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98|回复: 2

[刑侦法医] 各学术与侦探活动

简洁模式
1
发表于 2008-3-8 19:55:10
各学术与侦探活动
人体测量学与侦探活动  
半个世纪以来,侦探技巧超凡入圣的大侦探福尔摩斯的传奇故事一直深深地吸引着全世界的读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现代福尔摩斯与他们的前辈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罪案,特别是凶杀案中的智力因素和科技含量已经越来越高,仅凭智力、经验和直觉侦破案件的福尔摩斯探案时代,已经成为永远的过去。在现代侦探实践中,侦探们摸索出一套更为细致、更为客观、更为科学的方法。尤其在侦探技术、侦探方法乃至思维模式上,现代侦探活动的变化可以称得上是革命性的。
  
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侦探活动,始于19世纪下半叶。最早使侦探活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科学技术是人体测量学、指纹学、法医学和毒物学。
  

18世纪初的法国巴黎街头,罪犯肆虐,治安情况异常混乱。随着罪犯的增多,面对堆积如山的档案资料,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地从中发现哪些是初犯,哪些是惯犯,哪些是冒名顶替代人受过者?一场管理危机出现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79年才出现转机。
  
警察局刑侦处一位叫阿方斯•贝蒂隆的青年,通过对罪犯人体若干部位的精确测量记录在案,创造了一种能够准确识别有前科罪犯的有效方法——贝蒂隆鉴别法。为现代侦察学的诞生,安放了第一块基石。
  
贝蒂隆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是一位医学博士和统计学家,祖父是一位数学家,可是他自己却一事无成。因为他脾气古怪、出言刻薄,换过很多份工作。最后,其父通过关系将他安排在这个岗位上——终日坐在档案室里,将罪犯的材料登记、制卡、入档:身材——中等,鼻子——略高,胡须——黑灰色……因为犯人不肯配合,照片也经常拍得歪七歪八模糊不清。  
  
   利用这种档案材料识别犯人,难度甚大。查询工作的难度更大:500万张卡片,8万多张照片,有多少重名?有多少化名?哪些罪犯经过整容?既难检索也难区分。这时,他从父亲那得知比利时天文学家、统计学家阿道夫•奎特列特研究发现,人的骨骼发育受一定自然法则支配,世界上几乎没有两个人的骨骼尺寸是完全相同的。
  
贝蒂隆受此启发,决心深入研究,开始对犯人的头长、头宽、身高、手臂和手指的长度等部位进行测量。随着资料的积累,他发现的确难以找到上述尺寸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如果用这种方法建立罪犯识别档案,显然要比过去的建档方法精确得多。于是,他大胆地给局长写了一封长信,陈述发现和建议。
  
他写到:“一个成年人的骨干是终生不变的,如果在身高之外再加上一个长度,就算是躯干的长度吧,那么要找到两个尺码长度完全相同的人的机会就上升到16:1。如果在犯人身上量下11种骨骼和部位的尺寸,要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的可能性则是4191304:1……到目前为止,所有用来识别罪犯的方法都是肤浅的,不可靠的,谬误的,并且难以编目分类……”
  
两个星期后局长召见他说:“从下个星期我们来介绍您的鉴别方法并进行实验,你会得到两个助手。我给你3个月的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里你的方法哪怕只要找到一个过去犯过罪的罪犯的话……”这个建议并不公平,这意味着在这3个月的时间里恰好要有一名重刑犯被逮捕、起诉、判刑并正好被抓进贝蒂隆所工作的警察局,由他将其查找出来确认是重犯而不是初犯,机会能有多少?即使这样,贝蒂隆仍然受到了鼓舞。
  
1883年2月20日,当头昏脑涨的贝蒂隆将最后一个犯人测量完毕时,忽然感到这组数字眼熟,随即抽出一张卡片对比,竟然完全一样。只是罪犯的名字不是马丁而是杜邦,便大声斥责他是一个使用化名的重犯。周围人大为惊奇,罪犯承认自己是一个“二进宫”的重犯,原名马丁。次日,巴黎报纸对此事做了报道,从此法语中多了一个新的词汇:贝蒂隆鉴定法。   
  
1883年辈蒂隆查出了48名重犯;1884年上升到了300名,他们都是用老式侦探辨别方法难以辨别的。
  
是年,法国监狱总监对该方法予以正式肯定,任命贝蒂隆为法国人体测量办公室主任。法国各大报纸作了报道:“法国青年科学家对证明犯人身份的方法进行革命”。此后,贝蒂隆鉴定法迅速被欧美各国所采用。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1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19:55:18
血液学与侦探活动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旦人的表皮破损,就会渗出或喷出血液。这并不奇怪,因为每个人的身体都有10品脱的血液在日夜不停地流动。尽管早在1875年,人们就已经知道每个人有不同的血型。但是直到1901年,澳大利亚的生物学家卡尔•兰德斯泰纳博士才规范了这些血型系统,同时给出了现代意义的血的类型。
  
卡尔•兰德斯泰纳博士在做一个医学实验的时候,有了一个偶然的发现:在离心器内经过分离以后从血红细胞来划分血浆系统,然后把不同人的血红细胞加入到血浆里,实验里看出血浆和红细胞看起来有时吸引有时排斥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其中有一组细胞凝聚,另一组却没有发生凝聚。  

  卡尔•兰德斯泰纳把这两种血型划分成A型和B型。但不久他又发现了第三种血型,它既不同A型反应也不同B型反应,而是显示出两种的共同特性。他把这种血型称为C型,既后来人们所说的O型。一年后,他的一名助手,发现了另一类型的血浆,它既不和A型也不和B型血发生凝集,这种血型被称为AB型。从此四种主要的血型被人们认识了。  

  上世纪20年代中期,卡尔•兰德斯泰纳通过给兔子注射人血,发现了另一组血型,他称它们为M型、N型、MN型。1930年,他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在1940年,卡尔•兰德斯泰纳通过又罗猴实验发现了“罗猴因素”,即RH血型。  

  1949年,对血型的研究又有了更新的进展。两名英国科学家发现,在雌性组织细胞核内,通常包括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在雄性个体的细胞核内很少见。它被称为为“巴尔体”。
  
这一发现之后,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血液白细胞方面的突破——雌性仅有结构的出现,研究发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雄性和雌性有着不同的染色体。  

  这些重要的发现,对刑事犯罪的侦破具有深远的意义。当血液在刑事犯罪现场被发现后,侦探们能够通过实验判断是否是血液。这种实验使用了一种酚酩的溶液,它只要接触微量的血痕就能够变成品红色。通过使用沉淀素实验,侦探们就可以证实是动物血还是人血,还能决定人的血型和流血人的性别,因此血液是最可靠最有价值的证据之一。
1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19:55:24
指纹学与侦探活动
指纹在现代刑事侦察科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现代犯罪侦察中各国普遍采用的个人识别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指纹具有人个不同、终生不变的特点,是司法机关证实犯罪、查明犯罪事实的重要物证,历来有证据之首的美誉。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发现、提取、分析、应用指纹,明确其作为一种鉴别罪犯身份的科学方法,则应该归功于威廉赫谢尔和亨利福尔茨等人。
  
威廉赫谢尔是印度胡格利地区首府的一位英国官员,他偶然发现有的中国商人用右手的指印代替在文书上签名,从而受到了启发。他要求印度士兵领取津贴时按下手印,因为在他眼里这些印度人都长的一个模样,很难辨认,大部分还不会签名。常常有士兵重复领津贴,冒名顶替的事也时有发生,可实行按手印这个方法后,这一现象再也没有发生。
  
他还在监狱中推行此法。监狱中曾多次发生罪犯花钱雇人代替坐牢的事情,实行按指印的方法后查出了好几起。他相信若能广泛采用指纹鉴别,那将会终止冒名顶替者的一切尝试。
  
经过长达年的观察、研究,赫谢尔还发现,一个人的容貌和身体特征可能会因生病、伤残而改变,指纹却不会。为此他要求监狱总监在其他监狱中推广应用他的发现和方法,可是他的建议被武断的否决了。从此他便心灰意冷,再未向他人提起此事。
  
几乎就在同时,在日本东京工作的英国医生亨利福尔茨也发现每一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而且也并非都是因为手上沾有污物才能留下指纹。指印也可以是无色、透明的,借助自然光线,从一定角度上观察,即便不用放大镜也能看到。这是因为手上的汗腺分泌物中带有油脂,即使是干净的手只要触摸物品,就能留下指印。
  
福尔茨在伦敦《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的发现和研究成果。这时,已经回到伦敦的赫谢尔读到论文后给杂志社去信说,他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先于福尔茨二十年,信被公开发表。
  
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的表兄法来西斯加尔登是位医生,受达尔文学说的影响,对人体科学和智力特征的遗传问题很感兴趣。当他研究了贝蒂隆鉴别法之后再去了解指纹鉴别法时,立刻为后者的简便性和实用性所吸引。前者的不足之处是务求测量精确,方法繁琐。

《自然》杂志社给了他赫谢尔的通讯地址,两人取得了联系。通过对赫谢尔提供的指纹资料的系统分析,他发现人的指纹有四种基本样式:朝右旋的环形纹、朝左旋的环形纹、螺形纹、拱形纹。纹路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一个三角形的结构,大多数人都有,有的还不只一个,而且结构形状不同,分布位置也不同。一八九一年他将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对赫谢尔多年的研究成果给予肯定,并对他无私的奉献资料表示感谢。
  
翌年,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指纹学的专著《指纹学》出版了,对侦探活动及后来的侦探学、犯罪对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