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30|回复: 3

[知识科普] 边缘型人格障碍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0-2-18 22:38:22 | 发自安卓客户端
边缘型人格障碍,英文简称BPD。
专家认为其是一种人际关系、自我意识和情感的不稳定,并有明显的冲动性的普遍模式,可有自伤行为,也可出现一过性的精神病性症状,而这种情况应该是在童年或青春期就开始的,不是成年以后才出现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高,尤其是与情感障碍有较高的伴发率,可高达50%
       一.主要产生因素
        1.遗传因素:人格是高度遗传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家庭背景中抑郁症多见,而且与对照组相比较,他们的亲属中有较多患心境障碍。
       2.脑病理学: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神经影像学研究结果显示:(脑)结构功能不良。MRI研究发现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海马和杏仁核容积减低,或者仅杏仁核容积减低。
       3.生化因素:研究显示5-羟色胺(5-TH)与攻击行为、冲动行为相关,DA、NE也于攻击相关。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能介入到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情感不稳定特质。
       4.心理社会因素: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早年创伤的发生率高,这些创伤性经历包括情感忽视、过度保护、分离、性虐待、躯体虐待、精神虐待等
       注:MRI为核磁共振

        二.主要表现
      1.难以控制的情绪
      2.强烈又极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模式
      3.自我身份的识别障碍
      4.冲动及自毁、自杀行为
      5.被抛弃的恐惧和害怕孤独
      6.应激性的精神病性症状
注:也就会产生:人格改变,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神经症等等。


我知道也就这些了,是从冈田尊司的《怪癖心理学》所了解的,大家有兴趣可以读一下。


       双重人格者拥有两种人格,大多数情况下不记得另一种状态。 ——东野圭吾 《变身》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