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141|回复: 6

[刑侦法医] 测谎仪知识(转,但整理过)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09-1-9 13:48:18
什么是测谎仪?

         这个就不用说了吧,一句话,准确地讲,“测谎”不是测“谎言”本身,而是测心理所受刺激引起的生理参量的变化。

      测谎仪原理

      现代科学证实,人在说谎时生理上的确发生着一些变化,有一些肉眼可以观察到,如出现抓耳挠腮、腿脚抖动等一系列不自然的人体动作。还有一些生理变化是不易察觉的,如:呼吸速率和血容量异常,出现呼吸抑制和屏息;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血输出量增加及成分变化,导致面部、颈部皮肤明显苍白或发红;皮下汗腺分泌增加,导致皮肤出汗,双眼之间或上嘴唇首先出汗,手指和手掌出汗尤其明显;眼睛瞳孔放大;胃收缩,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嘴、舌、唇干燥;肌肉紧张、颤抖,导致说话结巴。这些生理参量由于受植物神经系统支配,所以一般不受人的意识控制,而是自主的运动,在外界刺激下会出现一系列条件反射现象。这一切都逃不过测谎仪的“眼睛”。

    测谎仪构造
              现代测谎仪由传感器、主机和微机组成。测谎技术是一种心理测试技术。所谓的心理测试技术,是以生物电子学和心理学相结合,借助计算机手段完成的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过程。按照心理学的理论,每个人在经历了某个特殊事件后,都会毫无例外地在心理上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作案人在作案后随着时间的延续,心里会反复重现作案时的各种情景,琢磨自己可能留下的痕迹,甚至想不琢磨都无法克制。每当被别人提及发案现场的一些细节时,作案人的这种烙印就会因受到震撼而通过呼吸、脉搏和皮肤等各种生物反应暴露出来。这种细微的反应被测试仪器记录下来后,便汇集形成或者知情、或者参与的结论。正基于这种原理,心理测试技术在测试嫌疑人时既允许回答“是”或“不是”,也允许受测人以沉默作为回答。据了解,公安大学测试中心的心理测试技术在经过1000多例刑事案件的实战,嫌疑排除率达100%,认定率也达80%以上。测谎仪并不能直接探测人的心灵,而是根据所要调查的内容事先编制好一系列问题,然后逐一向被测人提问。测谎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三类:与调查事件无关的中性问题,与调查事件有关的相关或主题问题,与调查事件没有直接关系,而被测人又肯定会说谎的准绳或对照问题。测谎专家一般不与被测人员面对面,测谎专家眼睛要盯住电脑显示器上的图谱,同时用余光注意被测人员的面部表情。再有,测谎专家的语调不带任何感情,是一种机械的声音。

      测谎仪作用
     使用测谎仪本身就可以给犯罪嫌疑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结合政策教育和使用证据等方法,促使犯罪嫌疑人动摇瓦解,交待问题或者
        说明事实真相。使用时,测谎人员通过反复说明和强调测谎仪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并利用犯罪嫌疑人对测谎仪的神秘感,使其感到测谎仪是灵敏的,不容欺骗的,担心如果自己说谎,可能被当场识破、揭穿而暴露自己,从而加重了心理压力
    认定和排除犯罪嫌疑是测谎的基本功能。特别是在侦查工作前期,侦查人员根据初步侦查和调查掌握的情况,发现了嫌疑对象,但尚无确凿证据认定该对象是否犯罪分子,通常采用传唤或拘传的方法,进行正面审查,以排除或肯定犯罪嫌疑。但作案者和无辜者都会极力辩解,否认犯罪,其供述有的一时难以查证或虽能查证但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经费。这时,若使用测谎技术,就能迅速地排除大量的无辜嫌疑人,筛选出重点嫌疑对象,在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还可以直接认定犯罪分子,然后围绕重点嫌疑对象开展审讯和调查,可以事半功倍,大大提高破案效率。

测谎仪的使用条件

  侦查讯问中,口供与证据,口供与口供存在矛盾是普遍的现象。这些矛盾,有的只要稍加查证就可以解决,但有些矛盾解决起来却相当困难。

  如两个同案犯,对同一问题口供截然相反,既找不到第三者作证明,又取不到其他旁证;有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对同一事实,各执一端,截然相反,也无第三者作证;有的是嫌疑人和证人对同一事实陈述截然相反。这些“一对一”的情况,孰是孰非,很难判断。这时就可以借助测谎技术,利用测谎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这是审查判断证据和口供的一条新的途径。在侦查中,有时根据现场痕迹、物证或其他证据、线索,认定了犯罪嫌疑人一两宗案件。根据分析,嫌疑人远不止作这一两宗案,有若干作案方式、手段相似的未破案件疑为该嫌疑人所为,但又无直接证据确定哪些是,哪些不是,因此审讯时自然目标不明,力度不够,嫌疑人不肯交代。这时,如果用疑为该嫌疑人所为的未破案件的现场情况特别是未被公开的细节,对嫌疑人进行测谎,就可以确定哪些案件是其所为,哪些不是其所为,从而为审讯提供依据和方向,大大增加审讯力度,有助于深挖犯罪,审破系列案件。

测谎仪的局限性


  当然,测谎同任何侦查手段包括技术手段一样,即有它特殊的功能,也有它的局限性。测谎决不能代替侦查和讯问。在被测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测谎,履行必要的手续,并严格按照测谎程序的要求进行测谎,则不违法,并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但滥用测谎则会导致不良后果。查清案情主要是靠艰苦细致的侦查、调查和讯问工作,测谎技术只能作为侦查工作的辅助手段。应当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认识测谎技术的作用,即不能全盘否定它,又不能对它期望过高,夸大其作用。最近,媒体把测谎仪吹得神乎其神。被传媒神话了的测谎仪给人们一个误导:有了它,再狡猾的犯罪分子也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再疑难的案件也“一测即破”;有了它,司法和纪检部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破获大案要案,扫清社会丑恶现象已是指日可待。其实,测谎仪并不是万能的,它“出具”的证据,如同其他科学证据一样,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测谎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活生生、有思想的,仪器检测到的是被测人的心理变化参数。因此,被测人的心理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测试的效果。
是否深透,直接决定着测试的效果甚至影响测试的准确度。当然,测谎的准确性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被测人的智力程度、身心状况、测试环境、测试条件和测谎人员的专业素质等
测谎机只记录主观的反应,在相反的情况下它也会弄错。例如当一个无辜者的表现看来像个犯罪者的时候,由于害怕而使得他在供述时显得十分紧张,这样极可能被误认为是在说谎。也就是说,若是没有任何说谎的理由,而又出现说谎的反应时,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所造成的
同时,测谎仪中正常值的取得大多是从遵纪守法、思想和道德观念正常的普通人中所归纳出来的。而测谎仪在司法实践中所面临的测试对象,却是很多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其中不乏智力超群、手段高明的高智商犯罪分子以及手段惨忍、罪恶滔天的犯罪分子。这些罪犯一般都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他们在面对测谎仪时并不一定会出现常人在撒谎时的种种表现,或者说对这些人的测试结果很可能处于正常值的范围。同时也有一些真正的无辜者由于敬畏测谎仪的神秘性,在测试时表现出荒张、不安的状态,而被测谎仪误认为“说谎”。


      就这些吧,其他的,我就不贴了。。。。太长了

[ 本帖最后由 夏日微风 于 2009-1-9 13:50 编辑 ]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发表于 2009-1-9 18:22:54
哦哦..新知识。。。看看。。。收录下来。。。KUKUKU~
发表于 2009-1-9 18:24:28
LZ不必客气。。。贴得越多越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19:51:29
                          早知道,我就全部复制粘贴了。。。。

        我这是为你们着想。。。。。
发表于 2009-1-15 16:26:07
学习了、谢谢
发表于 2009-2-2 16:11:07
收藏
发表于 2009-2-15 21:42:56
这个我知道,是真的哦
我见过测谎仪,所以问了一下原理。。。。。。。。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