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10-5 21:36:23 | 2019-10-5 21:37编辑
怎么说呢,原本心里是没什么话讲的,一来想来大家都忙,没空听我这个杂人哔哔叨叨,二来确实自己接触推理到现在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经历。没想到征文中能看见许多人去认真写,一种可以说是共感的东西就这么马后炮般的出现了。
一.启航
  接触推理算晚吗……自己也不确定。18年1月份因为脚伤只能窝在家里面看剧,头一回看的是《神夏》,或许当时还看了《白夜行》之类的……不太记得清了,总之第三天我伤一好就去了图书馆的推理文学专区借了五六本三大家的回来。
  很不幸,第一本读的是《希腊棺材之谜》,说不幸在2个方面:1.这本书对于入门者来说,无论是厚度还是杂乱的人名都是巨大的挑战,而奎因的国名系列在三大家中也算是故事内容比较单调的,案件发生——调查——再发生——再调查,尽管棺材这本后来仔细研读发现确实谜面还不错,但是在当时简直是到了读不下去的地步,这就产生了第二个不幸:草草地读完了结局,知道了解答,知道了那个意外的凶手,却没有留下半点深刻的印象和触动。这成为我长期心中的悔意之源,可以说是对名作的浪费吧。
二.学院
(1)答题
  3月份注册学院,啥都不懂,天天灌水,第一次看见的谜题是《愿者上钩》,不过当时对谜题没什么感觉,截题之后也没有怎么仔细看答案,等到97期狗仙才头一回答题。
  说真心的,早期的答题基本上答案不超过二百字,当然也混不到什么分,很庆幸大赛之前找到了哈士奇这个队友,那段时间恐怕是我迄今为止答题最认真的一段时期,每一条大赛题都竭尽全力的码答案和思考,不过囿于见识,只是碰到了前二十的边。那段时间里因为闲,读了大量的学院谜题和大赛题,基本上60期往后的每谜、第四届之后的大赛题、包括猴叔的江流系列都全读过,其中相当一部分也是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后才阅读解答,那段时间的经验对我个人的写题生涯来说有很大的启发。
  自认为不是适合答题的性格,若是供答题时间较长,阅读量较小的谜题尚有心力仔细思考一番,与作者斗智斗勇,而一旦时间紧缩加上阅读量激增,若是文笔等又略差几分,便常有半途而溃之想。
  2019第一季度每谜,前几轮不知道是不是题目简单,总之答得还不错,得分也一度排在前列,自110期之后的就再度犯了老毛病,当然也有个人水平影响,诸如《归途》《一辈子的远行》等几题认真思考了,但确实是感觉没有思路。总之个人也深感惭愧,明明如果要参加的话就应该全程努力的……

(2)写题
  初来学院的时候解决的案件多是密码、死亡讯息题这样需要结合脑洞的非正规推理题,当时写了很多类似的小水题,大概18年7月份,写出了个人第一篇长篇谜题《钢笔》,本来要投大赛,不过谜题水平太低,自己也不太满意,后来在19年第一季度每谜得以发表。同期还写了几条长推,也有投稿每谜的,暂未发表。
  19年2月份在案版发了一条长题,整题包括构思在内只花了5天时间完成,确实也有点草率了,我个人是不太满意的,还让鬼谷等几位帮忙宣传了好一阵实在惭愧……后来和他合写了一条SF叙诡题,说是题不如说是娱乐性的多重反转小说。
  这段时间里因为受到青崎有吾、米泽穗信等人的影响,个人对于谜题创作的想法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此后在学院发表了《最后一案》《象棋》等字数偏少的中篇谜题,应该是首次将逻辑与伏线结合在一起。《象棋》后来发在豆瓣,本来是无心之举……没想到有幸得以被人转发。
  6月份诞生了新的构思,7月初完稿的一篇谜题,后来投给了学院大赛,遗憾未能入选。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吧。8月末因为有活动又缺稿,自己花3天赶了一篇题出来,从反响来看一般。
  事实上咱知道纯逻辑流谜题本身不如诡计流那样受欢迎,作者精细雕琢才能推出的逻辑链可能读者在看到解答后甚至一时无法理解,以至于常常会有喷的冲动,这种问题我在以往的谜题答疑中已经体会过了。看奎因青崎的小说时我常需要翻到前面的页数一一校对线索,并自绘思维导图和逻辑链,但我个人以为这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而逻辑流加上伏线呢?恐怕更是会被喷的渣都不剩吧。日本的麻耶雄嵩也常把这两种方式结合,以伏线来弥补逻辑之单薄。但小说尚可,作谜题采用这样的方式究竟如何,我不甚清楚。但怎么说呢,乐此不疲。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会选择这个ID的缘故,走自己的路恐怕才是初衷。
  就像这篇的标题,我不担心孤独,有人理解也好没人理解也罢,写东西、看推理从来不是为了别人看的,自己也并非想在推圈混出什么名声,当个普普通通的闲人就好。有人劝我说线索的组合方式不太好,或者说逻辑扣的太狠了,我会虚心接受教训,但很多本真的东西,我不会改,一百年、一万年也不会改。
  我将来还会尝试新的东西,或许会接着写日常推理,也可能写设定流,都是“玩”。在我看来,谜题作为一种当下在网推颇为流行的作品形式,其同时具备了小说的戏剧性与情节起伏和案件的缜密性与线索排布,而个人也希望将来能在文学性方面做出更大的进步。在这方面,连城三纪彦对我的影响也是颇大。

(3)读书
  说到读书,18年读了很多,19年之后渐渐寡淡了口味,恐怕是因为见过高山就不想再攀登小山峰。除非有某一部作品被人宣传得相当之美妙才会去考察一二。私认为读书在精不在多,读完了三大家以及日本一些大赏作之后,便对于当下流行的大量叙诡和SF、猎奇类作品略微有所抵触,对于故事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主要是以翻阅旧书,做做笔记,偶尔读读短篇集为主,也会读情节出彩的泛推理书籍。


  说了这么多,重点还是标题,玩推理本来就是一件孤独的事吧,身边的朋友里五十个挑不出一个知道岛田庄司的,真正能对东野圭吾的作品点评一二的也少之甚少。再细分一下,在如今的推理浪潮中,还坚持偏古典风格的逻辑流而非叙诡,看重谜团的公平性而创作谜题的人,恐怕更加少了。一条路有多个分叉,再往前走分叉又会生出新的小径,走到林深处,没了路,便只好踏入萋萋野草,独自开辟出一条只属自己的路了。
  如今推理界或许会有不景气、会有人感觉丧气,但终究是小雨点,前一段时间梦推闭坛,看猴叔似乎也说了许多真心话,只能说不论什么东西都会有个破茧期,雨过天晴是自然规律,这也同样适用于社会,适用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
  40分钟写了两千字,真是比我平时码字写题都快了许多。点到为止,如果说有人能从这么一段入门者的经历中感受到点什么零碎的东西,则不枉在下手指敲击良久之酸涩(笑)。
同时,也祝学院能越办越好,十二周年绝不是结束,相信它只是晨曦前的一抹光。
1人评分
英镑 +15
    发表于 2019-10-5 21:55:24 | 发自安卓客户端
    若真如楼上所说,鎢应该比西楼大一年)


    真的,鎢觉得你特别优秀。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9-10-5 21:59:33 | 发自安卓客户端
    看完全部~
    为你点赞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9-10-5 22:16:53 | 来自小霸王手机
    为楼神点赞!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9-10-6 09:08:06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吾一扫而过
    发表于 2019-10-6 10:06:30
    很感动,真的很感动,西楼哥哥好!
    发表于 2019-10-6 22:30:33 | 来自小霸王手机
    真的非常努力啊,我们都要多花点心思啊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