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学院
过失犯罪人心理
查看:
1192
|
回复:
3
[法律学习]
过失犯罪人心理
简洁模式
63241
发表于 2018-7-4 08:05:26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1、过失犯罪概念: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2、过失犯罪表现形式:(过失犯罪中比重较高的)
过失犯罪表现形式
所占比例
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52.0% 交通肇事罪最高
财产犯罪☆
30.6%
杀伤犯罪
4.1%
性犯罪
4.1%
经济犯罪
3.1%
其他
6.1%
3、过失犯罪类型:(我国刑法规定)
①疏忽大意型的过失犯罪: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危害结果的过失犯罪行为。
②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指行为人对行为的危害结果虽有预见,由于过于自信而仍实施该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过失犯罪行为。
4、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心理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②都是受行为人的心理、意识支配
③都具有罪过
相异点①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不同
②犯罪心理的内容不同
③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不同
5、过于自信过时犯罪的心理特点:
①自我意识存在缺陷
②注意的缺乏
③自我评价过高
61705
发表于 2018-7-4 10:12:23
顶,学习了。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返回版块
尚未登录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回复
分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