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94|回复: 6

[刑侦法医] 碎尸案件特点研究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1-4-28 11:00:14 | 2021-4-28 11:03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碎尸并非独立的犯罪案件类型,而是属于杀人案件的一种尸体处理方式,因其尸体处理方式具有残忍性、独特性、毁灭性,因而列为一种值得研究的尸体处理方法。
碎尸案件,则是指作案人实施杀人行为后,将被害人的尸体肢解或分割为数段或数块的刑事案件。因此,碎尸行为必然之前有杀人行为,无杀人行为的碎尸,则涉及侮辱尸体,并非杀人案件所需研究的范畴。此外,部分新闻报道、学术研究有“分尸”说法,笔者认为碎尸与分尸并无严格区别,大部分公安民警、学者将碎尸与分尸视为同等概念,在学理上将尸体块数和形状进行概念划分的观点并无太大理论意义,因此,本文的碎尸也包括分尸。


一、碎尸案件的成因
(一)多因情感纠葛、经济纠纷为主,此外也包括抢劫、绑架等刑事犯罪所引发的碎尸行为。
(二)两性关系为主要关系,包括夫妻、情人、嫖娼关系之间的碎尸,也包括朋友、亲戚、合伙人之间的碎尸,陌生关系为少数。

二、涉案人员特点
(一)被害人特点
多项研究普遍表明,女性被害人占大多数,在女性中,失足妇女占有较大比例。
(二)作案人特点
男性作案占大多数;青壮年的年龄为主;多数为1人作案,2人作案则为亲属、朋友帮助运尸、抛尸;无业者居多;女性作案人一般有预先投毒的行为。碎尸目的多为毁尸灭迹,从而逃避法律惩处,也有部分为了泄愤。
部分案件呈现出变态心理的作案人,其变态心理包括:切取女性性器官满足自己、自己死后有女性陪伴等。

三、碎尸现场特点
(一)碎尸地点特点
绝大部分案件,碎尸地点以室内为最多,因为室内碎尸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尸体分解,且较为隐蔽,碎尸的光线充足,被肢解的部位可以达到准确,断面组织个骨骼较整齐,易于清洗,尸体很少有附着物。
室外碎尸因时间紧张和环境有限,断面组织和骨骼切割、砍劈往往较乱,往往沾有较多的泥沙、纤维或植物。
碎尸地点一般选择有水源的地点,便于清洗血迹。大多数情况,杀人现场与碎尸现场为统一现场。
(二)时间特点
大部分研究表明,碎尸时间一般选择夜间。
(三)碎尸前的致死特点
多数死于机械性损伤,主要为颅脑损伤,多攻击头面部要害部位,迅速达到致昏致死。
机械性窒息手段包括勒、扼、闷;也有毒死后碎尸。但也有因为尸块零缺,严重破坏,无法辨别死因的情况。
(四)碎尸工具特点
生活用具较为多见,菜刀、匕首类长刃锐器作为主要的碎尸工具,其次也包括斧头、手工锯等,极个别案件,存在电动切割机、绞肉机等机械性切割工具。有些案件,杀人工具也是碎尸工具。
(五)切割特点判断碎尸工具
1、菜刀类:创口皮肤上留有较长的鱼尾状刀痕,肌肉断离整齐,骨质上留有线状砍痕或骨碎片,有时可在骨质的砍痕中检见刀刃的金属碎片。
2、匕首类:创缘皮瓣较少,多从关节处解开,骨质上无砍痕,在关节凹及关节头上可见条形切痕和类三角形戳条状划痕。
3、斧头类:创口皮肤上鱼尾状拖切痕较少,且较短,肌肉断离十分整齐,骨质损伤严重, 明显反映出切势轻、砍势重的特点。
4、手工锯类:用于锯断较大的骨骼,附在骨质上的软组织断面参差不齐,在骨的断面上可见一定规模的波浪起伏锯齿痕。
5、小型屠宰刀:7创口皮肤上留有较短小鱼尾状拖刀痕,肌肉断离面有梯状层次,骨质上砍切痕十分轻微。
(六)碎尸块数特点
碎尸块数,并无统计学的规律可循。一般的离断方法如下:
1、四块分法:头、上肢躯干、两大腿
2、两块分法:头、躯干;从腰部分离
其余有六、七、八块的分法,更有甚者进行百块以上的离断。部分作案人将手指、脚趾均切断,目的是为了防止根据指纹来确认尸体身份。
碎尸后毁尸的手段有毁容、焚烧、水煮、硫酸浸等,少部分案例呈现为碎尸后用绞肉机绞碎后倒入马桶冲走,也有案件呈现为用切割机将骨质切碎,软组织煮熟后倒入公共垃圾桶。
(七)碎尸部位特点
多在关节处,颈部和双肩、双髋、双膝为主要部位,也包括腰部、乳房、阴部、双肘、双腕等。
(八)碎尸块数、部位与作案人心理的关系
碎尸的块数、部位,可反映出作案人的心理特征。多数碎尸是为了毁尸灭迹,但少数则碎尸后毁尸,进行毁容、剥皮、头颅蒸煮、阴部切割、内脏摘除等残忍行为,其目的也包含了一些泄愤因素。
关于切割方法与作案人职业特点的说法,其认为切割关节处、刀法细腻则可证明作案人具有解刨学知识,可能从事医疗、屠宰等行业。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切割关节处是大多数人的普遍知识,因为关节处容易切割,方便操作,并不能因此武断作案人的职业范围,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此外,切割手法也可显示一定的作案人心理。如用砍为主,则显示作案人心理紧张,可能环境不够隐蔽。而以切为主,则显示出作案人心理稳定,环境较为隐蔽。
(九)碎尸后的行为特点
在室内碎尸,则有冲洗地面、粉刷墙壁行为,若家中地面有新铺瓷砖、新铺水泥,则有可能碎尸后将尸块用水泥封于地面之下。
(十)碎尸后血迹分布特点
地面、墙壁、砖缝为主要分布地点,也有水龙头、门拉手、扫帚、拖把、胶盆、下水道、床板、抹布、拖鞋、水桶等。
此外,部分碎尸后煮尸,是为了去除尸体内的血液。
(十一)碎尸后焚尸特点
碎尸后焚尸是为了彻底毁尸灭迹,但焚尸难度较大,有研究通过实验来展现白酒、酒精、汽油、柴油、煤油所产生的焚尸作用。
利用3公升的汽油、柴油、煤油,可以将尸体皮肤、肌肉烧裂,若尸体存在助燃物如衣服、木柴等,可将其烧至碳化。但将整个尸体烧干净,难度极大。
白酒、酒精焚尸,尸表火势极小。此外,汽油在室内燃烧,易产生较大的爆炸声,柴油、煤油则会产生滚滚浓烟。

四、抛尸现场特点
(一)抛尸地点特点
大部分研究显示,抛尸地点以河边、湖边、海边等流动水域的地点为高频率地点,因为此类地点水体流动,且可以将尸体系上重物沉于水底,或者飘到远处,不易被发现。
其他地点,则包括野外的污水沟、化粪池、垃圾堆、田野等人迹罕至的地方。
抛尸于水域的案例,应注意水流状况,有可能出现河水涨潮而倒流,尸体漂至上游的情况,因此,在流域某处发现的尸体,其抛尸地点并不一定在上流。
在室内抛尸,则多见于将尸体埋藏于室内地下,用水泥塑封;亦或将尸体的软组织切割分离,放入厕所马桶内,流入化粪池。
(二)时间特点
多为夜间。
(三)距离特点
各项研究的距离,并无明显的规律,但以省内为主。有研究表明,离杀人碎尸现场愈远、尸块愈集中,离杀人碎尸现场愈近,尸块愈分散。
(四)抛尸运输工具特点
以汽车最多, 且不易被发现;自行车, 三轮车, 徒手抛尸多发生在野外现场, 就近抛埋。
(五)尸体包裹物特点
包裹物包括尼龙编织袋、塑料袋、旅行包、衣物、纸、纸箱。依据包裹物确定碎尸现场和作案人是一条重要的侦查路径,例如用包裹物上附着的木头碎屑和装修用五金标签很快认定碎尸现场是该小区的一家正在装修的房间, 从而确定了作案人。
(六)水域抛尸特点
水域抛尸,往往会系附重物,例如砖块、石块、水泥。
(七)尸体死亡时间推断
1、利用胃内容消化程度推断:一般来说,食后不久死亡,其胃内充满未消化食物。食后l 小时左右死亡,胃内食物变软。食后2一3 小时,胃内食物呈粘稠状,尚能见到食物形态,并开始向12 指肠推移;食后4 小时,胃内容物呈乳糜状,大部排入肠腔;食后5 小时以后,胃内容排空。
2、根据人体组织新鲜程度判断:春秋季死后36小时—48小时开始腐败,夏季死后24小时开始腐败,冬季死后5—7天开始腐败。
3、根据昆虫学推断死亡时间:人体在户外死亡后10min 左右,各种蝇类就会在尸体的口腔、鼻腔以及创口上产下大量的卵。在21~27℃的温度下,经过12—24小时蝇卵便孵化成蛆虫。在30℃时, 经过8—14小时蝇卵便孵化成蛆虫。在35℃以上时,尸体上的蝇卵很快就可变成蛆,数分钟至数小时后便可以爬行。结合昆虫发育状态即可推算出昆虫发育天数,进而推断死亡时间。

五、死者身份推测方法
(一)推测尸块是否为同一尸体,可进行碎块连接,观察断端特征是否相同、是否吻合。此外,利用DNA检验也可判明。
(二)推测死者性别。通常采用对所发现的骨骼(盆骨、颅骨、下颌骨、胸骨、股骨)的特征及相关测量数据来推断,有条件者可用DNA检验方法检验X或Y基因,可准确判定其性别。
(三)推测死者年龄。对成人而言,通过耻骨联合面的形态变化,颅骨及其骨缝的形态变化,牙磨损程度等较为常用,其次是通过肋骨分析。
(四)推测死者身高。直接测量和推算法。直接测量需要收集齐所有尸块。推算法则根据长骨(股骨、胫骨、肱骨)以及胸骨等的长度代入相关方程计算出死者的身长。
(五)推测碎尸的手段和凶器。根据尸块断离面骨骼及皮肤,肌肉的砍、切、剪、锯等痕迹推断尸解方式及工具。
(六)推测死者身份。颅像重合法,即将头颅放入沸水中煮4小时,去除软组织,保留颅骨,再将颅骨与生前照片重合检验,明确死者身份。
| 发表于 2021-4-28 15:55:36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感谢
| 发表于 2021-4-29 13:15:13 | 来自小霸王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感谢
| 发表于 2021-4-30 13:34:38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作者有没有听说过交换杀人这种东西,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很有可能有这种地下关系。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发表于 2021-4-30 17:12:08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已收藏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