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6|回复: 4

[扔一点节操] 爷的不靠谱需求理论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5-3-28 17:40:21 湖南

没有具体理论和实证依据,纯靠爷个人感悟+四处观察得出的“心理学说”它来了!如果你迷茫颓废,如果你焦虑不安,那么这篇帖子对你——没啥用处。一切理论终归要落到实践,我的话你信或不信,不干都是白搭。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你的幸福,全靠你自己。本贴没有复杂术语,没有数据,绝对看得懂,绝对不靠谱。

书回正传,本贴是爷在人间二十多年摸爬滚打后得出的一些关于“需求”的小小心得,为所有脑瓜还处于混沌状态的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如果你已经有了幸福的生活和坚定的目标,请划走,本贴不想干扰你们的人生志向。本贴秉持着从不小心求证,只管大胆胡说的学术态度进行讨论,如觉得本贴有瑕疵,随时欢迎友善的交流。

关于需求理论,想必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便是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本贴无意挑战权威,只是根据个人见解,从不同角度对人类的需求重新进行划分。在具体讨论需求的分类前,先对需求下一个定义:人生命的目的为生存和成长(发展),且不随年龄增长而停止或放缓。为满足这些目的而产生的一切需要都被称作需求。如果不认可这一前提,可以提问或划走了。目前本理论对需求的划分维度只有三个,下面请看图:

基础需求 真实需求 娱乐需求 成瘾需求
有益性 有益 有益 中性 有害
可抑制度
需求度 尽量避免

此图为本理论的基本图示。其中有益性指对人的生存和成长是否有益处;可抑制度指此类需要能否被压抑;需求度指人的是生存和成长和此需求的相关程度。

话说至此,我们再提一下为何“成长”能在本理论中占到和生存一样的地位,因为在当今世界,红皇后效应(内卷)越发明显,即使是让自己的生存条件不至于“跌落”也需要不断付出努力,因此不断成长是必须的。同时,本理论是一个反对“躺平”的理论,具体原因以后会解释。

本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四类:基础、真实、娱乐、成瘾。基础需求为:吃喝拉撒睡,以及身体相对健康,足以独立生存。(此类需求中一切需求都以最低水平、仅足以维持健康的程度为标准,任何有关舒适、口味等的需求均不在此列)

真实需求:可以是任何事,但前提是一定要能促进人在精神方面的转变和成长或提供一个生存目的,包括且不限于喜欢的职业、信仰、社交、恋爱、建立家庭等。记住,生存不是目的,目的是更好的生存。

娱乐需求:一切能给人带来快乐却不会使人成长的需求。美食、饮料、动漫、视频、小说、无生育目的的性、追求刺激等,此处或许会有争议,后续再作解释。

成瘾需求:无论前身为何种需求(生理、真实、娱乐),已经脱离个人掌控,对人有极大害处,除非有极强意志,否则无法再由个人掌控的需求。包括狂信徒、酗酒者、药物成瘾等。这是一类特殊需求,考虑到此类事物一旦染上便难以摆脱,不得已将其收录

本理论的基本框架已经描述完毕,接下来爷将探讨对此理论的具体解释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推论、对具体需求的解释、对社会现实的分析,暂且写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发表于 2025-3-28 22:07:54 广东
挺有趣的,搬个小板凳等更新

话说我有个小问题想提,如何定义发展?我觉得这个词本身需要一个具体的、目的性的解释,不管是从个体心理还是人类历史还是什么角度,不然你无法明确地把它和生存区分开。而且在不同的“发展”概念基础上,需求的范畴会有很大区别——生存和成瘾都是生理决定的所以倒没什么歧义,但在部分定义下几乎所有的娱乐需求都可以转变为真实需求(不管是通过职业发展之类的世俗方式还是单纯认真对待一件事的精神境界),而另外一些定义下可能反而变成没苦硬吃
发表于 2025-3-29 12:10:37 陕西| 发自安卓客户端
坐板凳等更新
楼主| 发表于 2025-3-29 15:42:20 湖南
基础需求:活着很简单,活着很重要

当人只是单纯的想活着时,活着反而很简单。水,食物,一个安全、所处环境气候适宜的住所,没了,有了这些就足够这颗星球上绝大部分人类生存。如果真的愿意放弃一切或者本就有志于此,完全可以到农村或县城边缘地区简单的过完一生,那些地方的生活成本可以低到难以置信(当然质量也不可能有多高),哪怕考虑最极端的情况,只要能吃苦,服管教,入狱也不失为生存的最后底线,怎么活着不是活着。考虑到安全需要,还是建议学一些最基本的荒野求生知识,万一呢。

尽管讨论生存时,人看起来是那么的没有尊严,如同野兽一般,但生存确实是最为重要的一节。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遭受了怎样的磨难与打击,再灰暗的人生也只有活下去才可能遇到转机。本理论暂时不讨论生命的意义,无特殊情况只以生存为第一要务,无论是生化危机还是核弹洗地,生存,还是生存。

楼主| 发表于 2025-3-29 15:55:07 湖南
真实需求: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当我们谈成长、发展时,我们到底在谈什么?

本理论将成长与发展视为两种概念,其中“成长”指人格达到健全独立的过程,而“发展”指人生规划与目的,二者会相互影响。

首先来谈成长。自出生之日起,许多事情便已经注定,无论外部决定的家庭环境、地域、父母身份,还是基因决定的身高、外貌、肤色、天赋,这些东西都不是人力能轻易去改变的,且在人自婴儿时期到成人时期的过渡中,不同的遭遇也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善妒、易怒、懦弱、自卑,这些性格方面的缺陷往往与早年间的种种经历,包括未被满足的欲望、安全感的缺失、来自他人的否定等有关。

成长是有阶段性的,这也意味着人的需求会随着成长阶段不断变化,这些需求是否在合适的阶段得到了满足,直接影响日后的性格和行为。以爷的亲身经历而言,在13~14岁前,爷的思维能力完全是以近似于本能的方式在运作,之后才能开始以具体的语言方式思考。在青春期之前的所有遭遇会以这种无法以文字描述的方式记录在人的潜意识中,在日后化作不知来源的想法和脾气,而且根据人基因决定的本性不同(爷相信基因在性格的某些方面是有重要作用的),同样的事件对人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样是目睹暴力事件,恐惧和崇拜都有可能会产生,究竟是模仿或远离,日后的引导尽管占了很大方面,但也不应忽略这种天生的细微差异。

成长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一个独立健全的人格,人在精神上的痛苦往往来源于此。谈到健全,绝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被忽视了的需求甚至创伤,在真切地意识到这些被忽视的需求和创伤的存在,以及他们对自己的性格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之后(这里爷用了“意识到”,因为人长大了真的不太会去想这些事,这也是为什么爷把真实需求的可抑制性列为“高”的原因之一)——想交朋友,却总是把接近自己的人推开;想谈恋爱,却没有勇气和自信去接触和表白;想冷静的和人交谈,却止不住的发脾气;看到别人的好东西,第一感受居然是攀比和嫉妒——这种需求和行为上的矛盾以及错误情绪的产生(有些情绪是合理的,这里讨论的是那些与个人三观相违背的情绪),导致了人的不自洽。想要完善自己的人格,必须要找出这些行为的根源,那些过去生命中真实发生的事件,直面它,解决它,让自己释怀,有些痛苦要么会伴随一生,要么会以更痛苦的方式被抹除。

再谈独立,独立要求人有独自面对和承担一切的勇气,在现代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中,独立其实并非是一个必选项,前提是能做到终生将自己置于某种或多种庇护之下,然而一切都有代价,被永远庇护的前提是被永远掌控,并且还要有被掌控的价值,不想活在被抛弃的恐惧中,还是来看看怎么独立吧。独立最重要的就是意识到没有退路,永远觉得有退路,就永远谈不了独立。所谓退路,就是“大不了”,大不了回村种地,大不了继承家业,大不了从头再来,这些大不了就是一个人的遇到困难、犯错、不思进取时的底气。世界并非一成不变,这些退路不会永远都在,也不会永远有效。面对任何不合心意的地方,有能力就去改变,否则只能接受。

谈到独立,终于能提一提发展了。爷认为,人的生存目标决定了发展方向,而生存目标往往不止一个,人的目标可以同时包括许多方面,学业有成、结婚生子、建功立业、理想职业、艺术追求、财富积累,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积累,这些目标大概率会不断更新,然而人毕竟是活在现实中,人人都受困于自身的局限性以及生活的不确定性。再喜欢的运动,没有天赋也成不了运动员;再喜欢的人,没有缘分也走不到最后;再多的准备,往往也敌不过一次意外。这些无奈会出现在生命中的许多方面,这也是独立的一大难关:接受并和解。创伤可以治愈,但伤疤一直会在,它时刻提醒着人因为能力、出身、意外这种种原因留下的种种无奈、不甘、失败、遗憾,这是一道永远绕不过去的坎,甚至既无法逃避也无法面对,只能接受。人要学会同时活在当下和未来,别为了现在而碌碌无为,也别为了将来抱憾终生。

有目的地发展还有一道绕不开的话题,当目的与目的发生冲突,甚至和生存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取舍?事实上,除非那个选择其实是错的,否则所有选择都会令人后悔。在此只能劝告所有有此疑惑的人,要诚实,要多想,别被情绪所左右。

鉴于人的生存目的不同,真实需求是一类可不断变化的需求,与其他需求的边界并不十分明显,具体的真实需求只能以个人情况为划分依据,因此不做赘述。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