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70|回复: 30

[刑侦法医] 再次分享一些知识(进来吧)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0-9-3 14:11:34 | 2020-9-3 14:11编辑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第一节 犯罪现场调查步骤简介

第一步 保护现场
        1.使用胶带封锁现场.
        2.控制人群.
        3.阻止感情激动的记者和死者的家属破坏或拿走现场物品。


第二步 寻找目击证人


第三步 对犯罪现场进行拍照
        1.从现场4个角落的拍摄
        2.远距离拍摄
        3.中距离拍摄
        4.对尸体和所有证据的近镜头拍摄
        5.对侦探挑选出来的任何有关细节的拍摄


第四步 搜索潜伏的印痕
        寻找指纹的主要目标1.武器 2.进出口如门窗 3平滑坚硬的地方,如桌面.


第五步 搜集证据
        如脚印,衣服纤维,发丝,血迹,或是油漆粉末.


第六步 转移尸体
        记录温度,湿度和那一区的气候.2、指纹基本类型
        指纹有3种基本类型——斗型、弓型和箕型。是皮下组织对指肚表皮顶压方向的不同造就了这不同的类型。研究表明,如果某人指头肚高而圆,其指纹的纹路将是螺旋型。现在,科学家已能够通过模型再现那些较为常见的指纹,也能重复不太复杂的罕见指纹的形成过程。
        指纹是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指纹能使手在接触物件时增加摩擦力,从而更容易发力及抓紧物件。是人类进化过程式中自然形成的。
        第一类是明显纹,就是目视即可见的纹路。如手沾油漆、血液、墨水等物品转印而成,通常都是印在指纹卡上成为基本资料;
        第二类是成型纹,这是指在柔软物质,如手接触压印在蜡烛、黏土上发现的指纹;
        第三类是潜伏指纹,这类指纹是经身体自然分泌物如汗液,转移形成的指纹纹路,目视不易发现,是案发现场中最常见的指纹。潜伏指纹往往是手指先接触到油脂、汗液或尘埃后,再接触到干净的表面而留下,虽然肉眼无法看到这些指纹,但是经过特别的方法及使用一些特别的化学试剂加以处理,即能显现出这些潜伏的指纹。鉴识人员最常接触到的指纹是潜伏纹。如果指纹是留在金属、塑胶、玻璃、磁砖等非吸水性物品的表面,检验方法就比较容易。通常可以用粉末法,选择颜色对比大的粉末,撒在物品表面提取出完整的指纹;另一方法是磁粉法,以微细的铁粉颗粒,用磁铁作为刷子,来回刷扫,显现指纹。如果指纹留在纸张、卡片、皮革、木头等吸水性物品的表面,必须经过化学处理才能在化验室显形。3、指纹是独一无二的
指纹是人体独一无二的特征,并且它们的复杂度足以提供用于鉴别的足够特征。指纹是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指纹能使手在接触物件时增加摩擦力,从而更容易发力及抓紧物件。是人类进化过程式中自然形成的。目前尚未发现有不同的人拥有相同的指纹,所以每个人的指纹也是独一无二。由于指纹是每个人独有的标记,近几百年来,罪犯在犯案现场留下的指纹,均成为警方追捕疑犯的重要线索。现今鉴别指纹方法已经电脑化,使鉴别程序更快更准。
指纹由遗传影响,由于每个人的遗传基因均不同,所以指纹也不同。然而,指纹的形成虽然主要受到遗传影响,但也有环境因素,当胎儿在母体内发育三至四个月时,指纹就已经形成,但儿童在成长期间指纹会略有改变,直到青春期14岁左右时才会定型。在皮肤发育过程中,虽然表皮、真皮,以及基质层都在共同成长,但柔软的皮下组织长得比相对坚硬的表皮快,因此会对表皮产生源源不断的上顶压力,迫使长得较慢的表皮向内层组织收缩塌陷,逐渐变弯打皱,以减轻皮下组织施加给它的压力。如此一来,一方面使劲向上攻,一方面被迫往下撤,导致表皮长得曲曲弯弯,坑洼不平,形成纹路。这种变弯打皱的过程随着内层组织产生的上层压力的变化而波动起伏,形成凹凸不平的脊纹或皱褶,直到发育过程中止,最终定型为至死不变的指纹。 有人说骨髓移植后指纹会改变,那是不对的。除非是植皮或者深达基底层的损伤,否则指纹是不会变的。4、指纹的取证与提取
① 指纹的搜寻范围:(1)犯罪活动中心;(2)现场的进出口及其周围;(3)犯罪分子可能接触过的物品;(4)犯罪分子遗留在现场上的各种凶器和物品。
② 指纹发现的方法:(1)哈气观察法:以光滑物表面哈气观察;(2)肉眼观察法:借助一定的光线、角度进行观察。(3)放大镜观察法:借助放大镜在一定的光线、角度下观察;(4)紫外线观察法:借助紫外线的特征进行观察;(5)理、化观察法:对于用肉眼难以观察发现的潜在手印,需借助理、化处理,以便寻找发现。  
③ 指纹的提取:如果指纹留在纸张、卡片、皮革、木头等吸水性物品的表面,必须经过化学处理才能在化验室显形。常用的化学法有:
碘熏法——即使用碘晶体加温产生蒸气,它与指纹残留物的油脂产生反应后,便会出现黄棕色的指纹,必须立即拍照或用化学方法固定;
宁海得林(Ninhydrin)法——将试剂喷在检体上,与身体分泌物的氨基酸产生反应后,会呈现出紫色的指纹;
硝酸银法——硝酸银溶液与潜伏指纹中的氨化钠产生反应后,在阳光下会产生黑色的指纹;
萤光试剂法——萤光氨与邻苯二醛几乎马上与指纹残留物的蛋白质或氨基酸作用,产生高萤光性指纹,此试剂可以用在彩色物品的表面。
采集证据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如三秒胶法,即利用氰丙烯酸酯的气体与水和氨基酸分子反应而产生指纹。第三节  死亡时间的判断

传统上用三种方法来推断死亡时间:尸冷、尸斑及尸僵。侦探小说里常利用这种推断把故事情节描述得栩栩如生,但不要完全相信!
由于尸体现象受许多内外部因素影响,如环境的温度、死者本身体质、死因等方面的影响而各异。因而认识尸体现象对确定死亡,推断死亡时间、原因、位置等十分重要。


一、尸冷
人死后尸体停止新陈代谢,不再产生热量但仍会散热,因而温度逐渐下降。正常人体温在36.8~37.5度之间,但环境温度、通风情况和湿度对尸冷都会造成影响。如室温在16-18度,一般尸体死后10小时内,平均每小时下降1度左右,以后逐渐变慢,约24小时左右降至与周围环境温度相等或略低;如室温在26-31度,最初10小时内平均每小时只下降0.4度左右。另外,尸体裸露的比有衣着铺盖的温度降得快,尸体性别年龄、高矮肥瘦、健壮与否等都会影响尸体温度变化。量测方式常用两种:插入肛门测定直肠温度和插入肝脏测定内脏温度(后者能减少外界因素影响)。尸温推算死亡经过时间的简易公式:(常温-尸体直肠温度)/1.5=h
注意:方法仅供参考!!


二、尸斑
人死后,血液循环停止,体内血液因重力作用沿血管内下沉,坠积于尸体低下且不受压迫部位,因而在相应处皮肤表面显出有色斑块。
尸斑一般在死后2~4小时开始出现,此时用手压迫尸斑处可使之褪色;尸斑于死后12~24小时开始扩散;死后24小时以上尸斑的颜色或位置将不再改变。通过尸斑的出现部位可以判断死者死亡时是何种姿势、体位,一般尸斑只会出现在不受压迫的部位,如俯卧则在出现于面部、胸、腹及四肢前侧;仰卧则出现于腰、背、项及四肢后侧;吊死的一般在前臂、下肢等处。如果出现的尸斑与尸体于现场的体位不符,证明尸体曾被移动;如果出现“双侧性尸斑”(即尸体受压及没受压部位都有尸斑),则进一步证明在死后约6~15小时内尸体被翻动过。而观察尸体颜色及出现程度也可分析死因。正常尸斑颜色是淡紫红色发展为暗紫红色。如尸体呈鲜红色或樱桃红色,应考虑一氧化炭、氰化物(多为工业用)中毒或冻死;呈暗褐色则可能亚硝酸盐中毒和氯酸钾中毒;硝基苯(多用于医药、农药生产)中毒则呈蓝绿色。三、尸僵
人通常情况下,人死后,全身肌肉会很快变为松软,此时各关节能被任意屈曲,此种情况称为肌肉松驰。在肌肉松驰过后,就会出现肌肉收缩、变硬,各关节固定,不用能被任意屈曲,此时称为尸僵。
一般情况下,尸僵会在死后1~3小时内开始出现,表现为咬肌、颈肌、颜面部肌肉僵硬,下颌关节固定;经4~6小时,尸僵扩延到全身。12~24小时发展到顶峰,24~48小时开缓解;完全缓解需要3~7天。尸僵缓解的顺序与其发生的顺序相同。
在死后4~6小时内,人为地将已形成的尸僵破坏,尸僵不久后仍可重新发生,但强度较原来尸僵为弱。这种现象称为再僵直。若死后超过6~8小时,遭破坏的尸僵将不能发生再僵直。
对于尸僵发生的原因,现在学术上有争议,较主流的理论是,尸僵是由于死后肌肉中三磷腺苷(ATP)分解所致。这个理论的解释为,肌肉只有在足量的ATP存在时才能保持其弹性,如除去ATP,则肌肉失水,形成僵硬的肌动球蛋白凝胶,结果使肌肉收缩、僵硬。人体死亡后,由于ATP继续分解,而不能得以正常补充,于是形成尸僵。
尸僵的发生时间、过程、表现等,只是一种大致意义上规律。许多因素可以对其有影响。如:成年健壮者,比年老体弱及小儿,尸体尸僵出现晚,而且持续时间长;强大暴力作用造成的突然死亡,比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尸体尸僵出现的晚,并且持续时间长;有机磷农药、士的宁、异烟肼中毒,破伤风及急性发热性疾病死亡者,尸僵出现早而强;黄磷、毒蕈、砷、升汞、一氧化碳中毒,窒息尤其是缢死、大出血等死亡时,尸僵出现较晚,程度也较轻。环境温度对尸僵发生也有影响,温度较高,则尸僵发生早,消失也快,温度较低是,则刚好相反。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2 | 发表于 2020-9-3 14: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受益匪浅。。。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 | 发表于 2020-9-3 15: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谢谢楼主分享
1 | 发表于 2020-9-4 05:56:18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行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 | 发表于 2020-9-4 21:57:47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谢谢分享
1 | 发表于 2020-9-5 00:30:55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 发表于 2020-9-15 18:46:40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作者你说错了,第二步不是找嫌疑人好吧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 | 发表于 2020-9-16 13:13:17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不是三磷腺苷,是三磷酸腺苷哦
| 发表于 2021-2-4 16:49:51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详细很有道理但我看了也记不住
| 发表于 2021-3-11 09:44:07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返回版块
12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