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3-5-10 21: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卢花了两个星期终于在今天早上读完了超过100万字的《模仿犯》了,说不出是高兴还是悲伤,但有一种释放的感觉。
先说说它的缺点吧,毕竟这可是这本书留给我的最大印象了……
太长太罗嗦。
这五个字从我开始读第二本时便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之前没有读过宫部美雪的作品,但听说她其他作品写法与《模仿犯》没有什么不同。书中有许多段落都重复了不下五次,并且有时候还穿插作者自己对书中人物心理的看法,有时候还扯到不知哪一边……也许宫部美雪是为了能写出更加现实与更能反映社会现象的小说吧,但小卢确实没有耐心去看那些“日常生活小琐事”。

当初我读第一本的时候还没有被书中的剧情吸引。当时买书的时候完全是看中书腰(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模仿犯)与点评(六项大奖),而具体内容当时只知道是连环杀人案。因此当我在看完第一本的时候,我有种被骗的感觉——推理不出色、无精彩诡计、警察无能、凶手意外死掉……难道这就是获得六项大奖的作品?!
正当我愤愤不平之际,低头看到剩下的两本《模仿犯》,看到它们一本比一本厚……我有种想扔掉的冲动,但我还是选择相信它。就因为这样,我已踏入了深深的无底洞……

第二本的一开始便提到了在第一本书中出现的两个嫌疑人,因此小卢出于对凶手背景的好奇而读了下去。
在浩美第一次杀人时,真正的故事才因此而展开。
在第二本结尾之前,一切都是平淡的。甚至连杀人手法、有关人物的背景、陆续揭开的案件的真相都不能让大多数人回味无穷。
然而,在这数量超过100万的文字中,一切都是只为了一点而描写。
那就是:心理。
栗桥浩美为何而杀人?动机不足以让人深刻,但那一双我们看不见的双手就像摊在我们面前,然后逼近、箍住、用力、勒死……
随着杀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心堕落得越来越深。然而,他并不是为了杀人而杀人。自从他错手杀死岸田明美后,他只是为了自己不被逮捕而杀人,他只是为了赶走心中的小女孩而杀人。他看不起弱者;他看不起高井和明;他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他看不起不珍惜自己身体的女孩……这样的他却只能被网川浩一操控。
百姓绝对无法想象的犯罪手法在上帝面前展露无遗,残忍得令人发指。而他自己却认为人命一文不值,在经历了禽兽般的玩弄以后,又再以善良的面孔出现在大家面前……
杀的人多了,便成了一种兴趣。最终甚至还想在光天化日之下犯罪,那时的他杀人已无任何动机,只是习惯了……
无人知道的动机、一步一步走向黑暗的心灵、欺软怕硬的栗桥浩美最终死在自己手里。他的内心其实是脆弱的,他被网川浩一打败了,他被自己一向瞧不起的高井和明打败了。他其实没那么聪明,只是心中暗藏的邪恶与不被人了解的动机让他的表面变得可怕罢了。

真正可怕的莫过于网川浩一。是他,成就了这一本书;是他,才能犯下如此可怕的罪行。
栗桥浩美仅仅是表面的可怕,他的一切行为都被网川浩一操纵着;他的邪恶是因网川浩一的怂恿而爆发。
但网川浩一不同,他至死也不觉得自己是在杀人。他的动机仅仅是为了被人记住。这个简单的动机,让他的智慧运用在犯罪上。也因为这个动机,警察摸不着头脑。更因为这个动机,网川浩一最终死在自己手上。
他不惜利用一切,除了自己。他以为自己是在演戏,演着一场拥有全世界观众的戏。因此,演员必须为此而付出生命。但是网川浩一却认为自己是在帮助着他们,他以自己的动机为中心,他想让自己名垂千古。他认为别人也是这么想,于是他帮助他们。如何帮助?只要杀了他们,让他们被全世界注意,便达到了目的。
他不像栗桥浩美那样惧怕一切,因此他不被逮捕。但不惧怕一切的他却因滋子否认自己的存在而自己说出真相。
仅凭这一点,便足以看出网川浩一是有多么想当主角!他是有多么不惧怕一切!他从头到尾都不认为自己在伤害着全社会!
这样的心理,贯穿了整部小说。

高井和明是一个极善良的孩子。而且,他并不笨,他非常聪明。
但他的故事,小卢实在无力回味。尤其是在第二部最后的高潮,他的死让我感受到这部小说真正的绝望。

《模仿犯》中每个人物都不是路人,都能让人深思、反思与探讨社会的善与恶。
“模仿犯”这三个字也是值得思考的地方。究竟是谁在模仿谁呢?谁又是原创呢?

这是小卢第一次写书评……小卢实在文笔拙劣,无法再对这本小说分析些什么了。请各位还是耐心地去看一看这本不合格的推理小说却是最经典的犯罪小说《模仿犯》吧。
另外,书腰实在不可信……《白夜行》透露的绝望与《X》中深深的爱是《模仿犯》完全无法媲美的。

没有相当智慧的人犯不出完美的罪行:真正完美的犯罪,必须以绝对的恶为基础。
小说真正实现了“绝对的恶”。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