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学院
关于推理的一点个人感悟(纯主观,非权威,仅供参考) ...
查看:
804
|
回复:
1
[知识科普]
关于推理的一点个人感悟(纯主观,非权威,仅供参考)
简洁模式
188395
发表于 2025-1-25 13:42:23
湖北
|
2025-1-25 18:48编辑
推理,是一种态度。这句话说的很有意思,也许很多人对推理普遍抱有一种比较严肃的态度,这没错,但是有时候过于严肃的态度容易落入凶手,亦或者是出题者的陷阱。因为惯犯太清楚一个循规蹈矩的猎手,会在什么条件下给出什么结论,这就是公式化推理的弊病之处,
进入案发现场,我们需要注意每一个细节,也需要漠视每一个细节,大脑应该以一个俯视的视角纵览全局,而不应该成为当局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不完全对,只是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醒我们,不要陷进去。如果现场或者是任何一个东西,亦或者目击证人的证词,都能让我们顺其自然地顺着这个线往后思考,那可不太妙。比如,反侦察意识较强的犯罪者,直到一般警方或者侦探的推理依据以及流程,现场无明显打斗痕迹,大家听到这句话会怎么想?熟人作案?凶手有明显身体优势?毒杀?凶案现场转移?推理是网状的对死者社交网络的筛查,这是我的观点,破案的核心,首先搞清楚死者的所有社交网络,正面关系、负面关系、陌生人。往往,案发现场都存在有一些误导证据,这个证据会指向一个完全错误的“真相”,这个时候,需要我们首先怀疑一切,然后排除,再排除,最后剩下最牢固的疑点,以此为锚点,网状展开。
案发现场,每一件物品都会说话,每一个嫌疑人的证词都要默认为主观发言,而非既定事实。眼睛需要紧盯着案发现场那些会说话的“痕迹”,现场能够伪造,但是“但凡走过,必留下痕迹”,这句名言我记得可能有误,但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话之一。“痕迹不会撒谎,只会被掩盖”
每一次案件,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一个生命的逝去,在对生命保持敬畏的同时,我们需要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以一种蔑视的态度,看待案件,毛主席曾经说过“战略上蔑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在死亡的背后是一个个符合物理性质、符合医学常识的现象,没有完美的犯罪,只有还未发现的人际关系。
人是社交性动物,我向来不相信有作案者能够摆脱社交网络,独立于世界之外,哪怕是精神病人、反社会狂魔完全随机杀人,他们与这个社会也有联系。
245019
发表于 2025-2-9 20:11:54
新疆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谢谢分享
返回版块
尚未登录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回复
推理活动
贝克街相馆
分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