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906|回复: 1

[刑侦法医] 从法医角度简单介绍某些常见毒物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14-8-24 20:31:24
本文内容涉及危险物品和行为,仅作为推理小说创作时参考之用,请勿模仿。

1.氰化物可以说在各种不论是题目还是小说甚至柯南里都经常提到……
分为有机氰化物和无机氰化物
法医中比较常见的是无机氰化物,氢氰酸,氰化钾,氰化钠
大部分氰化物都具有杏仁味
氢氰酸无色液体,氰化钾是无色或白色的固体,和糖很像,易溶于水
氰化物具有苦杏仁味,是因为水解产生了氢氰酸,而氢氰酸是无色气体,有淡淡的苦杏仁味
但是有四成人根本就闻不到它的味道,仅仅因为缺少相应的基因。
氰化物的中毒机制
氰化物进入机体后分解出具有毒 性的氰离子(CN-),氰离子能抑制组织细胞内42种酶的活性,如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脱羧酶、琥珀酸脱氢酶及乳酸脱氢酶等。其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对氰化物最为敏感。氰离子能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结合,阻止其还原成二价铁,使传递电子的氧化过程中断,组织细胞不能利用血液中的氧而造成内窒息。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故大脑首先受损,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此外,氰化物在消化道中释放出的氢氧离子具有腐蚀作用。
氰化物中毒者尸检时可见尸斑、肌肉已及粘膜呈鲜红色,但死亡迅速者尸斑可呈紫红色,而口唇及肺脏仍呈鲜红色。一般窒息征象重,体腔内可有苦杏仁气味。口服中毒者,胃及十二指肠粘膜可有出血、糜烂及坏死,似碱性腐蚀痕
氰化物的解毒
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亚硝酸异戊酯等……亚硝酸钠静脉注射,亚硝酸异戊酯(挥发性液体)吸入,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

2.乙醇,也就是酒精,急性酒精中毒最常见于意外事故。比如说喝多了直接死于中毒或死于并发症,也有往酒里投毒的。
酒后驾车和斗殴很危险,不必多说了。
中毒机制嘛,乙醇主要毒理作用就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首先抑制皮质功能,所以会脸红。再进一步就会出现皮质下中枢,脊髓以及小脑运动受累,动作不协调,重度口吃。重度中毒时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抑制,会出现昏睡,呼吸表浅,面色苍白等。持续10多小时可因呼吸衰竭死亡。呼吸中枢麻痹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酒精中毒量一般(因人而异)为75~80g,致死量250~500g,致死血浓度400~500mg/dl
乙醇会扩张血管,尤其是皮肤血管,产生温热感。但实际上热量更易散失,体温会迅速下降。冬季低温条件下容易冻死。
尸检所见:颜面潮红,眼睑水肿、全身各器官充血、水中及点、灶性出血,呈窒息征象。尸体解剖时能嗅到酒精的特有气味。

3.一氧化碳的中毒机制就不介绍了(见生物课本)。
中毒症状:
临床表现主要为缺氧,其严重程度与HbCO(碳氢血红蛋白)的饱和度呈比例关系。轻者有头痛、无力、眩晕、劳动时呼吸困难,HbCO饱和度达10%~20%。症状加重,患者口唇呈樱桃红色,可有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虚脱或昏迷,HbCO饱和度达30%~40%。重者呈深昏迷,伴有高热、四肢肌张力增强和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HbCO饱和度>50%。
尸检所见:
尸斑呈樱桃红色,各内脏组织特别是肌肉组织呈樱桃红色,胸大肌樱桃红色最明显。心血呈樱桃红色,不凝固。各器官病变与一般窒息死亡者相同。
(如迁延数日后死亡,一氧化碳已经排出体外,尸斑可无上述特征)
注意与氰化物中毒、溺死、冻死或冷藏尸体相鉴别。(HbCO可在尸体内保存相当长的时间)

4.坤,俗称砒。无机坤化合物中毒以三氧化二坤(又名白坤或白砒,俗称砒霜)最为常见
坤常被用于投毒他杀,小剂量多次投毒时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坤化物中毒也可见于日常生活意外。
中毒分型:
(1)        急性麻痹型
(2)        急性肠胃型
(3)        亚急性型
(4)        慢性型
坤中毒尸检所见:
急性中毒一般没有特殊病变,亚急性和慢性尸检可见:
(1)        消化系统:亚急性时消化道粘膜呈炎症改变;可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
(2)        皮肤黏膜:慢性可见皮肤色素沉着;在掌跖、手背、足背、躯干等处可见角质增生,表现不一,呈点状,疣状突起、鸡眼状等。
(已埋葬甚至高度腐败、骨化的尸体中仍可检出坤)

5.乌头属中毒
较重要的有川乌头、草乌头、雪上一支蒿等。
乌头碱是其主要毒性成分,注意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对心肌有直接刺激作用。重度中毒者多死于呼吸循坏衰竭。
生川乌3~5g,生草乌3~4g,雪上一支蒿0.5~2g即可使人中毒死亡。
乌头侧根可以入药,称为附子。

6.斑蝥中毒
我国常见南方大斑蝥和小斑蝥两种。斑蝥素为主要毒性物质。
斑蝥素对皮肤、粘膜及胃肠道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皮肤红斑、水疱甚至坏死。口服可引起急性肠胃炎而出现腹痛、呕吐甚至休克。重症病例可死于周围循环衰竭。
斑蝥中毒,以用其堕胎最常见,其次是听信偏方用以治病过量。
一次口服斑蝥虫体0.6~1g就会死亡

:ywz2: 好吧,我承认我偷懒木有放图……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发表于 2014-8-24 21:58:15
虽然以前看过类似的介绍,不过还是学到一些新东西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