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发表于 2018-8-1 21:27:03
凶手:土方吉.
最方便作案的两个人,土方吉跟作者的父亲王安.
但是如果是王安作案,因为有家室,肯定要提前考虑好家人的安排,避免杀人后家人被株连.但是王安没有丝毫安排.而且王安身上有小刀,没必要这么复杂脑后击晕,再花费长达3分钟的勒死的手法增加风险,直接小刀捅死更快捷.
其余的人,看地形图如果要是任何人进入死者房间,根据题意指出只能从门进入,那只有2个入口土方吉把守的右侧包厢门,以及王安左侧与右侧包厢之间的门.而且上二楼与演员舞台距离很远,演员实施犯罪势必要从后台一直穿过观众席两侧才能到二楼楼梯口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鉴于王安的嫌疑很低应该不会是王安通过中间门进入击杀死者.
而土方吉自己一个人在包间外,即使开了右侧包厢门也不会被王安听到.
另外案发现场死者的位置直接死在摇椅里,如果是任何人其他人通过右侧包厢门进入肯定会跟随土方吉进入,死者也会起身或者转身有所动作,一直注视着来人.但是只有单独是土方及自己进来的话,死者警惕性也会很低,不会一直注视土方吉,容易给土方及实施从后脑击晕死者的机会.之后再勒死死者.
而且从行凶手法来说精确的力量击晕人,再加上长达三分钟的勒动作,肯定要有一定的肉搏知识跟体力支持.所以更增添了土方吉行凶的可能性.
王安以及大部分戏子击晕经验不一定有多少,有体力的估计也不是很多(除了武生体力应该最好),但是当天没有武生的戏份.
其余年轻些的戏子可能有体力好的,但是在当天的场所不是很好实施这种杀人手法.
匿名
发表于 2018-8-1 21:28:30 | 2018-8-2 11:06编辑
凶手:王安
左右包厢没有办法躲人,包厢的门打开会有声音,那么,凶手只能通过包厢间的小门进出。
王安6月5日与近藤关于武汉会战的事产生了争执,王安改变了对近藤友善的看法,决定杀了他。于是在7月7日那天,从包间内的小门进入又包厢,用匕首的握把处将近藤击晕,再用麻绳将其勒死。
匿名
发表于 2018-8-1 21:33:07
我觉得就是土方吉和父亲干的。(土方吉为帮凶,父亲杀人)。首先父亲身上搜出了一把干净的匕首,说这是自己防身之用。匕首可以洗净,在近藤头上出现了用钝器画出的伤口这点可以解释。经过:在此之前父亲在一边目光却是集中在近藤身上,可能在此时父亲萌生了杀人的念头。父亲知道近藤不喜欢看相声,当离开房间时父亲去假装看一会相声,并知道墙隔音能力好,在六点二十六分时敲门没人开(可能近藤睡了,因为照片上说除了那道勒痕,他看起来就像是睡着了一样。)然后土方吉帮父亲开门,父亲用匕首杀了近藤,还用绳子绑住近藤弄出勒痕,最后土方吉才在六点三十分叫贾老板过来,父亲同时去左包间。(土方吉在汇报时吓得跪在了地上匍匐着,后背的衬衫都被汗水浸透了一大半,说明心虚。)
匿名
发表于 2018-8-1 21:34:48 | 2018-8-3 19:56编辑
案件推理:
尸体情况:随案卷保存的还有几张照片,照片上的近藤俊一面容安详,口微张,左手朝下放在右手掌上,双手放在腹部偏下位置。如果不是脖子上的勒痕,他看起来就像是睡着了一样。
推理:根据左手放在右手掌上可以看出凶手的行凶时间是在死者鼓掌喝彩的时候,口微张这一点也能看出来。
推论:那么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给某个节目喝彩,前文提到每当节目开始近藤都会把窗户打开,我父亲在那天一直盯着近藤联想到他的调度可能是因为想让我父亲跟他一起去武汉,在争吵之后发现不可能了于是就格外认真的听了一堂相声。
证词方面,土方吉说舞台表演时自己与近藤、王安是同处一室,之后近藤休息他一直都在门外,没有看到其他人进入过二楼的任何一个包间。尸体被发现前王安从左边的包间出来找他,在比划了一番后他理解了王安的意思是敲门(包间之间的小门)没有人应答,土方觉得有疑于是马上推门,就看到了在摇椅上的尸体。
于是我们可知凶手是提前躲到走廊靠左的地方,等表演开始借着喝彩声进入房间杀害近藤,然后躲在房门后面,等土方被父亲叫走后才离开房间,故可知凶手没有参加百花和赵氏孤儿的表演,推测凶手为班主秦汉,因为只有他知道剧情表演的时间,且知道父亲手中有防身用的刀,演员在案发时间内都无法完成谋杀,推测凶器可能是茶壶,使用之后再擦干净,且符合作案时间。
匿名
发表于 2018-8-1 21:38:55 | 2018-8-3 19:18编辑
一,案件分析

1,死者情况
   1)死者:近藤俊一
   2) 死因:麻绳绕颈两圈相交后颈造成的机械性窒息,过程需要三分钟。  
      现场死者自备的茶点,水壶经过警方检验无疑点。水壶为日本军用水壶,二战时日本军用水壶为铝制。
        在后脑偏上方有一处小型钝器造成的非致命伤痕,除此以外再无其他外伤,题目未提及此伤痕是否带有血迹,推测钝器为水壶,凶手通常不会带两样凶器来杀人,水壶足以砸晕近藤。凶手使用麻绳勒杀被砸晕的近藤,一不会留下血迹,二不会有很大响声,凶手还想全身而退,初步推测凶手为戏院内部人员。
  3) 凶器:现场发现确定的长约三尺直径五分的普通麻绳
  4)死亡时间以及地点:一九三八年七月七日下午六时至六时三十分  北平贾仁开的戏院。
5) 死者状态:
死前在摇椅上坐着,因此无法判断凶手身高。死者面容安详,口微张,左手朝下放在右手掌上,双手放在腹部偏下位置,看起来像睡着了一样。近藤是在摇椅上小憩,毫无防备情况下被杀的。

  6) 死者案发当日在戏院行程
1>案发当日下午四时三十分左右到达戏院,随行人员是十几年的下属保镖土方吉,由戏院班主王安接待,陪同到戏院二楼右包间听戏,当时正上演当天第一场《空城计》,演出已经开始, 右包间只有近藤,土方和王安。
2>王安,土方陪同近藤看完第一场《空城计》,第二场《百花亭》后,在相声专场近藤独自一人在二楼右包间关窗小憩,王安去左包间看演出,土方在右包间门口守卫。
3>最后一场《 赵氏孤儿》演员们刚上台,王安从左包间出来跟土方比划让他打开右包间胡房门,六时二十五分左右,台上演员开始唱了两句,二楼土方打开右包间房门后,发现近藤尸体。

7)案发现场状况:
  1>戏院大门附近楼梯是唯一通向二楼通道,包间内以及走廊无任何可以藏人胡地方,戏院无暗道机关。
  2>包间窗外完全没有可以立足的地方,凶手只能从门进入。
  3>包间无论多轻微的开门,必然会有门轴转动时的尖锐声音,包间隔音效果好, 在左包间内,只能听到左包间开门声,听不到右包间的开门声,反之亦然。左右包间之间有小门相通,此小门打开时左右包间内都能听到。
4> 土方在门口守卫时未看到有其他人上二楼。

8) 死者光顾戏院习惯
1> 近藤在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中旬开始来戏院看戏。
2>从起初陪同两个保镖减为一个土方吉。
3> 近藤除了第一次着军装,之后和保镖土方都着便装来戏院看戏,同老百姓一样。
4> 近藤来戏院看戏并不规律,但每次必然由王安陪同去二楼右包间看戏,相声专场时,近藤关窗,在右包间小憩,土方吉守右包间门口,王安那时有演出就登台,无演出就在左包间看其他人演出,这是戏院工作人员都知道的事情。  

  2,根据上述推测如下:
1)凶手熟知近藤在戏院看戏的习惯,于是凶手是在相声专场,近藤独自在右包间时行凶。
2)凶手有三种可能:
1>二楼守卫右包间门口的土方吉可以在无人知晓情况下进入右包间杀害近藤。
第一种可能:凶手是守卫在门口的土方吉。
2>第一二场演出,近藤由土方王安陪同,案发时,也就是,相声专场时,由于土方守卫右包间门口, 凶手无法从楼梯通过走廊去二楼右包间杀近藤。若要在不惊动土方情况下杀害近藤,凶手只能是在左包间,通过左右包间之间的小门进入右包间杀害近藤。

①第二种可能:凶手是在左包间的人-王安。

②第三种可能:由于左包间门开门时,右包间内是听不到的,凶手可以在近藤,王安,土方吉在右包间看戏时进入左包间等待近藤独自一人时,从左右包间之间的小门进入右包间杀人,王安仅为知情人,凶手另有他人,凶手避开土方,逃离现场的方法就是王安引开土方进入右包间,发现近藤尸体,凶手趁机离开左包间,到楼下。

  3>近藤先被击晕又被麻绳勒杀3分钟死亡,凶手需要一定的体力。


二,排除嫌疑人,锁定凶手
凶手范围:
     案发当日在戏院的观众,戏院的工作人员、演员,老板等,近藤的保镖土方吉。

1,土方吉
   土方吉是近藤十几年的部下,是近藤到戏院后随行的唯一保镖,可见近藤对他十分信任,在近藤被杀后,土方吉被日本军官斥责时,吓得匍匐在地,后背衬衫被汗水浸透一大半,可知,如果近藤被杀,他也难逃干系,他是近藤贴身保镖,要杀近藤有很多隐秘方法,若土方在戏院杀害近藤嫁祸给王安,而王安就在包间隔壁,随时可能通过左右包间小门进入从左包间进入右包间,勒杀又需要三分钟时间,随时可能被王安或其他人撞见,并非杀害近藤的最佳场所。

因此,土方吉不是凶手。

2,王安
   1)王安随身携带一把干净匕首,若要杀近藤,匕首比绳索更有效,一刀毙命,不必耗时三分钟费劲勒颈,且无论如何,他都是最大嫌疑人,作为凶手,王安没有理由行凶后等着被抓,,他不可能不顾及自己的家人,他被抓,家人也会受到牵连。
2)王安偶尔会登台表演,他杀了近藤后,就算土方在门口,王安只要比划告诉土方自己要下楼上台表演,就可以脱身离开,王安为何还要去告诉土方,让其发现近藤尸体,而自己未曾逃走。
   3)若王安杀近藤,在国人眼中是英雄,他为何在收押时一直拒不承认杀人事实,即使受尽酷刑,也一直喊冤。

   因此,王安不是凶手。

   由此可知,排除第一种和第二种杀人可能。凶手只能是第三种可能,在近藤,土方,王安在二楼看戏时,凶手上二楼藏到左边包间,等待近藤独自一人时杀害近藤,王安为知情协助人。

凶手范围:
  两种情况
   第一种:
凶手最早在近藤,土方吉和王安进入二楼右包间时,进入二楼左包间隐藏,不参与演出的人员均有嫌疑。

   第二种 :
  最晚在第二场演出未结束前进入二楼左包间隐藏,凶手嫌疑人为戏曲演员中参与第一场演出,不参与第二场演出,不参与最后一场演出的。

3,案发日在戏院的观众

   1)近藤的被杀对武汉会战有直接影响,可知,近藤被杀是有预谋和计划性的,杀近藤需要守株待兔寻找时机。
2)近藤会光顾戏院,只有戏院的工作人员知道近藤在戏院的习惯,且近藤光顾戏院并无规律,若凶手是隐藏在观众中,此人要杀近藤岂不是要天天呆在戏院等着近藤来看戏。
3) 案发前,1938年6月初,近藤被调到第2军第29兵团担任参谋长参武汉会战,7月7日被杀时时秘密回北平,距离上一次来戏院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案发这次来戏院之前并无通知,,即使凶手事先从工作人员口中知晓近藤在戏院看戏的习惯,也无从知道二楼的情况,王安一直同近藤关系亲密,在其他人眼里同汉奸无异,那么凶手作为一名不相熟的观众跑到二楼藏到左包间,会不会被其他人看到,即使躲过了土方吉和近藤,王安在左包间时,会不会突然呼叫,破坏了杀近藤的计划,引起近藤警觉后,再杀他就难了。

因此,案发当日在戏院的观众中没有凶手。



4,戏院其他相关人员
   1)贾仁
     案发时一直在第一排左侧观众席上观看表演,有坐在旁边的观众作证,警方调查后无疑点。


     因此,贾仁不是凶手。


   2)案发时现场的演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演职员表如图(在答案末尾)


1>相声演员

相声演员馬東和姜鞏

近藤是在六时至六时三十分被杀,正好是相声专场时间,相声演员无作案时间。

因此,相声演员不是凶手。

2>扫地工陳伯
  年龄70岁,已进入体力衰弱的老年,无力短时间勒杀近藤,无法在土方发现尸体时,趁机迅速离开现场隐遁到楼下。

因此, 陳伯不是凶手。

3>戏院两名小二

阮春生和駱餘
  近藤自己携带茶点,不需要小二服侍。
  凶手至少要在第二场演出结束前直到土方吉发现尸体时才能能二楼脱身,小二要在楼下招呼观众,即使只有一名小二,在相声场行踪不明,也很容易被发现,而题目并未提及小二的行踪有疑点。

       因此,两名小二不是凶手。

4>文武场

固定班子文武场需要在演出时进行伴奏,演出时少了一名乐师,曲子都不成调,相声场不需要文武场,但凶手最晚必须在第二场结束前,藏进二楼左包间里,文武场无时间作案。

   因此,文武场不是凶手。

5> 班主秦漢
旧时戏班班主属于前台老板,本题的后台老板是戏院老板贾仁。王安只是挂名班主,没有实际需要负责的工作,而秦漢是班主,演出开始的准备,演出时协调很多问题,尤其在演出节目交替时,班主不可能长时间离开找不见人,秦漢没有作案时间。

   因此,秦漢不是凶手。


由此,凶手嫌疑人是在案发当日参与戏曲演出的演员中。

6>参与戏曲演出的演员

      ①近藤是在第一场演出开始时,演员开唱了,来到戏院,在最后一场演出,演员开唱时,被发现死亡。
     ②戏曲演出带妆,扮相是需要话费时间准备的。
     ③凶手无法参与第二场演出《百花亭》,三名演员演出时全程在台上,第二场演出的演员无法到二楼左包间隐藏,无法杀人。
      排除参加第二场演出演员的杀人嫌疑。

     ④凶手最晚需要在第二场演出结束前,进入二楼左包间藏匿。
      尸体发现时,最后一场演出演员已经登台开唱,凶手无法参与最后一场演出。
      由于凶手是趁土方进入右包间时,才离开二楼左包间,土方开门就发现近藤尸体,那时最后一场演员已经全部登台开始演出,参与最后一场演出的演员无法杀人。
排除参加最后演出演员的杀人嫌疑。

    ⑤ 根据三场戏曲曲目,总共十名戏曲演员,均参加了一到两场演出。

因此,凶手是参与了第一场演出,而没有参与第二场和最后一场演出的演员。

根据题目所给的演职员表,十名戏曲演员没有只参与了第一场演出,未参加后两场演出的演员。

凶手已推断为戏曲演员,根据演职员表,无法指认出凶手,那只有贾仁所写的演职员表与实际参与演出的演员有出入。
戏班老板贾仁在书写这份演职员表时,反复推敲琢磨还做了修改,时间过了很久,曲目有档案,实际参与的演员要一一对应排除。

⑥参与最后一场演出的演员,因为发现尸体,演员一定会被警方一一盘问,而发生命案时,他们在舞台上演出,是最好的时间证明,没有谁会故意隐瞒,所以,参与最后一场演出的演员被排除杀人嫌疑,楊啸良,段元楼,梅小雲,周慶瑜,朱秀先,袁世君 萧章華不是凶手。
那么凶手在剩余参与第一场演出和第二场演出的演员中。
就剩下参与第一场和第二场演出的羅進三,参与第二场演出的程蝶如,姜曼玉有嫌疑。

根据第一、二场演出演员表,参与第二场演出的小生演员姜曼玉31岁,另一名小生演员朱秀先只有16岁,参与第一场和最后一场演出,从身形嗓音,朱秀先即使上妆扮相也与姜曼玉一眼能看出区别,如果朱秀先参与了第二场演出,一眼就会被认出,贾仁不会搞混,姜曼玉确实参与了第二场演出。
因此,姜曼玉不是凶手。

     戏院是1935年开始成立,那时加入戏院的演职员为了讨生活,北平是1937年7月29日沦陷的,近藤是1938年11月中旬来到戏院的,要计划暗杀近藤最早应该从1938年11月中旬开始,根据演职员表等,演员和工作人员进入戏院开始工作时间,只有羅進三是1937年11月29日进戏班工作,再有小二駱餘1938年5月20日进入戏院工作,而小二嫌疑已排除。
花旦演员程蝶如24岁,和花旦演员梅小雲18岁,年龄差距不大,程蝶如是1935年1月12日进入戏院,梅小雲是1935年4月3日进入戏院。

因此,程蝶如和梅小雲不是凶手。

     ⑦戏曲演员中,花旦,老生,小生,净,均有两位演员,且扮相比较复杂,唱腔基本各有特点,贾仁原本也是戏剧班主,绝对能识别出不同人唱的,但丑这个角色,扮相相对简单,只是脸上勾画了豆腐块,上妆扮上相后略无法准确辨认究竟是不是对应演职员表上的演员。

综上,羅進三是凶手,他只参与了第一场演出,第二场和最后一场演出均是萧章華参与的演出。

三,案件过程
1,北京1937年7月29日沦陷,1937年11月中旬,作为日本高官的近藤俊一开始光临贾仁的戏院听戏,喜爱汉文化的近藤与接待的怀才不遇的王安相谈甚欢,因此被朋友疏远。近藤一直在二楼右边包间听戏,有相声专场时就关窗,独自在右包间小憩,土方吉在右包间门口守卫,此时王安要不去左包间,要不去演出,在左包间时,王安会敲敲左右包间小门,等近藤同意后进入右包间同近藤说话。
2,羅進三1937年11月29日被派到贾仁戏院伺机刺杀近藤。
3,1937年6月初,近藤被调到第2军第29师团担任参谋长参与武汉会战,6月5日,王安同近藤有过一次激烈争论,近藤曾拔枪抵住王安额头,王安在日记中写下失望二字。
4,1937年7月7日,近藤秘密回北平,由土方吉陪同前来戏院听戏,此时太上正上演第一出戏《空城计》,羅進三在台上看到近藤上了二楼,第一场结束后,知道此时近藤, 土方吉和王安都在右包间,而左包间无人,于是羅進三找机会,卸妆拿了三尺麻绳悄悄从后台溜出,趁无人注意上了二楼,进入左包间躲藏。
5,第二场戏结束后,相声专场开始,六时左右近藤开始关窗独自在右包间小憩,土方吉在右包间门口守卫,王安去了左包间,发现了羅進三,由于,王安也是经历过家乡沦陷,流离失所的之人,他虽然与近藤很有知音感觉,但毕竟近藤是侵略中国的一方,羅進三也可能拿王安的家人要挟,于是,王安未声张,同意帮助羅進三除掉近藤,王安如以前一样敲了敲左右包间之间的小门,近藤以为是王安有话要说,就是同意打开小门,羅進三进入右包间,近藤并未睁眼,羅進三抄起桌上的军用水壶砸晕了近藤,用麻绳在近藤脖颈上绕两圈勒死了近藤,擦干净留下的指纹等痕迹,退回左包间,此时相声专场已经结束,最后一场演出已经要开始了,为了脱身,王安去右包间门口让土方吉打开右包间门,土方吉进入右包间发现近藤尸体,羅進三迅速离开左包间,下楼,隐遁到戏院里。

羅進三,只能躲藏在二楼左包间等待实际杀害近藤,王安必然是知晓的,而羅進三也必然告知王安自己的计划,如果羅進三一开始是假意骗王安帮自己打开通往右包间的小门,难保王安不会因为吃惊而呼叫,而羅進三没有王安引开土方吉,是无法从左包间脱身的。

6,六时二十五分最后一场演出刚开始没多久,就听到二楼右包间土方吉打开窗户的喊叫声,整个戏院都知道近藤俊一被杀了。
7,戏院演职员都被带到警察局问话,王安由于土方吉指认被当做重大嫌疑人扣押审问,受尽酷刑,贾仁曾去看望王安,在得知自己的妻儿已经逃离北平,暂时安全,王安始终不承认杀人,也未供出羅進三,王安被执行死刑,由于,近藤被杀,影响了武汉会战,王安被当做了杀日本人的英雄。

四,结论
1,羅進三是凶手,王安是协助者。
2,动机  近藤俊一是侵略者,他的死直接影响武汉会战。

演职员表图如下
IMG_20180802_193343.jpg
IMG_20180803_091917.jpg
IMG_20180803_091853.jpg
匿名
发表于 2018-8-1 21:40:28 | 2018-8-1 21:45编辑
我认为是这样:
第一:近藤俊一是37年11月首次出场,他在日军中应该算是高层,至少中层偏上。所以有一些有志之士,可能是国 军出身,可能是红军出身,就盯上了近藤。所以得出三个嫌疑人:骆余(小二),罗进三,姜曼玉。因为这三人是在近藤出现后才加入戏院的。
第二,近藤死亡一定发生在相声表演期间。(因为只有相声表演时,土方吉才不会和近藤处在一个屋子里。)而表演《赵氏孤儿》的演员不具备作案时间,故而可以排除!由此可知最后剩下了四个嫌疑人:骆余(小二),罗进三,姜曼玉,以及程蝶如。
第三:父亲必然是帮凶。不然的话无法完成案子。在相声开始之前,近藤,土方吉和以及父亲应该都在看《百花亭》,演完后土方吉会出去,所以三个嫌疑人被排除了。剩下一个小二。
第四:《百花亭》演完之后,土方吉和父亲都会离开。父亲等土方吉走了之后,打开两个包间中间的门,土方吉不知道的是,在演出《百花亭》的时候有一个人进了父亲的屋子,就是小二。他的身份不受关注,所以没人发现。然后他一直等着演出结束,父亲打开中间的门的时候,他就见到了近藤。近藤看是小二,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然后父亲和近藤谈话,吸引其注意力,小二就用军用水壶击晕了近藤。之后,将近藤勒死。小二离开之后,父亲自知逃不掉,而且怕连累别人,就没有走。
第五,父亲虽然和近藤意见相左,但是毕竟有着知遇之恩,所以心含愧疚。虽然不承认杀害近藤,但也为了民族大义,没有出卖真凶。
匿名
发表于 2018-8-1 22:16:37 | 2018-8-3 19:46编辑
本答案分为三部分,推理凶手、详述作案手法、疑点分析,【】内为引用原文内容。

一.推理凶手
1.指认凶手
凶手为小二骆馀

2.推断依据(1)文中【当时坐在贾老板旁边的观众也证明贾老板一直都在第一排左侧观看表演】可以排除贾老板的嫌疑。
(2)据文中【案卷记载警察在父亲身上搜出了一把干净的匕首】推测,父亲或许有意要杀近藤,可是匕首是干净的,他应该还没用上;文中又多处描写父亲喊冤、不认罪,此时父亲已经被抓入大牢,没有其他嫌疑人,认不认都难以活命,若是真杀了人,大可认罪,还担一个英雄的美名,而父亲却在意自己的清白,据此推测他或许真未杀人,故暂时排除嫌疑。
(3)文中土方吉没有作案动机,并且他的证词【近藤休息他一直都在门外,没有看到其他人进入过二楼的任何一个包间】如果是假的,具有被拆穿的风险,没必要编这么绝对的证词,所以排除他的嫌疑。
(4)文中【父亲还会登台与大家唱上一两句,只是不带妆,毕竟太费时间】说明化妆需要大量时间,那么卸妆应当也需花费时间,而文中【就算是让我当时说出都有谁在旁经过也难,要能记住的不得是能引起注意的人呐】这句话说明如果是化了妆的演员路过,贾老板应当会注意到。土方吉说【近藤休息他一直都在门外,没有看到其他人进入过二楼的任何一个包间】,那么要赶在他出包厢门前上二楼,第二场戏的演员是来不及的,可以排除。甚至,贾老板就坐在靠后台的地方,如果是后台演员突然出来,哪怕没有化妆,也可能引起贾老板注意,演员有无人具备明确动机,暂时均排除。(详细的演员无作案时间分析附在文末)
此处有一疑点:罗进生在近藤来后不久也来到戏院,而在父亲死后不久,就离开了。时间上值得怀疑,而他是第二场戏的演员,没有作案时间,暂时排除
排除至此,还剩下扫地工和两位小二。
(5)文中【父亲的证词则说自己在近藤休息时一直都在左边的包间内观看相声表演】可是【警察还问了父亲是否记得当天相声表演的内容,父亲说自己记不清】,父亲自己就是说相声的,又常年在戏院里,如果他听了,不会记不清,至少能说出个大概来。据此推测父亲撒谎了,他根本没有在自己的包厢听相声。同时土方吉可以证明他也没有出包厢,他只可能在近藤的包厢里。文中父亲的日记提到他和近藤曾发生争执,土方吉也说他们交谈甚少。据此推测父亲很有可能在看戏时约了近藤详谈,而土方吉出包厢后,父亲并未去自己包厢,而是留在近藤的包厢内。他们再次争执(或许是因为战争的事),父亲用军用水壶砸晕了近藤,拿出匕首想要杀了他(通过与近藤的交谈父亲也许得知近藤的作战计划,从而明白,近藤必须死,才能延缓侵略战争)。可此时应有其他情况出现,导致父亲停手了。文中说【照片上的近藤俊一面容安详,口微张,左手朝下放在右手掌上,双手放在腹部偏下位置。如果不是脖子上的勒痕,他看起来就像是睡着了一样】,应该是这时有人要进来,父亲只好把近藤伪装成睡着的样子,而进来的人就是凶手。
(6)扫地工陈伯70岁,如果没有父亲砸晕近藤的意外,他一人无力杀死近藤,排除嫌疑。
(7)两位小二可以自由走动而不被贾老板注意到,而其中阮春生1935年1月13日就来到戏院,算是初始人员,一直到1938年9月15日最后一波才走,骆馀却不同,他1938年5月20日来到戏院,是最后一个进入戏院的,1938年7月18日就离开了,是事发后第一波走的,和他同一天走的还有一个人,很有可能他杀了人后想要离开,在第一人提出要离开之后,他就顺势离开了戏院。

根据以上内容判断,骆馀是凶手。

二.详述作案手法
近藤秘密回到北平进行临时调度,骆馀得到消息后,于1938年5月20日进入戏院当店小二,摸清了近藤的习惯。在1938年7月7日,近藤遇害当天,骆馀在他们看前两场戏时就趁人不注意,进入了父亲休息的包厢。
此时近藤、父亲和土方吉都在另一侧的包厢内,无人察觉。当两场戏结束,相声开演,土方吉离开包厢,守在门口,而父亲则根据之前所商量好的,留下与近藤交谈。之前父亲与近藤发生过争吵,多半是近藤或许向父亲透露过一些作战计划或是邪恶的目的,而父亲当日带了匕首,显然对近藤起了杀心。在当日交谈中,父亲试图劝说(也可能是希望知道的更多),而最后再起争执,父亲便拿军用水壶砸晕了近藤。就在他想要动手杀近藤的时候,小门却被敲响了。
父亲吓了一跳,赶紧把近藤伪装成安然入睡的样子,打开小门,看见的是小二骆馀。骆馀谎称自己在整理和打扫包厢,父亲的包间已打扫好,需要进入近藤的包间打扫,父亲撒谎说近藤睡着了,于是自己回到包间,没过几分钟骆馀也从近藤包间出来(此时骆馀已经勒死了近藤),两人攀谈了一会儿,直到相声结束,父亲去敲小门,无人应答,然后出门找土方吉,就在二人进入近藤包厢的时候,小二骆馀从父亲的包厢离开了

三.疑点分析
1.【证词方面,土方吉说舞台表演时自己与近藤、王安是同处一室,之后近藤休息他一直都在门外,没有看到其他人进入过二楼的任何一个包间】说明在两场戏结束之后,凶手无法上到二楼。而【至于说有人事先躲进左包间,趁着我父亲不注意去右包间杀人也根本是不可能的,且不说包间里根本没有能藏人的地方,包间的门在打开时(无论手脚多轻)都会发出门轴转动的尖锐声音,在屋内的人一定可以听见】说明凶手无法躲在父亲包间内不被父亲看见。那么父亲与凶手一定打过照面了。
2.骆馀16岁,或许父亲心疼他年纪太小,最终没有把他说出来,怕牵连他也遭受拷打。
3.父亲猜到凶手却仍然喊冤,一是不愿枉死,也是不愿担这个不属于自己的英雄的名号。

附:
演员无作案时间分析

证据一:【“要能记住的不得事能引起注意的人呐”】
如果带妆出后台,会被贾老板记住。
证据二:【有时票友们鼓捣的聚会,父亲还会登台与大家唱上一两句,只是不带妆,毕竟太费时间。】
化妆需要时间,第三场的演员没时间作案。
证据三:【在近藤小憩是土方在门外看守,其他人无论进入哪个包间他必然会看到。】
他没看到任何人,说明第二场的演员卸妆后上楼作案来不及。
也就是参演第二场、第三场的演员均无作案时间。
首先戏院里的人分为花旦、老生、小生、丑、净、扫地工、班主、相声。
其次当天下午表演的节目分别为《空城计》、《百花亭》、相声场、《赵氏孤儿》。
顺序及表演时间分别为:
【下午四时三十分钟左右,彼时台上正在演出《空城计》】,
【《空城计》结束后表演的是《百花亭》,这出戏我记得约要一个小时】,
【《百花亭》结束后是相声场】,
【到下午六时二十五分左右,台上开始进行今天的最后一场演出——《赵氏孤儿》】
①两位花旦不是凶手
花旦程蝶如参与演出了第二场《百花亭》
花旦梅小云参与演出了第三场《赵氏孤儿》
②两位老生不是凶手
老生杨啸良参与演出第三场《赵氏孤儿》
老生周庆瑜参与演出第三场《赵氏孤儿》
③两位小生不是凶手
小生朱秀先参与演出第三场《赵氏孤儿》
小生姜曼玉参与演出第二场《百花亭》
④两位丑不是凶手
丑萧章华参与演出第三场《赵氏孤儿》
丑罗进三参与演出第二场《百花亭》
⑤两位净不是不是凶手
净段元楼参与演出第三场《赵氏孤儿》
净袁世君参与演出第三场《赵氏孤儿》
⑥两位相声不是凶手
证据:【《百花亭》结束后是相声场】
匿名
发表于 2018-8-1 22:25:55 | 2018-8-3 19:59编辑
最近挺忙的,能推多少推多少吧。
王安到底是不是凶手?
王安与近藤可谓惺惺相惜。何况他要是凶手的话后面也没有理由死不认罪,认罪的话不仅能少受点罪还能赢得大家的尊重。

关于凶手,我的推理是:戏班子里除了王安父子的所有人。
左右包间门口有土方守着进不去,包间里原本也只有近藤王安二人,那就只剩一个通道——窗。
而窗户又对着舞台,动手的时候舞台上的人不可能看不到,所以他们也势必是这次刺杀的知情者。这也许就是“我”找贾老板要名单的原因。

关于这个动手的人,我猜想是周庆瑜,他当时正值壮年,看角色还是武行,身体条件足够,而且作案时间他没有节目,有充分的作案时间。
还有一点就是贾老板一直坐在第一排左边,离后台门口最近的位置,应该就是为了接应,换装或者处理凶器什么的。

整理一下:
王安与近藤交好,遭到众人鄙视。
王安发现近藤要参与武汉会战,被戏班里其他人(应该是贾老板)发现。
戏班里其他人计划杀死近藤。
近藤来到戏院。
贾老板等人动手。
发现尸体。
抓捕王安。
贾老板通知“我”并让我快逃。
匿名
发表于 2018-8-1 22:36:35 | 2018-8-2 18:33编辑
是秦汉,当时被害人在房间休息,因为被害者只带了一个保镖,保镖是在走廊的,所以凶手从戏院外的左包间窗户进入左包间,因为被害人当时处于睡眠状态,并且包间隔音太好,所以没有听到被害人呼救,凶手在被害人醒之前用钝器将其敲晕,然后用绳子勒死。最后再从左包间窗户逃逸。
匿名
发表于 2018-8-1 22:39:39 | 2018-8-3 11:53编辑
本组答案如下:

一、凶手:罗进三。
【线索】
1、从贾老板给出的档案来看,44岁的罗进三是1937年11月29日进入戏院工作的。而近藤是1937年11月中旬第一次来到戏院。这说明,罗进三极有可能是一路跟踪近藤至此,发现近藤有长期听戏的打算后,决定借演员的身份,接近对方。
“1937年11月中旬,因为天冷来戏院的观众也少,闲下来的我正揣着暖炉蹲在舞台旁阅读地上的报纸。大门忽地被推开,一阵寒风袭来。从门外走进一个男人,年纪看起来35岁左右留着杂乱的络腮胡,身高约摸五尺三寸,身披大衣内着军装,肩头落着一些雪。在他身后跟着两个穿着日军军服的人,我们所有人,连同台上唱戏拉曲的人都停了下来。”
“那之后近藤依然有来戏院,可能因为军务繁忙,司令部距离戏院也远,他的到来很没有规律。只是毕竟次数多了,大家也就习惯了,再没像前几次那样引起震动。近藤的保镖也从两人逐渐降到一人,是跟随他十几年的下属土方吉,之后两人更是穿着便服与平常百姓无异,但他一直都在二楼的包间看戏。”
2、近藤的看戏习惯给凶手带来了可乘之机。他只有一位保镖,长期坐在同一间包厢,看戏的习惯也非常规律,很容易找到机会。但是近藤来的时间没有规律,所以凶手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间下手。
“那之后近藤依然有来戏院,可能因为军务繁忙,司令部距离戏院也远,他的到来很没有规律。只是毕竟次数多了,大家也就习惯了,再没像前几次那样引起震动。近藤的保镖也从两人逐渐降到一人,是跟随他十几年的下属土方吉,之后两人更是穿着便服与平常百姓无异,但他一直都在二楼的包间看戏。”
3、选在7月7日下手,一方面是因为6月初武汉会战开始,近藤成为第2军第29师团的参谋长,杀掉他能减轻武汉会战国军的压力,另一方面,近藤自6月初去了武汉,临时回到北平,如不抓住这次机会,对方回到军中,有军队戒严,将很难得手。
“武汉会战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终于结束,国军放弃了武汉保存了力量,我也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军人生涯。有趣的是在武汉会战结束以后一次与战友的聊天中大家谈到了近藤,我方才得知近藤在武汉会战开始时(1938年6月初)被调到第2军第29师团担任参谋长参与武汉会战,后来不知何时他秘密回了北平进行临时调度,结果7月7日那天被害身亡。得益于此,第2军的攻势被延缓。”
4、罗进三离开戏班是在1938年8月25日。根据推算,父亲被定罪的时间大致是7月25日至8月初中间,被处刑是在8月初。而检视其他演员的离开时间,一类是贾老板原来的班底,因此进班时间都是1935年1月12日,离开时间也是1938年9月15日(如程蝶如、杨啸良、萧章华等);另一类则是案发之后大约两到三周就离开另谋生计的(如梅小云、姜曼玉等)。说相声的两位有时间上的不在场证明,且是相继离开,相声需要搭档,所以在逻辑上说得通。但是罗进三的离班时间显得比较异常。

二、父亲王安不是凶手
【线索】
1、王安在日记里写道,自己和近藤有了很大的冲突,应该是近藤告知他自己将参与武汉会战,希望王安跟他一起离开去武汉,这样才能保证王安能跟随他去日本,而且王安是他欣赏的饱学之士,又懂戏曲。身为爱国人士,王安必然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但没有效果,所以激怒近藤,逼对方拔枪相向。王安说的“失望”,是指近藤没有被他说服,而是一心希望踏上战场。后来随身携带的匕首,可能也是为了防止近藤起杀心。
“只有最后一次的争执不太一样,日记中未写明争执原因,只说在争执最后恼羞成怒的近藤掏出手枪抵住父亲的额头,两人僵持和沉默了数分钟后,近藤收起枪离开戏院。那天是6月5日,距离近藤被害还有一个月。父亲在日记最后写了两个字,失望。”
2、父亲携带的干净匕首也证明凶手不是父亲。如果父亲想要杀死近藤,完全可以在用钝器将他击昏后,使用匕首将近藤刺死。选择麻绳作为凶器,说明凶手没有更趁手的工具。
“最后便是证据,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案卷记载警察在父亲身上搜出了一把干净的匕首,证词里父亲说这是自己防身之用。”
3、父亲一直喊冤,拒不认罪。如果父亲真的有勇气作案,或者知道犯案者是谁的话,想必早已承担罪名。
“他不肯认罪签字,狱警就每天照三餐对他施以酷刑。他见到贾老板的第一句话就是问我与母亲如何,听到我们已经离开北平他满足的点点头。半个月后在法庭走了一个过场,法官不顾父亲的喊冤就定罪了。”


三、作案手法
1、近藤死亡时间是在相声场表演的时候。赵氏孤儿和相声的演员可以排除作案嫌疑。剩下的演员只有罗进三。
“到下午六时二十五分左右,台上开始进行今天的最后一场演出——《赵氏孤儿》,演员们刚上台就位唱了两句,二楼包间就传来叫喊。”
“死亡时间在当日下午六时至六时三十分”
2、相声场时,罗进三进入右包厢,用小型钝器(可能是军用水壶)击昏近藤,造成了后脑上的小型钝器伤,防止他挣扎呼救,然后用麻绳(京剧中使用的舞台道具)勒死了对方。相声场时间较长,即便近藤花了几分钟才入睡,勒毙只需3分钟,是完全来得及的。
“照片上的近藤俊一面容安详,口微张,左手朝下放在右手掌上,双手放在腹部偏下位置。如果不是脖子上的勒痕,他看起来就像是睡着了一样。摇椅旁的小桌子上放着两碟糕点和水壶,水壶样式与军用水壶相同。”
3、观看戏院图纸发现,在右包厢的窗户前正好有一个柱子,罗进三可以通过攀爬柱子的方式由窗户进入包厢。台下的观众背对着此处,演员观察观众的反应,并且比起舞台,此处应当光线较为昏暗,因此不会有人留意到他。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