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21:17:08 | 来自小霸王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庹鬼 发表于 2015-11-21 18:00
笔风挺简洁的

多谢捧场~多谢支持~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发表于 2015-11-22 18: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了半天的时间来拜读。。。。
很不错的一篇作品,尤其是两个诡计让人耳目一新,此外结尾也非常有深度。
但是人物有些多,尤其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那几个读着挺晕。
总之很精彩的作品!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发表于 2015-11-23 11: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铛铛铛档~!
小峰我终于仔细品阅完了老王和林枫的这篇《倾国倾城》!
正所谓,看老王的文,怎么能没有我小峰的精彩书评呢?接下来我要开启高级装逼模式~

哎,那位朋友,放下手中的板砖,我错了...

闲话少说,评归正传。
王、林二人此次新作,依旧是文笔精湛,画面感极其强烈。但与之前作品不同的是,这次的作品,不管是在场面、背景、情节还有诡计上,都是非同一般的大制作,大场面,正可谓是王、林二人新的尝试,而且尝试得非常成功。
小说的题目《倾国倾城》,首先就给人无限的想象,每一节的主题又分别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故事之中也有许多许多能够与之呼应的布置,不难看出作者的精心雕琢。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跟许多论坛的朋友甚至是王羽林枫说到过,看他们的文章,与其说是在阅读一篇小说,其实更像是在看一部色彩缤纷的电影。
他们能以极其独特的笔触、视角,描绘出他们心中的大千世界,还有他们笔下的芸芸众生,这是非常让人折服的技巧。

凭借着以上的几点,二位之前的许多文章,都能给我非常之深的震撼。这篇《倾国倾城》也不例外,但是震撼之余、品味之后,在下还是不禁想要表达出一些本人对于这篇文章的另外的看法。

首先的问题,别字。
这个嘛...在前面几段出现的我都在帖子下面以回帖的形式标出来了,后面的因为天太冷,我也懒得打字...(这已经似乎是老王作文后我每次都要提出来的梗了。)

第二,老王、林枫二人此次新作中的出场角色数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前面黑羽大大提到的一样,有些角色也只是露了个脸,后面没有再出现,就连王羽本人也就只是出场打了个酱油啊摔~!
但其实纵观全文,不难看出老王自己也应该是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因为这些只有前面出场后面没有再出现的角色他依然给安排了戏份,比如“大城会”老大谢堂前,作者也专门用了一段文字介绍了他的前半生,或许作者是想通过这样一个描述来更加具象化这个社会的现实状况,也可能是因为可以与后面促使凶手形成杀人动机的社会问题相呼应,包括在第一场爆炸里面受伤的两位警员在医院看到的“医闹”,报社记者所说这个城市邻里之间的冷漠,揭露事件真相却被打压等等这些桥段都是。
在这篇文章里,王羽林枫二人安排了如此众多的角色,也许是想要更好的描绘出他们心中所想所表达的社会百态,这也算是他们首次在文章里面尝试加入了社会派的元素在内吧,其实这种行为非常值得鼓励,二人的这种布置也不可谓不巧妙,但是作为对于创作社会派有一些经验的我看来(别...别打脸... ),这篇小说的篇幅仍然在3万字出头的样子,这样的容量,是无法承载这许多故事同步发生的。我在读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回想起这些片段,虽然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是总有一种这些桥段的设置反而阻碍了你这篇文章核心内容的表达的感觉,作者在前头说过所谓创作,其实是想以文载道,文字必是得承载着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是一篇文章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我,作为一个读者,一个对于文章核心思想非常关注的读者,其实隐隐约约能够感觉到你们想要表达的东西,但是不是那么清晰,总有些模模糊糊的感觉,那么老王、林枫,你们二位自己再回过头想想,你们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经过了这么多层层叠叠的修饰,是否真的展现出来了呢?
不好意思,上面这段话我的语气也许过于重了,若给你们或者其他读者造成了些许不愉快,我先道个歉。
其实我并没有批判或是否定你们的意思,只是我每每谈及这样的话题的时候,总会有些情不自禁,你们懂的~
换言之,就是老王如果能够更加拓展这篇小说的篇幅,把每个角色的背景交代得与故事主线更加圆融,就更好了。

第三,这篇故事中使用到的两个诡计,电梯上行下落之计和海水涨潮带动巨木搬运尸体之计。
此两计甚妙哇!尤其是电梯之计,凶手前前后后几乎洞悉了所有人的心理,完全的将整个事件的进程全部把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何等的胆大心细。
我阅读到这两个诡计的时候,完全没有什么心情去研究推敲诡计的可行性,也不会去找其中的时间上的、逻辑上的漏洞,我只想被作者的这种惊人的布局所折服,作者能够设置出这样的谜题,就已经足够了不是吗,就算其中会有一些行动上的小瑕疵,那又何妨呢?为什么要因为那些对于阅读小说无关紧要的东西费脑筋?

第四,关于文章最后一段才出现凶手杀人动机的安排。
其实不得不说,这一处设置也是很精彩的,至少是让我感到了惊艳,真正的惊艳。看到这里,我才立即明白了作者之前在文章中多出描写社会百态的用意,可称之为画龙点睛的一笔。
但是在我认为,这样的设置,还不是最完美的。记得老王曾经跟我说过,他以前在阅读推理小说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的想到,这样的一处情节,要是交给我,会怎么样把他设计得更加精巧?其实我又何尝不是这样?
如果是我来写的话,凶手在最后回忆起的那些情节,如果能在文章的前文,最好是开头的地方,稍微交代一下,也许会更好。
这种技巧,叫做埋伏笔。通常在推理小说中,杀人动机也是非常需要在前文埋下伏笔的因素。所谓一个感情的爆发,需要他的起因、经过、酝酿、转折等等,到爆发的时候才会有十足的震撼力,而且要是在结尾的时候,配上一点点回味~啧啧啧...想想都要高潮了。
你说是不是?
在《倾国倾城》这篇文章里,很明显你就没有好好的利用起来这一点,你只是把这个动机一股脑的全部交到在最后一段,导致这篇文章的结尾虽然有力,但是不够回味无穷。

啊啊,写了这么多,书评到此结束,小峰才学疏浅,言语粗鲁,如有冒犯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更加期待王羽林枫的下次精品~!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5: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絮1.    从标题“倾国倾城”开始说起

      不知道会不会有花絮234,姑且命名为“花絮1”。

      每篇文章完成之后,都会有写一点花絮记录创作过程台前幕后的情况。文学理论上说,作者阅读作品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作品的“再创造”过程,因为作者的品读,作品才会释放出千姿百态的活力。写上花絮,算是记录作者自己创造时的本心。——本心和读者的理解是否一样,这是最不重要的。

      标题“倾国倾城”一共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作品写的是美女,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做小标题串联全文并,同时作为杀人提示。

      第二层,这件案子在警方的行动代号叫做“倾城”。

      第三层,整篇以开阔的视角描写城市生活场景,意在展示现在城市生活状态。其中这第三层,才是最本质所在。

      作者经常叫一句话“文以载道”,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价值观不一样了,也是作者太装逼了……总之,如今作者创作推理小说之时,总希望文章除了推理之外,还能承载别的东西,才有生命力。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想展现现代城市生活的广度,不在乎深度,本意如此,却不知达到效果与否,诸君的眼睛是雪亮的,自有定论。

      也许也与王羽林枫刚到某一大城市的经历有关,买空调,遭遇两次欺骗,——王羽、林枫在同一件事情上被骗两次,肯定与智商有关……但同时,作者想赖上大城市唯利是图的无情冷漠虚伪,便有了最初想针砭这些现象的想法。此事耿耿于怀,又恰逢“中秋作文”活动开始,便不由地想到了这个方向去了。

      随着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很多东西似乎跟不上它的脚步了。经济是变好了,但生活真的就改善了吗?忙碌的生活压榨着所有想在城市里立足的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忙于生存,便自己压榨了自己的精神。虚伪、堕落、冷漠、贪婪等,从心底破壳而出,——这无关人的自觉,而是太快太功利的环境滋养了它。就像文中黑帮老大谢堂前想的,是环境不允许,一步一步让人坠入了深渊,人在大环境下是无能为力的。作者现在就生活在大城市,保留这份初心写东西,也许,哪天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再写了,也有未可知,——我们这些屁民拼命去斗争,直至死方休,但能否争胜,不是我们说了算。

      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越来越理解古龙先生所说的那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环境改变人。在之前的《拈花折煞世人狂》中,作者描写的是“原罪”,是隐藏在人内心的罪孽思想,是人最主观的东西;而此篇《倾国倾城》,作者试图描绘环境对于人的改变。

      文中很多事情都是作者在生活中真实遇到过的案例。比如,警员在医院疗伤时遇见的医闹,就是王羽在电视台实习时,亲眼见到的一次真实事件,起因结果也是如此,当时,我们电视台摄制组关上了摄像机,表示对死者的尊重;比如,谢堂前刚到大城市时遭遇的骗术,就是作者在新闻里看到的一个骗子团伙如此在火车站行骗;再比如,记者史晓明在地铁上想起的女生为老人大三过马路赢得网友盛赞的事,也是作者多年前看新闻,央视白岩松老师发出的感慨:若哪天类似的事情不会再被别人当成新闻,社会才真的和谐了。

      正是有了这样的主旨和基调,作者才拟定了这样的写法和文章结构——以开阔的视角写城市生活场景。人物繁多,不在乎主次;场景众多,不在乎是否和主线闭合。这样的话,作者便极力避免在文章前期视角收窄的状况发生,所以作者在文章最后才交代背后的故事和死者之间真正的联系,让前期的故事尽量是面对整个城市铺展开,不要有交集,不要有固定的嫌疑人,不要磨磨唧唧,——所以第一个死者连父母都没有,直接设定成孤儿,——当然,同时有利于后来同为孤儿的林枫出场。

      从标题引出了文章主旨和文章结构的阐释。其他内容,待读者之后慢慢道来。
|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23: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絮2.    说说诡计

      写到这个话题时,作者的心情是比较复杂的。究其原因,应该是作者自己的创作理念一直无法得到自己很好践行。作者其实从来就不愿意甚至是反感以”本格“作者自居,作者一直以来觉得”推理小说“不应该被”本格“二字禁锢而变成一小众铁杆推理迷孤高自傲自娱自乐冷眼俯视众人的东西,所以作者一直想突破推理小说固有的很多东西,于是作者在自己的作品里不断尝试添加各种非推理常规所见的元素,融入作者所谓的浅显的哲思。但有朋友说,“你们的作品很注重诡计,没有摆脱本格”,是的,作者构思时,确实会精心雕琢诡计。所以,我们到底秉承着什么、做着什么,作者自己也不得而知了。

      作品里的两个诡计,恰好代表了两种构思诡计的思路。

     电梯里消失的诡计,源自于灵光乍现。那时作者正在读高中,我们高中的教学楼,不知是哪位设计师设计的,结构非常之奇葩,让人经常搞错楼层,进错教室。那是一个课间,王羽、林枫两人无聊,(貌似这俩货上学期间就没有不无聊过……诸位学生党千万莫学!),就互相出题玩儿。一个人出“怎么从电梯里消失”,当时正站在教学楼的走廊,看着楼梯间,蓦地就想出了一个电梯消失的诡计,最后加工完善,就变成了列为看官在本篇中看到的诡计。至于还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在此先保密,以后跟大家交代。

      远距离移动尸体的诡计,则是文章进行到后半部分时,发现此处不安插一个诡计,故事、结构等等方面都会变得不完善,于是硬着头皮分析了文章的要素、凶手的布局、中秋的特点等等,抠出了这么一个诡计,并符合“宏大”的标准。

      在此,作者想借这两个诡计的来历,来总结诡计构思最常见的两种思路。一种是无厘头型的,灵光一闪;一种是基于全面的分析,一点点去抠去搭建。但不管哪一种,都要求作者平时多观察生活,多思考现象,多多把握自己文章的千头万绪。
178
| 发表于 2015-11-25 09: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无论以什么流派自居,一部推理作品如果没有好的诡计就等于没有灵魂,可以是任何意义上的诡计.
|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5 10:59:17 | 来自小霸王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黑羽 发表于 2015-11-25 09:16
我觉得无论以什么流派自居,一部推理作品如果没有好的诡计就等于没有灵魂,可以是任何意义上的诡计.

子曰,凡是女神说的对!
| 发表于 2015-11-25 11: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挑刺:)
1电梯诡计中凶手应该要在18楼按上行键吧,否则电梯门不会开,那么监控室里的柳生难道不会看见并猜出凶手的意图吧。。。。。。
2刘子衿怎么知道严槿霞是凶手。。。。。。
此外感觉林枫作为侦探戏份较少。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如有冒犯,还请谅解。:)
|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5 12:02:31 | 来自小霸王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岳月2004 发表于 2015-11-25 11:38
开始挑刺:)
1电梯诡计中凶手应该要在18楼按上行键吧,否则电梯门不会开,那么监控室里的柳生难道不会看 ...

不用在18楼按上行键啊………是在21楼按的上行键
|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5 12:03:53 | 来自小霸王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岳月2004 发表于 2015-11-25 11:38
开始挑刺:)
1电梯诡计中凶手应该要在18楼按上行键吧,否则电梯门不会开,那么监控室里的柳生难道不会看 ...

至于第二点,因为与主线没有太大关系,所以作者把砍去了,任读者脑补~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