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94|回复: 8

[知识科普] 《锈湖》里的六道轮回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4-12-31 08:06:23 山西| 2024-12-31 08:08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Hello~宝宝们,这次继续更新一个《锈湖》系列中提及的概念,一个佛教用语:六道轮回。这个概念更是贯穿了《锈湖》这个游戏的很多系列,包括《天堂岛》,《旅馆》,《轮回的房间》等,那么接下来就介绍一下这个佛教里的术语吧~

首先,所谓生死轮回是说“舍此蕴已复趣他蕴”。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人道(化生)、人道、畜牲道、阿修罗道(魔)、饿鬼道、地狱道(化生)。从色身胎成起就有了第一个业报身,依所造做业从一业报身可以生出百千万种身,百千万种身一一复能生百千万种身,如是辗转乃至无量。

如《中阿含经》言:“法生则生。法灭则灭。皆由因缘合会生苦。若无因缘。诸苦便灭。众生因缘会相连续则生诸法。如来见众生相连续生已。便作是说。有生有死。”

以色身生灭作为轮回是佛随顺众生妄见的一种方便。如《入楞伽经》言“若取有无法者,即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故。大慧!说有无法自相同相,是名应化佛说,非法佛说。复次,大慧!应化如来说如是法,随顺愚痴凡夫见心令其修行,非为建立如实修行,示现自身内证圣智三昧乐行故。”。初学因心有我念而生诸我见;因心现色身生灭相而起身见;因身见而起我人众生寿者相。


关于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后来释迦牟尼佛出世,随顺此世界观用以度化世人断诸烦恼永离生死。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能为信众带来福报,所以佛称其“多牛,多马,多珠宝”。但婆罗门教不能令众生永离生死轮回,彻底断除苦报。所以在佛教里被称为外道。

六道表示因造作善恶各种业(行为、语言、思想皆称为业)而带来的六类果报,并随顺当时世界观称轮回至某一道为“生”,离开某一道为“死”。众生依此断恶修善得真实利益。随着众生的烦恼逐步减轻智慧得以开启之后,才在《中阿含经》、《入楞伽经》、《众许摩诃帝经》、《频婆娑罗王经》中开启真实法义。

六道者:一、 天道;二、阿修罗道;三、人道;四、 畜生道;五、 饿鬼道;六、 地狱道。天道又分为 欲界天、 色界天、 无色界天。

六道是佛根据果报所具福报大小划分的。
人道和天道为善道,其中众生造作善业多于恶业,乐多苦少。

阿修罗道享有天人福报,但其心受种种染污,造种种不善业。并因此福报衰减,堕入人、畜生、饿鬼道中;而造作地狱业因的则会堕入地狱道中。

畜生、饿鬼、地狱称作三恶道,其中众生造作恶业多于善业,苦多乐少。其中地狱众生唯苦无乐。

六道的真实情形甚深不可言说,佛通过种种譬喻让大众对六道的苦乐有一个直观感受,让众生找到离苦得乐的正确方向。而智者则由譬喻得佛甚深真实义,成就大悲心,救度众生永离烦恼生死。

具体去往何处是由所造诸业决定的。畜生的业因主要为痴、邪淫(于男女和合之"乐受"有贪着是为邪淫)、吸毒。饿鬼的业因主要为贪、偷盗、赌博。地狱的业因主要为嗔、杀人、毁谤正法及佛。不造做严重的贪嗔痴以及其他三恶道的业因就是人的业因。天道的业因主要为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听闻正法、不妄语、不两舌(诤斗)、不恶口、不绮语(戏谑嘲笑)、不贪、不嗔、不痴、调服断除乃至越欲贪、离欲恶不善念而喜、一心觉观诸业苦乐不依喜、断喜念、离苦乐观唯留正念清净、不作诸色想、不作诸识想、不作想想、非想想。

业报身的生死不完全等同于色身的生死。色身的死亡必然导致当前业报身的结束,但色身不死业报身也可轮回。或是当下业报身福报耗尽而灭;或是新的业力取而代之而灭。这个过程或一念或一日、两日乃至七日、乃至七七四十九日。上一个业报身又称前阴身,下一个业报身又称后阴身,中间称中阴身。佛之所以一开始不点明这一点,是随顺众生心念,令众生易于接受断恶修善得真实利益。后来当众生烦恼逐步减轻,接受正知见的能力增强了。才说明真实法义。所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为什么是一念或七日乃至七七四十九日呢。当业力足够强时,一念即生;若业力较弱或新业力尚未形成,则还有一个业力在中阴身期间逐渐成就的过程。业力的成就以七日为单位是一种表法,1.初造新业;2.遇缘再次造业导致新业业力增长;3.业力继续增长无外缘也造作新业;4.欢喜造作新业甚于旧业;5.无缘不复造作旧业;6.遇缘也不造作旧业但业力仍现前;7.旧业业力不复现前、新业力成就。一种业力成就后可能会在外缘的染污下再次经七步演变为新的业力,辗转多次乃至无量次。故言“乃至七七四十九日”来加以表法。


接下来,开始对这六道进行一个详细解说哦

1.天道
天界又分为欲界天、色界天及无色界天。越后面的天人烦恼越轻,福报越大。欲界天依据所居天人福报大小分为六重:一、四大王众天(夜叉天),二、忉利天(三十三天),三、善时天(时分天、夜摩天),四、兜率天(知足天),五、乐化天(化自在天),六、他化自在天。越往上的天,其天人福报越大,同时对欲的贪着也越轻,后者为前者的因,前者为后者的果。

色界天、无色界天描述的实际上是小乘四禅八定的各种心的境界。《佛说阿那律八念经》中说:“何谓四禅。惟弃欲恶不善之法意以欢喜,为一禅行;以舍恶念专心守一不用欢喜,为二禅行;欢喜以止,惟如法观觉见苦乐,为三禅行;又弃苦乐忧喜悉断而住清净,为四禅行。”

修四种禅定的前提是已经确立“色身散我不灭,色身非我;诸受皆为苦;心无常;诸法无我;我因造作善不善业而有善恶果报生死轮回“之正见,也称正智心。并在此基础上修心,减轻贪嗔痴三大烦恼。否则很难入定。

色界天有四大重,每重代表断除了一种念。分别为欲恶不善念;觉观外尘念;轻安喜念;苦乐忧喜观念。

无色界天也有四大重,每重代表断除一种想。分别为包括色想、识想、想想、非想想。

佛经中以须弥山代表对欲的贪着。越往上贪着越轻。欲界天第二层天忉利天位于须弥山顶。忉利天下方为夜叉天。在须弥山中间为海平面,人道就位于海平面上。畜生道位于大海内。海水咸苦,代表畜生道苦比乐多;海水中看不远,代表畜生道众生缺少智慧于诸事业多所不明。人道乐比苦多一点点,看得也比畜生道看得远一点,所以位于海平面上。龙王翅鸟为已堕入人道、畜生道的阿修罗,因为过去修诸善业福德的缘故,当他们善念现前时可以飞入空中,暂时具有天人的福德。又因为其福报虽无但福德大部尚存,分别善恶的能力比人和畜生都要强(但知道没做到)所以佛称龙和翅鸟比人道好在其有宫殿,身长也长(喻造作事业的能力)。

2.人间道
人道众生行一切事之先,先起意,故翻为意;又,此道众生于世苦乐,顺逆之境皆能安忍,故亦名为忍。人道在此单位世界中,分布于四大星球之上(东胜神州、南瞻部州,西牛贺洲,北俱泸州)。其中各大星球上之人道众生,身形与寿命,土地和资源各有悬殊差别;但,每一星球上国土或土地上的人种,发肤颜色,风俗习惯亦多不同。

人道众生是因先世行中品十善而感此果报;但于人道常受各种苦厄,诸如;三苦(苦苦、坏苦、行苦)与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识盛等苦),正因此,人道苦乐相互参杂易趋觉悟而修道,是故我人既得人身,应当庆幸努力行道。

3.修罗道
阿修罗道众生男丑女端,故名无端正。约所分生环境研之。此道众生分别摄属天、人、畜生、饿鬼四道;其中各趣阿修罗所依生各互相异,但一般阿修罗指的是天阿修罗:

(一)鬼趣修罗,从卵生。
(二)人趣修罗,从胎生。
(三)天趣修罗,从化生。
(四)畜生趣修罗,从混生。

阿修罗道既分四道,身形、寿命、享受等,随其类别,各有不同。此道众生但因多多忌,虽有天福但无天德;总由因中修行五常,常怀忌慢之心,亦所谓但行下品十善,故感此道之报。

4.畜生道
畜牲道众生包含甚广,举凡一切飞禽走兽,水陆空行,大如牛马猪羊,小至虫蚁飞蛾,皆摄属于此道。此道众生,就其出生,约分为四大种类:
(一)胎生:此由母胎中,怀孕而生。例如;猫、狗等者是。
(二)卵生:此生由卵蛋孵化而生。例如:鸡、鸭、鸟、雀等。
(三)湿生:此藉湿暖气而生。例如:龙等。

畜生道众生生活状况,可谓有苦难言;或受苦股,充食,或被人杀,庖厨;或自相残杀。其中各种畜生所受身形寿命,多有悬殊不同;有朝生而暮死者,甚至有经千百岁而后死者,其中各随种类和业报不同。此道众生,因先世愚痴贪欲业重,造作中品十恶业因,故感此报。

5.饿鬼道
饿鬼的痛苦比地狱略少,但比 畜牲道大。如果以智力来比较,饿鬼的智力比畜牲为高。

饿鬼道的众生是胎生的,而且每胎便会生下几百个鬼子。生于饿鬼道中的因缘,除了共通的不善业外,亦特别与不肯施舍助人、偷盗或见难不救之业因有关。这一道中的众生寿量不定,有的饿鬼寿命可长达数万人间年,长期受着因不善业力而感召之痛苦果报。

地狱道的众生,以我们凡夫的眼睛是见不到的。饿鬼道的众生,则可以用肉眼得见。饿鬼散居于不同的地方,有些也散居于人间的世界。在人间的城市中,不太可能有饿鬼道的众生流连。但在旷野中,有时晚上会见到火球或火光,这就是在黑暗中流连的饿鬼口中喷出的火焰。

6.地狱道
在六道之中,以地狱道之痛苦为最甚。 “地狱道”只是一个统称,其实它可被细分为八大热地狱、八大寒地狱、近边地狱及孤独地狱四大部分。除孤独地狱外,其他地狱均为众生之集体共同业力所创造的。造作最重恶业者,会投生于地狱道中,经历几十万亿年才有可能离开此道之苦。

地狱道的众生,并不由母胎所出,亦非因卵而出,而是化生出的。在八大热地狱中投生的众生,受着各式各样的大苦。在有些热狱中,众生会互相砍杀,但却不死去,只能经年累月地忍受不断被杀害之痛苦,完全无法出离。在其他狱中,众生会被烧至七孔冒烟,或被肢解,又或被放入熔铜中煮至皮开肉烂。这些都是过往之恶业力成熟时,所幻化出来的惨况,苦不堪言。在八大寒地狱中,有情众生受着不同程度之寒苦所逼,甚至会被冻封僵立几百亿年之久,却因业力未尽而不会死去。其他地狱的各苦,就不在此详述了(注:参考法师著作《生死之轮》)。总之,地狱道是六道中痛苦最大的一道。

长阿含经
在须弥山世界最外侧被有如轮子般的铁轮山包住,铁轮山又分内外;地狱与阎魔王宫便位于此处。双重铁轮山间是太阳与月光无法到达之处,并常猛烈吹著名为僧佉的暴风;这种风能把人间界的东西全部吹成粉末,且带有超高温的火焰以及恶臭。

其八热地狱依序为想地狱、黑绳地狱、推压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烧灸地狱、大烧灸地狱、无间地狱。

十地狱依序为厚云地狱、无云地狱、呵呵地狱、奈呵地狱、羊鸣地狱、须干提地狱、忧钵罗地狱、拘物头地狱、分陀利地狱、钵头摩地狱。

十六地狱依序为黑沙地狱、沸屎地狱、五百钉地狱、饥地狱、渴地狱、一铜釜地狱、多铜釜地狱、石磨地狱、脓血地狱、量火地狱、灰河地狱、铁丸地狱、釿斧地狱、犲狼地狱、剑树地狱、寒冰地狱。

正法念处经
八热地狱的四面各有四个门,门外各附有四个小地狱;又名十六游增地狱、四门地狱、副地狱或近边地狱,与八热地狱合计共一百三十六地狱。
其四个小地狱为煻煨增地狱、尸粪增地狱、锋刃增地狱、烈河增地狱。

八热地狱
等活地狱位于阎浮提地下1千由甸处,长宽各1万由甸。刑期为等活地狱的500年,等同于人间的1兆6653亿年。
黑绳地狱位于等活地狱之下,痛苦程度为等活地狱的10倍。刑期为黑绳地狱的1000年,等同于人间的13兆年。
众合地狱位于黑绳地狱之下,痛苦程度为黑绳地狱的10倍。刑期为众合地狱的2000年,等同于人间的106兆5800亿年。
叫唤地狱位于众合地狱之下,痛苦程度为众合地狱的10倍。刑期为叫唤地狱的4000年,等同于人间的852兆6400年。
大叫唤地狱位于叫唤地狱之下,痛苦程度为叫唤地狱的10倍。刑期为大叫唤地狱的8000年,等同于人间的6821兆1200亿年。
焦热地狱位于大叫唤地狱之下,痛苦程度为前五个地狱总合的10倍。刑期为焦热地狱的16000年,等同于人间的5京3084兆1600年。
大焦热地狱位于焦热地狱之下,痛苦程度为前六个地狱总合的10倍。刑期为半 中劫,里面的火焰最大时达高500由甸、宽200由甸,即使离大焦热地狱3000由旬处仍可听见罪人的惨叫。
无间地狱/阿鼻地狱位于大焦热地狱之下,长宽高各2万由甸;罪人掉落到此处要花上2000年,痛苦程度为前七个地狱总合的1000倍。刑期为一中劫。

八寒地狱
具疱地狱罪人皮肤会因冻伤而产生许多疱。刑期以古印度的果萨拉城的200藏升置米斗为准,置米斗中放满芝麻;每100年拿出一颗,全部取出后的时间为具疱地狱的刑期。
疱裂地狱罪人身上所生起的疱,裂开形成疮伤。刑期为具疱地狱刑期的20倍。
紧牙地狱罪人必须咬紧牙关才能使牙齿停止打颤。刑期为疱裂地狱刑期的20倍。
阿啾啾地狱罪人无法正常发声,仅能不停的发出“阿啾啾”的声音。刑期为紧牙地狱刑期的20倍。
阿呼呼地狱罪人无法闭上口部,仅能不停的发出“阿呼呼”的叹气音。刑期为阿啾啾地狱刑期的20倍。
青莲地狱罪人皮肤冻为青色,裂成四瓣。刑期为阿呼呼地狱刑期的20倍。
红莲地狱罪人的肉冻为红色,而且裂成八瓣。刑期为青莲地狱刑期的20倍。
大红莲地狱罪人身体冻为黑红色,裂开后里面的血因冻结而无法喷出来,裂成十六瓣、三十二瓣或无数瓣。刑期为红莲地狱刑期的20倍。


六道轮回介绍完了,最后再给大家说一下《锈湖》吧,主要就是它的游玩顺序,《锈湖》至今总共推出18部,以下是我认为的推荐游玩顺序:
1.《锈湖:天堂岛》
2.《锈湖:旅馆》
3.《锈湖:根源》
4.《逃离方块:轮回的房间》
5.《逃离方块:四季》
6.《逃离方块:哈维的盒子》
7.《逃离方块:锈色湖畔》
8.《逃离方块:磨坊/风车》
9.《逃离方块:案件23》
10.《逃离方块:悖论》
11.《逃离方块:洞穴》
12.《逃离方块:生日》
13.《逃离方块:剧院》
14.《白门》
15.《逃离方块:阿尔勒》
16.《逃离方块-合集》
17.《双人-内在昔日》
18.《地铁繁花》

The past is never dead, it's not even past.
译:过去从未逝去,过去甚至并未过去。(锈湖系列的代表句之一)
发表于 2025-1-1 18:27:54 四川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不得不说印度人堆数字是真的厉害。。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5-1-1 19:06:54 吉林| 来自小霸王手机
rustylake!同坑狂喜!!!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5-1-3 22:38:06 安徽| 发自安卓客户端
一直没搞清楚各个地狱具体什么样,今天开眼了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5-1-14 19:21:25 新疆| 发自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