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黑羽 于 2011-11-28 13:33 编辑
手机党表示卡了…
第一段高阳在楼顶,第二段“我”走上楼,“高阳”在地上.说明两段不是一个场景,而且"我"和"高阳"不是同一个人。
先说第一题:
为了方便起见,把第一段的"他","她",第二段的"他","那个女人"分别标记为"他A""她A""他B""她B".
根据第三人称的使用规则,"他A"或"她A"必然有一个是指代高阳自己."他A"杀了"她A",所以高阳究竟是谁是很重要的.
假设高阳是杀人的"他A",那么故事里就没必要存在第三个男人,所以"他B"也是高阳.这样一来,"虽然我不在乎那个女人的生死,可你想过你自己吗?杀了人你自己也会死的。"这句话就存在矛盾.因为杀人的明明是高阳,也就是说这句话的"他B"自己.因此,"高阳"不是杀人的"他A".
于是,高阳只能是被杀的"她A".这样一来,第二幕中就存在三个角色:"我(=他A)","他B",高阳(=她A=她B)."他B"的那句话表明杀人的是"我",此时高阳已经被杀,倒在地上了.
动机方面,第三段表明是与爱情有关.一个男人杀了一个女人,第三个人也是男人,而且他不关心女人的生死.所以二男争一女是不自然的.应该是两男同性恋,女人是"他B"的妻子(或女朋友).另外,因为"我"和高阳不是同一个人,所以"杀了人你自己也会死的"只能理解为杀人要偿命.至于"我"所说的"因为你也会死啊...",就很难理解了.难道是绝症..难道要殉情- -
所以第一题是"我"杀了高阳,缺陷在于"我"和"他B"的对话没有解释清楚.
第二题:
为了方便起见,把第一段高阳口中的"他","她",第一段叙述中的"他","她",第二段的"他","那个女人"分别标记为"他A""她A""他B""她B""他C""她C".
根据第三人称的使用规则,"他A"和"她A"都不是指高阳自己."他B"有可能是高阳.另外,现在还有没有必要把"瘫坐在地上"的"他C"和"地上的高阳"拆成两个人呢?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暂且认为他们是同一个人好了.
与第一题的情况相同,根据"他C"的话可以推断杀人的是"我".可是这样一来,便是"我=他A=他B"杀了"她A=她B=她C",岂不是太简单了?
既然第一段与第二段场景不同,不如先问一问,究竟哪一段发生在前?假如第一段在第二段前,诚然,上面所作的推论就是合理的.但这样的推论远远不够有趣.
如果第二段发生在前呢?"我"试图杀"她C",但是"她C"并没有死("可是没有成功"),"他C"的那句话是在"我"谋害"她C"失败的情况下说的,第二段描述的就是这个"杀人未遂"的事件.
"我"和"她C"应该不是同一个人,否则"我"应该不会问那句"死了?".因此"杀了人你自己也会死的"仍然需要理解为杀人偿命.至于"我"所说的"因为你也会死啊...",此时就可以理解为"他C"和"她C"其实是同一个人的两重人格,所以物理上"她C"被杀后"他C"也会死(这也反过来证明了此时"她C"还没有被杀,否则"他C"就不可能有台词了).
对话结束后,"我"走上楼,是不是有可能一会儿之后"他C"也跟着走上楼了?"他C"后来很可能跳楼自杀了,这样一来"她C"物理上也相当于被杀了.在"他C"跳楼之前,发生了第一段那一幕."他C=高阳"说,"他A=我"试图杀"她A=她C",但是失败了.后来,"他B=高阳"跳楼了(成功杀死了"她B=她A=她C").
总结一下,"他A=我","他B=高阳=他C","她A=她B=她C".高阳和"她"是同一个人的二重人格,"我"试图杀"她"但是失败,高阳杀了"她"(自杀).
其实我赶脚..是因为自己主观上对叙诡抱有一种心理变态的期待..所以把这题解释得很纠结...楼主看看就算了- -..别当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