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804|回复: 1

[推理资料] 非逻辑推理方法

简洁模式
11
发表于 2007-12-15 22:55:55
非逻辑推理方法主要有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两类。  

1.形象思维:是通过感性形象来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根据其有无创造性,可分为“再造性形象思维”和“创造性形象思维”。我们日常生活中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而自发产生的形象联想活动就属于前者,而通常所说的艺术思维则属于后者,当然,这两对之间均不完全等同。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科学探索均离不开形象思维。

同逻辑思维相比,形象思维有许多重要特征:
(1)形象思维靠的是形象性的思维材料,而逻辑思维靠的是概念、语言。有人也许要问:“没有语言的思维活动可能吗?”回答是肯定的。人类史和语言史的研究表明,思维与语言的历史是不等同的。思维是同人连在一起的,而人猿之分大约是在一千万年以前。语言则大约只有一百万年的历史。其实从人类思维发展史来看,是先有没有语言的形象思维,然后产生了语言和概念,而后才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了逻辑思维。

现实生活中千百万聋哑人的思维能力也有力的证实了这一点。他们靠的是知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2)形象思维的过程表现为想象,而逻辑思维则主要表现为判断、推理。

(3)形象思维以情感为媒介,使形象彼此联系起来。离开情感的想象,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图式。

(4)模糊性也是形象思维不同于逻辑思维的又一特征。我们知道逻辑思维要求思想明确,力求消除模糊性。人的感情是最不确定、最难捉摸的,这就使形象思维本身就具有了模糊性。其实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蓝图就是一个构想品。它的边界是模糊的,是舍弃了许多个性和细节的大致轮廓。

形象思维在人类的认识中具有重要作用:
(1)形象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前提。探索人类认识的发生和思维的起源,必须从形象思维开始。

(2)形象思维在科学认识中历来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伽利略定律的发现,笛卡尔解析几何的发明,都借助于形象思维。

在科学认识中,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常常是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

2.直觉思维:是一种未经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而直接获得某种知识的思维活动。

(1)从表面上看它具有突发性和跳跃性。

A.突发性:是说对于直觉的发生,既不能预先知道时间也不能自觉地选择触发的方式,而是常以机遇的形式戏剧性地出现。比如在睡前、醒后或半睡半醒之间等等。

B.跳跃性:是说它们不按一定的逻辑步骤前进,而以简洁的形式,在瞬间获得对问题的解答。这一点是其被称为直觉的根本原因。

(2)从本质上看它具有下意识性和非逻辑性。

A.下意识性:是指人们把长久思考的问题暂时放在一边之后,大脑不在自觉注意它而是通过下意识性的活动思考它。可见,无意识的直觉活动是以有意识的抽象思维活动为基础的。当条件适合时,问题便会被再次提出,形成直觉。

B.非逻辑性:是指问题的解决不经过一定的逻辑过程,并不是说它是“反逻辑的”或“不合逻辑的”。

(3)直觉思维的结论具有不确定性,需进一步验证。一般只形成猜想、揣测和假说等。

(4)直觉思维并不神秘。它的产生具有客观基础。
A.认识主体的直觉思维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培养和教育形成的。
爱因斯坦具有举世公认的良好的直觉能力。他本人认为这与他在瑞士阿劳中学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B.直觉思维必须以认识主体的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前提。凯特库勒在梦中发现苯的环状结构便是一例。是因为他对当时的化学知识十分的了解。
C.直觉思维必须以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为基础。

(5)最后说一说灵感和顿悟。它们与直觉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但也有所不同。直觉主要是指一种能力。灵感则指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顿悟则是灵感的结果。
其实灵感也并不神秘,它可以说是对艰苦劳动的一种奖赏,是对所研究的问题经久沉思的一种报酬。对于那些思想懒汉、坐等灵感的人,是永远也没有机会与之谋面的。

直觉、灵感、顿悟对于科学认识的发展及启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都具有重大作用。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们所认识的客观主体越来越复杂,有许多是不能只依靠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来直接认识的。这时直觉、灵感、顿悟就显得很重要了。
当然,它们也并不是万能的,它们只是依附在人的意识整体上的光环。没有意识,没有理性思维,也就没有直觉、灵感、顿悟。因此,我们要将直觉思维放在适当的位置上,正确地认识它,划清同直觉主义的界限,使非逻辑方法在人类今后的认识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发表于 2009-12-7 22:07:10
写得不错,,就是多了有点晕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