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89|回复: 26

[知识科普] 人的研究(同样,超长警告)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0-10-7 02:55:45 | 2020-10-7 03:11编辑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曾经我方出现了一个叛徒,名字叫顾顺章,他在晚年的时候写了一本《人的研究》,主要是为一些特务工作的识人任务来服务的,但是由于时代特点,且今非昔比,时过境迁,里面讲的很多在今天看来已经是过去式了。但是观察这门艺术绝对不会停止,我们今天聚集大家的智慧也可以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做出总结性的论述,发现一些规律。所以这篇《人的研究》将汇集大家的智慧,加上很多的资料,不断完善。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人的动作。我们是动物,所有的动物都有动作,即使是细胞也有应激反应。我们借助我们那个大而重的脑,通过各种抽象思考方式,将我们的行为越来越个人化,而我们的身体是那么脆弱,所以我们借助我们的脑,将我们的行为化为了散布在地表的各种物品——比如各种机械弥补我们能力的不足。由此看来,我们从里到外都是“动作性的动物”——是一种以动作,姿势,行动来表达和沟通的灵长类动物。虽然我们已经发明了这么多东西,但这些东西并未压抑我们的天性,船未能阻止我们游泳,汽车也未能阻止我们奔跑。我们对行动就像远古时期一样,十分渴望。在闲暇的时候,我们会去做一些简单的体力运动,这其实就是在重温我们的动物性。行动是无法抗拒的本能。
这里戴斯蒙莫里斯教授提出:观人者观察动作的外表,内容和传达的信息,但首先应该了解来源,也就是如何发展出这种反应的。由此他把人的动作分为了几类:天生型,发现型,吸收型,训练型和综合型。
我们通常不会观察自己,但是如果现在看看,十指交握时你的那根大拇指在上?我们无意识做出的动作,如果刻意反过来进行,手就会感觉有些不自然。那么,考虑一下,十指交握这个动作,是我们天生就会,还是后期学习?我们似乎没有学习过这个动作,实际上,我们有很多小动作,经过以前冒险家的验证,与世隔绝的土著们也同样具有,虽然这并不能说明这不是学习来的,但是可能性已经很小了。说句题外话,天性论已经被政治化了,崇拜战争的国家的领导人就会宣传人有反抗压迫的天性,然后把战争合理化。然而动物打斗但并不打仗,而且只有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的时候,打斗才会非常血腥。其实,对战争贡献最大的,是我们天生就有的合作欲,远古时期,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狩猎,而以前的独裁者们正是利用这一点。
(接下来是发现型动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2人评分
英镑 +10
4 |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03:00:04 | 2020-10-8 03:14编辑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第二种是发现型动作,也就是自行发现的动作。我们可以怀疑某种动作是不是天生习得,但是不必怀疑我们的四肢是否是遗传获得。四肢的获得不是通过学习,我们的四肢构造都差不多,有的只是一些小的差别,所以相似的动作是可能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看到两个从未谋面的人做出相同的动作,这不一定是真正来自天生的动作,可能是一种自行发现的动作,比如抱着手臂,不一定有模仿这一过程。发现型的动作是在漫长的试错过程中,探索自己的身体而习得的,通常我们不会在意这些动作(哪只手在上?)。
(吸收型比较复杂,留到明天说)
根据我的观察,感觉思考时的一些动作可能是发现型的动作,比如摸下巴,这其实是一种较为开放型的动作,而一般这么思考的人,往往都比较对自己思考的结果有信心,至少自己心中是坚信自己正确性的,或者大部分都是对的。而思考时的动作往往这时注意力不在动作本身上,也就是下意识的动作,很多小孩也会做出这样的动作,而且思考时的动作千奇百怪,所以我有理由:很多人和父母思考姿势不怎么相同,姿势千奇百怪,可能是自己慢慢探索处的较为舒适的姿势。(这部分是个人感受,如有问题可以留言讨论)
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他想问题的姿势来判断这个人内心的性质了。国外已经有了相关的研究,他们把人的姿态分为high power和low power,所有开放的甚至是有侵略性的姿势都属于high power,low power是那种,极力缩起身子,好像在示弱的姿势。
不仅姿势可以反应内心,姿势也可以影响内心,所以要常做一些high power 的姿势,据说可以增强自信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1 |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03: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接下来是吸收型的动作,是我们不知不觉学到的动作。尽管相似,但是仍有不同,和发现型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动作会因团体,文化和国家的不同而有差异。人类天生就有很强的模仿性,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收到所在团体的影响。但是,吸收型学习的过程可以是潜移默化的,不易观察,自己也不易察觉,但是如果追根溯源,从所在的小团体中便可窥见一斑。《观人术》这本书列举了同性恋群体的一些经典行为模式,比如颈部移动会变得夸张,经常甩动头部,并且尝试各种姿势使得唇部更加突出,舌头动作较为活跃并希望他人看见。请注意,这些动作不全是从女性学来,是学自其他同性恋者,所以他不是故意使自己的动作女性化,但是团体发明这一套动作的人可能确实是这么想的。传播过程中,慢慢的动作发生了变化,如果让一个女性去模仿,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些动作只会让她看起来像一个穿着女装的男同性恋者。不过,因为个人喜好,不是所有男同性恋者都喜欢做这些动作,有些人觉得没有必要展示。不过在一些人心中,如果叫他们模仿一个同性恋者,他们会采用手腕柔弱,甩头,撅嘴等女性化动作,这个刻板印象已经深入人心了。
人类并不是唯一向同伴学习的动物,猿猴也是,而且和人类一样,在猿猴社会中地位越高的猿猴,其动作就越容易被其他猿猴模仿,而且传播的越快。随着信息媒体的发展,这种模仿行为可能已经是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了,表现在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通过将我们暴露在海量的消息中,让我们更容易相信其地位之高,也就更容易接受并模仿了。不仅如此,我们行为习惯还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最不易察觉的是服装对我们的站姿坐姿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舒适耐用的服装的普及,我们的姿势变得越来越散漫,我们的思考方式也变得更加自由,更加放松,不过,对于一个合格的观察者,我们应该觉得这只是一种风尚,而不是痛加批判。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发表于 2020-10-9 08: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没想到这人是这样的危险人物
2 |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0 0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训练型动作很简单,就是我们说的后天学会的,需要他人教或是经过自我分析式的观察和练习后学到的动作,除了那些复杂的动作,一些简单的比如握手,闭单只眼都是训练型动作。
最后是综合型动作,是前面讨论的四种综合影响而形成的动作。这通常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比如小孩子一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地情绪,喜怒哀乐写在脸上,而长大后我们往往把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做出符合我们地位身份的举动,还有坐姿等一系列动作。这些变化一般悄悄发生,我们即使注意到,也难以分析了解。一个人进入另一个团队需要磨合,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不习惯新团队早已形成的一套规矩,还有一些细微之处,比如同步的手势,一致的动作和姿势,这些都与他之前习惯的不符,所以会感到别扭。这些差异虽然细微,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感觉出来。我们的动作非常容易受到同伴影响。(PUA一个技巧叫mirroring,行为镜像,做一样的动作会使别人倾向于我们是同伴,会无形中提高好感度
虽然现代提倡自由,解放,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以前的规矩仍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这是动作的历史性,也是很多综合型动作的特点,比如一些礼仪性动作,鞠躬之类的,其粘性之强是超过想象的,或许有的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还是会下意识去做,这就是旧的行为模式,他们往往不会彻底消失,只是褪了色,但还在暗中影响着我们。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2 03: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动作我们就先说这些,如果有要补充的可以留言。下面我们来讨论人们的姿势。有很多心理学的书上都会讲如何从姿势比如坐姿站姿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什么的,这是很有依据的。
首先,什么是姿势?我们把姿势定义为其他人看得见,而且带有一定信息量,带有沟通讯息的动作。姿势可以大致分为无意的和有意的(基本姿势),区分的方法是自问:我一个人的时候会不会做?如果不会,那就是基本姿势
姿势详细来说可以分为无意型,表现型,模仿型,概要型,象征型,技术型与密码型
先来说说无意型的姿势。无意型姿势是非交际性的,是传达次等消息的机械性动作,往往是体现个人健康情况的,比如抓痒,掸身上的灰,还有只是让我们更舒服的姿势,比如说打哈欠,伸懒腰,。但是别人可以通过这些动作分析我们的心理活动。如果我们考虑充分,有时会宁可控制自己不去做这些动作,但是很多时候懒于自制,就任由动作传达给别人。比如我们支起脑袋,一方面说明我们累了,一方面就可以反映出我们觉得无聊。相信大家很容易从上课的角度去联想,但是老师为什么要求所有人坐直?其实是因为,老师们有根深蒂固的偏见,觉得只要坐直,就一定是被注意了,虽然我们大部分人真的是这么做的
很多姿势的特征早已被总结并且变成了习语,比如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但是一般我们都是无意识中建立的两者的联系,对这种“了解”丝毫不察觉。关系越清楚,就越容易加以控制。我们正是在不断学习控制自己的无意识动作时,慢慢学习社会标准与礼仪并慢慢成长。
|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5 03:03:47 | 2020-10-15 03:06编辑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谈谈表现型姿势,这是一种动物也有的生物性姿势,属于六类基本姿势中唯一非人类独有的姿势。主要代表就是面部表情。所有的动物都有表情,较为高等的动物脸部肌肉也很发达,可以表现细微的信号(没错,它们也有微表情)。我们在面部表情上的研究很多,尤其是演员,或者说,尤其是以前的哑剧演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面部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不可言喻的信号。除了面部表情,手势也是一点,这里的手势指的是用来辅助或加强言语时的姿势。
很容易发现,我们差不多总是对这些司空见惯的表情视而不见,比如他扬起了眉毛,但是究竟是哪一边的,这个却又回想不起来。或者一个人边说边激动的挥手,但是手指是什么形状呢?这个也没什么人知道。虽然我们也在注意,但是这些动作通常只会让我们去注意整体,而且一般不加以分析,但是它们不是机械式作用,仅仅是一种信号的表达(与前面的不同)
表情与无意型姿势相同之处,是它们的根源都是“非沟通性动作”,握拳源自打人的冲动,而皱眉,可能源自遭受攻击时,保护眼睛的下意识动作。不同之处在于,纯粹的生理性动作与表情的关系已经断了,表情现在基本上已是摆姿势和沟通的工具。
表情受文化影响非常大,各地互异的“地方性展示规则”,常使人误以为表情是各地自己发明的,但其实,使它们有所差异的那些“修饰”,是一项普遍的行为模式。
| 发表于 2020-10-15 12:10:20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长
| 发表于 2020-10-15 12:25:40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我去,太久没看学院了,居然背着我搞这些东西,不得不说,很强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02: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说说模仿型姿势。我们有时会去模仿一个人,一件物品或者一个动作,这样的姿势就是模仿型姿势。这表达了我们的一种意愿,就是我们希望别人可以一眼看出我们是在模仿什么。一般来说,模仿型姿势分为4种:
1.社交模仿:俗称“好脸色”,一般是为了迎合别人或者取悦别人,比如说谎也会配上假动作。但是这和心理学家所说的“角色扮演”不同,那个是连自己也骗了,而社交模仿只骗别人。
2.戏剧模仿:这个主要是指演员为了能更好地演出一个角色应有的样子,先进行观察分析,然后加以模仿。早期的演员非常强调自己的风格,时至今日,演员的表演都具有相当程度的写实,目的之一就是:除去演员的旁白和观众的参与,让人感受到它真的在发生。换句话说,戏剧模仿已经与社交模仿逐渐近似。
3.部分模仿:一般是模仿一些他目前不是且永远不可能是的东西,比如模仿一只鸟在飞,可能会用手掌的摆动来代表鸟翅膀的扇动。
4.真空模仿:该姿势来自动作抽取相关的物件,比如“空气吉他”,“空气喝水”。
返回版块
12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