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45|回复: 51

[原创短篇] 实验室棉签之谜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15-2-9 13:16:04 发帖际遇
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本篇小说
本帖最后由 推理的艺术 于 2016-1-1 10:44 编辑
@承平大帝 @shalamixi  @马小峰 @夏冰蓝 @等等。。。希望各位能于百忙之中看看拙作。。。如能加以评论更加不胜感激。。。
正文如下~
实验室棉签之谜


一,幕启
今天是星期四。
枫川市的一条安静的街道上,坐落着一所不大的律师事务所。
在事务所的主人,李哲渊律师的书房兼会客厅里,他的好友市公安局重案组组长向南警官正在硬邦邦的沙发椅上挪动着身体,好使自己坐得更舒服点。他们之间的谈话中断了有一会儿了,此刻向南正凝视着伏案工作的老友,以及李哲渊书桌四周环绕着的,几乎直通天花板的书架,上面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侦探推理小说。不知怎的,他每次看到这里都会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就跟李哲渊每次跟他见面说的第一句话一样令人捉摸不透。
“向南,欢迎欢迎!工作之余还有空去国富酒店这样有档次的地方吃饭啊,看来是参加朋友的宴会吧?”
这是李哲渊这次的开场白。不得不说,他又一次一语中的,向南也又一次陷入迷茫。
当时自己还一句话都没说,身上也不可能有去过那里的标记,他又自然不会听说或看见此事。那么他究竟是怎么知道的?
这时李哲渊突然说话了:“向南,老朋友,我知道你又要问我是怎么猜出来的,每次都是这个时候——你自己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时才问,这是你的性格。当然,我的回答还是那个,这是简单而纯粹的逻辑推理,而并非猜测,这一次的关键是,你穿了一件浅色的外套。”
“浅色的外套?跟这有什么关系?”
李哲渊始终没抬头:“的确,没什么直接关系。但是正因它是浅色的,那上面本来细碎的头发茬儿显得非常显眼。你一进门我就注意到你刚理了发,当你脱下外套挂到衣架上时,我又清楚地看见了上面的头发茬儿。
“我知道理发后不洗头而坚持回家洗是你的习惯,所以你的衣服上沾一些刚剪下的头发茬儿也在所难免。但是,注意它们的位置!他们并非出现在通常出现的领口部分,而是你的后心部位。
“那说明什么呢?一位像你这样注重仪表的绅士是不可能用干净的外套去当毛巾擦头发的,何况理发师会替你擦。但它偏就出现在那个反常的地方。于是,”他的语气加重了,“这其中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你的头碰到了你衣服的后心部位,而你的头自然不可能摘下来,那就只能是衣服脱了下来,并且放在,准确的说是搭在一个你的头接触得到的地方。哪里呢?答案是椅背!很多人在吃饭时,都会脱下外套搭在椅背上。”
向南的嘴合不上了。他用手敲击着前额,看来无法表达此刻的心情。
“接下来就显而易见了。一般的椅子因高度有限,衣服正常搭在上面时,衣服的后心部位差不多与你的后心平齐。而此时,衣服的后心居然与你的后脑平齐,这只能因为椅背特别高!如此堪比法官席的高椅子,不要说小餐馆,大饭店也很少见。国富酒店恰好是不多的符合条件者之一,这时我几乎可以断定你一定去了那里吃午餐。按你简朴的性格,自己是不可能到那儿去吃饭的。你的衣服很休闲,说明很有可能是朋友的宴会……显而易见。”
向南微微一笑。他已经逐渐习惯了这些,但一种惊叹仍不禁油然而生。他不想让谈话再次中断,于是随手拿起沙发上昨天的报纸,打算找个话题。然而他找到的可并不仅仅是话题。他很快抬起头来,指着报纸的大字标题问道:
“C高中学生被毒杀那个案子你听说了没有?”
李哲渊的下巴收缩了一下,随即扭过头来:“听说了。这个案子也是由你们重案组处理的吗?”
“那倒不是,本案归刑侦队的马跃文队长负责——你认识他。”
“我知道,我知道,”李哲渊笑着点点头,“就是那个身材魁梧,眼神跟秃鹰一样锐利的家伙,”他又添上一句,“而且脑袋也跟秃鹰一样秃。”
向南忍住笑,严肃地抿了抿下巴:“因为高中生被毒杀在我们市非常少见,所以我们重案组也知道了不少。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再发挥一下你神奇的才能……”
“啊,我很有兴趣,”李哲渊身子向前倾了倾,“正好,我也当一回‘安乐椅神探’。”
“当‘一回’!”向南叫道,“还是别欺骗我们的读者了吧!你自己不知道我们公安局有多少大案要感谢你嘛……不过言归正传,”他又抿了抿下巴,“咱们还是来看看案情。C高中是我们市的一所著名高中……”

二,案件
“先来看看本案涉及的人物。死者是高二十一班的化学课代表……也算是人如其名。”
“哦?难不成他就叫‘华学’?”
“那倒不是。他叫海波,所以他在签名的时候就直接写Na2S2O3(硫代硫酸钠的化学式,此物质俗名海波)了……呃,好像跑题了。海波同学在班里人缘很好,因为他成绩好而且非常幽默。他的家境一般,父母好像都是企业职工。他为人善良,乐于助人,所以在同学之间应该不至于有人要谋害他。而他的父母也兢兢业业,所以父母得罪了某人而想在他们孩子身上下手的可能性也很小,不过还在调查中。”
向南咽了口唾沫,继续说:“班上有个女生叫石蕊,好像比别人都小一岁,因为成绩异常优异跳级上了高二。她跟海波同学关系很密切,但是班上的人又说不清具体是什么关系,总之常常看见他们放学一起走等等。他们班主任也说,海波并不像是会谈恋爱的学生,但也的确常见到他跟石蕊在一起。对于石蕊这个人,老师们一致表示她是难得一见的聪明,而且……特别喜欢给老师纠正错误!哪怕老师出现的一点点错误,她也会毫不犹豫地当场指出,并且非叫老师改正不可。因而在老师与同学中都不怎么受欢迎。
“现在来说说与案件有关的老师们。高二化学组组长是周密老师,他是高校本科毕业,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据学生反映有些严厉和古板。他五十二岁,妻子以前好像出车祸去世了,有一个女儿在外地……但这些跟本案没多大关系。哦,对了,他就是教海波他们班的化学老师,据说对他的这个化学课代表比对别人还严苛呢。
“副组长姓严,叫严谨。他是硕士毕业,学历高于周密,但是因为缺乏经验屈居副组长之位,他非常不服,屡屡找校长‘谈判’,据说最激烈那次他在全校职工大会上和周密当场对质,几乎吵了起来。校长最后看不下去,对他大声呵斥,让他丢尽了面子。当然最后,组长的位置他还是没拿下来。他才三十多岁,年轻气盛,但没有结婚。据说化学组里有个女老师一直在追求他,但是他嫌对方学历和收入没有他高,屡屡拒绝。严谨给海波他们班代过几节课,但是和他们都不熟,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他讲课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呢。”
向南伸出手,费劲地从旁边的矮柜上捞起一只杯子,喝了口茶。他抬头,发现李哲渊非常专注地盯着他,连忙继续往下讲。
“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案件发生在本月十七号,也就是星期三。当天,十一班的化学课在下午第七节,从下午两点五十到三点三十五。那一节课是实验课,所以他们班的同学都提前到达了位于顶楼的实验室。实验室隔壁还有一个小房间,就是实验准备室。那个准备室平时是锁着的,只有化学课代表和化学老师有钥匙。但是,你明白的,想搞到钥匙也并非不可能……”
“我知道,我知道。”李哲渊点点头。
“嗯,然后……”向南同样费劲地把茶杯又放回了原处,“那一堂课是演示实验,就是老师做,学生看,所以座位什么的也都很宽松,据说很多学生搬着椅子挤到了前面,其中就包括海波与石蕊。那节课本应由周密老师上课,但是,他却很有意思地缺席了——你知道,我说的‘很有意思’是指什么……”
李哲渊嘴角抽动了一下,但是什么都没说。
“周密请假了!是第五节课时请的,而且是托其他老师转达给学校的,理由是他急性胃肠炎发作,去医院了。经我们的调查,他从下午两点到四点半一直在医院打点滴。由于其他化学老师都有课,校方自然而然地安排严谨代课——这个消息严老师本人也是两点十五左右才接到的通知的。
“严谨两点二十左右进入准备室准备实验,监控录像也证实了这一点。当然代课这事对他没什么麻烦,因为毕竟他的班近期也要学到这堂课,一定备课备得很熟。十一班的同学在海波同学的带领下来到顶楼是在两点四十八,也就是说严谨有不到半个小时来准备实验。这个实验的准备时间据其他老师反映并不需要这么长,但严谨说自己习惯在里面等着上课。准备室有一扇小门可直接进入实验室,实验室也另有通往走廊的正门,但这两扇门的钥匙都只有老师才有,因此海波先敲门进入准备室找严谨要来钥匙——注意是正门钥匙——再开门放大家进入实验室。上课铃响一两分钟后,严谨一人拿着所有器材从小门进入实验室,位置靠前的海波立即把钥匙交还给严谨,这也是很多人看到的。
“那一堂课好像是有一个趣味实验,用棉签沾取硝酸亚汞涂在金属铝上,可以观察到生成氧化铝……反正都是这一套,你知道我一直不怎么喜欢化学。而现在似乎又可以为此再加上一个理由了:实验结束后,海波同学在帮严谨老师整理化学用品的时候,中毒身亡!”
“毒下在哪儿?”李哲渊简短地提问。
“棉签!毒物是高浓度的氰化物溶液,在单头棉签的竹杆上涂了厚厚一层,程法医说接触到的人必死无疑。而且,实验室里和准备室里就只剩下这一盒棉签了,而这一盒棉签一根不落,全被涂了毒!”
“那严谨呢?他不是也用了棉签吗?为什么他没事?是戴了手套吗?”李哲渊突然说,每句话末尾都粘上一个问号,叫人不知道先回答哪个好。
“嗯,的确……刚才我忘说了。”向南倒是已经习惯了老朋友的这种问话方式,“棉签的竹杆并非完全涂满毒物,竹杆末端大约一厘米处就是安全的,而且不是下毒者投毒有遗漏,而是所有棉签的末端都没有毒!警方也很奇怪严谨为什么没事,便去询问他。他也不明就里,通过进一步的询问我们得知他拿的就是那未涂毒的部位。据严谨自己所说,他刚好有拿长条形物体时只拿物体末端的习惯,所以他得以幸免;至于这一习惯究竟有谁知道,严谨自己也说不清楚。当他得知自己死里逃生后心有余悸,后来居然又很后悔。他说如果他先中毒,海波同学就不会死了,这会造成他终生的遗憾……”
向南的声音低了下去。
“有意思,越来越有意思了……接着说。”李哲渊眼神飘忽。
“至于手套,他们那里的化学老师做实验时基本都不戴手套。因为实验台后面还有块黑板,老师在做实验的同时往往还要在黑板上写点化学式什么的,而戴着手套手滑握不住粉笔,临时再脱掉手套太麻烦,于是索性就不戴了。不只是严谨,周密和其他老师都没有戴手套做实验的习惯。”
“你叙述得很详尽。”李哲渊点点头,似乎是刚回过神来,“那我要提几个问题了。”
“悉听尊便。”
三,疑问
“第一个问题,照例是毒源。氰化物的来历你们查了没有?”
“这个我不太清楚。”向南搔搔头皮,“马队他们调查了一下,好像在那间实验室甚至准备室里都具备人工提炼出毒物的技术条件,对于那几个化学老师来说恐怕不算难事。”
“嗯。第二个问题,提炼毒物和在棉签上下毒,作案时间能确定吗?”
“恐怕不能。”向南伸头看了看杯子,发现还有剩余,“因为整个学期就只有这么一个用到棉签的实验,而且根据课表,十一班应该是整个年级里第一个上这节课的班,所以凶手在棉签上下毒有的是时间,都不用考虑会误杀到别班的人。当然了,课节一般不会临时变动,像这次的代课情况也算是例外了。至于提炼毒药,可以使用赤血盐或铁氰化合物之类的,买到不难,实验室里应该也有。制取所用时间并不需要太长。因为有些讲课或做实验所需的药品需要进一步加工或提炼,所以有很多时候准备室或实验室里都有老师工作到很晚,有时也是独自的。因为室内都没有安装监控录像,所以我们无从得知。况且,如果凶手计划长远,那么这毒物也很可能是之前制取的。所以这方面线索可以说断得差不多了……”
向南说了一大堆,赶紧端起杯子喝茶润喉。
“没错啊……”李哲渊面带一种不出所料的表情:“那下毒总得是最近实施的吧?能不能想起来下毒的时间范围了?”
“咳咳……”向南想抓紧把茶水咽下去,结果呛了一下,“咳,这个也没什么进展,因为只是在几十根棉签上涂毒,最多需要半个小时。而凶手可以利用的时间大概有三四天,这期间内,几乎所有化学老师都单独在准备室里面待过半个多小时。因为我说过的,准备室一般是老师做实验的地方嘛。再说,凶手事先准备好一模一样的带毒棉签来掉包也是可以的啊!但是总之,学生绝对没有来过……”
“嗯,还有一个问题,”李哲渊道,“每次实验结束后,都是海波整理仪器吗?他是怎么整理的呢?”
“是这样的,每次实验结束后,老师一般就都走了,由化学课代表整理实验器材和剩余药品,把它们带回准备室。因为准备室的两道门都是推上就锁了,所以老师不用给课代表留钥匙。因为老师一般也不用换实验服之类的,所以他们都会直接离开,不在准备室里停留——只要保证准备室与实验室相通的小门开着,科代表可以送回实验器材就行了。
“而当天的情况也没什么例外,据其他同学所说,海波把实验用品端到准备室,顺便关上与实验室连通的小门——当然准备室与走廊连通的门是开着的;严谨则随着同学们直接从实验室正门离去——应该没有人趁乱进入准备室。严谨直接回到位于三楼的化学组;其他学生的去向太杂乱,我们知道的不是很清楚,但可以确定下课后同学们都离开了顶楼,没人滞留。距此十分钟,即上课时,所有人都回到十一班教室,除了海波。因为以前他也因收拾实验器具耽误过几分钟,所以没人太在意。但是十多分钟过后,班主任老师发现问题,派学生去找。找他的学生发现准备室门开着便走进去,结果发现海波倒在地上,手中还有一根棉签,应该就是严谨用过的那根……”
“最后一个,”李哲渊表情严肃,“棉签的情况如何?”
“这个啊,棉签是校方学年初购买专门为了这次实验用的,只买了一盒,应该是崭新的,用铝盒装着,盒子上没有任何标识,但是化学老师基本都认识。我们发现里面装的是最普通的单头竹杆脱脂棉签,约有二三十根。具体的信息嘛……刑侦队去调查过学校的开支记录,但是一无所获,想是没有记录了吧。啊,对了,那些化学老师表示自己之前都从没有打开过棉签盒子。”
“很好。”李哲渊轻轻合上了书桌上的笔记本电脑,完全转过身来,“让我们分析一下吧。”
四,剖析
向南把双臂抱起垫在头后,沙发椅背上冷硬的皮革刺激着他裸露的皮肤,使他神经一紧。
“先看一下学生作案的可能性。因为学生没有钥匙,想进入准备室就只有一个机会,就是在其他实验课做完实验后,尾随送仪器的海波进入。按你的说法,每次实验结束后海波都从与实验室相连通的小门进入准备室,同时带上小门。这一期间很可能有人尾随其后溜进准备室而不被其他同学发现,但是海波一定会发现。海波整理器具最多十多分钟,这一期间内是不可能完成涂毒的;如果分批次投毒,或直接把已经下毒的棉签与实验室的棉签掉包,也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海波在场。作为化学课代表,他不可能迟钝到不管不问就让人对实验室用品做手脚。从凶手的角度来说,有海波在场也非常危险;如果海波参与或知情,也说不通他为什么会直接去碰明知致命的棉签;他平时乐观开朗,自杀嫁祸别人的桥段也没必要……综上所述,任何学生,至少不可能直接去投毒。”李哲渊不紧不慢地说。
“没错,马队他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向南搭茬儿。
“既然这样,我们就有一个新的问题值得考虑。”李哲渊把双腿叠在一起,“那就是凶手真正的目标。”
“你的意思是……海波是被误杀的?”
“没错。既然学生不可能单独作案,学生与老师合谋的可能性也很小,我觉得凶手的目标就不是海波同学。况且,任何学生对同学下杀手,可能性也很小。现在还有可能作案的是所有化学老师,但他们都没有理由去杀害一个学生。而周密对严谨有作案动机。因此……”
“你认为凶手真正想杀的是严谨?”
“目前可以这么假设。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周密就有极大嫌疑。因为如果他不请假,上课的就会是他,他就面临着生命危险。可是他把这节课推给了严谨,如果不是严谨有那个拿细长物体尾端的习惯,中毒而死的就会是他。”
“可是我们看到了医院的病历,周密发病属实。”向南插话。
“那是当然。如果我是凶手,为了伪造不在场证明也会想什么办法让自己病一场的。但是从这个角度来说,周密的发病也可能是他人造成的。他的病是什么?急性胃肠炎对吧?如果掌握了他的生活习惯,下点毒让他胃病发作还是不成问题的,尤其对于同组老师来说!因此也很有可能是同组任何一位老师使周密胃肠炎发作,支开他。你说当时其他老师都有课,这个时机也是事先选好的。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使严谨去代课,从而中毒身亡;当调查起来时,最先被怀疑的也会是周密……总之我认为周密恰好生病太巧了!这两种假设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严谨都是凶手的目标!”向南接道。
“对。但是如果周密发病并非预谋呢?上述两个假设就都不成立了。”
“等等,哲渊,我又想到一种可能。”向南兴味盎然地把玩着茶杯,“如果是周密和别人合谋呢?两人与严谨都有过节,然后由其中一人下毒,周密使自己发病,然后严谨被安排上课。这就把那两种假设结合起来了。”
“也有可能,”李哲渊心不在焉地答道,“但是根本没有帮助啊。这种情况和第一二种假设差不多,也是找不出凶手的啊!”
“难道是无差别杀人吗……”向南叹道。
“更不可能了。”李哲渊摇着头,“向南,你知道吗,现在还有一个疑点,从你提出时起它就困惑着我……而且我确信,它就是解决本案的关键。”
五,困惑
    “哦?”向南身子前倾,“什么疑点?”
“就是为什么棉签末端偏偏没有涂毒!”李哲渊摘下平光镜拿眼镜布擦拭着,“难道你没觉得奇怪吗?不是一根,而是每一根都留了那一厘米左右的安全地带,”他重新戴好眼镜,“而恰恰是那一厘米,救了严谨的性命!”
“这有什么可疑惑的。”向南并不很以为然,“凶手涂毒的时候,自然是要用手拿着的。那一厘米就是他手握着的位置啊。”
“不可能。”李哲渊坚决地摆摆手,“首先,凶手涂毒时用手拿着是非常危险的,就算用手拿着也多半会戴手套;而且这个凶手涂毒时一根棉签没落,其谨慎可见一斑,又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
“呃,有道理。”向南拍拍脑袋,“那么……”
“那就是疑点所在了!”李哲渊疲倦地闭上眼睛,“我们刚才推理出两种可能,如你所说,它们的共性就是严谨都被假设成目标,凶手分别可能是周密或其他同组老师。但是想杀严谨的人当然要事先摸清他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当他要使用本案中这种与细微习惯关系很大的诡计时。作为同在一组的同事,了解到严谨爱拿细长物体末端这一习惯并非难事;当凶手涂毒时,针对这一习惯就理应涂满整根棉签,可他恰恰有意漏掉了那一部分,换句话说,他是在保证严谨不会中毒!这就是矛盾所在,我的前两个假设凭这一点也可以被全盘推翻。”
“假如说严谨不是目标呢?那么凶手这个行为就是有意不让他死……啊!我想到了!”向南激动地叫了出来,“哲渊你看,凶手如果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投毒后,被毒死的会是周密。可是如果他要杀的不是周密呢?就必须想办法使他当天犯胃病请假,于是严谨上场——还记得吗?当时只有他没课,所以凶手料想校方安排代课的一定是他——凶手了解到严谨这一习惯,因此故意不在棉签末端涂毒,是为了保证严谨也不会死。因为他们班是全校第一个上这节课的,所以凶手此时投毒想杀的必定是十一班的老师或学生;两个老师都被排除了,他要杀的是学生。而只有一个学生百分之百会去碰那棉签,就是做化学课代表的海波!”向南越说越坚信自己的推理,喜形于色。
“很好,很好啊向南。”李哲渊只是微笑着点点头,“可是我们一开始就判断,海波是被误杀的,不是凶手真正的目标啊。”
“哎,哲渊,”向南还沉浸在喜悦中,“凶手的心理咱们怎么能揣摩透呢,是不是?除去不可能,剩下的就是可能嘛!谁知道他干嘛跟一个孩子过不去?说不定是有世仇……”
“虽然也有可能,”李哲渊还是毫不犹豫地泼了冷水,“但你这样推理依然根本确定不了凶手,范围并没有缩小啊!”
“唉……”向南这时也反应过来,恢复了愁眉苦脸,“对啊,我刚才说那些完全没用的,顶多算一种可能性……”
“我们不需要可能性,我们要的是真相。”李哲渊斩钉截铁,“让我们回到那个疑点。凶手还有什么必然的原因不把整根棉签涂满毒物吗?我们刚刚探讨的都是他故意不在那里涂毒,属于主观因素;可要是主观上走进死胡同,那就要考虑考虑客观原因:他无法在那一厘米处涂毒!”
“无法涂?”向南迷惑不解,“可是为什么呢?”
“是啊,为什么。我也束手无策。按常理,这种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那个地方被收在容器里,凶手无法取出,可在本案中不适用——那容器就是个普通铝盒;或者是那个地方被什么覆盖住,可是也没听说往棉签尾端糊一层纸或别的什么;还有就是对那个地方做了手脚后会被人发现有异常影响计划实施,可同样不适用于本案……唉!一团乱麻。我这次可能失败了。”
“连你都无能为力,马队他们估计也没什么办法了。”向南一脸沉重地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唉!本案是上面挂牌督办的,媒体舆论压力也特大,老马他那本不茂密的头发又该牺牲一大批喽!那我告辞了。”他说着站起,沙发椅发出吱吱嘎嘎的欢呼庆祝他的离去;李哲渊的表情丝毫没变,仿佛已魂游天外。
走到门口时,向南突然回头:“有一个小证据忘了说:准备室里有一团脱脂棉被人拆开了,其他老师说在上午还是完好的。脱脂棉似乎少了一点。”他说完,一脸期待地等着李哲渊开口。因为按推理小说的套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总能在侦探脑中引燃智慧之火。遗憾的是李哲渊连头都没点一下。
可能这次的案子真的太困难了。向南这么想着,轻轻关上门,转身离去。
然而半分钟内,他就听到李哲渊的声音从门后传来,依然是那么平静,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向南,我想你不用走了。让我们一起,来拯救马队长的头发吧。”



☆这种水平实在不敢挑战读者。。。但是近几天有事,解答篇过几日再发,各位如有兴趣可以对结局稍加推理,权当挑战吧。感谢阅读以及支持~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人评分
英镑 +5
发表于 2015-2-9 16:10:38
小弟来说说自己肤浅的见解

凶手是严谨
动机:他是硕士毕业,学历高于周密,但是因为缺乏经验屈居副组长之位,他非常不服,屡屡找校长‘谈判’,最激烈那次他在全校职工大会上和周密当场对质,几乎吵了起来。校长最后看不下去,对他大声呵斥,让他丢尽了面子。当然最后,组长的位置他还是没拿下来。于是怀恨在心,想方设法害死周密,这样他既报了仇,又能当上化学组组长。

他一开始是为了毒害周密,而在棉签上涂了毒,但是那时棉签是全部涂了毒的,包括尾部。可是周密突然急性胃肠炎发作,去医院了。于是学校安排他代课。没办法,他只好放弃这次计划。可学校只买了一盒棉签,待会儿又是他上课。因为时间关系,他根据自己的拿细长物体尾端的习惯,用脱脂棉吸收尾端的毒药。可疏忽了海波这个因素,误杀了海波。(这里有些扯淡)

这只是我的肤浅见解,勿喷。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人评分
英镑 +4
  • 30783: 分析很精彩!多谢支持~
发表于 2015-2-9 20:44:20
来脑洞一个..

本来是全涂的..后来棉签上的棉花被拿掉,又开了新的棉花包了另外一头..(原先的包的太好拆下的不好包回去吧..只要有包失败的就需要开新棉花..)
证据的话..比方说查下棉签上的棉花是不是跟原来的一样..有没有包好..拆开后里头有没有毒..
别人酱紫做的话没啥理由..所以酱紫做的就是下毒的人..
时间的话,在"上午还是完好的"之后接触过一段时间(换棉花需要时间),只有严谨(没看错的话).
动机同ls,本想害周密,结果突发意外调回自己,所以先想办法好歹撑过今天再说("这个消息严老师本人也是两点十五左右才接到的通知的",想找同样的掉包也没时间).当然,戴手套什么的增加嫌疑肯定是不行的..
本来今天安全过后找时间把棉签恢复原状就是了,虽然会有"下毒在这节课以后"的判断,同时失去这个班先上课的先机,不过实在失去机会的话,放弃这次谋划,尽快拿新的来掉包也好.
结果被海波提前触发意外..一切休矣..

ls都有钱拿,我也该有吧..

石蕊指示剂果然还是路人了吖..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人评分
英镑 +4
  • 30783: 当然也是有的啦~参与挑战者都有~
发表于 2015-2-9 22:20:45
脑洞大开,求不打……一种一种的看吧。

第一种情况,就是最简单的就是周密害严谨。自己利用自己的急性肠胃炎换来严谨的代课却因不知道严谨的习惯而失手,反而害死了自己的学生。提前准备好棉签,用脱脂棉将氰化物涂抹在棉签上,然后根据文中所述,周密的班应该比严谨的班早上到这节课,阴谋得逞。当然问题也很多,棉花上午还是完好的,照这种推断应该是中午才涂毒,可是中午是否能进入实验准备室都不一定,以及为什么棉签尾部没有涂,本人不才查阅资料并没有发现氰化物与铝会发生相应反应,涂抹时为了保险也应该全抹,若是想要嫁祸于严谨却害死自己的学生,作为一个老派的教师我觉得不太可能,更何况两位老师之间应该没有熟悉彼此生活习惯;还有就是氰化物或许与实验药物发生反应【见第二种情况】,如果只是希望在反应之前至严谨与死地——虽然可能成功但总觉得一个化学组组长不会这么做,至少换一种药物才对得起自己的专业。而且太简单粗暴……一般都不会正确的。

第二种情况,严谨害周密。严谨提前涂好毒却没有意料到自己会来代课,急匆匆换掉一根或者几根棉签上的棉花,实验是硝酸亚汞的反应,查阅资料虽然不一定直接,但是硝酸亚汞与硫氰酸盐确实生成灰色至黑色沉淀,在硝酸亚汞遇到浓度较高的硫氰酸盐时,先出现灰色金属汞沉淀,硝酸亚汞浓度更高时会有白色硫氰酸亚汞沉淀,即使两者都极稀的情况下也会产生白色硫氰化亚汞沉淀。而硫氰酸是制取氰化物的反应物之一,或许会有残留与之反应。作为专业极强的严谨肯定会考虑到这一点,于是在实验前换掉一些棉签的棉花以免暴露,但是没想到海波整理的时候触碰到的是棉签杆部而意外发生。不过,如果是这样,应该不会让学生帮忙整理器具以免发生意外,即使是为了不露出马脚引人怀疑也会注意不让学生碰棉花的。而且这样最引人怀疑的就是严谨,即使是成功谋杀周密,严谨也绝对是第一嫌疑人而且很难洗清嫌疑,作为谋杀未免太不理智。

第三种情况,【以下脑洞过大慎入啊!!!】有人没有想谋杀任何人只是想嫁祸,制造谋杀严谨的假象嫁祸于周密使其身败名裂,发起者为追求严谨的女老师。提前涂毒,吃饭时不注意就可能引发急性肠胃炎这也不难,因为追求严谨所以知道他的习惯,不会使其中毒,结果误杀海波。动机是其以为严谨是因为工作不顺心而拒绝自己,或者是爱得深沉所以很气愤周密与严谨当面吵架让严谨丢了面子。这种情况的问题一眼可见……除去太坑爹狗血意外就是重点的脱脂棉消失的情况……成了打酱油的……

第四种情况,【脑洞脑洞慎入慎入!!!!!!】一切都是石蕊小朋友做的……目标是周密,因为周密对海波比其他人更苛刻,且作为一个年纪大的教师面对学生当面指出自己的错误,情况可想而知。PS:石蕊可能喜欢海波,爱情的因素也可以算在内,因为年纪较小,班上比较不受欢迎,比较依赖关系近的异性朋友……【脑洞脑洞!!!!!】
首先,虽然普通学生难以进入准备室且不引人察觉,但是如果与课代表关系很好或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就一切都没问题了。然后有三种可能情况:【QUQ慎入啊!!!】
1、石蕊与海波一起进准备室,趁海波不注意(可多次进入以行为使海波相信自己不会捣乱),或许海波根本不会注意完成涂毒,因为不够专业所以尾部没有涂……此种情况可能性不大,因为棉花消失这件事就没有戏份了,更何况石蕊应该会在海波收拾器具的时候加以阻拦,且应该需要几次完成基本没可能。
2、石蕊涂毒海波看到了(具体同上)……各种狗血……海波是故意拿棉签的……【其实更狗血的可以说剩下周密的急性肠胃炎都是海波一手引出的,作为课代表严谨给他们班上带过课所以知道严谨不会有事,但是以防出事还是自己……】……太假了。
3、石蕊与严谨合谋毒杀周密,或是求助于严谨,石蕊临时心软送给周密刺激性或者会引发肠胃炎的食物。周密措手不及只好临时换掉棉花去上课。石蕊以为周密没事是因为棉签换掉了所以没有阻拦海波,但是其实是因为严谨涂毒时习惯性留下一部分没涂,直接导致意外。(所以石蕊是干啥到底……)

========================以上脑洞还是请忽视把QUQ======================
本人智商真心有限QUQ说了一堆其实无法推理出到底情况如何……坐等结果……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人评分
英镑 +4
  • 30783: 可能性列举得很完整!多谢支持~
发表于 2015-2-10 15:07:30
求解答{:tlxy42:}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9:33:30
本帖最后由 推理的艺术 于 2015-12-6 13:30 编辑
咳咳。。。首先感谢所有人的支持,特别是参与挑战的几位~解答部分可能略有坑爹稚嫩之处,欢迎指正与吐槽~望不吝赐教!
六,真相
李哲渊律师手上夹着一根香烟,淡淡的烟雾笼罩在他头上,大概他脑中的思绪也和这烟雾一样翻涌纷杂,永无停息;然而他的表情却是平静的,让向南想起那句“像是望着极远的远处 ,又像是盯着极近的近处”(语出阿城《棋王》),应该说的就是李哲渊现在的神态吧。
其实李哲渊平时并不怎么抽烟。他的烟盒是一个方形小铁盒,上面没有商标。向南有一次好奇看了看,里面有很多种香烟,但很少看他抽过。另外此人也几乎滴酒不沾——谁说大侦探一定要有些不良嗜好?但和你一样作为推理小说迷的向南,此刻还是很自觉地联想起了福尔摩斯的烟斗,埃勒里的香烟,还有犀川创平的烟卷。
“呼……”
李哲渊吐出一大口烟,透过飘摇的烟雾,向南能看见他明亮的双眼。
“向南,我明白了。我全明白了。咱们开始时的分析,都建立在了严谨是凶手的真正目标这一基础上,然而这一基础本身就是错误的!这也是我们之前失败的原因——”
向南想说点什么,但李哲渊很快接下去:“我知道,后来我们也讨论了其他的可能。重点是什么呢?就是那莫名其妙留下的、困扰了我们几乎一下午的一厘米未涂毒的距离。可究竟是为什么留下?我们就是在这里卡了壳。然而我现在明白了究竟是为什么——我之前还自作聪明地排除了它——凶手的的确确是客观上无法在棉签尾部涂毒,而且就是因为有东西覆盖在那里!那究竟是什么呢——”
李哲渊一脸期待地望向向南,遗憾的是得到的回复是一脸茫然。
“那么还是由我说吧:注意,十一班是全校第一个做实验,也就是第一个用棉签的;实验室只有这么一盒棉签;其他老师或学生都没有动过;而且装棉签的铝盒上也没有任何标识——好极了!也就是说,从始至终只有一个人会打开铝盒,看到这盒棉签的真面目——他就是下毒的人!我之所以强调这个,就是因为凶手下毒时打开铝盒后所看见的东西使他无论如何都无法在这盒棉签竹杆的尾部涂毒——”
“那他究竟看见了什么?”向南忍不住插话。
“答案就是,那是一盒竹竿两端都有棉头的双头棉签!”李哲渊把烟蒂用力摁灭在了烟灰缸里,案件的疑团仿佛也如这消逝的淡烟一般散去。
向南的嘴张了很久,直到他发觉才合上。
“原来是这样……”他一脸恍然。
“没错,这一要点终于被我们抓住了。请坐好耐心听我解释……第一个真相就是严谨非但不是凶手真正的目标,而且就是凶手!
“我这么说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他所谓只拿细长物体尾端的习惯太过牵强,二是留下的一厘米安全区,恰恰是保护了他!你之前的推理也未尝不可,但是凶手没有杀海波的动机,而且用那种方法非常危险,很容易误杀。所以严谨是凶手想刻意保护的人,也就很可能是凶手本人!
“回到棉签的话题。我们得出的唯一的可能性是:那本是一盒双头棉签,所以凶手在涂毒的时候就只能在两个棉头之间涂,因而覆盖着棉头的两端都是安全的。但是在中间位置一定涂得分毫不剩,因为他想让拿棉签的人必死无疑!可是最后我们看见的是什么呢?是一盒竹杆同样被涂了毒的单头棉签。显然,有人把原先的双头棉签一端的棉头细心地拆掉,改装成单头的。他的目的是留出一厘米的安全空间。这又是为什么?因为他现在不得不亲自碰那盒毒棉签了!由于棉签被下毒一事只有凶手知道,那么改装棉签的,也就只能是凶手了!”
李哲渊口若悬河。向南只能安静地听着,他显然也没有要插话的企图。
“接下来是显而易见的问题。这个人为什么给棉签下了毒,还必须去碰?不可能是出尔反尔的自杀行为。我可以给这一问题找到十种解答,但是在本案里合理的只有一种,也恰恰揭示了凶手的身份——代课!
“一开始我们就谈到,严谨差一点代替周密去死,因而还怀疑过周密。但现在我们得知,事实并非如此。周密的病的的确确是巧合,但这巧合却断送了一个孩子的性命。你提到,由于周密的病急性发作,校方仓促安排代课,严谨作为代课老师仅仅提前约半个小时知道的,没错吧?这么短的时间内,想要买全新的一模一样的棉签来替代是不可能的,所以严谨就是那个必须碰毒棉签的人。进而,他也是凶手,还是改装棉签的人……”
“也就是说,凶手——也就是严谨真正想杀的人是周密?”向南若有所思。
“没错。”李哲渊长叹一声,“现在还原一下严谨的整个犯罪过程看看:因为严谨认为周密的才华不如自己而职位又比自己高,免不了心中窝火,毕竟他年轻气盛,一时做了错误的决定,要杀死周密——那次的全校职工大会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严谨杀意一起无法克制,便付诸行动。他趁没人发现的时候到准备室,给唯一的一盒双头棉签的每一根都涂了剧毒。正因为他的杀心如此坚决,也使他最后差点没后路可退。之所以选择棉签,则是因为其他老师一般不会去查看,周密他们班又是第一个用到,不必担心误杀或被发现。由此看来,严谨也算是人如其名。
“然而,到了周密上课的那天,却出了一个意外。周密急性胃肠炎发作,上不了课!校方安排严谨代课,也就意味着严谨必须亲自去踩自己埋下的地雷。时间不够他临时去买全新的棉签,推脱或是临时篡改授课内容更是欲盖弥彰。但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一个绝佳的办法。
“那就是利用不多的实验准备时间,把双头棉签的其中一个棉头拆下来,伪装成单头棉签!这是可行的,一来除了他没人知道棉签究竟是什么样的,二来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他与死亡之间分开一厘米的界限!
“向南,说到这还真得感谢你最后提那条线索:实验室的脱脂棉似乎被人用了。那就是严谨藏拆下来的棉头的地方!当我想到脱脂棉与棉签棉头的相似性时,答案也就出来了。严谨没有时间用强酸或酒精灯什么的彻底销毁棉头,所以只得藏起来。棉头藏在哪儿最保险呢?好比‘叶藏于林’的道理——藏在一大团脱脂棉中。至此——嗯,你有问题。”
“哲渊,”向南慢慢说,“推理得精彩!很精彩。但是我们发现的是脱脂棉似乎少了啊,照你那么说,脱脂棉会只多不少。可怎么……”
“唉,那是个障眼法罢了。”李哲渊摆摆手,“严谨正是出于担心被发现脱脂棉变多才故意伪造的。你知道,一大团脱脂棉非常蓬松,里面有相当多的空间,所以他就把拆下的棉头简单梳理一下,制成成股的棉絮,随后填到空洞里,再捏扁一点,看起来就完全不显多,反而似乎少了。”
“嗯……”向南心满意足地笑了,“果然如此,还是你厉害啊,但是我觉得你的推理有一个漏洞,因为在这个问题上,你的解答并不合理。”
七,尾声
“这个漏洞就是,”向南用手指敲敲沙发椅的扶手,“凶手——严谨为了防止自己碰棉签时中毒,完全可以直接用手捏着一端的棉头做实验啊,干嘛非要大费周章地改装成单头棉签呢?完全不合常理嘛!”
“哦,原来是这个。”李哲渊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这么明显的事实,我原以为你不会问的……当然啦,严谨怎么会想不到呢?但是他的确不能像你说的那么做,否则整个计划很可能都会泡汤。
“向南,你反复说过你不喜欢化学,但是最基本的化学知识你都忘记了吗?如果那样还真是遗憾,也无怪你问出这个问题。请回想一下,我们在初高中阶段学的化学,实在可以称为严谨得近乎苛刻的一门科学,难道不是吗?举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滴管严禁接触容器壁;盛药液的试剂瓶,打开后瓶盖必须倒放在实验台上;在实验室里就算知道是食盐也绝对不能直接用手去触摸;倾倒液体时瓶身的标签必须朝向掌心(为防止药液沿瓶身流下腐蚀标签影响以后的实验)……这些当然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是它们的精细周至实在令人咋舌。不仅笔试时常在上面大做文章,实际实验的时候,老师与学生也都必须遵守。
“现在你明白了吧。这些事项之中,还有一条:使用棉签时,手不能直接接触棉头!理由也很简单——防止手上的杂质或细菌污染试剂,也防止棉头上残留的试剂对手指造成伤害。在C高中,我认为这一规则更加必要,因为化学老师在做实验时都不戴手套,另外他们同时还要接触粉笔——没错吧?这就更容易造成污染了。你一定认为反正只需要用一个棉头做实验,把另一个棉头当成竹杆来拿也没什么关系,是不是?但是化学的严谨性就是如此,不容许有一点的马虎。
“当然,我知道你会说严谨作为老师,犯如此微小的错误就算被发现也会被当成失误,不一定被指出来云云。但是别忘了石蕊!她非常喜欢并擅长给老师挑错,而且必须看到老师改正才罢休——是你亲口告诉我的;而且你还说严谨给十一班代过几节课,肯定是领教过的。如果严谨出现这样的纰漏,石蕊一定会让他改正,这个时候如果拒不改正,势必引起很大的注意;就算最后没死于棉签,当棉签毒死某人时,他的这一举动只要被提出来就是麻烦。因此我认为,严谨第一个否决的补救措施就是这个。”
向南已经记不起这个下午做过多少次这种恍然大悟的表情了。
“事情经过就是这样。”李哲渊突然换了一副极为怅惘悲痛的神色,“而且我觉得,严谨不可能料不到会有人因误碰棉签而死,他甚至想到了死者就会是海波。他当然也是有机会使海波幸免于难的,只要找借口不让他帮自己收拾实验器具就行。然而现在看来处理掉棉签已经很困难了,短时间内弄到一模一样的棉签又谈何容易。所以棉签上的毒还会存在,直到毒死其他老师或学生!到头来严谨还是受怀疑的对象,他所谓的习惯毕竟太过牵强。如果有人联想到当天他的反常举动,他就会蒙上更大嫌疑了。”
“看来真的没有办法阻止海波或别人的死?”向南喃喃道。
“当然有,那就是严谨放弃整个计划毁掉棉签然后自首!”李哲渊的目光又突然变冷,“可是他没有那么做,他彻底被野心与贪欲所控制了!正所谓‘罪恶的意念必然导致罪恶的行为’。如果海波死了,反倒对他有利——因为海波的死是绝对怀疑不到他严谨头上的,就算会也是所有人包括周密在内,嫌疑平摊。况且他自己差一点就死了——至少在别人眼里都是这样——不仅嫌疑大大减少,还会使本应来上课的周密受到怀疑,更幸运的话,周密甚至会因舆论压力而丢掉组长之位……他之前说的那些当然全是编造出来的。真是如意算盘啊,他居然就这么把一个无辜孩子的生命与前程置之不顾!如果人的欲望得不到克制,只怕这样的悲剧还会重演啊……”
李哲渊的头低了下去。
向南久久无语。他最后缓缓站了起来,步伐沉重地走了出去。在关上门之前,他对着门缝里李哲渊逐渐模糊的身影说道:“我代表马队长还有……海波的家属,谢谢你。”
李哲渊纹丝未动,也没有说话。向南关门离去,他知道这位正义感极强的朋友正在为一个无辜死去的年轻生命默哀。


两星期后。
C高中学生被杀案终于宣布结案。在警方拿出脱脂棉中找到的棉絮以及在棉签杆上发现的几缕棉丝这一铁证之后,真凶严谨很快认罪。既接触过棉签又接触过脱脂棉的只有他一个人。而且,棉絮与棉签杆上的棉丝也已经证明是来自同一种双头棉签。
这起离奇的凶案终于尘埃落定后,枫川市的报纸上刊登了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作者以推理小说的方式解释了这一案件,并“虚构”出了一位名侦探破案的全过程。此文一时间稍稍引起点轰动。
这篇文章作者署名“罗盘”。
(完)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5-2-10 22:37:26 发帖际遇
文章全部剧情都发生在小小的事务所中,仅仅通过两个人的对话就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描述得清清楚楚。人物性格和人物特点描写得很逼真,仿佛可以看到生活中可能确实存在着这样性格的人一样。现场描写足够充足具体(这点我得好好学学)能让读者知道现场的构造。人物名字也很喜感 (我个人这么觉得的)可以使读者很快进入阅读的状态(我自己就是这样)
真的很精彩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5-2-10 23:03:34 发帖际遇
我好像还漏了啥。。。是对案件本身吧
在看解答篇之前有过一个猜想和解答篇一样,可是我自己就否定了自己了。。。
怎么说呢,,,就是觉得,如果严谨自己实在没办法,也没必要冒着风险去自己拿这1cm的吧?当然他自己如果本来就想通过谋杀海波来陷害周密的话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他只是想取消自己原来的计划的话,他自己可以戴着手套清洗掉杆上的药物的吧,,或者是自己使用完之后处理掉棉签。。。
当然,我只是在说他有办法不让海波死。。
不过后来解释他也想让海波死的原因也还解释得过去......

其实我想说,高浓度的氰化物(浓度高到触摸就死的情况)似乎没那么容易在化学实验室里轻松制备出来啊(一般的化学老师估计都不行)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人评分
英镑 +4
发表于 2015-2-11 09:41:22
实在是不好意思啊,专程@了我,但是我这几天都没有上论坛,所以错过了。不过还好,今天来直接就可以把全篇一口气看完,也算是比较过瘾的。
本人读推理的习惯之一就是:遇到挑战读者的桥段就不去管它,直接忽略,虽然这么做对于精心安排的作者有点不敬,但是没办法,我脑子是真不好使,虽然有时候会根据自己的阅读猜想出一点或几点可能性,但是对于自己的猜想是很没有把握的。比如双头棉签这一点我是有想到过,但是只是想到了而已,没有继续做下一步推理。
我个人将这种阅读习惯称之为“享受式阅读”,而那种喜欢跟故事里的侦探角色一较高下的阅读习惯称之为“挑战式阅读”,因为我关注的是这篇小说、这个故事本身,它的布局,诡计设置,逻辑解答等部分非常让我沉醉,所以我喜欢用一种享受的方式去阅读,而不是去挑战。(喂!说白了就是你懒得动脑子吧!混蛋!
发表于 2015-2-11 10:10:35
好吧,上面乱七八糟说了那么多,估计你们一句都听不懂,现在开始进入正题吧。

首先,这篇文章的背景虽然设立在我大天朝,角色名字也是用的中国人的姓名,(为什么我觉得李哲渊这个名字很像韩国人的名字思密达?)但是角色的对话和作者对于角色的动作、表情、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给人一种非常西式的感觉。尤其是开篇的“福尔摩斯式推理”虽然给人一种很强的代入感,但是联系起这个故事背景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淡淡的违和感,所以我的建议是,艺术你干脆就把故事背景定位在欧美好了,比如李哲渊的名字就换成“亚伯拉罕·贾斯丁·罗德里克·安东尼奥·威弗列德  爵士”(经供参考)
怎么样?换了名字以后一读,是不是立马觉得高大上了?违和感也立马消失了对不对?我觉得你可以去试一试哦。

第二点,伟大的XXX说过“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艺术你能把生活中的艺术提炼出来,放进文学的艺术里面,这就是非常高的艺术。你懂了吗?真的懂了吗?不是真的懂了吧?是真的看懂了吗?
全篇故事整体来说是个不错的故事,逻辑比较严谨...嗯...逻辑比较严谨(奇怪?为什么我要说两次?)
来提一下我意识到的不足吧,首先安乐椅侦探这个设定非常的巧妙,两个人只是坐在办公室里面就能把整件案子交待清楚,然后一步一步抽丝剥茧解开谜题直达真相,艺术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简单来说就是布局很不错。但是这种设定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决定性的证据一定要把握住!就像最后面说出来的双头棉签和从双头棉签上面拆下来的棉絮,那些东西其实说到底还只是推理,文中并没有交待警方确实验证了脱脂棉里面就藏了双头棉签上面拆下来的那点棉絮,而警察和侦探两人就已经把案子结了,这里有点突兀,也就是决定性证据还不足。
然后,从凶手的身份去考虑,一个化学老师想要杀掉另外一个化学老师,然后他就化学的方法毒死他。这...     这篇小说的名字不如改成《老子就是不喜欢化学但是偏偏还得学化学好烦呐》
最后,化学副组长想要杀掉化学组长的动机有点太弱了。
好的,想要说的就这些,我这人不会说话,要是有什么得罪的地方,你来打我呀~
(开玩笑的,你不会介意的吧。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人评分
英镑 +4
  • 30783: 多谢捧场与宝贵意见~
返回版块
12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