兹在空间上进行了跨时区的移动,但即便是这样,使用“四个小时后,皮特从伦敦坐飞机来到了这里,此时已经是下午13:50”这样的写法,也更容易接受不是吗?
只要不出现有悖于常识的错误,像是身为美国人的理查德,早餐竟然是豆浆油条小笼包,还会在用餐后阅读最新的北京日报等等,如果要有这样的设定的话,那么理查德就需要有一个中国通的身份,并且还因为业务方面要与中国客户接触,所以会经常了解中国的新闻,即便这件事发生在2020年,也不必因为中美贸易关系而排除这样的设定,因为在虚拟的世界中,可以让这件事从未发生,尤其是以我国为背景的创作,毕竟在中国侦探事务所可是违法的呢。
总之,虚拟世界作为背景进行创作,可以让一切都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在进行创作之前,我会先确定好故事的核心内容,这点在写小说时也是同样的。
那么怎样的核心内容更能吸引人呢?
那就是冲突:
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冲突——福尔摩斯与莫里亚蒂。
情感与情感之间的冲突——《祈祷落幕时》中,浅居博美杀害父亲的原因,正是出于对父亲的爱。
时间与时间之间的冲突——《22年后的自白》中,同22年前杀人事件凶手之间的博弈。
还有更多像是没有毒药的毒杀,本来应该死的人没死,找不到凶器的密室,大庭广众之下的扼杀,高智商警探想尽办法让低智商侦探破案之类的冲突。
如果一直都是平平淡淡,打十只史莱姆升到2级就能出村,获取宝剑后寻找同伴,只要按部就班就能打到魔王的游戏,就会很无聊叭?
但是当你发现同伴就是魔王,宝剑其实是假的,新手村根本出不去等等出乎意料的事情时,故事不就开始有意思了吗?
在设定好核心之后,就要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了。
我的习惯是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像是一开始我所说的,为什么要杀人?
如果不是没得选的话,哪个正常人会无缘无故的犯下杀人这样极端的罪行呢?
如果是变态杀人犯,那么他经历了什么,才变成这样呢?
像是《砂器》中,凶手为了功成名就,费劲心思,终于在即将迎来人生高光时刻的前夕,来自过去的梦魇寻来,只能痛下杀手,正如《祈祷落幕时》中父亲为了女儿制造杀戮一般,当凶手自觉“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时,杀戮就会开始。
当然,特意寻求刺激的变态也还是有的,这类凶手在动机上反而会更单纯,但是却会缺少读者对角色的情感认同,如果是推理小说还可以对角色进行深入发掘,但对于推理迷题而言,不就本末倒置了吗?
所以试想一下,1978年的日本,一个因为投身金融而大赚一笔的男人,因为富裕娶到了梦寐以求的美丽妻子,一年后还有了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的未来想要更进一步选择扩大投资,但是好景不长,泡沫经济破裂,所有资金成了泡影,甚至还背负了一笔相当沉重的负债,即便如此,他也依旧拼命工作,想要重新回到过去美好的日子,但就在这时,本就势利的妻子对他的经济状况产生怀疑,并且他还察觉妻子疑似与外人说不清的关系……在经济崩溃之时,面对着家庭矛盾、社会压力,以及债务人的折磨,他选择铤而走险,只需要让妻子当着他的面“杀死”债务人,有了把柄的她就只能任由男人摆布,再利用妻子,设计她的情人成为凶手,这样,男人的家庭就能回到最开始的样子。
这样,题目的核心就设定好了。
那么如何让一个人认为自己杀了人呢?男人如何让妻子的男友成为凶手呢?侦探又要如何破案呢?
首先是视角的选择,即便是第三人称视角进行描写,我认为也应该以一个人的视角为主,这样更有利于故事的推进,如果经常切换视角的话,就非常考验作者的基本功了,所以视角的选择就十分重要。
如果是我的话,肯定会排除男人的视角,这样只会增加创作难度,毕竟自己总归要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这样诡计就很难隐藏了。
首选是妻子的视角和侦探的视角,如果对内心独白有信心的话,个人认为妻子视角优于侦探视角。
其次就是妻子情人的视角了,又或者是警方的视角、记者的视角,如果篇幅设定较短,以事件外围角色的视角为主,也是一个不错的角度,但八千字往上就不建议了,毕竟描写空间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用其他职业人来替代“侦探角色”,例如让警察来充当侦探进行侦破工作,毕竟人家是专业人士嘛,这个就看个人喜好抉择啦!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男人要如何让妻子认为是自己杀了债主呢?
我能想到的有两个类型,那就是妻子知情与否。
妻子是没有动机杀害债务人的,或者说妻子不认识债务人,那这样误杀就有了可能。
如果妻子知情,那么她需要有一个谋杀对象,并且需要切实的犯下罪行,而只有这一切都被男人得知,并在罪行发生前加以利用,才有可能达成目的,这非常的戏剧性,如果是小说可以往这方面去考虑,但是如果是迷题的话,想要为解答者预留线索就会比较困难了。
如果妻子不知情,那么就只能是在不经意间完成了谋杀了,但是如果没有主动攻击的意图的话,就很难达成这个条件叭?所以需要制造攻击意图,让妻子对债务人产生攻击性,那么男人是不是可以借助某些手段来达成呢?例如以妻子的身体换取债务的延缓?然后以二人约会的名义将妻子约至某个酒店中?当债务人想要强行与妻子发生关系时,妻子自然就想要反击吧?即便妻子没有能力反抗,或者反抗了但没有能力杀死债务人,那么只需要自己动手就好,“我是为了你才杀人的”,这样的借口也足够让妻子与男人自己站在统一战线上了。
那么如何让妻子的男友成为“凶手”呢?
在推理小说的创作中,有一个被称为“红鲱鱼”的名词,或者也可以叫“转移注意谬误”,当鲱鱼经过处理后会变成红色,且带有异常浓烈的刺鼻味道,据说经常有猎手把这种红鲱鱼放在有猎物的地方,以此迷惑猎犬,来达到训练猎犬的目的。
而在推理小说中,妻子的男友正是这条红色的鲱鱼。
一般考虑杀人事件时,需要从动机、手法、以及证据,三个要素上进行推理。
显然妻子的男友不具备作案动机,但是因为某些事情导致激情杀人也无不可,例如巨额债务,在妻子男友设定上,只需要透露出因为某些原因缺钱就能达成,之后男人只需要伪造借条就行,方法也很简单——打字机打印,然后临摹妻子男友的签名,而这,也可以成为答题者推倒真相的有理证据——一般私人拮据都应该是手写的,签名即便是通过高光透过纸张照着描摹,经过鉴定也能看得出来。
然后是手法,同样的,男人需要移动尸体,处理酒店中的痕迹,这样就有充足的证据留给答题者们,然后通过妻子邀约妻子男友到一处被精心布置的“杀人现场”中,再让第三者充当发现人,这样就完成了。
证据则需要联动上一条手法进行,例如一把带血的尖刀?如果是在一个漆黑的环境中,尸体成卧姿躺在床上,尸体上插着尖刀且流着血,但都被遮盖在被褥下,被约来的妻子男友发现打不开灯,且叫唤没反应时,必然会想要过去一看究竟,这样就必然会沾上血迹,最后再来个人赃俱获,抓个现行,计划就达成了。
如果是他们经常幽会的宾馆,为了方便约会,也会选择不进行登记的那种,还能打消妻子男友的戒心,至于邀约方式,自然也是不会记名的公用电话,这样除了妻子男友以外,所有人都会认为是他为了债务问题,特意把债务人约至这里进行杀害。
这样预留线索的地方也会很多,像是第二现场出血量少,房间空调温度很低,房间灯具开关都被破坏等等等等,只需要在写作时,通过言语上的一些误导,就能很好的把线索隐藏,把“真相”指向我们的红鲱鱼先生,一篇迷题就能完成啦!
唔,感觉不把完整的迷题写出来的话,跟什么都没说也不差……但是嘛,都写出来的话字数就太多了!而且题目要自己做才有意思啊!
反正,最后总结一下就是,我的创作方式就像一个魔术,不是那种比拼技巧的帽子把戏,而是大变活人那样更有意思的场景魔术,通过不断抛出红鲱鱼来吸引答题者的注意力,只有能够注意到幻想中谬误的人,才能发现其中的真实。
嗯,最后在水一下我比较喜欢用的叙述性诡计吧。
绫辻行人本人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空之境界》一书中,曾对叙诡做出了解释:“刻意将本来应该在序盘打开的卡片,保持盖牌状态,还不让读者们发觉‘仍在盖牌’的事实,直到最后的最后为止,都企图在读者眼前展现错误的构图。”
像是《迷雾馆事件》中的性别误导,《水车馆迷案》中的角色互换,都是典型的叙述性诡计,这些都属于背景类信息中的角色属性信息叙诡,一般那些描述模棱两可,不直接点明登场角色姓名,或者“一角多视”,经常切换视角的题目或者小说,在解答时就需要小心啦!
至于别的叙诡类型嘛,当然要先卖个关子啦!
唔,正好字数是整数,那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感谢大家的阅读!
祝大家推理愉快嗷!
1 | 发表于 2021-10-24 20:42:44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头像被屏蔽
1 | 发表于 2021-10-24 20:48:27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1 | 发表于 2021-10-24 20:49:38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1 | 发表于 2021-10-24 21:05:43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棒好棒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 | 发表于 2021-10-25 01: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诚分享、好少年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 | 发表于 2021-10-26 15: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看得匆忙,今天来总结一下
用冲突设计故事
用疑问引导故事
为故事做好因果主线
选一个有趣的视角
为凶案设计一条红鲱鱼

关于小说的开启方式,和走向都有了,作为侦探小说的悬疑制造也稍微提到
这篇该有一个下篇,等到对案件部分有更多思考时,可以续上
比如对诡计的设计,谜面的设计,锁凶的设计,线索的铺设设计……等等有很多可以聊的。
期待!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 | 发表于 2021-10-26 16:07:07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提示:泄了不少底)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 | 发表于 2021-10-26 17:48:56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分析的很详细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发表于 2021-10-26 19:46:28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终于看完了。。。确实很详尽,但《祈祷落幕时》中不是博美杀了父亲吧,感情的矛盾倒是确实,不过觉得《秘密》中的感情更冲突吧。还有关于新本格,不知道楼主有没有看过阿西莫夫《银河帝国》机器人系列,有点推理的感觉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返回版块
12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