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6-12 21:12:17 | 2018-6-12 21:29编辑 发帖际遇
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本篇小说
一楼说点什么,正文在二楼。

参加这次推倒高考作文大赛,原因有三:一,为了获得点原创度,让我在原创度排行早日攀到第四位二,常年混迹于推理学院原创版块,已经蛮久没发文了,而且看到好几届推倒作文大赛那么多人参加,我便也想凑凑热闹;第三,看到了院长深夜里思考的那篇帖子,甚是感动,咱们出不了技术,就只好力所能及在原创版块多发点东西,争取保证质量,以表支持!
引用
【天津卷】器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楼主| 发表于 2018-6-12 21:17:28 | 2018-6-12 22:53编辑 发帖际遇
君子藏器於身

作者:王羽


       宣统二年,北京城。
       自从十年前洋人的枪炮把老佛爷赶走过一回后,这内城里八旗官兵的铁杆儿庄稼眼看快倒,也挡不住三教九流的人涌进来了。
       城墙根边,一个小杂耍班正在卖手艺。一位十五六岁的姑娘将一杆红缨枪舞得飒飒生风,颇为俊俏,赢来看客满堂喝彩。
       有个瘦黑小童窜出,手捧铜锣,向客官讨赏,道着万福。
       一个身着马褂的旗人,亮出一块碎银,道:“叫小姑娘亲自来,六爷我看赏。”
       姑娘闻言上前来,行礼:“小玉谢过六爷。”当要接过银两时,六爷在她手上摸了一把。姑娘立即甩脱。
       六爷嬉笑道:“手还挺滑,练武可惜了。”说罢抓住了她胸口的衣裳。
       近旁那小孩眼急,一口咬住了旗人的手。六爷大怒,一掌掴上去,小孩翻滚了几圈,倔劲大起,又爬起来去撕咬。
       “小毛!”一个老汉喝住了小孩。干瘪的身子骨隔在俩孩子和六爷之间,连连道歉。
       六爷高叫:“老儿,甭道歉,皇城脚下,放狗咬人,此事休要见官不可;否则便赔个十两八两送爷去医馆。”
      “老汉一家三口,正是要挣些盘缠回老家,哪里有钱诶!”
       “没钱?那也有法儿。你不是会杂耍吗?”他仓啷抽出腰间的佩剑,“只消将我这剑吞下去,爷我便自开恩。”
       小玉道:“皇城脚下,你如此欺辱人?“
       “大清都快完了!这皇城里指不定明儿是谁坐。我今儿就欺辱了!吞!”
       老汉接过剑,一仰头便将剑尖往嘴里送,竟一直连柄吞没。好事者拍手叫好。老汉复将剑狠吐出来,带出一股血水。
       六爷看得心惊,只好讪讪地去了。


       杂耍班三人在东直门旁的面摊坐下,叫了三碗面。
       隔壁桌的一个短衫正兀自叹气:“国将不国了!当年法国鬼子赶走皇上,昨儿又从紫禁城带走了鱼肠剑。欧冶子所铸,春秋时专诸拿着它刺杀吴王。是咱泱泱中华的国之重器呀。”
      “真的吗?”
       摊主一挥毛巾:“我真真儿地瞧见呢,法国公使从这东直门出去,明儿就从天津塘沽上船走了,后世子孙就要再也见不到它了!”
       小玉拍桌子。老汉不住地咳嗽:“吃面。”


       老汉本名叫徐三,膝下本无子女,小玉小毛是他年老后捡来的。
       他十多岁时参加过太平天国的红巾军,擅使暗器,怀中总是揣着许多匕首,能一手掷出三把,江湖人称徐三刀。被湘军打败后,他凭着一手飞刀功夫,在杂耍班混迹。他不懂什么主义,不在乎坐天下的是南方的孙文,还是北边的北洋军,总归不能是那些外国人罢。
       夜深时,徐三叼着白苍苍的辫子,往头上包了一块红头巾;他从箱子里掏出许多把匕首,给每把刀柄也裹紧了红布。他看了眼床板上的子女,留下一封信,便离去了。


       第二天入夜,徐三赶到了塘沽港,潜上了法国的大船。守卫都是中国人。徐三挟住一个,逼问得鱼肠剑在船舱中陈列,却不料有人来救,徐三下手凌厉,结果了两人。其余守卫被惊动赶来。老朽的身子闪转腾挪,忽地从怀中摸出三把匕首扔出去,立即插入三人要害,便一命呼呼了。徐三便用飞刀御敌,一路杀到船舱,得见了鱼肠剑。
       此剑长不过一尺,宽不到两寸,柄长不足三寸,短小精悍,难怪专诸千年前能将之藏于鱼腹中。


       法国的火枪队围过来时,徐三正在船舱中,鱼肠剑已不见踪影。
       公使在他身上遍寻不着,喝问他,他也不理。公使气极,给火枪上膛。
       “且慢!”人群中有人转出来,原来是六爷,“这人是杂耍班的人,会吞剑。鱼肠剑身细,若被他吞入肚中,此时杀了他,他料尸首会被扔进海中,必已知会至亲来海里给他收尸,到时剖开他的尸体便得了那鱼肠剑。”
       “好啊,”公使下令,“那就割开他肚子。”
       徐三被直接开肠破肚。
       但腹中并无剑。公使冷哼一声。徐三披头散发的头颅存着一丝笑意。


       昨夜一战的尸体都被抛入了大海。远处一艘小船靠近,船上是小玉小毛姐弟俩,眼角擎泪。“爹……”
       他们在众尸身中捞起一具,是个守卫,胸前插着刀柄。
       解开柄上的红布巾,露出的花纹精致冷峻;从尸体胸膛里抽出它,原来是一柄细身短剑,身长不过一尺。

       (全文完;字数:1499)
1人评分
+10 破案经验 +10 英镑 +5 原创度 +2
    发表于 2018-6-12 21:23:42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很完整的故事,文笔很好昂,写的真的好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8-6-12 21:39:14 | 发自安卓客户端
    膜拜大神 藏刀藏得妙啊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7
    发表于 2018-6-12 21:41:55
    不愧是王羽大佬。(我们仍不知道徐三之前是怎么把剑吞下的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8-6-12 21:49:27 | 来自小霸王手机
    有幸拜读本文,完全被折服了。学院大佬名不虚传,果然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8-6-12 22:39:12 | 发自安卓客户端
    羽大大出手果然不同凡响人物刻画入微,主要通过语言和细节两个角度描写,都是我要学习的。这篇文给我一种历史的沧桑和冷峻的感觉,带有很浓重的传奇色彩,国难面前的英雄义举更令人感动。我很喜欢京派作家,尤其是老舍先生,感觉面馆一幕和《茶馆》有某种神似,很期待看到羽大大描绘民国或晚清的人物群像,一定大有看头。
    吹毛求疵地说,文风或说语气在开头部分感觉像是话本小说或者评书,后面又有种历史小说的严肃性,我觉得羽大大可以考虑统一一下,比如全部改为一个说书先生讲述的传奇故事,再增添一些“听众”的共鸣,会不会很有意思呢?当然现在已经非常精彩了,或许只是我的错觉,您不必太在意。毕竟字数限制很严格……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8-6-13 10:03:37 发帖际遇
    真是精彩,鼓掌!生活处处是艺术,艺术处处来自生活。
    发表于 2018-6-13 10:52:32
    虽然文章很短,但每个人物都刻画出来了。果然大神就是不一样。最鲜明的人物我觉得是六爷,虽然几笔,但比主角更鲜明。那种嚣张,那种卑微,那种狗仗人势,那种作为中国人却把宝物拱手相让,还出谋划策的小人嘴脸。但我觉得 最后还要感谢他,虽然他的建议,但他成功转移了注意力,他无意的隐藏了剑的秘密。这招写作手法学到了。 谢谢啊!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8-6-13 11:48:24 | 发自安卓客户端
    给大佬点赞了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返回版块
    12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