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学院
歇洛克·福尔摩斯文学阅读考(来自天涯社区,作者:桥东 ...
查看:
3751
|
回复:
2
[推理资料]
歇洛克·福尔摩斯文学阅读考(来自天涯社区,作者:桥东里)
简洁模式
1
发表于 2007-12-23 15:13:57
歇洛克·福尔摩斯文学阅读考(来自天涯社区,作者:桥东里)
在开始我的考证之前,我必须对以下事实作出声明:无论可敬的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拥有何种程度的文学水平,这一点都不能对他在这个星球上的崇高声望构成一丁点儿损害;即使他对人类的文学历程视而不见——我们很快会发现,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我们亦将无法采取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他。
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对福尔摩斯文学知识的评价,来自他的亲密伙伴华生医生。他们结识不久,华生就列举出一张“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学识范围”,尽管在“惊险文学”一栏里华生的评价是“很广博”,但是在这张表的第一项,也就是“文学知识”这一栏里,华生却用最简单的文字进行了概括,“无”。华生举出的例子是,当他引用托马斯·卡莱耳的文章时,福尔摩斯“傻里傻气地问我卡莱耳究竟是什么人,他干过些什么事情”。
但是因此产生福尔摩斯对文学作品统统不屑一顾的看法则是错误的。我很遗憾地指出,在这一点上,华生并不十分了解他这位难以捉摸的朋友;相反,福尔摩斯在某些场合表现出的文学素养要比华生更深厚。“你拿去看吧”,终身不知爱情为何物的福尔摩斯向华生推荐了彼特拉克的抒情诗集;然而华生却选择了“一本黄封面的廉价的通俗小说”,躺在旅馆的沙发上以资消遣(《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这是一个有趣的对比。
顺带说一句,耽于思考案情的华生最后把那本小说扔得远远的,这种“生活比虚构更曲折”的想法早在福尔摩斯的脑里产生了。他曾经说过,“奇怪的巧合、密室的策划、闹别扭、以及令人惊奇的一连串的事件,它们一代一代地不断发生着,导致稀奇古怪的结果,这就会使得一切老一套的、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局的小说,变得索然无味而失去销路。”(《身份案》)因此不难理解,在见识过世间大部分奇事的福尔摩斯的文学阅读经历里,小说几乎是最不能引起他阅读兴趣的一个种类。如果华生所说的“文学知识”是指小说的话,不得不承认他的判断也有几分道理。
与每一个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人一样,福尔摩斯对《圣经》极为熟稔。有一回他装作不经意地提到乌利亚和拔示巴的故事,他以他特有的炫耀口气对华生说道,“我恐怕我对《圣经》的知识有一点遗忘了。但是你可以在《圣经》的《撒母耳记》第一或第二章去找,便可以得到这个故事了。”(《驼背人》)可是他并没有宗教信仰。
他的文化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与古罗马。他对贺拉斯有着深刻的理解,甚至引用了一位波斯诗人来与之对比,“哈菲兹的道理跟贺拉斯一样丰富,哈菲兹的人情世故也跟贺拉斯一样深刻”(《身份案》)。但很难说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对他产生了影响,别的不说,他对待知识的极端实用主义态度与古希腊人单纯的求知欲实在相去甚远。不过对《诗艺》的作者有如此见解,他会在外出办案的火车旅途中随身携带彼特拉克诗集袖珍本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大不列颠帝国的臣民,福尔摩斯理所当然地吸收了英伦文学的营养。他读过《约翰生传》这本最杰出的传记作品,因为他亲切地称呼华生为“我自己的包斯威尔”(《波希米亚丑闻》)。他很熟悉肖伯纳的文风,他说“肖伯纳的文字洗练而简洁,但词汇量有限”(《恐怖谷》),没错,这是一句简要而全面的评语。他还读过乔治·梅瑞狄斯,他邀请华生“让我们来谈谈”(《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由于缺乏资料,我无法确定福尔摩斯要谈的是他所写的诗歌还是小说。
福尔摩斯还提到过其他几位小说家,例如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居斯塔夫·福楼拜。叫人失望的是他引用的不是《包法利夫人》或者《情感教育》,而是福楼拜给另一位小说家乔治·桑的信,“人是渺小的——著作就是一切”,福尔摩斯用这句话来形容对自己事业的看法。不过,我仍然相信他不会只留意到福楼拜的信件,他有理由对法国人的观察力与分析力表示敬意。
另一个是爱伦·坡。他曾经给华生读坡写的故事(《住院的病人》),谁都知道坡是侦探小说的鼻祖,那么福尔摩斯读坡的小说也是很正常的事。但在福尔摩斯第一次提到坡的时候,坡在贝克街221号B并没有收获体面的待遇。那是华生第一次恭维他的伙伴,说福尔摩斯使他想起坡的作品中的侦探杜班来了。福尔摩斯没有领情,他冷冷地说:“你一定以为把我和杜班相提并论就是称赞我了。可是,在我看来,杜班实在是个微不足道的家伙。”(《血字的研究》)事实证明,这个自负的高个子的确把自己看得很准。不过在我看来,他那时对坡的轻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刚刚认识华生,他需要给华生留下更强烈的印象。
除了杜班,他还读过别的侦探小说。一个到现在已经没什么名声的法国小说家格波利欧塑造了一个叫勒高克的侦探形象,这个可怜的侦探遭到了福尔摩斯无情的羞辱,“不中用的笨蛋”是福尔摩斯送给他的称号(《血字的研究》)。
此外,福尔摩斯的书单还包括一位德国作家,一位法国作家,与一位新大陆作家。马丁·菲多在《福尔摩斯的世界》里写道,“他经常在一些场合引用歌德的诗句(他曾经赞美过歌德的诗句,称他的诗歌很精辟)。”他还能在一束私人信件中辨认出一句巴尔扎克的话,这说明他对《人间喜剧》的作者并不陌生(《身份案》)。同时,他还说过:“旁证有时是非常有说服力的。用梭洛的话来说,就像你在牛奶里发现了一条鳟鱼一样。”很重要的一点是,福尔摩斯应该是直接阅读歌德与巴尔扎克、福楼拜作品原文的,他对法语、俄语与德语的语法都非常精通。他提醒华生注意一张便条的措辞,“法国人或俄国人是不会这样写的。只有德国人才这样乱用动词。”
总的来说,福尔摩斯的文学阅读包括了典籍、文论、传记、诗歌、剧本、小说、信件、散文等诸多体裁。其中他最喜爱诗歌,对小说非议最大(或许这个结论要把两位法国巨匠排除在外才能成立)。
事实上,华生曾经透露过福尔摩斯成天“埋头于旧书堆中”(《波希米亚丑闻》),“每日与小提琴和书籍为伍”(《马斯格雷夫礼典》)。有一个细节能够十分有力地说明问题。当福尔摩斯从深渊中死里逃生回到伦敦时,他下意识地把自己化装成一个穷藏书家,出现在华生面前——这种隐身选择是否暗示了他内心的某些东西呢?让我列举他搜集的一些冷门生僻的书籍:《树木崇拜的起源》,《英国鸟类》,《克图拉斯》,《圣战》。
很显然,这是一个与我们没什么不同的蠹虫,总是会拥有一些根本用不着的书,也许只是为了“正好把书橱那第二层的空档填满”。
[按:乔治·梅瑞狄斯在群众版《福尔摩斯探案集》里被译作“乔治·梅瑞秋斯”,译者则含混地注解为“英国著名文学家”,我却四处搜寻不获。经过与原文比照,发现此君名为GeorgeMeredith,有译作梅若帝,也有译作梅瑞狄斯,可见“秋”乃“狄”之误植。王佐良著《英国诗史》说生活在十九世纪的他“没有其他好诗来支持或扩大他的成就,他主要仍是一个小说家,而且是引进新题材的重要小说家”。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478
发表于 2008-5-1 19:20:26
好,象福爷这种人就肯定不理低俗的东东
365
发表于 2008-5-2 12:51:13
福尔摩斯原来也很爱收藏书啊
返回版块
尚未登录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回复
灌水闲聊
案发现场
原创推理小说
求助专区
贝克街相馆
动漫世界
分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