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91|回复: 24

[小说创作经验] 三条铁律,四个经验,将推理小说写到最好!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17-4-14 22:37:15 | 2017-4-14 22:40编辑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自公众号 原文链接

怎样把推理小说写到最好?是创造出一个个恐怖离奇、悬念迭出的不可能犯罪案件?还是在侦破过程展现法医学、刑侦科学和犯罪心理学的前沿成就?或者是塑造出某位让人又爱又恨又恐惧的变态凶手?

上周,云莱坞编剧学院线下沙龙邀请了推理小说作家呼延云,他被誉为“中国本格推理第一人”,书评人赞其“本格派之形,社会派之神”,对原创推理的拓展与创新均产生深远影响。代表作《真相推理师》系列,其中《真相推理师:嬗变》已于2016年12月上市。我们整理出现场精彩对谈,因为干货太多,所以这次先放出第一部分——三条铁律,四个经验,将最难的类型小说写到最好!




为什么推理是最难写的类型小说



推理小说在中国目前所有类型小说里面,是唯一一个历经百年一直萎靡不振的状态。大家可以想一想,武侠小说有金庸,言情小说有琼瑶,玄幻小说一堆大神,悬疑小说这两年也高手云集,过去与推理小说难兄难弟的科幻小说,现在也已经有了刘慈欣了。

原创推理为什么难?

第一是难写,整个推理小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以后,在今天如果有一个作品,说能写出一个全新的诡计、全新的结构、全新的思路,几乎已经不太可能。

第二是难出,在中国真正能够做到写一部推理小说,就马上有出版社出版的,这样的作者估计全国不超过五个人。长篇小说出版非常艰难,而且印量非常少,能够首印一万册的作者,估计也应该不超过五个人,基本是这样一个状态。

第三是难卖,难出必然难卖,中国有些推理小说爱好者并不是很认可本国作者的作品,这个能够理解,确实我们的作品水准比起日系和欧美系差得非常远。我原来做过一个节目,有个朋友问我差多远,后来想了半天,我说假如把日系和欧美的推理小说比喻成青藏高原,恐怕我们目前国产的水平应该能够达到燕山山脉的水平,差距太大。

最后是难红,在中国写推理小说,基本上是费力不讨好、而且不挣钱的事情。目前如果说起来,中国推理小说的作者,跟玄幻小说、悬疑小说的作者们相比,无论是知名度还是作品出版的数量、印量都维持着一个很低的状态。

所以说中国的推理小说,整体处境非常难。


在国内创作推理小说的三条铁律



我写了几年推理小说,失败的经验比成功的经验要多,所以我自己也感受了一下,就是在目前国产推理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有一些规律。

第一条铁律,国产作品的本格程度越高,成功的难度越大。就是说你的作品越本格,越不容易成为畅销书。雷米可能是最有名气的推理小说家,但是他的作品并不是本格派,而是社会派。

第二条铁律,作品本土化的成分越高,成功的几率越大。如果你的推理小说作品,最终写完之后明显模仿日系,模仿欧美系,那你成功的几率会非常低。相反如果你的作品,发生的故事、发生的场景、警方的破案手段,一切都是中国式的,那么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得多,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第三条铁律,如果有作者想去模仿,请你一定记住,模仿欧美系比模仿日系的成功几率要大。欧美系的侦探推理小说作品,比较重情节、重节奏,属于剧情派,比如像《越狱》这样的作品,不停地制造反转,不停地制造悬念,这样的作品比较适合大众读者的口味;而日本的推理小说,往往深入的是人性深处的东西,重文艺,重人性,这种作品大部分国内的读者并不是特别喜欢看。可能有的读者会说,我们也看东野圭吾的作品,一本可能卖几百万,但中国有几个东野圭吾这种作者?包括日本在内,日本能够跟东野圭吾并驾齐驱的作者,大约也就像伊坂幸太郎、宫部美雪几位,大部分人很难做到这一点。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很多的东西,比如说对推理小说在管理上的要求越来越严。目前就我所知道的,如果你要写一部国产推理作品,首先警察不能是犯人,第二不能出现警察刑讯逼供;还有题材问题,青少年犯罪的题材不能写,过多描写色情场所的东西也不行。国家对推理小说和悬疑小说的相关管理和要求,我觉得是正确的,必须接受的,因为从文艺宣传的角度讲,弘扬正能量和光明的东西肯定是主流,不能让公众看到太多黑暗的、负面的、刺激的东西,这就要求作者们必须注意选材和写作手法,不要碰红线,毕竟推理小说并不非得是黑暗系,而且在结尾应尽可能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我创作推理小说的四个经验



创作多年,我自己有四条成功的创作经验,和大家一块儿分享一下,总结出四句话就是:动态剧情,题材先行,混搭古风,有类无型

首先是动态剧情。首先是在写作推理小说过程中,要做到动态剧情,就是创作者在创作之前不要去太多的想作品的意义,先不想我要在这个作品当中去发掘人性,去表现艺术的形式,没有必要。一开始一定要讲好故事,好的故事最重要就是你要把剧情动态起来,不停地设置反转,不停地设置悬念。我原来看一本杂志叫《译林》,对美国侦探小说大师杰夫里·迪弗有一个采访,迪弗说他写每一部长篇小说的时候,要让读者每读五分钟就能看到一个反转。不停的创造反转,这样才能够让读者在看书时,产生一种欣赏影视剧的阅读快感。

第二点是题材先行。大家如果看侦探小说,会发现侦探小说史上的每一次革命,都包含着对阅读兴奋点的提前。首先看古典本格推理小说,阅读兴奋点在哪里?经过一个漫长的开头,发生案子,然后开始挨个问ABCD,问不同的人,最后才揭露出真凶是谁,这个模式叫十八加二,就是前面十八章在不停问案子,到最后两章真相出来。阅读的兴奋点实际上是在最后两章,前面过程无非就是跟各种不同的人对话。

后来出现了社会派,社会派的兴奋点在哪?社会派并不强调作品最后一定要有个惊心动魄的犯罪嫌疑人被抓出来,而是要求你在看的过程当中了解社会现实的黑暗,等于把兴奋点给打散了,让你看到社会是如此的黑暗,如此的邪恶,那么这个兴奋点在作品的中间部分。

新本格派的阅读兴奋点再次前移,一开始告诉你一个山庄、一个孤岛,上面有一个别墅,来了几个人,肯定要死人,肯定要发生案子,一开始就不停地出现案件,不停地死人。整个阅读兴奋点从一开始就出现,一直带着你不停地往前走。

那么题材先行的理念是什么?读者还没有打开一部作品,就要进入一个兴奋点。这靠的什么?靠的是题材,题材本身就带来巨大的兴奋点。比如大家一开始看《盗墓笔记》,《鬼吹灯》,可能还没有看小说,就会有兴趣,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两部作品刚刚出现的时候,盗墓题材是十分罕见的,大家一看就有兴趣。

题材先行这个理念,在我自己的作品中,贯穿比较好的是第四和第五部,第四部作品改后的名字叫《黄帝的咒语》,这部作品原来叫《断死师》,是什么意思呢?我在读书时看到了很多中医的医案,尤其是古代中医的一些记录。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下《三国志》,关于华佗篇的记录,大家可能会觉得写华佗,肯定是治病无数。不是的,整个《三国志》对华佗的记录,大多不是治病,而是断死,他是见到一个人,就说他三天后必死,死的时候什么样子、什么状态,又看到一个人,说你活不了一周了,又看到一个人,我断定你一年之后必然会死……那么实际上这是中医的一种诊断术,那么怎么能够做到见到一个人,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就断定这个人死亡的原因、死亡的时间、死亡的地点、死亡的方式?我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断死师,写了这么一个作品。这部小说我当时刚把想法跟出版人一说,出版人就说这一定是个大卖作品,因为它很有意思,而且一定要以《断死师》三个字作为书名,因为会让无数的读者感兴趣。但是很可惜,后来过审的时候,书名当中不许带死字,没办法,就改成叫《黄帝的咒语》,但是依然不影响它成为2014年最红的一部国产推理小说。

以前在我们想创作作品的时候,大量的精力要花在诡计的设置、逻辑的推演过程当中。现在这些固然很重要,但作者应该一开始要寻找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题材,只要找到有意思的题材,那么你的作品就成功了一半以上,这个就是题材先行。

第三点是混搭古风,在中国,古风作品一向是比较容易受读者欢迎的。但是古风悬疑推理作品的写作难度非常大,就目前我看的古风悬疑推理,比较好的除了水天一色前辈的作品,这两年可能就是冶文彪的《清明上河图密码》和唐隐的《大唐悬疑录》等。

为什么古风作品不容易写?因为中国古代传统的破案并不是靠逻辑推演,你看正史里的狄仁杰,没有多少断案,大部分中国古代官员断案的方式就是抓来后一顿爆打,然后对方就招了。如果你在古风的悬疑推理当中写狄仁杰是靠着指纹和血型做逻辑推理,这是不现实的。

那么什么叫做混搭古风?就是我认为只要你在作品中加入一些古风的元素就可以,这个要比写纯粹的古风悬疑作品容易很多。如果你平时有兴趣,花一年左右的时间,去专门针对一个古代文化的项目进行一些研究,然后你再把它写进来,这样就会使这个作品多一些文化的东西,读者认可度会更高一些。说到底中国人还是比较容易接受中国的东西。

最后一点是所谓的有类无型。我认为现代推理小说,只要能够保证推理小说这一大类就可以了。对于派别、流派,没必要划分得那么清楚,比如我是本格派,你是社会派,本格派还要划分出来我是古典本格,你是新本格,划分这么细没有太大的必要。只要小说是写解谜的故事,然后这个故事的过程当中贯穿了逻辑推演的元素就都可以。说到底,不能因为自己是本格派就否认别人的作品是推理小说——可以写狭义推理,不要写狭隘推理。


所有的写作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我认为所有的写作者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叫骆驼型,平时吃的很多,喝的很多,需要的时候用驼峰的营养供给自己;另一种是松鼠型,快到冬天赶紧弄果实,要不然过不了冬天了。

这两种类型的作者其实代表两种不同的写作方式,中国不少推理小说作家和日本推理小说作家有一个特别大的区别,日本的推理小说作家往往一开始不是写小说的,比如说以京极夏彦,京极夏彦曾经是个插画师,平时很喜欢读各种妖怪的书。他开始出道的时候,以极为惊人的速度和极高的质量不停地创作作品,他有一次一年创作了四部极厚的、像砖头一样厚的作品,这在我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是京极夏彦非常容易就做到了,为什么?他前期的积累非常深厚。

而中国推理小说相当一部分作者是什么呢?往往是需要去写一个题材,然后才去搜集素材,搜集所需要的东西,再去恶补。这个过程大家一看就是能看得出来的。其实你平时积累的素材,是能够非常圆润的自己就带进去了,还是后来恶补的往里面填,读者是能够看出来的。

最好是能够平时多读一些书,我现在挺感谢自己曾经用了十年的时间全心读书,什么都读,读了很多作品之后,就算是我想到一个素材,可能这个素材我不是很了解,但是最低限度我能知道到哪些地方去找这个素材。很多现在的作者会依靠百度,实际上并不是聪明的办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古代文化的很多东西,百度不到怎么办?还是平时去积累比较重要,这个只要日积月累都能做到,不难。

主持人:孙源源
摄影师:王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