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 2014-8-29 20:54:00
这天晚上,我回想起了那天我突然忘记了的对话:
听完之后,如同晴空霹雳,我感到手脚冰凉,四肢无力。
必须要转移,转移话题,转移注意力,让他忘记,让他忘记自己所想。
看来我要下赌注了!
我要转变作战方式了!
由被动防守,变成主动进攻!
“你有想到了谁吗?”我很大胆地试探。
我决定开一场决定命运的大赌局。
这场赌局的胜负直接影响到所有人的命运。
“没开始想,刚才只是说出了我的疑惑。”他说。
“特殊身份的人,嗯,有道理,因为一旦特殊身份的人一说谎,会直接导致我们搜查失误。”在他讲完话的瞬间,这个很长的句子我用了一秒左右说完了。
几乎没有过脑,更多靠的是直觉和勇气。
“嗯,你说得对。”他说。我认为他还没有开始深入思考任何人,听到了我的说法,就表示赞同。
我没有给他丝毫停顿的空间,他说话刚刚结束,我就直接插上,“我有一个想法了喔。”这回不到半秒钟说完。
不给他思考时间的原因是不想让他开始独立思考,而是跟着我的思路走。据美国科学研究组分析,只要另外一个人不断快速说话引导,一个人的思路是有很大几率被诱导的。
我就是在诱导,没有给他留下余地,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和条件反射差不多。
趁着一旁的卢峰反应比较慢的情况下,这里说得上话的就只有我们两个人。
当然使用这种思维诱导是很需要脑力和反应神经的,同时也是相当冒险的,一旦被诱导者从诱导中出来,很快就会反应过来,于是就会开始质疑我诱导的目的。
我没有等他做出反应,直接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和我刚才刚刚说完只差半秒不到的时间,“我怀疑小区的保镖有问题。”
句子连接得非常顺畅,没有丝毫停顿,同时也就没给任何人思考的余地。
又是一样,在他回应之前,我就抢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你不觉得小区的保安很可疑吗?”
像机关枪一样,连续发射,连环进攻。
像雨水一样,一颗接着一颗,永不停止。
这是心理学的艺术,交流的艺术。
他刚想说话,我没有给他机会,我又直接说了,“在当天晚上破坏了警犬的追踪,也不用担心监控。同时,他的身形也符合犯罪标准,不在场证明可以去问一下。”
又是一连串的怀疑,我不知道庞川究竟是怎么样了?处于怎样的一种状态?
每次我都是故意等到他准备说出话的瞬间,把自己的观点用最快速度说完。
这是在挑战他的接受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反应能力,行动能力。
同样的,这也是在考验我自己的接受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反应能力,行动能力。
这跟象棋里面的兑子一样,看谁的底蕴更厚,谁的肚子里更有营养。
这是我的最后一招。以前从来没有跟他使用过。
如果我赢了,我可以成功地转移话题,很有可能他再也不会怀疑我,我便安全了。
如果我输了,我恐怕就会被他盯上,然后质疑,从而查出证据逮捕我。
而且看上去我已经取得了领先地位。
他似乎已经开始跟着我的思路走了。
成,成功了吗?
我不敢想,也没有时间去想,直接继续着我的攻击,“现在看来的确是这样的没错了,他是内部人员,有特殊身份,可以轻松进出小区,又有着奇怪的借口,而且身形体重都符合模型。平时为人只是一般,还有点唯利是图的感觉。上一次,我给他敬了根烟,他就没检查我的停车牌。”
我继续说,当中还是不留一点空隙,语速有意加快,刚才长长的一大段话仅仅两秒左右说完。这样别人可以把我的状态理解为激动。
可是我又不能说没有用的话,或者是说过的话,哪怕是换一种说法,出现在语言里也会显得非常突兀。
“我估计他想巴结陈剩,可是陈剩可能嫌他给的少,于是起了争执。”我说出来的话我自己都听不下去了,真的好假。
做这种无意义的猜测已经开始不符合我的性格了。
不过,庞川似乎已经中计了,他顺着我的节奏说,“那我们现在就去找他吧?”
这句话,他仅仅讲了半秒不到的时间。
他的语速被我成功地带快了。
我马上就行动,向门口走去,总之,就是尽量加快行动节奏。
庞川跟上了我的节奏,追了上去。
一旁的卢峰看得傻了眼,看见两人都走了,便追了上去。刚才我说话的语速,甚至导致他都听不清楚。他只是大概明白我描述的意思。
一路上,我是小跑着前进的。
目的是让他们小跑着跟着我。
一来,小跑可以耗费他们的精力和体力。
二来,他们就不得不注意周围的事物。
三开,他们的思考节奏会无意识地跟着移动节奏。不过同时的,这会同等程度地消耗我的意识。
这是一种强制性的兑子。
我一个人跟他们两个人比拼硬实力。
跑下楼梯,跑过草地,跑过大路。
不到两分钟,就来到了保安室。保安正在玩手机。
“9月12号晚上11点20的时候你在哪里?”我用着很快的语速发问。
保安似乎根本就跟不上我的语速,支支吾吾的。
“我们是警察,喔,对了,我们见过面的。”卢峰追着我的语速说,他说话还是有点忙中出错。
“问你话呢?”我把语速再一次提升一个等级。同时,这也可以表现出我激动的状态。
保安终于听懂了我们想知道的东西,说,“我,我在这里值,值班啊。”
“说话吞吐,犹豫,神情不自然,都是说谎的表现。”我立刻说了出来,这个时候,我也不管是否牵连无辜了。
“你有什么证据吗?”我又问,现在基本就是我在主导说话,所有人都跟着我的思路走了。
“我,我,我的同事可以证明。”他吞吞吐吐说。
果然,无辜的人很可能会有不在场证明的。
不过,我马上接着说,“带我们去找他。”
语速很急,就像是在故意催他一样。
他也不敢怠慢,因为被怀疑是重大犯罪的嫌疑犯,必须尽快洗清自己的清白。
这一回是4人小跑,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中一个人穿着军装,更是吸引了路人的目光。
又是急忙跑到一个凉亭,找到了那个保安所说的证人。
不出我所料,两个保安的不在场都得到了证明。
“难道真的是江郎才尽了吗?”我模仿叹气的口气说了这句话。
因为之前的快节奏,使得我的神态,表情不必每一时刻都保持着紧张。轻松了很多。
我也不需要很在意模仿叹气的神态,庞川是不会注意到我的情况的。
这句话,像是在怨天尤人,实际上则是说给庞川听的。
目的是让他将自己提出的“特殊的人”观点给否认掉。
“看来,我们真的穷途末路了,连最后一条路,都走死了。”
这句话,来自一个熟悉的声音,听到这句话之后,一切都将会结束了。庞川说的这句话,我成功地让他否定了自己的观点。
我成功地把他从“发现凶手可能是特殊身份的一个人”引导到“具有特殊身份的一个人——保安,他不可能犯罪。”然后从而得到了一个结论“连具有特殊身份的人都没有犯罪的可能了。”,这个精彩的伪证,靠的是加快节奏,诱导思维,连贯处理。
而且一箭双雕,为了调查语速飞快情绪激动的我,很难跟杀人凶手联想。
即使事后庞川回忆起来也是一样。

我也想不起后面发生了什么,记得清楚的只有庞川的唉声叹气,卢峰的手足无措。假装怨天尤人的我,跟他们告了别。
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攻防战,是我赢了。
我赢了那个勤奋刻苦的侦探,同时我也敬重他,他是我一生的朋友。
对不起了,我的朋友,下一回,我们还是坦诚相待吧。
我感到很累很累,也许是大脑消耗过多吧,躺在自己床上什么也不想做,昏昏沉沉睡着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8-29 20:54:55
重新回想这段对话,其实还是感到后怕,差一点,我就满盘皆输了。
任何一句话慢了一点,让庞川注意到了我的陷阱,我就一溃千里。
我是幸运的,也许因为我是为民除害的人吧。
同时,我深深地欺骗了我的好友,他该不会从此一蹶不振吧?我很担心这个问题。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都没有被警方打扰,后来听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说,这个案子的凶手已经被逮捕了,是一个神经病患者,没有被判死刑。
我一眼就看出来,这是新上任的警官随便找的替死鬼。
我还是没被逮捕。或许是天意吧?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案件既然已经结束了,我要给庞川打一个电话。
他听起来很好,最近警局里头有一个叫做陆云的警官请他办案。把资料给他分享,邀请庞川帮忙破案。
我心里暗笑,这不是卢峰二号吗?
同时我也为庞川高兴,他从低谷中重新回来了,听说之后他还破了一桩官员谋杀案。
他也和我聊了新上任的这个警官,简直就是陈剩二代,接手了这个肮脏的都市,接手了那些肮脏的财富。
我看着我的沙发,还留有三个人坐过的痕迹。不禁叹气,死了一个陈剩,还有千千万万个陈剩。今天我能杀一个,明天我能杀一双,可是千千万万个,我要杀到什么时候?
贪官污吏岂能是这种方法所能根治的?
从窗外看着天上的烈日,一片乌云飘过去了之后,又有一片乌云飘来……
我想起了以前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相映,有时见日。
有时见日,哈哈,这也不错。
发表于 2014-8-30 14:37:23
一口气将小说读完了,真的是相当精彩的心理博弈,第11楼的那场全剧高潮的心理攻防战看得我差点叫出来(我本来是躺着看的,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不自觉的坐起来了)。作者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和描写的真的十分到位,每一个动作细节和对话的描写都很不错,但是还是那一个问题,专业性的描写过于繁多,让人有种像是在读论文而不是在读小说的感觉。
关于剧情,总觉得一开始凶手与侦探见面时的紧张有点不自然,并不是说在故事里面表现的不自然,而是说在全文的安排下,如果说凶手有计划有预谋的杀掉了被害人,在警察没找到自己之前,他应该是相当有自信不会被查到的,然后第一次和侦探见面的时候,侦探本身也完全没没有对他产生怀疑,那么他自己还那么小心翼翼,是不是这种描写不是很符合这个人物设定?虽然我知道,这可能是为了体现出侦探的“神勇”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小小愚见,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希望作者不要顾及我的感受,尽管提出来,不胜感激。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4-8-31 09:33:11
我对于心理学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学院里的资料和课外阅读,能力有限,个人感觉这篇文章的创意不错,构思也不错,作者若对此感兴趣,建议去学习犯罪心理学中的侧写,其帮助在推理方面极大。国外的一些学者在几年前就十分重视刑事案件中心理痕迹的搜索,推荐中国法医刘清在小说《让死人闭眼》中的其中一节。
生活中的警方办案大多单调,会出彩的故事里角色一般跟其有关却并非警务人员,比如侦探,比如法医,比如心理老师,等等。你可以试着写写这篇小说的后续,心理老师在逃脱杀人罪名之后发生了什么依旧吸引读者,可能披上行侠仗义的大旗一边杀人一边和警方斗智斗勇,可能重拾推理与朋友成为老福和花生的又一组合,等等。因为关于心理的推理小说在中国还是太少了,我们中国的公安业也不太重视这方面。而且我们的推理小说行业方面发展到底比不过日本与欧美,这是必须要承认的。有不少小说立意儿童犯罪方面,注重于心理,如《坏种》,《告白》,找不到书可以去看改编电影。
最后说说像论文不像小说的问题,我觉得这不是问题,每个人的写作风格都是不一样的,这个用不着大改,也许你喜欢简洁的我喜欢话多的,只要不是与情节相悖,都OK。写小说的终极目的除了抒发作者的感情还需要给予读者以启迪,有的书看完就让人不由自主的想做个好人,你的也可以教点读者心理学的常识。
我到底是个啰嗦的人,一点自己想的建议而已,觉得对就采纳,不对就拒收。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4-8-31 10:02:43
心理学的艺术,真的被吸引住了,要去研究下~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4-9-1 13:18:41
首先,进步是十分明显的,行文,逻辑都有很大的提升,希望你能坚持下去。
但是有一点希望你能注意,警方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弱,希望你以后写文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这样显得更加真实。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4-9-1 20:08:14
原来心理学这么神奇。。我也要去学习一下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4-9-1 20:08:25
原来心理学这么神奇。。我也要去学习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21:19:49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我在这个帖子后面加上了一个罗马数字……
嗯,没错……
我还想继续续写心理老师篇(不是解决篇,而是继续犯案),继续让主角和侦探对决
心理老师的攻防战Ⅱ正在编写,会延续上一篇的攻防对决,主角会再次犯案,重新参与调查
这一回,主角是精心准备的,比起上一次的必死之心,这次使用了诡计来迷惑警方
全文不再像Ⅰ篇那样都在查杀人可能,警方把注意力放到各个方面,调查变得多元化
还吸收Ⅰ篇大家提出的看法,

不知道有没有人期待着……
发表于 2014-9-10 21:30:12
这几天学习实在太忙,但今天说什么也得评了。首先今天是教师节,所以特此祝杀拉的老师系列再创辉煌!
就本文来说,应该是非常成功的一篇小说。内容环环相扣,情节引人入胜,而且创意多多。比如,连环命案的凶手身患绝症所以大胆犯案的情节古今层出不穷,而作者在此的应用可谓推陈出新,即误诊。这样也推动了后面的情节发展,使主角态度顺利转变。而且主角既作为凶手又作为侦探的模式亦乃创举,标新立异,而且情节跌宕起伏,甚至超越了一些推理小说的传统模式,令人赞叹。
其中的不足之处马小峰前辈提过了,是专业知识的堆砌。但我认为如果稍加修改仍会很出色,比如完全改成句句用典的小栗虫太郎式炫学风格也是一枝独秀,但是我敢保证学院里的资料不一定够用。另外,如果让二位对手活学活用,而不是完全干巴巴地照搬术语可能会更好。另外,情节最好稍微紧凑一些,文笔方面没什么好多说的了……还有本文11楼的利用语速来误导侦探这一诡计精彩虽精彩,但细细想来有点露骨,易被识破。本文所具有的社会意义与处事哲理深远,回味无穷。总之,祝杀拉继续创作成功的小说,加油!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返回版块
12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