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15-8-12 19:57 编辑
首先依次分析案件。
a) 十年前林一的死亡。
王杰父亲当天6点钟锁上了仓库门,而李伯在当天7点多见到了林一,说明林一是在7点到8点间进入了仓库并被反锁在仓库内的。但李伯说林一并没有背书包,所以仓库内书包是其他人留下的。这里疑点有:1.秦之在放珍贵的时空胶囊时只拿了一张纸,且被问及时脸色变得通红;2.每天穿着侦探服的秦之在祭祀日当天却没有穿侦探服,但仓库内被烧毁的书包内物品包括衣服和书,而宋垣提到推理小说对他才应是最重要的事情。综合1,2,书包很可能是秦之遗漏在仓库内的。3.秦之是唯一一个晚到聚会的,同时符合李伯“失火大概是祭祀开始之前发生的”的描述。林一或秦之进入仓库的条件的是获得仓库的钥匙。王杰父亲提到"似乎很久没有人来到他们三口之家做客了",同时王杰父亲在失火后没有发现钥匙失窃,所以纵火者很可能在大家发现火灾前就已经把钥匙放回王杰家里衣柜内原处。符合这个条件的拿到钥匙的人只有王杰,所以可以基本肯定他是共犯。但王杰时间上不满足纵火及放钥匙的条件。所以王杰是与秦之合作,秦之先点火然后将钥匙放回。语言上,秦之和王杰也有可疑之处;他们分别表示“不会这样的,我们一定还可以住在这里!”和“没错,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也要保卫我们自己的岛!”。综上,这里线索不完全,但根据已知信息秦之和王杰这里嫌疑非常大。
案件还原:仓库纵火案是王杰和秦之合谋,为了赶走开发商。其中,王杰从父亲那里拿到了仓库的钥匙。秦之进行了纵火。林一意外出现在仓库附近(李伯所述: "到处逛逛消磨一下时间")。这里有两种可能性。第一,林一意外进入了仓库,因为失火,被困在仓库中烧死。第二种,由于某种原因,秦之将林一锁入了仓库,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因为题目中除“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一句话之外没有给出秦之伤害林一的动机。更可能的是纵火之后,秦之慌乱中丢下了他的书包(包括里面的侦探小说和侦探服)锁门放下钥匙跑回了聚会地点,而他锁门时没有留意到同时被意外锁进仓库的林一。但无论这里实际情况,十年后杀人案件的凶手们都有理由认为秦之和王杰是林一死亡的直接原因。
另外这里注意李伯提到秦之有女朋友。我们猜测这个人是温言,这个猜测我们后面分析动机时会用到。
b) 秦之的死亡。
首先考虑8时30分究竟发生了什么。根据李伯的分析,这起事件是他杀,所以排除自杀的可能。温言和叶萧听到的尖叫可能是秦之亲自发出的,也可能是事先录制好的声音。无论如何,凶手在8时30分必须要出现在在秦之的房间附近。
根据地图,宋恒在8点20分仍在便利店,如果他跑到宾馆的时候已经是8点30分,没有时间来杀人。因此,宋恒不是凶手。假设宋恒的证言属实,那么8时30分时,许艺在游泳,王杰在听音乐,则这两个人有不在场证明。叶萧在叫声发生之前,和温言在谈话。在听到喊叫声之后出去叫人。这期间,他并没有接触到尸体。因此他和温言也没有嫌疑。夏驰在8时20分前都呆在沙滩。他虽然在8时20分时离开了沙滩,但据王杰描述他在十分钟左右之后就回到了沙滩。沙滩到旅馆跑步往返需要10分钟,即使夏驰杀人也没有时间写字弄乱东西布置现场。所以小伙伴们中杀害秦之的嫌疑人只有林瑾。
接下来考虑这里的“密室”。通过叶萧,能够确定房间的门是上锁的。在打开门之后,能够确定房间里面只有背对着门侧躺着的身穿白色礼服的人,以及房间里面没有别的人。注意此时温言拦住了想要进入现场的叶萧。另一方面,当场并没有确认秦之死亡以及窗户上锁的情况。因此,在发现现场和所有人赶到现场中间的10分钟的时间差可以用来制造密室。
首先考虑凶手如何消失。这里有两种可能性。第一,凶手杀害了秦之之后,从窗户跳下去。注意到秦之的房间的位置就在厨房的上方,而厨房外面是一个沙地。因此,从窗户跳下去是可能的。这样,凶手就需要一个共犯,在案发之后,在大家检查窗户之前,将窗户锁上,构成密室。第二种可能性,是当时在地上的人根本不是秦之,而是凶手。等叶萧离开之后,凶手和共犯将真正的已经被杀害的秦之搬到房间。但是,考虑到使用这个手法,需要搬运尸体(可能尸体就放在了秦之隔壁的温言的房间)和换衣服,考虑到要处理地上和衣服上的血迹,10分钟时间会比较紧张,所以我们倾向凶手用了第一个手法。
无论是哪种可能,凶手都需要一个(1)既是第一发现人(2)又单独待在现场善后的同伙。满足这个条件的只有可能是温言。而墙上的字和现场的状况,则是为了吸引叶萧的注意力,不让他注意到窗户的情况。(注意如果我们考虑小伙伴们之外的其他出场人物,那么可能凶手还包括杂货店老板和李伯,但杂货店老板和宋恒有同样的不在场证明,而李伯已经是50多岁的老人难以使用密室凶手的逃脱方法 -- 如果他从2楼跳下很容易伤到身体。)
案件还原:林瑾准备了第一晚的菜,给秦之饭菜下药,使得秦之不舒服无法外出,这也符合后面李伯“检测到某种可能导致头痛的药物”的尸检。秦之在房间因头疼卧床休息时,林瑾进入房间,反锁门,布置现场,同时温言去三楼缠住唯一呆在宾馆的叶萧。林瑾布置现场完毕后重击卧床的秦之后脑,这也就是30分的惨叫声。之后林瑾将秦之拖到门口并补刀,造成后来温言和叶萧发现的地上的血迹(这也符合刀伤发生在头部伤害之后的尸检鉴定),并从窗户跳出落到沙地上。整个流程可以轻易的在30秒内完成。温言支开第一发现人叶萧后,进入房间锁上林瑾离开的窗户,完成密室。
c) 林瑾的死亡。
通过对第一个案件的分析,确定林瑾是凶手之后,案件出现了凶手被杀害的情况。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这是一场意外。第二,林瑾被同伙杀掉。
李伯尸检表明林瑾是喝了下了毒的拉菲死掉的。因为酒瓶中的拉菲酒和普通酒都是无毒的,毒只可能下在冰块中,酒杯中,或者酒杯中的酒中。因为宋恒喝了带冰块的酒而未中毒,因此,毒是下在酒杯或酒杯中的酒中的。根据事后分析,在厨房内任意时刻一共有最多两杯毒酒。这里两杯符合王杰初始要的杯数,但这里的主要疑点是林瑾在得知和王杰计划与许艺共饮后离开了厨房并花了6分钟时间去拿第四个杯子。这里基本可以肯定林瑾是去和共犯温言交谈研究对策。考虑到她们都没有杀害许艺的动机,这里存在两个可能。1. 她们决定只杀王杰。这样需要林瑾“恰巧”给了许艺一杯无毒的酒和“恰巧”把有毒的酒杯给了王杰。但事后由于许艺在现场作为证人,大家很容易怀疑送酒的林瑾。2. 她们--至少是林瑾--决定放弃今晚杀害王杰的计划。从林瑾的角度,她有动机逃脱法律制裁,所以林瑾可能会更倾向2。假设2成立。鉴于林瑾只去拿了一个新酒杯,说明据林瑾所知在她扔掉一杯毒酒前一共只有一杯毒酒。那么,第2杯毒酒只能是温言38分进入厨房时制造的。温言知道林瑾有喝酒冷静的习惯,所以选择了当时唯一加冰块的酒杯。而这杯酒就是被宋垣放进冰块的另一杯酒。从温言角度来讲,在警察到来后她可以将秦之的死亡推卸到林瑾头上,造成凶手自杀的假象。如果这是她的动机,这就不能解释为什么她在林瑾已死时去杀了王杰,使得自己嫌疑更大。这说明她制裁王杰的动机大于让自己逃脱制裁的动机。同时,如果林瑾没有喝温言放毒的酒,那么温言很可能误伤其他人。综上我们认为林瑾被同伙温言杀的可能性很低。更可能的结论是林瑾和温言决定采取方案1。那么,在林瑾去拿杯子前已经有两杯毒酒。而因为毒酒杯数,已知加冰酒非毒酒的条件,和宋恒意外替换了酒中的冰块,林瑾是因为误饮加冰块的酒而意外身亡。
案件还原:
10点36分,林瑾捧着一瓶拉菲红酒走进厨房。由于许艺在场,现在厨房内的酒杯应该是无毒的。
10点38分,许艺捧着一瓶普通红酒走进厨房: 此时,发现只有一个酒杯,林瑾去拿准备好的毒药和酒杯(或者有毒的酒杯)。
10点39分,林瑾离开,不到30秒后许艺离开。
10点40分,林瑾手里拿着2个杯子回到厨房: 此时,林瑾所拿的两个酒杯都是有毒的。林瑾将王杰要的两杯拉菲倒入了有毒的酒杯(或者酒杯无毒,她只是加入毒药),将普通酒倒入无毒的酒杯,并将无毒酒中加入冰块来区别。
10点41分,王杰进入厨房,一分钟后离开: 王杰告诉林瑾两杯酒是他和许艺喝。因此,林瑾为了避免误杀许艺,和温言商量后决定改变计划只送一杯毒酒。
10点43分,林瑾离开厨房:林瑾准备去拿一个酒杯,将给许艺的那杯酒换成无毒的酒。
10点44分,宋垣进入了厨房:宋恒喝掉了有冰块的无毒的普通酒,又在原来的杯子中倒入了普通酒,并将冰块放入了拉菲酒中。现在是一杯无毒普通酒,一杯有毒拉菲酒,一杯加冰的有毒拉菲酒。
10点47分,宋垣离开了厨房。
10点48分,温言进去厨房,但不到十秒钟就离开了。这里她可能从对话中觉得林瑾情绪不稳定,然后来找林瑾确定计划,但
10点49分,林瑾回到了厨房,手里还拿着一个杯子: 林瑾认为两杯没有冰块的是有毒的拉菲酒,她将其中一杯倒掉(刚好是有毒的,这就是垃圾桶中的杯子),再用新的杯子准备好一杯无毒的拉菲酒。而她自己喝了那杯含有冰块的酒来冷静一下。她以为这是无毒的普通酒,但由于宋恒的原因,这其实是有毒的拉菲酒。因此,林瑾中毒身亡。而此时,留在桌上的是宋恒倒的没有毒的普通酒,和林瑾为许艺准备的没有毒的拉菲酒。
d) 王杰的死亡。
注意到,王杰首先要求换杯子,并且温言喝了一开始的黑加仑酒,王杰剩下的黑加仑酒,以及瓶子中剩下的黑加仑酒,因此,装果酒的杯子、果酒和果酒的瓶子中都不可能有毒。而王杰比温言多喝的,是在他喝掉黑加仑酒之后喝的白水,因此,毒只能下在白水中。
而一开始王杰喝了黑加仑酒之后的异常反应(“突然猛吐了一口,捂住自己的嘴,大口地咳嗽起来”),并不是因为中毒,而是因为黑加仑酒加了料(比如说是芥末)。此时,温言说怀疑王杰中毒,然后趁机把真正有毒的白水给王杰喝掉。温言之后一口气把王杰的杯子剩余的黑加仑酒和酒瓶中所有剩余的酒,就是为了消灭证据。喝掉之后,她“剧烈地咳嗽起来”和“叶萧看到温言的眼中闪动着什么,那是眼泪吗?”,正是因为被酒里的芥末呛到了。
综上所述,这次会面的事件实质是林瑾和温言合谋杀害秦之和王杰,因为她们推断这两人是十年前的林一死亡事件的凶手。林瑾的动机是为弟弟报仇,而温言的动机则是为当时的男友报仇(参考a, 假设温言是林一当时的女朋友)。林瑾的死亡是意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