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82|回复: 24

[一分钟破案] 【原创】凶手X的献身(答案已出)

原创  已解决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5-2-28 18:51:24 山东| 2025-3-3 08:59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本篇谜题
“我…杀了人。”
在精神病院中,他第一次开了口。
“你确定吗?杀人的时间?地点?方法?”对面的年轻警员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
对面的男人原本用不安的眼神看着他,看到他的反应反而露出一丝喜悦。
“啊。。大概是去年吧,六七月份的时候,那个让人生厌的雨天,我把那个男人摁在水里淹死了。”
警员连忙去确认。
局长确认,去年六月底在城中心湖中发现了一具男尸,至今仍在寻找凶手。
从此之后,病房里,男人隔三差五会供出自己的杀人事实,每次都准确对上号。
“还有一次,我进来前一周,我拿绳子勒死了一个女人,在上城区。”
“如果说最完美的一次的话,大概是十年前吧,我第一次拿枪杀人。”
“印象最深的还是用铲子拍那个家伙后脑勺的那一次,一个老头。。”
男人在警局呆了一个月了,已经被确认为二十件杀人案的凶手。
审讯他的警员也得到了升职,而他的上司们等着让他供出更多的事实。有时,局长他们会拿着一份杀人案的资料请他辨认,他几乎每次都会承认犯罪事实。这让警员很佩服局长的探案天分。
他也曾怀疑过男人是不是妄想症,但男人只是因为取向不正确以及略微抑郁才被家人强行送来精神病院的,最新检查也显示他的抑郁病情甚至在好转,初步判断为吐露犯罪事实对心理负担的减轻。
这座精神病院使用最前沿的技术—一种药物来代替激烈手段的治疗,由首席教授研制,目前在临床试验阶段,可以帮助病情较重的患者减轻症状。
几个月后,警方认为男人对破案提供了大量帮助,决定无罪释放他。这一结果让警员不能理解。更离奇的是,男人听到这个结果后,反而供出了自己的第一桩杀人案。于是,男人又要在病院呆很长时间了。
直到一天,一位侦探前来,想要见见男人。“他可是个名人了,但是报纸上没有报道过案件细节,我想进一步了解一下。”侦探问警员。
经过调查,男人是一个月前被送来的,起初对他使用的是激烈手段治疗,后来他吐露了杀人事实,便将其判定为症状严重使用了特殊药物治疗。根据诊疗记录,他第一次坦白时,主治医师就是研发药物的教授。
侦探看完便知道了一切:“看起来这件事太复杂,我不好插手了,还是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警员不解:“什么意思?”
侦探答道:“我只能告诉你一些提示,剩下的需要你来思考了,我不喜欢参与政治和社会问题。对他使用的药物是成瘾性的,而且所有报纸上报道的行凶事件都没有任何细节。”说完,侦探扬长而去。
警员琢磨了一会儿,也明白了怎么回事。事后,警员将真相公之于众,成为了新一任局长。而那个男人,看起来他要继续在精神病院住着喽,不过可能会和他想象的生活有一点小出入。
好了,聪明的侦探们,你们能还原事件真相吗?
(本题非常简单,改编自现实案例)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人评分
破案经验 +5

此回答在 2025-3-3 21:26 被选定为谜题答案

楼主| 发表于 2025-3-1 09:47:58 山东| 2025-3-1 10:51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答案:
男人因为抑郁和取向被家人送来精神病院进行激烈治疗,即使在精神病院男人也属于症状轻,被排挤的那一种,所以他渴望关注。有一天,教授正好当了他的主治医师,他了解到有一种药物可以治疗就拜托教授使用。教授却表示只有具有研究价值的患者才能使用这种新药。于是男人开始坦白,实际上是编造杀人的事情。
警察开始对其进行审讯时,男人意识到编造事件可以让自己获得关注,同时药物成瘾的他可以获得医生的药物,便继续编造。但他也害怕出现对不上号的情况,所以刻意使用了各种模糊的描述来确保警察一定能找到对应的案件。教授那边,在注意到这一事实之后与警方高层达成协议,教授继续为男子提供药物,让男子坦白更多,警方可以将未破获的案件揽到他头上。即使有对不上号的细节,警方也会选择性忽视,只要让媒体不报道细节,所有人都会认为男人就是连环杀人魔。
警方认为男人上法庭后在各种证据和审判面前必然会露出马脚,就决定无罪释放他。而男人为了继续获得药物,就继续编造事件以争取留在精神病院。警员得知这件事后,将他的行为告诉了公众,但是法庭仍然无法审判他有罪,毕竟他真的没有实施过犯罪。至于教授,这类药物本身就在临床试验阶段,出现副作用也无法为其定罪。但是教授其实已经没太有使用价值了,于是被警员揭发。警员升了职,药物的使用和警方高层的行动并没有因他而改变什么。至于他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局长,我们还是等着看吧。
(这个案子非常简单,但是很容易想复杂。案件改编自瑞典真实案例)
发表于 2025-2-28 19:07:56 浙江| 发自安卓客户端
(说个题外话 这个标题有点眼熟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5-2-28 19:43:37 辽宁| 发自安卓客户端
成瘾性的药物那和du品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警局高层和他达成了某种协议吧,他认一起就给他点药(或者说du品),警局为了破案率真是不择手段
发表于 2025-2-28 21:53:57 广西|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男人被家人因取向问题和轻微抑郁送进精神病院。起初,他遭受激烈治疗,苦不堪言。

医院的首席教授为了推广自己研发的试验药物,不择手段。这药有个诡异特性——能让人的屁变成强效迷幻剂,闻者会短暂失去理智,听从他人指令。

教授暗中对男人下药,男人开始频繁放屁,臭味弥漫病房。一次,警员前来询问,被这股奇特气味笼罩,瞬间意识模糊。教授趁机在一旁暗示男人编造杀人案,警员在迷幻中,将这些虚假供词信以为真。

局长和教授狼狈为奸,他们故意制造虚假的未破杀人案资料,每次都让男人“供认”。男人为了获取更多能释放迷幻屁的药物,只能配合。靠着这些虚假破案,局长升职,警员也跟着沾光。

当警方准备释放男人时,男人深知离开医院就没药,以后不能再放迷幻屁控制他人,便编造出第一桩杀人案,得以继续留下。

侦探发现药物的成瘾性,还发现案件毫无细节。他猜到这和男人的屁有关,不愿卷入这场荒诞闹剧,只留下线索。警员恍然大悟,公布真相,成为新局长。而男人还得待在精神病院,不过再也无法靠迷幻屁兴风作浪了。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5-2-28 22:03:02 广西| 发自安卓客户端
这个男人其实大脑里长了一种非常罕见且奇特的寄生虫。这种寄生虫不仅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还能干扰人的记忆和思维,甚至能操控人的行为。

男人最初被家人送进精神病院,是因为他的一些异常行为表现,而这些异常行为其实是寄生虫在作祟。在精神病院里,起初的激烈治疗手段刺激到了寄生虫,使得它开始更加疯狂地影响男人的大脑。

后来教授研发的那种特殊药物,虽然表面上是用于治疗精神疾病,实际上这种药物的某些成分会与寄生虫产生特殊的反应。寄生虫在药物的刺激下,会促使男人的大脑产生虚假的记忆,而这些虚假记忆就是他所供认的各种杀人场景。

警局的局长和教授其实并不知情,他们以为男人真的是凶手,所以利用男人的供认来制造破案的政绩。局长拿着虚假的杀人案资料让男人辨认,寄生虫影响下的男人就会按照它所制造的虚假记忆去承认犯罪事实。

几个月后,警方决定无罪释放男人,这时候寄生虫感受到男人可能会脱离药物环境,为了继续获取药物来维持自己在男人大脑中的生存环境(因为药物与它有特殊关联),它又操控男人供出所谓的“第一桩杀人案”,让男人继续留在精神病院。

侦探发现了药物的成瘾性以及案件没有细节的问题,他起初也没有想到是寄生虫的原因。但经过深入思考和调查,他意识到这种离奇的情况可能与人体内部的异常有关,只是他不想卷入这种复杂又诡异的事件中,所以只给警员留下提示。

最后,警员在经过一系列调查和推理后,发现了男人大脑中寄生虫的存在,揭开了这个案件的真相。男人也因此接受了针对寄生虫的治疗,摆脱了被操控的命运,而那些利用他来获取政绩的局长等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5-2-28 22:25:34 江苏| 发自安卓客户端
政治纠纷嘛,无非就是暗中下药。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5-3-1 09:21:57 北京|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主治医师是好几桩凶案的凶手,用药品引诱病人说是自己干的,并且为了不让这些案子最终牵扯到自己,于是在报纸上找了其他的迷案,搅和视听,一并让病人揽到自己身上。
因为药物有成瘾性,病人在慢慢的用“坦白案件”换取药物,逐渐迷失。
警官可能会发现有疑点,但为了自己的前程无视了,用病人“坦白”的案件作为自己的升职推进器。
病人最终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即使被发现被解救也只能呆在那里,做戒成瘾性药物的治疗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5-3-1 11:31:38 浙江|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疑点:男人明明只是个精神病人,却能成为十二件未破悬案的凶手,局长每次拿的杀人案资料男人都会承认。
分析:这两种现象不合理,,结合首席医师和局长,可以假设医师喂给精神病人一种偏激性的药,如同催眠的效果。医师和局长进行合作,医师告诉他,他是犯罪凶手,犯过……。然后他来到警察局,主动自首。
动机:局长破更多的案可以拿到奖金,以及升职,局长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宣传药物或者把奖金分一部分给医师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