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52|回复: 9

[书评]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评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17-7-4 22:54:35 | 2017-7-4 22:56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雷米大神心理罪系列正文至今的最后一部,第七个读者我草草地过了一遍没什么深刻理解,但是这部我压制不住要抒发一下。
  虽然看的是电子书,但是看完之后还是感觉不够过瘾(于是我又找到了番外两生花)。我惊奇地发现作者的解释能力,一部作品下来我几乎找不出有什么有疑问的地方,应该解答的问题不论大小都悉数得到清晰的结论,以至于都让我有那么几次觉得有点啰嗦……
人物形象还算立体,相信如果结合了之前几部作品会增色不少。作案过程继承并且完善了《第七个读者》中凶手将谋杀艺术化、仪式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此作中的角色丰富,人人都有不同的潜在性格和形象,虽然有些角色对情节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推动作用(如杨敏、赵大姐这种),但是主要人物的感情因其而受到触发,这也是很关键的。因为有着一些纷繁芜杂的关系穿插在人物之间,不得不说很紧密,也常常会给人一个类似于惊喜的意想不到之事。
  有趣的是,作品中的凶手在失去了爱情带来的信仰之后,没有因为精神崩溃而放弃杀人,让我没有料到,更惊叹于此人的古怪。然而凶手最终败在了主角的死亡计谋之下,也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
  另外,此作给读者带来的启发并不是一种结尾部分的突然,而是贯穿于整个故事之中,并且一直处于更新状态,就好像旁听者切身经历一场辩论,被不同方的辩手一次次的改变自己的看法。
  这能够算作一部成功的作品,这是出于我在阅读之后的真实感受。电影的上映也不远了,还是挺期待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7
发表于 2017-7-4 23:23:55
看到主演邓超,恶狠狠的摔一下鼠标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7-7-4 23:58:03
我不是心理学博士,不是犯罪心理学专家。
雷米系列作品,让我感觉:“抬高侧写、贬低侦查”。
我所知道的犯罪心理侧写,和作品内描述,有明显的差异。
作者的专业往往成为作品的卖点,比如秦明是重在“法医”。

了解故事情节和真实办案不同之处,心理侧写往往只能是参考。
至今就算是拥有最完善的数据和资料库的FBI,
心理侧写只不过是一种参考,让探员意识哪类人嫌疑较重。

雷米的作品很吸引读者,因读者需要的是能让他们惊讶的故事。
犯罪心理侧写真实案件分析,其实是很沉闷,很没有娱乐性。
所以,我也喜欢雷米系列作品,纯粹娱乐。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7-7-5 10:12:54 | 来自小霸王手机
心理罪系列陪伴了我整个高三后半段时光 真心不觉得这电影能拍出啥好玩意儿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