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学院
剧毒植物大盘点
查看:
6076
|
回复:
13
[刑侦法医]
剧毒植物大盘点
简洁模式
4659
发表于 2009-7-25 16:21:29
本文内容涉及危险物品,仅作为推理小说创作时参考之用。
“见血封喉树”——毒箭木
箭毒木生长在西双版纳海拔1000米以下的常绿林中,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是一种剧毒植物和药用植物,又称见血封喉树。当地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曾将见血封喉的枝叶、树皮等捣烂取其汁液涂在箭头,射猎野兽。据说,凡被射中的野兽,上坡的跑七步,下坡的跑八步,平路的跑九步的就必死无疑,当地人称为“七上八下九不活”。据分析,见血封喉植物的主要成分具有强心、加速心律、增加血液输出量的功能,是一种有较好开发前景的药用植物。
“抗污降毒者”——夹竹桃
夹竹桃为常绿大灌木,又名柳叶桃、半年红。原产伊朗,现广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各省区均有栽培。其茎、皮、叶、花朵都有毒,它分泌出的乳白色汁液含有一种叫夹竹桃苷的有毒物质,误食会中毒,入药煎汤或研末,均宜慎用。能强心利尿,定喘镇痛。试用于心力衰竭,喘息咳嗽,癫痫,跌打损伤肿痛等。人畜误食可致命。夹竹桃有很好的空气过滤和杀虫能力,且开花甚美,各地庭园常栽培作观赏植物。
“真菌杀手王”——毒蘑菇
中国的毒蘑菇(毒菌)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阴王的花冠”——水仙花
水仙花,石蒜科多年生草本。因多为水养,且叶姿秀美,花香浓郁,亭亭玉立水中,故有"凌波仙子"的雅号。但对人体来说,水仙花的根部毒性相当强。据Botanical.com上称,“由于毒性强烈,苏格拉底称其为‘阴王的花冠’。
“山上的砒霜”——断肠草
断肠草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据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断肠草有很多别名,主要包括:狼毒花、粉团花、胡蔓藤、大茶药、野葛、毒根、山砒霜、大炮叶、黄花苦蔓、黄猛菜,中药称钩吻。
“八重山珊瑚”——相思豆
相思豆,又称鸡母珠,缠绕性藤本。生长于丘陵地或山间,路旁灌丛中,常栽培于村旁。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其毒素主要在种子里,直接吞食种子没事,咀嚼种子立刻中毒。症状:阻碍消化,腹泻,恶心,呕吐,惊厥,混合出血,昏迷,心力衰竭,死亡,尸体口部会腐烂。潜伏期比较长,服用高碳水化合物可缓解。
“鸦片的原料”——罂粟花
罂粟原产小亚细亚、印度和伊朗。我国部分地区药物种植场有少量栽培。罂粟是罂粟科的二年生草本植物。罂粟壳性平味酸涩,有毒,内含吗啡、可待因、那可汀、罂粟碱等30多种生物碱,为镇痛、止咳、止泻药,用于肺虚久咳不止、胸腹筋骨各种疼痛、久痢常泻不止;也用于肾虚引起的遗精、滑精等症。过量食用易上瘾。
“恶魔的温柔”——彼岸花
彼岸花,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花卉。花如龙爪。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西南部分地区,相关记载最早见于宋代,目前广泛分布于东亚各地,在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也有分布。别称为无义草、龙爪花、蟑螂花、老鸦蒜、蒜头草、鬼擎火、幽灵花、地狱花、舍子花、山乌毒、生死之花、、狼花、头痛花等,误食可能会导致中毒,轻者呕吐、腹泻,重者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有生命危险,被称为恶魔的温柔。
“致命的毒物”——蓖麻子
蓖麻子,大戟科蓖麻属蓖麻的种子,蒴果球形,有刺,成熟时开裂。蓖麻子中含有世界上最致命的毒素蓖麻毒蛋白,蓖麻毒蛋白可能是一种蛋白分解酶,7毫克即可使成人死亡,非洲产蓖麻子2粒可使成人致死,小儿仅需一粒。加热可去除此毒,因此,湖州农村将蓖麻子炒热吃,有些地方还将蓖麻子榨成油喝,均未见中毒。
“猎豹的克星”——附子草
附子草,毛茛科乌头类250个分支之一。附子草的毒性并不为人们所知,尽管它有着“狼克星”、“猎豹克星”、“蓝火箭”、“魔鬼头盔”等令人望而生畏的绰号。毒性强烈,被用作控制狼群的最广泛工具之一。此外,其它分支的乌头也有毒性,制作成中药附子后禁生食,注意把握剂量。
“天使的号叫”——曼陀罗
曼陀罗又叫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等,多野生在田间、沟旁、道边、河岸、山坡等地方,原产印度。我国又称为闹羊花、黄杜鹃、羊踯躅、野麻子、醉心花、狗核桃、万桃花,又称天使之号。曼陀罗中毒为误食曼陀罗种子、果实、叶、花所致,其主要成分为山莨菪碱、阿托品及东莨菪碱等。上述成分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阻断M-胆碱反应系统,对抗和麻痹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注:曼陀罗非曼佗罗,前者是毒花,后者为茶花)。
“三百两银药”——马兜铃
马兜铃,多年生缠绕草本,别名:青木香、天星藤、天仙藤、三百两银药、独行根。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种子毒性较大,主要含马兜铃酸。《唐本草》记载:“其根不可多服,吐痢不止”。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尿血及蛋白尿、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
以上内容分类为毒物学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3494
发表于 2009-7-25 16:28:11
很好,学习了。
3431
发表于 2009-7-25 20:15:36
不错,长见识。
4669
发表于 2009-7-27 11:59:59
好多都不知道啊,真长见识!
4795
发表于 2009-7-29 17:21:53
太好了,真长见识!
4090
发表于 2009-7-31 00:22:34
不错 又张见识了。。。
4292
发表于 2009-8-4 14:09:44
都好漂亮,哎,真是应了那句话。
3218
发表于 2009-8-5 11:40:19
我喜欢第一个的名字喂
七上八下九不活
779
发表于 2009-8-6 21:00:42
很多都是常见中草药
6999
发表于 2010-2-14 18:30:14
记住了,谢谢!!!!!!!!!!
返回版块
1
2
/ 2 页
尚未登录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回复
分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