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学院
用昆虫推断腐败尸体的死亡时间
查看:
3730
|
回复:
1
[刑侦法医]
用昆虫推断腐败尸体的死亡时间
简洁模式
1
发表于 2008-3-8 20:12:37
在实际办案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对腐败尸体、尸块死亡经过时间的推断问题。由于腐败尸体、尸块己无法应用测尸温、尸体现象等方法进行死后经过时间的推断。而目前对腐败尸体、尸块时间推断问题也无一种较好的方法。因此利用法医昆虫学很好的弥补了这一技术的空白。此外。法医昆虫还可应用于死亡原因分析及是否移尸等的判定。
在实际办案中。我们对常见出现在腐败尸体(块)的尸食性昆虫的鉴定并不十分困难。困难的是因非成熟昆虫种类间的差异很小。使鉴定工作比较困难。因此。通常我们往往先将从现场提取的昆虫幼虫样木送实验室饲养至成虫后,才可较容易地鉴定出种类。但这也意味着将延迟鉴定人数。甚至数周后才能鉴定出种类。给推断尸体死亡时间和侦查工作带来不利。
一个更重要的难题是昆虫的幼虫可能在饲养过程中或被鉴定前就己死去。从而有时往往会失去推断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重要依据。故在犯罪侦查中。及早做出对昆虫种类的鉴定及对昆虫演替过程的时间推断对于框定侦查范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实际侦查工作中很需要寻找一种能对腐尸、尸块上昆虫作出迅速种类鉴定的可靠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对昆虫幼虫的超微结构的观察来鉴定昆虫种类。常见尸食性蝇类如巨尾阿丽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肥须亚麻蝇、红头丽蝇的幼虫均需经过二龄幼虫的形体变化。然后再发育成蛹。这些蝇蛹外观呈红褐色或黑褐色最后变为成虫一蝇。以蝇类幼虫的生长发育速率来估计死后经过时间是对传统法医昆虫学方法的进一步补充和发展。蛆虫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速率可以用体长、体重等指标来表示。法医昆虫学通过研究蛆虫体长与温度、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对死亡时间作出较为精确的推算与估计。幼虫在显微镜镜下主要是观察各体节棘带、第一胸节前缘棘带侧而的刚毛、前气门、后气门以及第7、8腹节背而表皮等部位的结构差异从而鉴定出各个幼虫的种类对现场提取的昆虫幼虫另一种鉴定方法。亦是最可靠的鉴定方法是:取幼虫送实验室进行DNA ,PCR扩增技术进行幼虫种类鉴定。以此来推断幼虫的发生、发育时间。从而来推断腐败尸体、尸块的经过时间。
昆虫种类的出现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最旱在腐败尸体、尸块上出现的主要是双翅日的蝇类。而且大部分属于丽蝇科(巨尾阿丽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等)。这些昆虫成了旱、中期出现在腐败尸体、尸块上的昆虫区系的优势种。故法医昆虫学依据丽蝇科的生活特性。可以较准确地推断出腐败尸体、尸块的时间。而鞘翅目的步甲、阎甲等捕食性昆虫。主要在中、晚期腐败尸体、尸块上出现;隐翅虫、露尾甲。主要出现在尸体高度腐败期或干化期。而郭公虫、金龟子等腐食性甲虫。则主要出现于腐烂尸体晚期或干化腐尸。
因此,若在腐败尸体、尸块上采集到甲虫的话,这证明己是尸体腐败的晚期。酪蝇属在尸体上也发生较迟。当丽蝇、绿绳、麻绳属等尸体上常见的旱、中期蝇类开始减少时。酪蝇属在尸体上却逐渐增多。故酪蝇的出现往往亦在腐败尸体的晚期。水蛇科和皮科幼虫也可出现在腐尸上。但其幼虫之形态与双翅目蝇类的幼虫且甚相同。一般从外形上易于鉴别。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1
楼主
|
发表于 2008-3-8 20:12:41
实例
1999年4月27日,在某山边斜坡小树林丛中发现用蛇皮袋包装的一具男尸。经侦查,死者叫高某,男,78岁,籍贯江苏,拾荒者。被他人杀去再将其口鼻部堵塞上毛巾后.装入蛇皮袋内抛尸于发现地。
打开包装袋,见尸体蜷缩在蛇皮袋内,尸体完整,全身呈腐败剥脱状。尸体上发现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蝇蛆和飞舞的成蝇,尸体周围见有少量红褐色的蝇蛹。法医当即分别提取了成蝇、蝇蛆和蛹,送浙大昆虫实验室分别进行种类鉴定。同时,向当地气象部门了解半月来的温度预报情况(10-20摄氏度)。经过鉴定,发现昆虫的种类为大头金蝇。结合气象资料、现场环境及大头金蝇的发育规律,用有效积温公式推算出死者死亡时间大约在半个月左右(即案发时间在4月14日左右)。破案证实,犯罪分子作案时间为1999年4月巧日凌晨一时许,与利用昆虫学知识推算死亡时间基本吻合。
返回版块
尚未登录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回复
推理影视
分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